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质询小技巧

时间:2022-10-17 16:12:37 辩论赛 我要投稿

辩论赛质询小技巧

  说起质询,相信各位辩手已经对其极其熟悉。在华语辩坛目前的各大赛事、各种赛制中,质询几乎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过要系统地学习质询,学好质询,最后能够在赛场上打出漂亮精彩的质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辩论赛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用也不言而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辩论赛质询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辩论赛质询小技巧

  驳论

  1、准备充分,针对性强。

  驳论顾名思义就是驳对方立论,所以对方立论说了什么,你就反驳什么,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驳论往往在对方立论完毕后马上进行,这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对方的立论要有充分的预测和准备。

  当然,这里所说的准备充分并不是说照着稿子照背照念,而是作为驳论手要有将对方立论点几乎穷尽的能力。其实这点并不难,因为对手的观点肯定逃不出赛前队内的模拟赛中陪练队员模拟的观点,所以驳论队员平时必须善于总结并且在赛前积极和陪练队员交流,将对手可能出现的立论点穷尽,然后有针对性做出准备。将对手立论点穷尽后还要进行整合,因为根据个人经验,一般一个辩题对方可能出现的立论点不会超过10点,一些怪异的、生僻的论点对手也不会冒险去运用。

  比如在以前参加的“中国是否应当废除死刑”的比赛中,本人打驳论辩位,赛前总结出对手可能的立论点有19点,并且总结成文,但最后经过筛选和排除就可以得出自己的9点驳论体系。而到了比赛场上必须强调驳论的针对性,赛场上的驳论一定要根据对方的立论做出,如果和立论针对性不强,即便有出彩的语言和发挥很可能也是徒劳。

  在比赛中因为驳论针对性不强我有过惨痛的教训,在武汉市知识产权辩论赛首轮比赛中,我们打反方,根据规则,我的驳论是在对方驳论完毕后进行,当时在场上听完对方的驳论,感觉有重大漏洞和可以反驳的东西,结果头脑一热,现场来了篇“驳驳论”,针对对方刚刚做出的驳论进行了反驳,尽管场面上感觉效果还可以,但赛后才得知,因为针对性不强的失误,我的驳论环节几乎被判了0分。

  2、打磨语言,力争出彩。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口头辩论也好,书面上的探讨也罢,驳论往往比立论更容易做得要精彩。这很大程度上是驳论一种后发制人的优势,立论作为一个队伍的开篇陈词,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全面严谨,因为它给后面的辩论立起了一个攻击的靶子。而驳论则不同,它是一个队伍吹起的进攻号角,是向对方发起的第一轮攻击,所以它必须要有攻击性。攻击性除了体现在上文提到的针对性强以外,还应当力争出彩。

  出彩的方式有很多,但通常而言就是通过语言的打磨用“段子”“包袱”等将对方的观点归谬、夸谬进而去攻击对方的逻辑和体系。说到语言的打磨和准备段子,千万不能为抛段子而抛段子,必须建立在合适、切题、恰当的基础上,因为在驳论中如果类比不当或者生套硬抛,效果适得其反。

  个人认为在驳论中运用类比归谬是不错的选择,尽管任何类比都是蹩脚的,都是双刃剑,不可能有完全恰当的类比,但是就驳论环节而言,运用类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因为这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对方并不能及时对你提出的类比进行反驳,而且类比得当,一方面可以出彩,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许多辩论场上陈词滥调的运用。

  盘问

  1、寻找软肋,强势出击。

  盘问通常是一方问,一方答,而且在时间上通常也是问的一方少,答的一方多,从这个角度而言提问一方往往是劣势。所以在问题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寻找软肋进行攻击,由于辩题是将一个中立的命题强硬划分而成,所以每一方都有其局限性,也就是自己的软肋,作为盘问手就是要将这对手局限的一面通过问题的形式向观众和评委展现。

  请注意,仅仅是展现,想通过盘问的方式将对方击溃是不可能的,因为答问一方有充足的时间去解释和阐述。盘问环节在自己问完以后一般还要回答对方的问题,自己变成答问方后一定要把握自己所持有的优势,那就是在回答提问的时候巩固己方立场,上文提到了辩手在盘问的时候都会抓软肋问,那么面对自己的辩题的局限就要努力去弥补,可以通过逻辑推演、例子证明等等方式。

  参加了这么多比赛,在盘问环节当中感觉有一个例子总是不断出现,每个队伍运用都是换汤不换药,而这个例子也是盘问攻辩的典型,特别在“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谁更重要”、“自律他律哪个更关键”等辩题中。这个例子一般分三步问:

  ①有个人在中国经常随地吐痰,你知道为什么吗?

  ②有个人在新加坡从不随地吐痰,你知道为什么吗?

  ③其实这两个人是同一个人,你说为什么他在中国吐,在新加坡不吐?

