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行业“潜规则”:
所谓“潜规则”,指的就是没有明文规定确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都在遵守的规则。所谓的服装行业也有自己一套的“潜规则”。总结为以下几点:
“建议零售价”其实是最高价
在一些没有标价的服装店里,价格的随意性很大,有的服装上面标有“统一零售价”,而事实却都是虚高价格。比如,一件“建议零售价”是588元的外套,90元就能成交;一件“建议零售价”是1200元的棉袄,300元就能买到。
超高的“建议零售价”在服装市场上已经很普遍了,似乎也已经被广大的消费者和社会所默许了。市民王女士十多天前在朝阳街服装城购花了490元买了一件上衣,而这件外套标签上的建议零售价是980元。她告诉记者:“买衣服时也不会太留意这样的‘建议零售价’,像这样的服装店,标价一般都比较高,买衣服时肯定还是要看质量出价钱的。当然一些名牌衣服的标价就要正规多了。”
所谓的“建议零售价”,其实就是最高价了。商品上标注的“建议零售价”,一般是商家自己印制后再放上去的,它本身就是一种商业促销手段,会在更大程度上误导消费者。特别是当一些顾客遇到一些“建议零售价”标识后不好意思叫低价的顾客,商家就会大赚一笔。
据记者了解,“建议零售价”最初出现时,是为了遏制商家漫天要价,规范市场价格竞争。但是,这种“建议零售价”不久就变了味,成为了商家欺骗消费者的一种手段。与一些大幅度降价、使用欺诈性的广告、采取额外的馈赠相比,它更具有隐蔽性。消费者在购买标有“建议零售价”的商品时,应该在价格上多作推敲,免受“建议零售价”的误导。
低折扣服装可能是瑕疵货
随着这几年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进驻省城。为此,一般散客也能以折扣价买到品牌服装。但是,很多顾客在寻求好品牌且便宜的衣服时,却忽略了这些衣服本身的“质量问题”。实际上这些打折服装要么是存货、要么就是衣服本身有瑕疵。
当然,不排除有些经销商有关系可以从厂家拿到折扣低的衣服,这也就是顾客喜欢的“正品”。可是品牌衣服在采取做连锁或者寻求代理经销商的时候,给予的折扣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代理商进的货多是厂家鉴定后有一定瑕疵的商品。比如一条裤子做工不够规整,面料上有染色不匀的情况,但是还不至于影响到穿着效果,不能在专卖店里销售的次品,经销商在拿这些货时一般是以一折的价钱。可是在出售的时候一般打到七折,批发价也不会太便宜。
看似消费者以七折左右的价格买走了品牌衣服,实际上经销商的赚头很大。另外,常来逛服装城的人都会知道,一家品牌代理店往往都是销售好几种牌子的衣服,并不只集中于自己所代理的品牌。其实,这些杂牌衣服是经销商从北京的批发市场或者广州等服装聚集地买回来的便宜货。或者是一些厂家前几年的款式,也就是存货,拿货时价钱很低的,在广州、杭州、上海等地的服装厂家,这种积货很多的。
“品牌”服装部分是小作坊造
据记者了解,在服装城附近散落着不少制作服装的小作坊,多是南方一带的裁缝。因为有很长时间的从业经验,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模式,比如说由专人从南方或北京、大连带流行服装或款样回来,把衣服拆开后琢磨一番,就能明白设计思路,再加上一番改动,就成了一系列“廉价”的流行服装。他们做的大衣、外套、裙装、裤子都不错,从材质上说,羊绒、羊毛、呢料一应俱全。成衣贴上商标拿到商场里标价就达到千元以上。
消费者通常把商标、产品标示牌当作鉴别服装真伪的“法宝”。其实不然,服装在批发来的时候尽可以是仿冒品牌,当然商标和标示牌也可以作假了。其实在太原,有些商标和标示牌还真是自己做上去的。许多商场里的品牌服装,通常有正版和仿版之分。所谓正版,是从正规渠道进来的;而仿版则是经销商私下仿制的。若从正规渠道进货,要经过厂方、总代理、一级代理等几层收费,另外还要付给商场费用及员工工资,所剩利润无几。
而仿版的利润惊人,一条女式休闲裤标价七八百元,而成本可能仅七八十元而已。仿制不同于假冒伪劣,选用的面料与正版相差不大,面料上的差异若不是专业人士是觉察不出的,唯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布料的褪色问题。为什么服装城里一些品牌服饰价格很低,做工不太精致,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衣服是主打廉价市场的,因为成本所费不多,成批的衣服尽可以降价地来卖,占领了不少低端市场。同时,现在人们对服装已经不是单纯追求结实,而更注重服装的款式和流行度,这样的时尚加剧了这些现象的滋生。
“外贸”服饰冒牌多于真货
在一些“外贸”服饰店,记者看到一些服装的“合格证”上品名、执行标准、成分等成品出厂时必须填写的事项都是空白,不少品牌都是见所未见。销售人员却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外销的“名牌”产品。
外贸公司一般只有少量库存,不可能长期倾销,就算是转内销,出口产品尺码也较大。市场上不少“外贸”服饰其实是从服装批发市场进货,然后商家根据自己的销售情况,贴上其他名牌的商标标签,然后以“低价倾销”为诱饵,引人上当。
