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过来人”谈经验

时间:2018-02-21 笔试经验 我要投稿

  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可以在奋斗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哦。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公务员考试“过来人”谈经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于11月30日进行笔试。倾听不同年代公务员考试的“过来人”说“考经”,在他们的中,看到不同时代的底色。

  孙先生 51岁 通过1982年考试

  录取名单贴在电线杆上

  时间倒推到30多年前,还没有“公务员考试”的概念,那时还叫“招干考试”.

  1982年,在中国公务员招录历史上绝对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时候还处在改革之初,一切百废待兴,包括政府治理层面,急需一批人。当时的劳动人事部制定下发了《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强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实行公开招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加入了公务员队伍。

  当时的考试情形,还历历在目。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网络报名,甚至电视上也不会把“招干考试”当作新闻来播放。我还记得那时候的招干通知、考试通知,还有最终的录取名单,都是贴在电线杆、公共空间的大黑板上来公示。所以,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知道公务员考试这档事。我获取信息,也是从同学那里听来的。口口相传,觉得时间合适,所学的知识可以应对这个考试,就去报名了。

  在我印象中,那时候的录取率还是比较高的。当时国家急需用人,那一年有一大批人进入了公务员队伍。看到今天的年轻人那么用心地去准备公务员考试,各种培训机构涌起,真的很感慨。

  那个时候考试的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但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太多花样,还是立足于一些基本的计算和常识概念。不过,虽然那时招干考试没有在全社会掀起热潮,但在一些重要领域,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国家行政系统的录用刚结束,银行系统就比照我们的分数进行录用,没有再制定新的录用标准。

  作为一名已有30多年工龄的老公务员,如果说1982年的“招干考试”是职业生涯的起点,那么以后30多年经历的一系列的行政体制改革、变化、发展则是职业生涯的重点,其中的滋味,一言难尽。

  以我所在的税务系统来说,1992年国家由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1994年的国地税分家,这些对税收工作都是严峻的挑战。税收工作的细化、新的税种的制定、与国际税收制度的接轨,这些工作都要在短期内迅速完成,而我们这批人,也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上世纪末的精简机构也让我印象深刻,彼时的公务员构成还参差不齐,不像今天的公务员队伍基本上都有一定学历水平,所以随着时代发展,有些人不能满足政府工作的要求,就被淘汰了,这也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我们这一代人,伴随着国家行政治理的发展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在努力调整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去适应这种变革。虽无前人经验可循,倒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一些借鉴。现在的报考者要知道,参加公务员考试、哪怕被录用,也只是公务员生涯的第一步,如果想在机关里做得出色,实现自己对社会的抱负,需要长期不断学习和充实提高,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调。

  金女士 48岁 通过1997年考试

  题量大考验反应能力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企业,一做近10年。转行投身进入公务员队伍,一做又是16年。与之前的工作经历相比,深感当公务员、做公职人员,为社会服务还是很有意义。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理工科的机械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国有企业的管理设计科。1997年,我正式报考公务员,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方面,当时自己所在的行业整体都不太景气;另一方面,那年自己30岁出头,感觉到了一个人生关口,想为自己今后的道路好好重新做一番规划。

  那时候报考公务员在社会上已经有些热度了,当然火爆程度肯定远不及现在。记得我那年参加的公务员考试主要有两门科目:一门是公共科目,一门是行政能力测试。公共科目方面的考题感觉并不太难,但是考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行政能力测试的题量非常大,考试时现场先发一张卷子,要求在答题过程的前10分钟内,必须要先完成多少道题目,否则就会扣分。10分钟后,再发另外一张卷子,考试对答题速度的要求比较高。

  在公共科目方面,有图像题、写作题、政治题、计算题等等,考试中各种类型的题型都有所涉及,好在自己原先是理工科出身,大学里学过高等数学,在数学、逻辑方面的答题显得更有优势。当然,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也遇到不少需要考察写作的题型,对考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我的备考过程中,所有复习材料都是自己从书店买回来自己准备的,并没有报名参加任何公务员考前培训班。我整整花了一个多月复习迎考,用的是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和双休日。