  这通常是抽到“制度建设更重要”或者“他律更关键”一方的提问,看起来相当有攻击力。作为回答方,仔细分析其实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就是找了个例设问,说到底就是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做出了不同的行为,回答方其实完全可以把例子中的条件稍微调换,也就是同样的人在不同环境中做出同样的行为,就可以做出很好回应。个人认为不妨这样回答:“对方提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国家做出了不同的行为,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国家做出的还是相同的行为,因为更多的人在中国不随地吐痰,到了新加坡也还是不会随地吐痰,您说又是为什么呢?”

  2、做好小结,锦上添花。

  盘问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盘问过后通常还有一个攻辩小结,让队伍来整理和归纳刚才的问和答。这个小结个人认为不可忽视,因为做好了它可以在给了对方狠狠一拳以后在踹上致命一脚。在盘问中,通常辩手被问到尖锐的问题后会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回避或者转移话题,这时候需要在小结的时候点明和指出,在对方刚被刺出的伤疤上撒上点盐。同时由于己方提问时间有限,己方要达到什么目的,显示什么意图,这也需要攻辩小结进一步阐明。大家通常认为攻辩小结都是由小结的同学负责,但个人认为攻辩小结必须由负责提问的同学和负责小结的同学共同完成,因为负责提问攻辩的同学最了解自己的思路,最清楚问题的意图,所以必须要将自己的东西做出归纳和总结后交给担任小结的同学。

  对辩

  1、有问有答,把握平衡。

  对辩不同于盘问,一方只能提问或者只能回答,对辩的规则通常都是“我有话说,有话你说”,就像两个人在进行自由辩论。两个人的对辩往往交锋是非常激烈的,因为在对辩中没有缓和思考的时间,没有队友的配合,靠辩手的个人能力和对方进行辩论。

  在对辩当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一方只顾问,一方只顾答,出现了“有来而无往”的情况,而对辩的时间通常是平等的,这样打下来,估计会出现长时间的缺席审判,比赛也不会精彩。所以在对辩环节当中必须要注意问与答平衡的把握,一般情况下,对对手的问题要做出回应,同时要抛出自己的问题,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场上注意问与答的转换,不要为了抛问题而抛问题。这就要求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注意问题逻辑长短的把握,在对辩当中尽量少用长逻辑的问题,也就是那种要经过三四次提问才能推导出自己结论的问题。因为在对辩当中一方面你要提问,另一方面你还要回答,如果己方问题的逻辑链过长,对手会不会紧跟着回答不得而知,场下的评委和观众也难以得知问题意图,这等于在耗费时间。

  2、打深打广,防止纠缠。

  在对辩中,由于只是两个人的交锋,所以有时难免在有的问题上一再纠缠,占了便宜的一方不断追击,而落了下风的一方急于解释。其实这对双方而言都没有必要,因为对于评委和观众而言,如果提问一方抛出了一个非常具有攻击性的问题,在两三轮内对方没能做出比较漂亮的回应,那么这已经证明在此问题上提问一方占据了主动;同样,回答一方针对提问的问题,给予了精彩的回应,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现场效果,在同一类问题上,回答方占据了主动。而评委和观众在听辩论的时候也喜欢听到更全面更新鲜的东西,所以这要求在对辩的时候自己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深度和广度,寻找不同的攻击点和切入点,这样才能把握住场上的形势而不至于陷入纠缠当中。

  质询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质询,我们先要知道质询的目的和意义。对此,黄执中学长的《辩论十讲》中关于质询的部分对此可谓是做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对于刚接触辩论的小辩手来说,是非常好的入门课程,可以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当然,如果嫌《辩论十讲》视频太长,音质不好的话,知乎上也有一位李文杰前辈为大家总结了非常完整的《黄执中“辩论十讲——质询的技巧”讲座笔记》。

  在执中学长的讲座中,执中学长认为交互质询的意义在于强制交锋,检查论据以及戏剧化。毕竟有些话,对方说出来,会比自己说出来要有效果得多。学长引用电影《情色风暴1997》中律师的法庭提问的环节更是生动地阐释了质询的效果。而在质询的目的上,执中学长认为主要是确认共识,削弱可信度和推进观点。

  阿辩看完这个视频之后,结合执中学长讲座的内容,认为在质询的意义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部分在于,质询的意义和目的并不完全在于反驳对方,而在于更好地推进比赛。

  质询的目的不在于问到对方哑口无言,而在于确认目前双方正在讨论的内容究竟是什么,然后激化出在这个讨论内容中最核心的分歧,从而更好地推进比赛的进行。因此,许多人或许期待通过质询可以犀利的攻破对手,一击击倒对手,让对手哑口无言,但这些期待事实上并不是质询这个环节的本质。

  虽然我们经常会说质询有两大技术动作——拆论和推论,但事实上,无论是推论还是拆论,最终的目的都应该是拆解或者推进到对方论点和己方论点的核心分歧,而并不必然要在这个环节“驳倒”对方或者“推论完成”,因为往往这两个目的是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反而,还可能浪费大量的时间,或者不得不在场上强推战场。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王肇麟学长也对质询的意义和目的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在他的一篇知乎回答中,他将质询的目的总结为了两个——确认、攻击和削弱。并着重强调质询的原则就是“清晰、明白、简短、不要跳步、不要一段反驳之后问对方怎么看!!!”各位不妨读一读人称小霸王的王肇麟学长对于质询的目的的理解。这个理解在我看来更加从实战出发,也更加得有指导意义。

