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一辩发言稿格式

时间:2023-10-31 12:32:44 辩论赛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辩论赛一辩发言稿格式

  一场辩论中,一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辩论赛一辩发言稿格式,欢迎阅读。

辩论赛一辩发言稿格式

  一、辩论赛一辩发言稿格式

  1、称呼问好: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2、陈述自己一方的观点:我方认为……(正方是正方、反方就陈述反方)

  3、阐述支持己方的理由、依据、事例,一般一辩比较全面,3分钟内陈述完毕(这个看双方的约定了。)

  4、小结自己陈述,再次指明自己的观点。

  5、结束。我的陈述完毕,谢谢大家!

  二、辩论赛一辩发言稿格式指导

  1.格式。

  所谓的格式也可以理解成套路或者规矩,这是一种正式而稳定的构架。我们在盖房子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打地基,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请将最基本的观点一一陈述出来,讲一些最基本的观点,不要耍花样,不要侃侃而谈,不要思维跳跃,不要急于标新立异。虽然这些东西可能没什么亮点,但是这是亲近观众的第一步,也是让观众感受到“我们是一边的”这种认同感的基础。

  2.简单明要。

  一辩稿一定要简要,记住我们并不是在辩明真理,而是在阐述观点,但是注意简要不是简略。那么如何做到简要呢?就是直接讲清楚我们需要的利害关系。俗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利既能驱使人的感情,也能够让人更有认同感。关于利害关系我会专门写一篇。

  3.语言的平滑度。

  这是一个纯粹写作上的问题,并不是我随便说说就能解决的。一般来说一辩陈词大概会分为三点或者更多。如果只是单纯生硬的陈述出来,那么进入别人大脑里的信息恐怕也不会有多少。抛出问题,引导听众,得出你想要的结论,你就是来带节奏的。

  4.攻守界限。

  所谓的攻守界限,其实就是战场的分割,或者说是战场的选择。请记住,所谓辩论没有可能完胜,一定要知道取舍。时间是有限的,什么该多说,什么要少说,什么不说这都是有选择的。承认什么,不承认什么,让时间尽量停留在我们划定的战场上。当然对手肯定不会配合你,所以上面的带节奏就很重要了。

  5.底线。

  观众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傻子,有些人就是喜欢违背一般人的常识来强辩,大家都觉得“是”的东西他非要说“不是”,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有些东西需要承认。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也不能退到大海里。所以在一辩稿里,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底线是什么?哪一些东西是绝不能退让的,哪一些东西是对方只要想要歪曲或者想要模糊就必须立即纠正并斥责的。

  6.预见性。

  一辩与四辩最大的不同就是,一辩不知对方接下来要说什么,而四辩已经知晓了对方的全部,所以一辩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所谓预言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只要你能成功预测,并给观众提前打“预防针”,那么对方将会变得束手束脚,他的言论的震撼力与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

  三、一辩稿写作指导

  一辩稿的意义

  辩论场上,相同持方的辩手需要统一思想,有条不紊、节奏统一地攻防。他们的思想核心,就被集萃在一辩稿里。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对同一个辩题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在辩论的准备阶段,上场队员需要进行对辩题的讨论,即表达自己对辩题在各种方面上的理解。一篇一辩稿,就在赛前论点不断地被建立、推翻、又重新建立的过程中诞生。

  一辩稿 · 整体结构

  开篇布局

  一辩稿第一段的作用是理清定义、阐明立场

  中盘展开

  提出用于证明己方立场的分论点,并分别进行论证

  终盘结尾

  总结全文,指出分论点能更好地支持己方观点

  一辩稿 · 准备工作

  拿到一个辩题之后,先观察辩题中的关键词。整理好关键词之后,思考关键词的定义,尽量朝着对我方有利的方向或语境去思考。但不要违背常理,要让观众和评委接受,否则让人听着感到莫名其妙,观感不好。