很多进货商家在进货时,都愿意进一些没有标签的服装,不单是因为价格低,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自己的“创意”加工到服装上。经过了挂标牌、贴价签等一番“外贸版本”的修饰后,其售价就翻了四五倍甚至更多。顾客上门时,售货员则会以诱人的折扣吸引消费者驻足购买,而实际上就算是半价销售,其中的利润也是相当可观。
消费者花冤枉钱买了“外贸”服装,还以为自己得了个便宜。而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外贸”概念的模糊认识及鉴别能力的缺乏,将“外贸”服装注水抬价,令不少人吃了“哑巴亏”。
事实上,广大消费者大可不必过分“崇拜”所谓的“外贸”服饰。据长期从事服装进出口贸易的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真正外贸“甩单”的服装,能进入市场的数量实际上相当有限。而一些仿冒的伪劣服装,在面料、染料以及加工过程中都存在种种问题,甚至一些违规的化学物质还有可能危害健康,所以在追求个性的同时,真的有必要擦亮眼睛再消费。
“假日促销”活动价高物劣
一位姓曹的小姐,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商场里淘特卖货,她说现在商场里的衣服太贵,像她这种工薪阶层根本没法消费,一个月的工资买两件衣服就没了,去市场里买她又不放心,商城的促销活动是惟一让她觉得可以信任的平价商品。而她的很多同事也跟她一样,常常光顾商场里的促销活动。
据了解,商场里每逢周末或节日促销的时间,都会举办特卖场,与普通的专柜相比,人流量比任何一个专柜都大。同时,品牌和价格之间形成的落差,让顾客觉得这里的货品和专柜同样质量却便宜很多,所以很多消费者都很爽快。从表面看,特卖对消费者来说很“实惠”,而代理商又可以清库存,是“双赢”地带,似乎是一种完美的交易。可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促销活动并不像顾客想的那么“价廉物美”,相反,它却是“价高物劣”。
平时一件衣服就要几百元的专卖店,促销活动上却标出每件只需几十元的价格。在一家品牌店门口,记者留意到,其特价的商品中,品牌、生产商都与该店专卖品牌不同。经记者多次向店员求证这些衣服是否为该店专卖产品,店员才不耐烦地表示:“这些是代销商品,我们自己的产品打完折都没有这么便宜!”众多的消费者是冲着该店的品牌而来,却忽略了服装品牌早已被“偷梁换柱”。
许多促销活动“偷梁换柱”的做法很多,比如,拿市场相似货源充抵专柜货,以次充好;有的则是专门定制,虽然风格差不多,但是一摸面料就知道区别,其实就是拿着自己的货到小加工厂照模照样生产一批,和正宗的货品堆在一起,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哪件是真的哪件是冒牌的;还有的就是换标签,每次做特卖场时,就把把老标签统统拆光,换上新的标签,打上新的价格标码,然后在再打折售出,其价格反而比原来的要高出许多。
一直以来,许多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买回来的衣服,发现旧标签上盖着新的标签,这也就是有的代理商直接把新价格盖上去。同时,特卖商品“售出之后概不退货”也成为特卖货制假的庇护伞。
“傍”来的名牌原是在打“擦边球”
行行色色的“华伦天奴”、“花花公子”、“老人头”、“金利来”,还有带后缀或者前缀的世界名牌,如“华伦天奴×”、“梦×娇”等等不时弄花了人们的双眼。
据记者了解,这些“名牌货”来自专门的批发市场,当然是假货。如果你问经销商这里的“金利来”是不是真的,为什么五步之内会开这么多店?经销商不会明着告诉你,只会说:这绝对不是假的。如果质量、标示不过关的话是不能进商场的。如果你追问这么多家真的都是品牌的代理商吗?来自商家的回应也就只有一句话:“我们的货肯定不是假的。”
记者在一些名牌服装店看到,每件衣服的单价大多在几百元左右,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挑选。仔细一看,才发觉有的名牌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像有的西服牌子是“华伦天努”,不细心留意,让人就以为是“华伦天奴”这个名牌。不少所谓的“名牌服饰”都是“傍名牌”,细看之下有的衣服英文商标蹩脚,不是少几个字母就是顺序乱了,有些则干脆直接用汉语拼音。而这些衣服的确比真正的名牌服装便宜得多,让不知情者信以为真。
做假货既得逼真而且还得考虑打法律的“擦边球”,假货的商标和正品标示存在细微的差别。老人头像的皱纹两道还是三道,鳄鱼的嘴朝左还是朝右,梦特娇的花瓣有几瓣等细枝末节都是“傍名牌”者精心设计仔细推敲的结果。鉴定商品是否是品牌其实很简单,假冒的产品标示牌一般都模糊不清,有的一看就是自己制作的。另外看它的产地,假冒牌子标示的产地、品牌拥有商通常会有两三个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