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行业“潜规则”: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能源类高校的就业工作难度与日剧增。与其他高校相比,能源类高校的就业工作的困难和挑战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
能源类就业市场遭遇激烈竞争。一方面,能源类用人单位受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总量呈现萎缩态势;另一方面,其他类高校抢占能源类就业市场。我国石油、石化等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类专业人才走俏,使得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纷纷开设石油、石化相关专业,并以其雄厚的办学实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对能源类高校的就业工作造成了严重冲击。
毕业生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尚有差距。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用人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的“门槛”也在逐渐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成为大多数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随着我国能源企业海外项目的迅速发展,国际视野宽阔、专业知识扎实、外语水平较高、中文底蕴深厚、沟通合作能力良好的国际化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但是,目前能源类高校的毕业生远没有达到这一要求。
此外,能源类高校的理工特色,还导致了其毕业生人文素质较低,文字写作、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较弱,成为能源类高校毕业生的发展“短板”。
毕业生“等、靠、要”思想严重。很多能源类高校的就业工作周到细致,在为毕业生服好务的同时,也助长了毕业生“等、靠、要”的思想,致使其就业观念陈旧,主观能动性差。
有的毕业生向往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不愿到西部、基层就业;有的一心盯着大型国有企业,对私营企业不屑一顾;有的则过分在乎薪酬多少,看不到企业未来发展空间;有的缺乏主观能动性,不愿走出去,到石油石化企业外寻找就业机会。受此影响,一些能源类高校甚至出现了毕业生“有业不就”的怪现象。
缺水缺电更缺人国内目前能源紧张现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能源短缺不仅是资源开发的单一,还有能源利用低效率、节能技术水平低等各种因素,同时,由于我国煤炭业矿难频发,安全生产成为煤矿的突出问题。矿产技术人才危机突显。最近的统计显示,美国等先进采煤国家员工中,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 50%的比例,而我国平均不到 8%。
YJBYS招聘网站的信息显示,北京地区能源/矿产人才职位空缺由 6 月 6 日前一周的 876个,6 月 13 日前一周的 908 个增加到了 6 月 20 日前一周的 1004 个,本周增幅为 11%。同时,北京地区申请咨询能源/矿产职位的人次从 6 月 13 日前一周的 6924 人次增加到 6 月 20 日前一周的 7758 人次,平均每个能源/矿产空缺职位的竞争情况由 6 月 13 日前一周的 7.6 人次增加到 6 月 20 日前一周的 7.7 人次。
从该网的招聘信息看,目前利用网络手段招聘能源人才机构中,外资企业占有相当比例,如科麦奇中国石油有限公司招聘地质学工程师、油藏工程师和钻井工程师;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招聘自动化工程师;亚太电效系统有限公司招聘技术人员等。和其他行业营销类职位为主不同,能源行业急需的是技术人员,如山西亚美大宁能源有限公司大量招聘维修部井下人员、采矿工程师、瓦斯突出预防工程师、通风监测主管等,这些职位的特点是学历要求并不高,但实战经验必不可免。
能源行业的工作曾因为脏、苦、偏、远、穷流失了很多人才,现有的技术人才数量对于高速发展的能源经济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随着能源提升到决定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相应的人才需求和待遇也开始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