  大概整理清楚定义和概念以后,就可以对辩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定一个初步的逻辑框架,即如何佐证你的立场。

  Tips:

  多看新闻是一种拓宽知识面、增长社会认知的好方法,对辩论也有很好的帮助~

  一辩稿 · 分步指导

  01、开篇布局

  辩论场上,时间就是金钱,一辩稿中,从第一句话开始,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为论证立场服务。在开篇布局时,要注意快速入题,省略一些无法论证双方观点的背景内容,只交代对你来说最重要的背景,尽快说清定义、标准等和自己的立场直接相关的内容。

  辩题中的字词,往往有多重含义。定义部分即是给辩题涉及到的关键词定下一个具体的含义。例如“金钱是万恶之源”一题,需要对“万恶之源”进行具体定义。一辩稿中可以选择将其定义为“种类繁复、数量极多的恶的来源”。好的定义,一定是清晰且准确的,可以让评委和观众能够在聆听的过程中轻易理解。

  当然,对于一些比较含义比较明显且单一的词语就没必要花费时间下定义,例如同样在“金钱是万恶之源”这题中,“金钱”就是一个十分没有争议的定义,便无需多加解释。

  此外,定义必须符合大众常识,不要为了有利于己方而编造一个明显偏颇的定义,这也许会让评委非常反感,大大削弱你的论证力度。例如“门当户对是过时的价值观”一题中,若将“门当户对”定义为“两人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受教育水平相当,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相似”,则显然超出了大众常识中所理解的“两家人家财富地位相当”这一范围,让人觉得过于偏颇。

  明确定义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怎么定标准。何为标准?为什么我们需要标准?

  一个辩题(或者说一个好的辩题),往往是“中立”的。再次用“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一题举例,从观众的角度思考,金钱到底是不是万恶之源呢?说它是,好像有道理;说它不是,好像也没错。这就体现了辩题的两面性。

  辩论场上,正反双方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拔河比赛。两边都在卯足了劲想把观众和评委的心往己方拉,而怎么样才算赢呢?这就需要一个比较的标准。所以在拔河时,我们会在双方中间做一个标记,比赛结束时标记被拉向哪一边,哪一边就获胜。

  同理,辩论中的标准,就是告诉评委和观众,当我方论证到哪一步时,我方就能得证。

  标准同定义一样,也要符合大众常识。赛场上,双方往往为了加强己方辨证优势,提出不一样的标准。若是有一方提出的标准匪夷所思、无法让人接受,不仅不能加强辨证优势,反而令观众和评委反感,削弱观感。

  关于标准中的学问,远远不止小编提到的这些~由于篇幅原因只能先简单介绍一下。同学们可以去搜索一些明星辩手对标准的解释,加强自己的理解!

  02、中盘展开

  主体部分一般分为2到3段,每段均需提出一个互相独立的论点,并对之进行论证。

  论点部分:

  入题破题之后,就要开始介绍分论点了,所谓分论点,就是你看待辩题,证明自己观点的不同角度。在开始介绍分论点时,先写下中心句。什么是中心句,就是分论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比如,我方认为佛系标签对青少年成长弊大于利,第一,佛系标签对青年人正确自我认知弊大于利,第二,佛系标签对社会为青年人创造成长环境弊大于利。将一个引导句放在分论点的开头,能够让人马上明白你下面陈述的主线,抓住评委的耳朵。

  论证部分:

  在用一句话简明地阐述完论点之后,则需要对该论点进行论证。“论”和“证”是不可或缺的两部分。“论”是围绕论点展开的逻辑推理,而“证”则指的是用来支持你这种推演的证据,通常由权威的数据或具有普遍性的事例构成。在“证”这一部分,切忌堆砌相同类型的数据事例,浪费篇幅。务必要学会选择取舍,选择最典型、最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来使用。

