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精选14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1
摘要:目前,世界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定程度上的全新形势,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活动不断冲击着规模的高点,各个国家、地区和企业进入世纪贸易市场,积极参加博弈,尝试获取更多利益。在这一情况下,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基准点出发,对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的发展趋势着手,分析其具有多元化、自由化、规范化、科技化、区域化、知识化和高速化的特点,并尝试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应对措施
1、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带来了愈发深入的经济全球化趋向,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经济思潮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当今世界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未来趋向。为了配合这一经济发展的全新形势,世界各国不断加强自身对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视程度,不断从自身的贸易手段和贸易策略上着手,从而保证本国经济的发展能够完全适应现今新贸易形式之下的国际市场变化。可以说,目前世界各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引发了一系列诸如人民币国际化、贸易多元化等等的全新趋势,所以,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政策的正确性,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2、发展趋势分析
对目前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进行分析,主要从如下的几点出发。
2.1多元化
多元化,即国际贸易过程和参与者成分的复杂性不断加强。目前,世界各国积极参加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直接造成了现有较为激烈的竞争形势,各个国家及其代表性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竞争意识,不断基于现有资源优化参加贸易主体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考虑到现今先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各个国家和企业主体不断尝试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更使得现今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式愈发多元化。考虑到互联网本身类似于现有的贸易活动,具有全球性的特性,在其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各国企业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交流和贸易变得更加便捷,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使其国际贸易利润得以提升。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为现今的国际与贸易活动带来不断拓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2.2自由化
自由化,从国际经济与贸易本身的特质出发。国际经济贸易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促使相关经济要素和信息要素的流动,在现代自由化的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动之下,国际市场具有愈发复杂的特质,国家间和企业间的交流能够变得更加方便自由,完全覆盖到了世界的各个地区,并不局限于原有的货物贸易,而开始促进包括技术和人力在内的全新要素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的不断扩张,直接说明了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具有鲜明的自由化趋向,同时,这一趋向所带有的贸易摩擦可能性,也是值得重点考虑的部分。
2.3规范化
规范化,即国际經济贸易过程所遵循的既有原则不断增加,完善,规范化程度不断加强。其主要原因在于,既有的国际经济和贸易活动必须遵照一系列复杂原则,这一类原则与人类的道德原则和国际的环境保护要求等等直接匹配,用以保证各个国家进行贸易过程的规范合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目前世界在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规划措施。这一领域在刚刚发展时,相关企业遍布各国,但是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与规模扩张,未能建立相应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准则,导致产能过剩,国际纠纷频频发生,甚至一些国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采取反倾销策略,对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为了改变这一事实,现今的世界贸易组织尝试建立了一系列贸易准则,而这一类准则将会在将来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变得更加完善。
2.4科技化
科技化,顾名思义,即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包括大数据、云计算、航运监测等等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先进贸易科学技术,参加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各个组织能够充分建立更加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关系及发展战略,保证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稳健发展,由此观之,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的科技化水平提升也是一定意义上的必由之路。
2.5区域化
区域化,全程为区域合作化发展不断提升。目前世界的国际经济与发展正面临了这一趋势。这一趋势的核心就是区域合作,最早出现于部分贸易大国和多个集团企业,通过合适的区域合作,相关贸易双方能够加强贸易合作,获取关税减免,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自身的贸易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甚至推行一定意义上的国际地位提升。这一类区域合作的战略方针,虽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额外作用,其对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的冲击变得不可忽视。这也是将来各个贸易主体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之一。
2.6知识化
知识化,类似于科技化,但仍然具有一部分差距。这一趋势的出现主要来自于现今风靡世界的“知识经济”概念,这一概念对现代的知识推广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逐步成了现今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重要发展概念,相关贸易主题在这一趋势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创新能力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流动要素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2.7高速化
高速化,即国际经济与贸易规模生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下,这一趋势使得现今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体式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其主要来源为各个贸易主体具有自发性的竞争需求。各个贸易主题在进行复杂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时,不断采取各类手段加强自身的贸易能力和贸易意识,从而够进一步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阶段,国际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国之间比拼的势头日益强劲,国际经济与贸易也将继续以高速化发展趋势继续发展。
3、应对策略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下,相关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一系列应对策略实现自身的高效化发展,尝试列示如下。
3.1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作为各个行业所共同追求的高质量资源,在国际贸易刚刚形成时,就是最为重要的流动要素之一,可以说,目前国际市场中的复杂竞争,就是一系列人才意识的竞争,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企业,都需要依靠高素质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基于此,面对目前复杂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各个贸易主体必须积极吸引高素质人才,才去一定发福利模式,加强对本国人才的培养,构建一支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强、风险防范意识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从人才这一重要角度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3.2加强知识技术流动
如上所言,各个贸易方在实现自身贸易规模不断提升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对自身知识和技术的流动性,在推广自身优秀技术的同时,吸收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前沿技术,对自身的技术体系起到一定意义上的推动作用,同时,利用资源优势,促进自身的技术革新和开发,优化现有的国际专利保护力度,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达到双赢乃至于多赢局面。
3.3积极主动应对
积极主动应对,主要从国际经济与贸易方的主体出发,相关贸易方必须尝试主动出击的贸易策略,积极吸取国外优秀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主动参与贸易准则和规则的建立,争取国际发言权,加强与其他各国的合作,建立与自身发展步调一致的贸易文化,以此出发打造较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同时,加大跨领域合作的力度,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综合化发展。实现全新的增长模式。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2
摘要: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是2000年由教育部批准升级为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在2004年6月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士学位整体授予权评审。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参加了本专业的迎评工作,在实践中有很多体会。在总结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目的是对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