  过了笔试分数线,在面试过程中,自己报考的岗位大约有10人竞争。自我感觉面试的题目比较常规,比如谈谈为什么会来报考公务员,为什么认为自己适合报考这个岗位,对于自己报考的这个岗位有何工作计划等等。回忆起来,当时面对考官,自己聊得还是相当放松的。考官甚至问了一些个人问题。至于为什么在10来名面试者中最后就录用了我,我也不是很清楚。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年龄有优势吧,既有工作经验,又相对年轻,比较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当时我已完成了“结婚”、“生子”等这些作为女性该做的事,作为一名有母亲体验的年轻人,可能更适合这个面对百姓家庭的公务员岗位吧。就这样,我很幸运地转型成为公务员。

  骆先生 31岁 通过2007年考试

  “行测”接近企业笔试

  2006年,我大学毕业。当年我考公务员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找一份工作。当时要找一份配得上多年所学的工作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容易了,所以,一位师兄在面临是读研还是去做公务员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公务员。那时,一份好工作和未来还不知道怎样的读研相比,更有吸引力。

  可那一年,我并没有考上公务员,不过当时也并不觉得可惜,因为那时对进政府机关工作没抱什么特别期待。后来,我进了一家事业单位,才把公务员考试当做一桩事来对待,2007年再次报考了公务员。考试通过后,便进入机关工作至今。

  现在,大家都在传说公务员收入如何高、福利如何好。事实上,实际收入与外界传言有一定差距。尽管如此,对应届毕业生而言,开始几年的收入水平还是属于中等偏上的。

  其实,如果找工作时参加过各类单位、企业的笔试就会发现,公务员笔试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那时参加的笔试分为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行政能力测试接近于企业笔试,并不直接考察你的专业知识,而是对你的综合能力做一个考量。就难度而言,每一道题目如果你认真思考,准确率应该还过得去,但是题量很大,目的就是看你能否用最简洁的方法来解题。题目形式有数列推理、图形推理、文字填空、时事政治、法律知识等。可能也就是时事政治,能够体现出一些公务员的行业特点。公务员笔试的申论就是几篇命题作文,这倒和高考有几分相似。在我看来,公务员考试无需做过多准备,就凭着平时积累参加考试而通过的,大有人在。

  笔试通过以后便是面试,面试规则在我考上公务员那年以后变了几次,比如:我那年只要笔试过了全市合格线就可以任意投报岗位,用人单位按照1:3的比例自行选择合适的笔试通过者参加面试,后来不知从哪一年起变成了报考岗位需要按照1:3的比例划定该岗位的分数线。用人单位不再有权力自行决定面试名单,强调了笔试的重要性。如果有些人想走旁门左道托托关系,笔试成绩过不去,根本没门。

  现在,除了一些极为专业的领域,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必要刻意挑选对口的工作岗位。像银行、“四大”、大部分外企也没有按学科来挑选人才,而是更看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其实,工作就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大学的经历只是一个参考。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并不直接面对市民,主要是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监督,和大学学的法律专业基本无关,因为工作内容不算千篇一律的机械运动,还算有意思。

  蒲先生 32岁 通过2013年考试

  跳槽去当公务员

  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工作了8年,去年,我决定告别原来的工作,投身公务员行列。

  我报考公务员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应该说我看淡原先所在的行业,行业处于低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面对现实,在行业内还营造虚假繁荣;另一方面,我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接触中发现,公务员工作并不像网上所宣扬的那样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相反,这却是一个对各方面能力都可以有所锻炼的工作。当然,毫不讳言,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性、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源也是我所看重的。