  质询的技巧

  接下来,让我们具体来看一看,在质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得具体的,立等可取的使用技巧。这里,首先向大家推荐的是阿辩论公众号曾经推出过的一篇文章《从实战看质询推论》。这篇文章将质询的基本动作总结成非常简单的三个字——摸、打、结。这可以说是十分简练,也十分精准。其中举得例子也非常的浅显易懂。对于学习质询的技术动作入门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篇文章。

  在郭航初学长的一篇《三辩,如何形成攻击的体系》的文章里面,对于质询的技术动作的的讲解就更为细化。文章针对问题的设计,以及针对不同种攻击类别,例如例子的攻击,数据的攻击,逻辑的攻击等,都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讲解。并且在质询的框定、拆解对方论点和推进己方论证的三个方面都加以了区分,清晰明了。

  当然,仅仅是了解了质询的基本技术动作和提问方式,也未必能够在场上灵活应对所有的情况。因为在场上,对手总是会出乎我们的意料,给出我们并不想要的答案。在实战中,当对手逃问题的时候如何追击,也是一个攻辩手的必备看家本领。

  在《质询中,如何对付逃问题?看美剧〈新闻编辑室〉经典演绎》这篇文章中,就分析了《新闻编辑室》的主角Will在面对采访对象的不配合的时候,是如何通过问题的变换来逼对手直面回答问题的。总结来说,就是当对手使用模糊的“大词”来混淆视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精确地找到语言的模糊地带中那个精准的切点,来帮助问题的推进。通过将模糊的“大词“具象化,就可以让对手避无可避,退无可退,不得不正面回答你的问题。

  点击了解:《质询中,如何对付逃问题?看美剧〈新闻编辑室〉经典演绎》

  总结来说,我认为质询最基本的动作其实可以分为:确认对方对某一个战场的观点,使用反例来攻击对方的观点,追问对方,总结战场。其中,确认的对方的观点可以是关于场上任何一个正在推进的`战场的,也就是说,这个观点可能是对方的论点,也可能是对方的定义,也可能是上一轮对方对于我方论点进行的反驳。而根据这些区分,我们就有了:对于定义和判准的框定、对于对方论点的拆解和对于自己立论的推进三种质询的方式。

  总而言之,质询就是针对目前场上的最核心的交锋点,利用这些技巧进行交锋。那至于到底什么叫做“目前场上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大局判断的问题了,在质询的技术动作中就不再深入讲解。

  那在知道了质询的这些理论基础之后,我们来看一看如何练习质询。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最简单也最实用的联系方式就是不断地打比赛和复盘。不过,在我们日常训练质询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池也学长的这篇《有哪些训练质询的方法》的知乎问答就做了更为详细的说明。不过池也学长也在文章的最后也反复强调,对于训练质询的方法,最根本的还是“打质询,打质询和打质询”。可见实战和反复练习的重要性。

  接质询的技巧

  说了很多关于质询中如何攻击的问题,我们再反过来看一看在被质询的过程中如何接质询的问题吧。在殷烁学长的《一辩如何接四辩质询》的知乎回答里面,就非常详尽地解释了接质询的种种问题。另外,这个知乎问答的其他高票回答也非常好。虽然他们之间因为理念不同而互相有一些争执,但这就好像张维迎和林毅夫的辩论一样,虽然大家的理念不同,但是任何一人的理论,都非常有价值和借鉴意义。各位再学习辩论的时候切不可因为不同人的想法不同就厚此薄彼,而要兼容并收,取长补短。

  总结一下诸多前辈对于接质询的理解,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回答对方提问的时候,“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对方提问的前提错误就说前提错误,切不可顾左右而言他,更不能恶逃问题”。其次,在接质询的时候,需要对自己持方的很多说法、口径做出充分地准备。总的来说,接质询确实需要辩手对于自己的立论有着充分地掌握,在关键问题上有着鲜明的态度,才能更好地推进比赛。

  另外,许多辩手认为接质询最重要的目的是不要让对手占到便宜,从而有许多“拖时间”的战术和打法。先不论这样的打法会不会丢掉很多环节分和评委印象,这样做的做法其实对于自己持方的推进也毫无帮助。事实上,当接质询的一方在每一个问题上都能做出清晰的回答的时候,你的回答事实上也是在输出你方的观点和补足你方的立论。而在质询推进到核心议题的时候,你的每一次解释都是在核心战场上面的论据。可以说,好的接盘手眼里,接质询其实是一个输出的位置。

【辩论赛质询小技巧】相关文章:

辩论赛质询环技巧11-14

辩论赛质询技巧-辩论赛12-31

辩论赛三辩质询答辩技巧04-18

辩论赛质询模板11-28

辩论赛小技巧12-14

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质询答辩技巧01-15

辩论赛说话小技巧10-30

个人辩论赛的小技巧12-08

辩论赛二辩小技巧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