一、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缺陷。
专业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学计划设置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是在学生修完主要专业课程后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际操作能力并尝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而开设的以实践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专业实践教学包括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社会实践两个部分,根据2000级、2003级、2006级和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实践教学部分又分为专业实践教学和非专业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校内专业模拟实践教学和校外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后者主要指军训、创新实践活动和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实验等与专业课程关系不密切的实践活动。纵观近十年来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我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实践教学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转机制。学校本身是新升本科院校,办学基础较薄弱、办学经验相对不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对工科专业在这类院校相对起步较晚,本科教学起步就更加晚,为此,形成有效的运转机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首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在专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存在本科教学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其次,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基地较分散,并且对教学基地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很难一个单位解决所有学生的毕业实习;最后,模拟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待继续摸索。
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培养机制不灵活。新升本科院校,在学校环境和待遇方面与成熟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客观原因在教师组成结构中青年教师占的比重较大,在教学上就容易表现为经验不足,而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实践教学的性质要求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工作经验,青年教师往往两者难以兼具,而年长教师只是专科教学经验较丰富,本科教学经验欠缺,因此,短时间内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一定的难度。学校层面上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实行导师制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结对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还通过派出学习的办法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恰恰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3.对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性质认识存在偏差。建立在工科背景之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说既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优势也是劣势,关键找到两类学科相互促进发展的结合点。在工科为主的院校中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往往以工科专业的背景的管理人员为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点不熟悉,对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性质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校的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发展速度。
二、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中国传统专业之一,虽然全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本专业,但是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当前,大多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现有的专业教学体系不能有效地培养“兼具从事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两种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衡,从而导致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弱。这些问题也导致了一些怪现象的出现:
(1)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所当然,但学生在校期间甚至毕业后仍需接受所学专业领域的再培训以获得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本专业领域的各类证书反而成了评判学生是否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
(2)用人单位也不得不设立相关的培训机构对招聘来的毕业生进行再培训,使其能胜任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本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需求。
三、21世纪时代背景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提出的新挑战。
在21世纪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专业素养和技能,还包括人文素质和创新特质。而传统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无法使学生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不仅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实用性和创新型人才。通过现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从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潜在的现代国际经贸经理人素质出发,制订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实践教学计划;
(2)不拘形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既有专业基础理论实践,又有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验和专业综合实践;既有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科研活动,又有社会调查、专业调查的社会实践,重视第二课堂,学术讲座、课外研讨和实践创新的作用;
(3)内外兼修,创建实践教学环境。针对当前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特别是外贸企业更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而且实习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学校应充分重视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加大投入,创造逼真的商务模拟实习环境。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了解决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理论全面,实践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建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如下:
1.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构想,统一思想,找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正确认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工科院校创办的文科专业我院培养的人才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性是其鲜明的特色。而应用性的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上更加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学生更强的动手能力。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才能有根本的保证。积极引进相关专业师资,大力新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内模拟实验室。为此,学院应超常规引进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中、高级人才尽快形成一支稳定、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2.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体系的构建,主要要着眼于本专业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要求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笔者认为主要由外语应用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国际结算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构成。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围绕这几种能力进行。鉴于现有课程设计安排的不足,在今后的培养计划中应加大课程设计的比重,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
3.尽快建成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室。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新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内模拟实验室,初期投入并不大。利用经济管理学院现有计算机机房,购买相应的软件稍作改造就可以满足该专业实验要求。初期投入只需几万元,就可大大改善国贸专业的课程实习、实验状况,大幅度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该实验室无论对于目前的教学,还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都是需要的。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许多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建有国际商务中心之类的实验室作为校内实习基地,利用相关软件模拟外部专业实习环境以供学生完成各种专业实习任务。