  在论证部分要注意,因为立论体系一般是个很庞大复杂的东西,在立论稿中,只呈现最主线的部分就好,进一步的论证可以在立论稿中暂时不讲。这样,在听你的立论稿时,对方和评委肯定有很多问题,但没有关系,辩论不只是立论,后面还会有一问一答的互动和第二轮第三轮的陈词,到那些环节,你就可以把完整的立论体系层层展开,抵御对方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解开一个又一个疑问,这样每次传达的信息量不多,让人有更高的接受度。

  03、终盘结尾

  在结尾部分,我们通常用一个段落来总结全文,通过对论点的重申达到强调我方观点的作用。

  同时,这一部分有时会加入价值升华和补充说明。价值升华,便是你从你所在的持方中所发现的背后更高的指导意义。例如你藉由“AI能在辩论场上战胜人类”这个持方提醒人类无论何时都不能狂妄自大。又如你从“当今中国大陆不应该废除死刑”中提醒大家国策的制定在紧随世界潮流的同时也要考虑实际的国情。价值的提升没有特定的方向,它应该根据你提出的论点中自然升华而来。

  而补充说明则是帮助你对一些容易被攻击的论点所做提前进行保护。但切记这一部分一定要保证简洁明了,尤其是价值的提升在一辩稿中并非必须,它可能需要在你们后续的的比赛环节中逐渐理清逻辑后才能表达出来。所以如果逻辑上难以说明清楚,切忌在一辩稿中强行提升价值。

  如何创造出一个好的论点呢?

  注意:

  1. 一辩稿一般三四个论点足矣。

  2.每个论点可以试试从多个角度换位思考去分析。

  3.学会用一句话概括论点,并且作为每个分论点的第一句话,这样方便评委记录。

  4. 同时在能做到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每个论点的段首句也就是概括句,格式尽可能一致。当然这个仅仅是针对新手向来说的,进阶立论可以用更多形式。

  5.一个论点中最多两个小分论点,不然会显得很乱。两个小分论点,可以采用一方面和另一方面的格式来展开论证。

  论点中有学理、数据、事例去充分论证,这样有说服力。

  四、一辩的注意事项。

  01、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

  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

  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

  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xx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02、控制驳论的的比例:

  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

  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

  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

  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03、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

  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04、概念的模糊和清晰:

  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

  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

  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

  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05、煽情:

  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

  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

  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06、豹尾:

  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五、一辩发言稿范文

  1、辩论题:人有没有表达偏见的自由

尊敬的主席,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开场问候)

  很高兴今天能站在决赛的舞台上跟对方辩友一起讨论这样一个充满了哲理和价值思考的辩题。针对人有没有表达偏见的自由,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下面两个事实:其一是自由(定义),当我们表述人是否拥有做一件事情的自由时,其实是在区分做此事的行为是在原则上允许还是在例外下允许。例如当我们说人有行动的自由时,其实是在表述在原则上人可以自由行动而在触犯法律被收监则是一种例外。因此如果可以论证自由表达偏见是原则而被限制的情况是例外则我方成立,相反则对方成立。(比较标准)其二是偏见,依照汉语语意,偏见即为片面的、偏颇的见解,而依照拉丁语义则为“依照过去的经验和抉择做出的判断”。而我方在参考综合了多重释义后给予偏见的定义为“在预设立场和前提下做出的片面判断”。(偏见定义)基于以上两点,我方做出以下论证:

  第一,从实然层面来说,当我们论述一个人“有偏见”时,通常是在指出对方所提出观点的错误性而非对方没有表达此观点的自由。(论点)换言之,我们对于偏见做出的回应通常是反驳而不是直接禁止对方表达的自由。即从事实上来说,我们在否定别人的偏见时已经预设了对方有表达偏见的自由。

  第二,从应然层面来说,表述“人没有表达偏见的自由”将对言论自由本身造成极大伤害,甚至有可能导致言论自由名存实亡。(论点)倘若在原则上不允许自由表达偏见,即是在允许言论自由的同时为强权者开了“偏见”这一模糊而广泛的“后门”。偏见作为人主观思想的产物,我们很难界定一个人所表达的见解是否出于其预设立场,而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我们也不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存在可以判定这种见解是否片面。正是由于这种对于偏见认定标准的缺失,任何言论都有可能被认定为“偏见”而被束之高阁。因此,作为言论自由的重要保障,我方主张人要有表达偏见的自由。