  我在报考前可谓做足了功课。大概提前半年时间就开始做考试准备,具体包括时政信息整理收集、购买教材、网上听取一些课件等。我的准备工作丝毫不比应届生少,和他们相比,我有优势也有劣势。在我看来,社会人员报考公务员在经验上必然胜于应届生,这在申论和面试中都可以体现出来;但劣势也同样明显,比较突出的是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答题上,考察到逻辑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时,反应会“慢半拍”.考试中的数学题对我来说难度最大,本来工作中就没怎么接触,已经全还给老师了,再加上现在的反应速度也没法和刚大学毕业时相提并论,所以挑战很大。

  具体说到我遇到的考题,我认为笔试和面试各有各的难度,印象最深的题目是一道面试题,要求结合中央文件精神谈一些心得,这就属于考察综合能力的灵活考题,能答到什么份上靠的是平时积累。

  通过公务员考试之后,也有不少人来向我取经,我愿意与即将步入考场的报考者分享经验。首先,时政知识浩如烟海,不要希望全部掌握;其次,做模拟题是最重要的。需要叮嘱的关键是,不要相信网上任何传言,那些发言者就像是男人在谈论生孩子的经验,建议可以找几个机关里的前辈深入了解一下情况,听听他们的建议。

  真正成为一名公务员后,如果你问我和自己之前的设想有无落差,那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和预计最相符的应该是收入了,比我之前在企业少了不少; 而有些距离的地方在于,劳动强度超过预计,领导的处事能力也比预期中的强很多。

  虽然真正做公务员工作只有数月,但我觉得自己对这份工作的体会比应届毕业就当上公务员的同事会更深。

  最后,我总结一下成为一名合格公务员必备的四种素质:谦虚,这是一个专业领域,要学的东西很多; 谨慎,许多规矩需要遵守,许多分寸需要拿捏;全面,这份工作要求随时能拿得出工作所需的知识储备;细致,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大意。如果觉得自己能在这些方面接受挑战,那么,公务员应该是一份适合你,并能让你发挥所长的职业。

  周小姐 25岁 报名参加2015年考试

  “80后”的家国情怀

  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我,当我步入大学时,公务员考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很规范、在公众中有着广泛知晓度的考试。学长、学姐们述说考试经历、公务员培训机构的校园宣讲、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提供的职业指导、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都使得“国考”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同学不会把成为公务员作为必定的职业目标,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参加一次公务员考试。

  我学的专业是历史学。这个专业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并不讨好,所以,参加公务员考试、争取成为公务员,便成了一个较好的出路。另外,家长也比较希望我能够成为公务员,他们大概比较了解自己孩子的特质吧,觉得我适合,尤其是对女孩子来说,他们觉得公务员是一份相对稳妥的职业。

  而就我个人而言,家国情怀也是我选择考公务员的一大因素。在很多人看来,“80后”、“90后”是比较自我的一代。在这代人的身上,没有太多的社会担当。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与自己一起参加公务员培训、立志成为公务员的同辈人,追逐稳定并不是唯一的职业选择因素。对比起来,成为国家公职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切实做出一些服务百姓、服务社会的事,是很多同龄人心中共有的情怀。这样的说辞并不是空话、大话。对于“80后”、“90后”来说,成长环境相对优越,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广泛,伴随着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现象,更能引起大家的焦虑和反思。而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也促使大家向公务员队伍靠拢。

  当然,在公务员岗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想成为公务员绝非易事。我经历过两次公务员考试。一次是国考,难度很大,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正因为知道了这一点,我参加考试时没有太大的压力,也没有太大的动力。我在国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和进入面试的分数线比仍有差距。还好,这正好为接下来的省考作了心理和实战上的准备。省考的人员范围确实缩小了,强手也没有国考中那么多,但想如愿进入面试环节,仍然需要一定的实力。在省考环节,我最终进入了面试,但由于笔试分数靠后,虽然在面试中有着不错的表现,最终我还是没被录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面试环节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开,无论是考官的安排,还是考场的布置,都确保了考试的公正性,这是对选拔负责,也是对大家努力的最好回馈。

  2015年的国考,我还是会去参加,为了心中的职业理想,我要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公务员考试“过来人”谈经验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