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西方节日辩论赛

时间:2020-11-27 09:18:58 辩论赛 我要投稿

引进西方节日辩论赛范文

  2015年12月17日晚7:00,政法学院07级思教一班在政七教室开展了以本班同学为主体,以“我看西方节日”为主题的辩论大赛团日活动。其中正方观点为“提倡西方节日”,反方为“抵制西方节日”。

引进西方节日辩论赛范文

  随着圣诞节的来临,同学们对“我们是否应该过西方节日”产生了疑问。07级思教一班团支部善于发现同学们的问题,把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适时开展了以此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团支书魏敬文做评委。并借此发挥团支部的先锋领导作用,树立团支部的良好形象,以期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本次辩论大赛,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极高。各持己方观点,针锋相对,大赛进行的异常激烈。

  正方认为,我们应当提倡西方节日。

  首先,西方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世界。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之时代发展大趋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彼此的影响已愈加深刻。国际交往中我们需要遵循共同的规则。而“节日”有助于我们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增强信任,以更好的实现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口流与合作。国家间爆发战争往往就是因为彼此的误解所引起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热衷于过“洋节”并不是什么错误,反而正式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最佳体现。而且现在西方也不是正在掀起学习中国文化,过春节的热潮吗?这正是文化交流的结果。在引进西方节日的基础上,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的真实面目,达到知己知彼,从而更好的对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其次,提倡西方节日,学习西方文化是中国面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的需要。目前,国内有一些人思想还比较保守,不能很好的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变化。于是为了逃避这些变化,就提出了抵制西方文化的观点,这是不对的,也正是他们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我们应批判这种落后保守思想。如果他们将抵制西方文化的精力放在对外宣传中华文明这方面不是更好吗?然而他们不愿意,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起全新的思想观念,为国民造福!

  最后,提倡西方节日能改我们带来极大的益处。文化是沟通情感的桥梁。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感情表达方面显得比较含蓄,人们内心的情感不一表达出来,而西方的的节日一般比较活泼开放,这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借助节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弥补我国传统节日在这方面的不足。提倡西方节日,更注重的是其精神文化内涵,并不意味着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是要解放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自从引进了感恩节,我们的情感变得更丰富,思想也更开放,也更大胆的向爸爸妈妈说声‘我爱你’了。自从有了圣诞节,我们的是呢搞活变得更精彩,心情也更愉快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得到解放,外国人越来越喜欢过春节。事实上我们的提倡正起到了宣扬中国文化的目的。

  反方认为应该抵制西方节日。

  首先,在国际化的浪潮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各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如果不采取相关的抵制措施,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势必会在西方的潜移默化影响下衰落下去,从而达到西方所企图的和平西化中国之目的。这将是整个民族的灾难!

  其次,反方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有力地批判提倡西方节日的观点。并指出正方只看到了西方文化的好处而没有看到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中国的七月初期情人节正是在西方2月14情人节的冲击下逐渐被年轻人所淡忘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事实上已经受到西方文化侵略的严重威胁.年轻一代的思想正在遭受不良文化的严重腐蚀.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果他们的思想都被西化了,那我们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可言?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又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早日复兴强国之梦又何以能达到?!

  最后,反方还指出过渡提倡西方文化会减弱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将给民族分裂势力以可乘之机,外国特别是日本也将会卷土重来,再一次对中国进行武力侵略,这将是何等的灾难!所以我放认为地质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泛滥势在必行。

  各方辩手滔滔不绝,其热情远超出预想。不知不觉中已接近大赛尾声。辩手们的激情依然不减,抓住分秒阐述己方立场,反驳彼方观点。但时间总是有限的。约8:50,主持人宣布辩论结束,评委魏敬文同学对本次大赛进行简评并宣布大赛优胜方。她认为,正方的“提倡西方节日”观点有其合理地一面,辩论有理有据,举例生动活泼,过西方节日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并不是崇洋媚外。但认为过西方节日会促进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则是没有根据的也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提倡西方节日会给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提供便利和跳板。特别是年轻人思想比较活跃,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较低,更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蚀。所以提倡西方节日的'观点是不行的。她还认为我们应该限制它在中国的泛滥。反方的辩论抓住重点同时较好的宣扬了爱国主义。能激起共鸣。只持这种观点的同学不要走极端才会为国造福。也要适当接受。但总的来说评委认为反方获胜。

  通过本次精彩的辩论赛,同学们更清醒得认识到了西方节日在中国盛行所隐藏的危害,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意识。同时也学会了冷静思考西方文化,从而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达到西方优秀文化为我中华民族合理利用之目的。西方文化有其先进之处,我们应该学会借鉴。也应该学会地质不良之处。这就是本次大赛要引导同学们形成的认识,也是本次团日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此次辩论赛主题鲜明,形式生动活泼,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极高,并达到了本次团日活动的预期目的。