  第三,在社会和价值取向层面,我方倡导偏见的自由表达。应该说明的是,偏见并不因为禁止人表达的自由而消失。(论点)相反,由于所谓“政治正确”而剥夺人表达偏见的自由造成的恶果比比皆是。不论是欧洲的反难民游行还是美国特朗普的上台,处处都体现着民意在受到长久以来政治正确压迫后的反弹。另外,在无法将偏见作为见解表达的情况下,人通常不会选择放弃偏见而相反,他们会在现实中寻找和收集片面甚至极端的例子来对其偏见做出论证,并将偏见转换为一种事实进行表述。相反,对偏见自由表达的倡导一方面是对于偏见表达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对于他人偏见更加宽容的态度,同样更是对于自身表达局限性的认知。进一步来说,这种对于人本身表达存在的偏见属性的认知,才是人类千百年来在各种偏见的互相碰撞中前行而非毁灭的最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实然、应然还是价值导向,人都有或应该有表达偏见的自由。

  2、正方一辩陈词:女排精神靠实力

各位同学:(称呼,顶格)

  大家好!(问好,空两格)我方的辩题是“女排精神靠实力”。(点出辩题与立场)

  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夺冠,这是38年来中国女排精神的又一次展现,这一切都源于强劲的实力。(中心论点)

  何为实力?(讲出定义)我想借用中国人大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的话做说明:“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GDP、硬件设施等,而文明、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在这里,实力的含义同样适用于女排精神,它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而凝聚成的一种精神。

  女排胜利源自强大的硬实力。(分论点1)

  这种实力自然指的是过硬的技术。中国女排的阵营里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主攻手,同时也拥有最好的一传、二传、接应和自由人。她们都拥有过硬的团体战术和个人技术,这是她们可以连克强敌的根本。倘若女排的姑娘们技术素质差,纵使再强大的意志也无法在强敌如林的系列赛中连续取胜。试问,中国男足不想为国争光吗?中国男篮不想在赛场夺冠吗?(假设论证)他们止步于想,没有过硬技术的实力加持,只能在赛场上一次次铩羽而归,屡战屡败。正如郎平所言:“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引用论证)

  硬实力给了女排在赛场上克敌夺冠的强大保障,软实力则给了她们不竭的精神力量。(分论点2,承上启下,单独成段)

  这种软实力就是女排38年里的自信。这种自信是直面强敌的果敢,是失败时永不止步的拼搏,是胜利时善于自省的砥砺。那一次次扣球后的低吼,发球时坚毅的眼神,无不展现了女排的自信。这种软实力成就了她们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也陪伴她们走过黯淡无光的艰难岁月。无论是鲜花掌声萦绕,亦或是质疑批评不断,因为有自信的精神,女排常青不败,女排精神赓续不息。

  没有了硬实力,在赛场上一打就垮,而没有了软实力,则会不打自垮。(总结观点)软硬相济,共铸精神。女排过硬的赛场实力来自于不懈的坚持与顽强拼搏的精神。若中国女排没有每天长达十个小时的坚持训练,就不会拥有过硬的技术。若没有过硬的赛场技术,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就不会有夺冠的机会。软硬相济,铸就女排辉煌。