4.改善实训教学条件,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得益于IT产业的飞速发展,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逼真地模拟出实习环境,囊括更多地实习环节和内容,克服观摩实践教学中往往内容单一、人为因素影响大的不足,而且还充满趣味性,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实习,由于从商业秘密的角度出发,一般业务人员不愿意将客户的相关信息透露出去,因而,学生到外贸企业实习很难真正介入到业务之中去。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增加电脑的数量,加快相应模拟实习软件的购置,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层次。
5.将实践观摩实习落到实处,提高实践观摩教学效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观摩实习主要有生产企业认识实习、涉外部门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生产企业认识实习和涉外部门认识实习采用的是现场参观和听取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不能使学生深入到实习的单位,有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为了提高实习效果,必须努力扩建并完善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实习基地的数量,将学生分成由数人组成的若干组,然后将每组学生派送到各实习基地进行全日制的实践观摩,真正达到使学生对生产企业和涉外部门有一定感性了解的目的。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3
【摘要】从国贸专业人才就业角度出发,探讨基于就业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外贸类本科院校培养高级复合应用型国际经贸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导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世界贸易市场起伏不定和贸易理论空前繁荣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改革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全球贸易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原则
根据我院多年来对国贸人才培养的经验探索,结合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国贸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结合学生就业实际及个人未来发展需要
国贸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他们进入大学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毕业了能有一份好工作。基于此,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在当今社会中,大学毕业生由于受到自身利益和价值观念驱动,“跳槽”现象相当普遍,从而使就业者职业岗位体系变成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系统。因此,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对就业知识技能的需求,使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后获得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素质,而且要关注将来就业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素质,让学生具备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及向更高层次学历发展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以便将学生培养成为不但具有就业能力,而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国贸专业人才。
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目标定位为培养外贸类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设置上进行了教学机制的改革:
(1)教学组织柔性化:每学期固定教学课时为16周,另外2周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柔性设置。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要求、企业与社会实践的需要等,在学期的任意时间安排学生进行企业/社会实践,或在校内综合实验平台学习,或进行模拟职业训练、举行读书报告会等。
(2)教学过程企业化:专业与浙江传化物流有限公司、中博展览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习实践等方面全面参与,真正实现企业是课堂的延伸。同时针对企业的特殊要求开设“企业订单课程”,进行人才定制化培养。同时,教师的人才队伍的培养也要紧跟现行形势,只有好的师资队伍才能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2.必须结合岗位特点和用人单位需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国贸人才市场的需要。经过对浙江省内多家企业的`外贸岗位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考察发现,大部分的外贸类企业都希望学校能在进行国贸人才培养时能够与企业岗位的实际应用对接,为企业培养出不但外语水平高、了解国贸行业的法规和政策,而且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应该与外贸岗位群特点相结合,从岗位特点来制定相关知识能力培养方案,而且要加强与岗位相关的复合知识、实际操作、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培养出适应外贸岗位和用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现代服务业学院的师资组成也极具特色:师资由三部分构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所确定的不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要求,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校企共同组成的教师团队可以给学生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授课和指导,学生可以直接从企业教师那里得到企业和行业最新的资料和体验。
3.必须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社会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第三产业持续稳步上升。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获得迅速发展居全球第三位。同时,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跨入后工业社会,商业、贸易、金融、证券、保险、旅游、房地产和咨询等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培养目标定位必须强调基础理论、复合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其中出口总额为1218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仅次于德国,上升为世界第二位。中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外贸行业结构的变化,而且使得跨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这些变革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外语运用能力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国国贸行业规模在迅速扩大的同时,外贸岗位结构也出现了既综合又细分的趋势。体现在国贸专业人才培养上就要求培养目标体现出专业化和综合化的的特点。
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国贸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说课程体系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规格。作为一所地方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国贸专业课程设计应体现出多课堂并举、多学科交叉、多样化和个性化协同发展,着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系。这样的体系应与实际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为目标,科学制定和安排课程。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采取的是教学课堂多样化的方式:通过三类课堂的联动,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类课堂的每一门课程或每一项活动中,达到现代服务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
大部分高等院校教学模式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体,忽视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科要发展,必须创新教学模式,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被主动引入课堂中。如小组教学法,这种方法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并亲自扮演外贸岗位中的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的外贸业务,体验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完善就业技巧。此外还可采取诸如案例教学法、市场调研法、实践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创造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国贸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实习实训。增加校内外实训基地,拓宽学生实训、实习的场所,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尤为重要。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实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多种形式在校内外开展实践教学,如课内实践;校内综合实验平台实践;校外实习基地见习、实习;企业实地调研;设立企业冠名班等形式进行订单培养。此外还进行了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创建“模拟职业训练实验室”,通过模拟企业现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职能岗位、模拟面试等方法,让学生转换角色,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细致化的职业训练与指导。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4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行各业都需要通过会计工作实施等各项管理职能。许多高校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学校会计的兴趣不高,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国贸专业 会计学 实证研究 教学改革