  2015年,当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和西方“情人节”狭路相逢时,在全国各大城市,“洋玫瑰”的风头盖过了“土汤圆”。2006年的“双七夕”,当商家们也像西方“情人节”那般推出各种活动时,却发现国人并不买账,“土节经济”大不如“洋节经济”。

  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传统节日注重私密性,讲究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间的团聚,更加倾向于内敛;“洋节”则更注重一种非功利性的沟通甚至带有帮助的色彩,容易吸引青少年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对待传统节日和外来节日之争,更应当有冷静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态。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彭德华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内涵,但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同时伴随着交通的日益便捷,古代文化里的那种“洛阳亲友如相问”的意境已经难以在现实社会里找到,传统节日那种能够勾起人们强烈的亲情、乡情的元素已经逐渐淡化。而当越来越多年轻人在传统节日里找不到属于自己年龄段和群体的寄托时,将“洋节”拿来寻求快乐甚至仅仅是一个聚会的理由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部分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传统节日是本民族特有的节日,负载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正确的。但以此为由排斥“洋节”其实并不充分。中国实际上是在有选择地接受一些国外的节日,比如母亲节、情人节和圣诞节等。

  王来华认为,面对弥漫在街头巷尾的圣诞节气氛,我们还应当注意这样一个现象:圣诞节在中国带上了越来越多的本土化色彩。比如,很多娱乐场所的圣诞老人形象已经穿上中式传统的对襟红袍,大量的圣诞歌曲被翻唱成中文,老字号的中餐馆也趁热闹纷纷推出“圣诞套餐”。“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如今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成了中国民间的一个节日,不能简单地视为西方的“舶来品”。

  “土”“洋”之争,在短时间内不会尘埃落定。正如专家们所说,传统节日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载体。维护传统节日不是简单地排斥“洋节”于国门之外,而是要防止全球化浪潮和商业化炒作,把传统节日变成被掏空传统文化内核的“空壳”

  去年农历小年英国伦敦数以百计的中国灯笼照亮了苏豪区的闹市、美国纽约州将大年初一定为法定节假日并率先实行鞭炮“禁改限”、法国巴黎为迎春狮子点睛贺春节、澳大利亚悉尼每年举办的中国新年庆典活动、墨尔本制作了世界最长的巨龙在市内游行、巴西学中国人倒贴“福”字以求好运。

  面对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冷落中华传统节日的严峻现实,以及韩国成功地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所敲响的警钟,我们不得不第三次提议增设清明中秋为法定假期。将清明中秋增设为法定假期是基于四个“有利于:首先,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其次,有利于扶持中华民俗文化。三是有利于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最后,这还有利于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的传统节日的设置形成了国人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春节是我国的第一传统大节,是新一年的开始。十五的元宵节实际上是春节的尾声,过了这一天,该上工的上工,该再几个月后有中秋节(时值秋收的结束),然后是一年的结束,盼到了新一年的春节。传统的生活可以说张驰有道,忙闲有间,符合农业经济的特点。西方节日的特点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千奇百怪,这是由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渗透决定的,不同于我国比较单一的儒家文化。洋节的涌入必将改变国人的生活节奏,春节的大餐还没吃完,就又有情人节的消费,什么平安夜、圣诞节、狂欢夜和元旦休假紧紧相连,这种不合理的节日设置,搞乱了国人的生活节奏。而且使国人的心态变得趋时,似乎过洋节才是现代生活,才是时髦,从而也淡化了传统节日。

  我们更应珍惜、继承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含蓄、深沉特点的中国节日,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结:端午思贤臣,中秋念家人,重阳尊老者,清明怀故亲……这些载誉千年的美德,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其实,我们在庆祝传统节日之时,也就是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如果我们崇“洋”轻“土”,就是盲目媚外;如果我们崇“洋”重“土”,则是兼容并收,取长补短,自我完善。因此在“洋节”与“土节”之间,我们应该把握适宜的尺度。对于西方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绝不全盘西化,更不墨守成规,要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美好的明天!朋友,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里的时候,你可想过,就要到来的“七夕”里,牛郎织女正在一路奔波,即将相会在鹊桥之上?朋友,当你头戴红色圣诞帽,挤在小教堂里不亦乐乎的时候,你可记得,重阳那天携着双亲登高远望遍插茱萸时的一幕一幕?

  朋友,当你操着满口的洋话庆祝“洋节”的时候,你可想到,其实你更应该陪伴自己的长辈倾听民族古乐的动人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