  综上所述,女排的成功源于实力,技术的强实力和心理的软实力铸就了中国女排。所以我的观点是——女排精神,用实力说话。

  我的辩论陈词结束,谢谢大家。

  (结尾: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3、正方一辩:呐喊比行动更重要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对方辩友: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呐喊与行动谁更重要”的问题。90后小伙沈钧亮三年减去110斤体重的同时,在“蚂蚁森林”通过绿色出行攒能量转化为种植真树,还代表此公益项目领取“地球卫士奖”,其毅力确实令人钦佩。然而,16岁的瑞典少女深感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在联合国大会上大声疾呼,其忧患意识和胆识更是令人赞叹,更让我们看到青年对全球和未来的担当,她是青年的榜样,也让大人们深思甚至惭愧。我方认为:呐喊比行动更重要。(明确我方观点)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呐喊,大声呼喊,是振臂高呼,是摇旗助威,是鼓舞士气,不仅让自己听到,更要振聋发聩,通过揭示问题、展望前景、提出策略,为行动指明方向。行动是指在某种理念、思想和态度导引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只有呐喊在先,行动才不会是在黑暗中摸索。

  我方坚持认为“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将从呐喊唤醒意识、呐喊交流信息、呐喊鼓舞斗志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于沉睡者,呐喊能唤醒意识。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以铁屋子为喻,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如果沉默,熟睡的人们固然没有就死的悲哀,然而逃不出闷死的结局。大声呐喊,会让人感到苦楚,“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电影《海王》中海啸把垃圾冲回海岸返还人类是呐喊,《国家地理》封面触目惊心的“塑料冰山”是呐喊,柴静进行的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是呐喊……只有通过呐喊,才能揭示危机,引起疗救的注意。

  第二,于清醒者,呐喊能交流信息。托马斯刘易斯在《作为生物的社会》说,探索(explore)起源于在探索时发出的声音,其语源拉丁语explorare有“喊出”之意。在工作中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各类与环保相关的峰会,不正是给像格蕾塔这样的呐喊者一个交流信息的平台吗?面对环境保护问题,中国有大国担当,青年一代要呐喊出自己的声音。

  第三,于先驱者,呐喊能鼓舞斗志。鲁迅先生“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蚂蚁森林”派出沈钧亮作为代表,联合国给沈钧亮颁发最高环保荣誉奖,不正是呐喊以壮声威,让他保持对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的热情,不至于“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陷入无边的寂寞,失却前行的勇气。

  永远都不要为了目的忘了初衷,就像给风命名的,不是它要去的方向,而是它来时的方向。呐喊,时时提醒我们不忘初心。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呐喊比行动更重要。

  4、反方一辩: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尊敬的主席,各位同学,对方辩友:

  大家好!

  正如对方辩友所说,通过呐喊能唤醒意识、交流信息、鼓舞斗志,这说明你们也认识到,呐喊不是目的和归宿,而只是指引行动的催化剂。没有行动,呐喊将失去原本意义,所有的呐喊都要用行动去兑现,否则就是空头支票。因此,我方认为: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呐喊,大声呼喊,喊出自己的心声,喊来他人的跟随。然而呐喊仅仅是呐喊,而行动除了实效,还是一种无声的呐喊。行动不是说大话而是做大事,行动不是扛大旗而是挑大梁,行动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临阵战斗,行动不是驰于空想鹜于虚声而是脚踏实地善作善成。

  我方认为“行动比呐喊更重要”,基于行动时效的长度、影响的广度以及实效的深度三方面具体阐述:

  从影响时效上说,言之易,行之难,只有行动方可使梦想成真。“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英国天文学家阿安普罗克特如是说。同样是保护环境,六老汉,三代人,从青丝到白发,用38年的行动书写八步沙林场绿色篇章,使山岳染绿、花木点点、雁阵轻翔的美丽梦想成为现实。行动是矢志不渝的坚守、久久为功的韧劲。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呐喊只在一时,行动代代延续,只呐喊不行动是就易避难。只有行动,才能将空虚沙漠变成充实绿洲。

