百家姓姓氏大典中索姓来源

时间:2022-12-06 11:30:06 百家姓 我要投稿

百家姓姓氏大典中索姓来源

  索姓,中华姓氏之一。源自子姓,得姓于京索之地(今河南荥阳)。京、索是先秦时代两城邑名,春秋时属郑国。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家姓姓氏大典中索姓来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百家姓姓氏大典中索姓来源

  索

  suǒ

  【名】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largerope〗。后泛指各种绳索

  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说文》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司马迁《报任安书》

  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后汉书·段颍传》

  昼尔于茅,宵而索綯。——《诗·豳风·七月》

  又如:索苇(用苇作成的绳索);索头(绳头);索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

  人的发辫〖pigtail〗。如:索葛(头发);索虏(发辫)

  法度〖law〗

  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左传·定公四年》。杜预注:“索,法也。”

  链条〖chain〗。如:索桥

  中国古地名〖Suotown〗。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索县〖Suocounty〗。中国汉代建立的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索

  suǒ

  【动】

  搜索〖search;trytofindout〗

  索,入家搜也。——《说文》

  忘索之。——《史记·范睢蔡泽传》

  大索天下。——《汉书·张良传》

  举国大索。——《汉书·韩安国传》

  延年索怀中,得重劾。——《汉书·严延年传》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韩非子·喻老》

  遂闻君将合众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个人偕,不外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遍索不得;搜索(搜查);索隐行怪(深求隐僻的事而行为怪谲)

  寻求;探索〖seek〗

  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改,申其所未申,故以索隐为名。——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自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又如:索垢寻庇(无事生非,找荐儿滋事);索摸(寻找,寻觅);索合(寻求志同道合的人);索秘(探索隐微)

  挑选〖choose〗

  以索马牛。——《左传·襄公二年》

  又如:索牛(挑选出来的.好牛);索引(又称引得,把书刊,文献等作品中的重要课题录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以便检索)

  求取,讨取〖demand;askfor〗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唐·杜甫《兵车行》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索战(讨战);索号(回令;求取约定的暗号);索将(索取;求取);索逋(索要欠款);索掯(索取);索句(索取诗句);索米(求取米粮);索命(索取性命);索饭(讨取食物)

  须,应,得〖must〗

  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又如:索将(须使);索是(须是,煞是,真是);只索(只得);索须(必须)

  捻绳使紧〖tighten〗

  传语又称纣力能索铁伸钩。——《论衡·语譄》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屈原《离骚》

  又如:索绳(紧绳)

  搓;绞〖twist〗。如:索铁(绞铁成索)

  娶妻曰索〖marry(awoman)〗。如:索妇(娶妻)

  索

  suǒ

  【形】

  独自,孤单〖allalone〗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晋·陶渊明《和刘柴桑》

  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北国·庾信《拟咏怀》

  又如:离群索居;索处(索居);索居(独居一方);索索(冷落的样子)

  涕泪流出貌〖tearing〗

  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庄子·徐无鬼》

  又如:索索落落(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

  索性;干脆〖clear-cut;straightforward〗

  只是士大夫不青索性尽底里说话,不可专咎人主。——宋·朱熹《与魏之履书》

  又如:索兴(干脆;直截了当)

  煞是。确是;真是〖certainly〗。如:索是(煞是。甚是;真是)

  尽;空〖exhausted〗

  悉索敝赋,以讨于蔡。——《左传·襄公八年》

  又如:索手(空手);索知(尽知);索空(竭尽);索莫(空乏穷尽的样子);索索(空虚、空乏的样子)

  姓氏源流

  出自子姓

  商朝的七公族之一,源自子姓。据《元和姓纂》载,商民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据敦煌出土文献P.2625号《敦煌名族志》载:“索氏,右其先商王帝甲封子丹于经索,因而氏焉。武王灭商,迁之于鲁,封之为侯。秦并六国,庄侯索番钹仕,国除。汉武帝时太中(西汉官职名,太中大夫)索抚、丞相赵周直谏忤旨,徙边,以元鼎六年从钜鲁南和迁往敦煌。[1]”敦煌索氏即为索抚与王莽天凤三年迁至敦煌的鸣开都尉索骏这两支的后裔,敦煌索氏自两汉至唐末五代一直是凉州地区的世家大族,累世为官,于经学、玄学多有建树,此说当有所本,可见汉族索姓是殷商公族之后,源自子姓。经索应为京索之地,京、索两地位于今河南郑州荥阳,相距不远,春秋时均为郑国城邑,秦末刘邦项羽曾大战与此,有京索之战。荥阳至今有索河。

  商朝灭亡后,周室封建全国,索氏大宗被迁至鲁国。《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

  出自少数民族

  南北朝及唐时胡人入居中原,改汉姓时有由姓氏音译而改姓索者;清朝满族有改姓索者;今满、藏等民族均有索姓。

  迁徙分布

  索姓最早的活动地在河南,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武威郡(今属甘肃)敦煌形成索姓名门望族。宋代以后,在河北、内蒙古、东北以及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索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辽宁省朝阳市、大连市和锦州市,山西省娄烦县、繁峙县、五寨县、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介休市、朔州市、翼城县,河南省安阳市林县(林州)、汤阴县、三门峡、洛阳市涧西区、焦作市武陟县、濮阳市范县、商丘市、漯河市郾城县、开封市杞县、焦作市、焦作博爱县小岩村、驻马店市上蔡县党店镇、偃师市府店镇,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宝鸡市、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丰乐村索家寨村,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保定市、邯郸市磁县、衡水市饶阳县,湖北省的荆州市、枣阳市、沙市、公安县、十堰市郧县,江苏省徐州市新沂、邳县、泗洪县、淮安市、灌南县,四川省巴中市、筠连县筠连镇、广元市旺苍县,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营市、临沂市苍山县、济阳县、青岛市即墨市、滨州市邹平县、滕州市、东阿县、济南市章丘县、德州市临邑县、齐河县、日照市、淄博市,聊城市冠县、烟台龙口市,辽宁省鞍山市、辽阳市,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吉林省洮南县、德惠县,黑龙江省林口县、哈尔滨市、逊克县,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兴区,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索氏族人分布。

  宗族字辈

  某支索氏字辈:内蒙古赤峰市某支索氏字辈:精继明良慧,佳孝依玖传。

  湖北沙市:恢弘龙祖绪,生明远大清。

  湖北郧县:元良卜传基,永兴景光明,联宗方可继,习文自守成。

  河南安阳:蒙鸿封奎文,重祖士孝存,安怀振佳宝,光言守简真。

  郡望堂号

  郡望

  敦煌郡:西汉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将敦煌郡从酒泉郡分出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其时下辖敦煌县、龙勒县、效谷县、广至县、渊泉县、冥安县等六个县,是为敦煌设治之始。敦煌郡据有阳关、玉门关,与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并称河西四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连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敦煌成为商旅必经的丝路重镇和通往西方的三条线路的交汇点,并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武成郡:隋朝开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将定阳郡改为武成郡,治所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堂号

  武成堂:以望立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

  敦煌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求索堂:资料有待补充。

  五龙堂:资料有待补充。

【百家姓姓氏大典中索姓来源】相关文章:

百家姓姓氏大典中索姓12-04

百家姓姓氏大典中索姓张12-11

百家姓姓氏大典祝姓来源12-11

百家姓姓氏大典之索姓12-10

百家姓姓氏大典米姓来源简介12-10

百家姓姓氏大典中尤姓12-05

百家姓姓氏大典11-20

百家姓姓氏大典「经典」12-04

百家姓姓氏大典南姓的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