  从影响广度上说,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找对路子、做出样子、开动脑子、迈开步子。多年前,阿里巴巴举步维艰时,马云带着“十八罗汉”攀登长城鼓舞士气,一群人抱头痛哭气势磅礴宣誓“一定要创建一家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公司”。然而是一路泥泞步步艰难的行动将马云带向阿里巴巴的财富之门。当年被称为“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如今在支付宝建立蚂蚁森林推行环保,收获了像沈钧亮这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5亿多拥趸。春秋时期贤相管仲说:“不言之言,闻于雷鼓”,此之谓也。

  从实效深度上看,真正能使人抖擞精神的只有真才实干,能驱散迷雾的是在航行中及时纠正罗盘。瑞典少女登上联合国大会演讲台鼓与呼,虽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难,实非人人皆可企及;她“零排放,禁止开采石油,拒绝石化燃料,甚至全民吃素”的主张未免虚幻,难于落地。然而沈钧亮的做法,却是“为长者折枝”之类,人人皆可为尧舜。云南扶贫女干部红颜一怒“骂”贫困户或许能激发致富斗志,但只有将“扶志”和“扶智”落实到行动才能彻底拔掉穷根。光是“呼吁”“倡导”等呐喊并不能带来多少实效,听者照样心不在焉,充耳不闻。严明法纪更能促进道德内化,看得见成效的行动更能唤醒自我内驱力。

  “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呐喊是听海上的风声,行动是弄潮海上与浪同行。我愿融入浪花,汇聚成海,担当青年之责任,推动时代巨轮行稳致远。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行动比呐喊更重要。

  谢谢大家!

  5、辩论题: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

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顶尖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不是大材小用,实乃大材大用。

  我方认为,高材生从教中小学大材小用的论调,本身就带有一点职业歧视色彩。

  教师的职业很平凡,但教育又很伟大,平凡是因为没有轰轰烈烈、叱咤风云;伟大是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生命影响一群生命,用优秀传递优秀,本应该受到尊重。因此,我方认为,名校高材生从教中小学不是屈才,而是一种正常的职业选择行为,他们为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能够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传统观念认为,中小学老师由本科师范生担任已足够,顶尖人才就该进高校、搞科研,如果中小学教师让硕士、博士来担任,就是大材小用了。但实际上,如今名校毕业生从教中小学已非新鲜事,很多名校硕士、博士会选择一些发达城市重点中学从教,甚至从教小学。

  我方认为,高材生从教,能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

  这些高学历老师就像放进水桶里的鲶鱼。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育事业也是如此。长期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时,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可能会失去了继续上升的冲劲。但当一两条鲶鱼游了进来,竞争也跟着“游”了进来。高学历老师有学识,老教师有经验,中青结合,定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名校硕士、博士生进入中学教书,会给教育带来新气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师资力量是一个关键的方面。正所谓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才”。名校的硕士、博士生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创新的精神,有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思想意识,尤其是他们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带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向纵深发展。这不是大材小用,而是大材大用。我方一致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顶尖人才当老师是大才大用。

  教书育人是国之大事,是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教育要舍得投入才能出成果、出人才。生命影响生命,优秀传递优秀,一流的人才能培养更多一流的学生;阳光的心态才能培养具有阳光心灵的孩子。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一个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年轻幽默,一个心中有诗和远方的老师,或许更能让他们获益终生。因此,对高材生从教中小学不必大惊小怪,要抛开思维定式,欣然欢迎更多的硕士、博士成为我们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用他们的学识、思维和视野引领孩子走向美好未来。

  高材生从教中学,实乃大材大用!北大毕业生陈生“卖猪肉”能卖出北大水平,顶尖毕业生教书更能教出“清华才子”。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人才到哪里都大有作为。

【辩论赛一辩发言稿格式】相关文章:

辩论赛一辩的技巧04-27

辩论赛一辩必看技巧10-27

辩论赛反方一辩技巧10-12

辩论赛四辩总结的陈词范文及格式03-15

辩论赛一辩开篇陈词03-30

辩论赛反方一辩陈词04-29

辩论赛一辩注意和技巧09-22

辩论赛一辩陈词技巧12-06

辩论赛一辩开篇陈词(精品)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