一、会计学课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角色定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读懂会计报表、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是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此,我国将会计学列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非会计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国贸专业学生来说,其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学生是不同的。国贸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国贸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重点放在对外贸易业务上,因此对其开设会计学课程的目的应该是“懂会计”,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而非“做会计”。即会计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的编报,能解读有关财务报表,建立会计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理念,具备应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常见的问题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文借助于问卷调查,探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调查的对象为湘南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及教师。问卷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及学习目的;二是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满意程度,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满意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9份,回收率84.5%。
(二)调查结果统计情况
1.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及学习目的的统计分析。
表1 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及学习目的调查统计情况
从表1的结果显示: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是不了解会计学的,但并不影响大多数学生对会计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也认为很有必要开设该课程。结果还显示,很多学生不了解国贸专业与会计学的关系,因此,这就要求应课教师掌握国贸专业的一些学科知识,并在开始时,介绍一些国贸专业与会计学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会计学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不想成为会计从业人员,这与对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2.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调查统计情况。从表2的结果显示:对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手段比较传统。但学生更多喜欢案例教学,喜欢老师与学生互动,喜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可能也是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国贸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程度。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看,大部分学生对会计学课程是感兴趣的,仍然有高达17%的同学学习兴趣不高,他们认为:我学的是国贸专业,将来不做会计,“我为什么要学习会计?”、“学习会计这门课有什么好处?”、“学习会计可解决什么问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2.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理。目前会计教师对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认识模糊,对会计知识与国贸专业的内在联系也认识不清,以至于教学内容安排也不合理,他们认为,只需要像教授会计专业学生那样,从会计的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再到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财务报告等。像这些抽象概念、复杂的帐户对应关系容易引起国贸专业学生的抵触情绪。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了如何“做会计”上,而财务报告这一部分内容所用的时间有限,也没报表分析的内容。由于国贸专业学生是会计息的使用者,而非生产者。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是与国贸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不相符合。
3.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失当。通过对会计老师的访问,大部分会计学教学现在仍然是“粉笔+黑板”,其优点可以对学生不懂或疑难的地方通过板书进行说明,缺点是难对会计核算图、账表、实物等内容做详细介绍。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有91%的同学认同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会计本身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学科,且具有高技巧的操作性。然而现大多学校针对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一味“填鸭式”灌输会计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实际案例较少,且没有安排实践操作课时,使学生感到会计高深莫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三、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特性的改革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高低是决定学生主动学习还是被迫学习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的核心。因此,教师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白国贸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为什么要开设《会计学》这门基础课,并让学生意识到在一个外贸企业里工作,看懂财务报告对自己将来的工作会有多大的帮助,使他们明白只有在掌握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后,才能创造性地应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才能成为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国际商务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把会计知识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和热点问题相联系,让学生感悟到会计问题在日常生活的存在和学习会计知识的.实用性,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本次课结束后,出一些与下次课的内容相关联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等到下次课开始是要求学生回答。这样可激发学生的答疑兴趣,并产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
(二)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学内容
会计的目标是为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应具备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和决策的能力。所以说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人才。因此只有将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与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区分开来才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别于会计专业课程,满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需要。
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国贸专业的专业特点,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笔者认为,对国贸专业应设置两门会计必修课,即《会计基础》和《外贸会计》。《会计基础》课程应该是《会计学原理》和《初级会计学》的结合,从而形成《会计基础》课程。其内容具体应包括:第一章绪论:介绍会计的概念、特点,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等会计基本知识。第二章会计循环:介绍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试算平衡、结账进行介绍,使学生初步熟悉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第三章结合专业特点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从国贸专业的特点出发,介绍用借贷记账法对各行业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第四章财务报表及分析: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使学生加深对各种会计报表的认识。着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分析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使学生树立会计报表分析整体性、综合性的观念,在理解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上,看懂各大企业的会计报表。
(三)改进会计学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由“黑板+粉笔”转变为“案例+多媒体+板书”。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加入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集声音、画面、文字等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和理解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具体的经营决策,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演算时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发挥,具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达到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效果。也一定避免运用屏幕替代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这种方式在授课时无法与学生进行交流,难以掌握教学动态,仍不能根本改变灌输式教学。
2.财务报告导入式教学法+案例教学。首先,在会计学课程开始时首先以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某一外贸企业主要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简单介绍会计报表的及附注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会计的目标是提供经济信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让学习了解财务报告在会计学中的核心地位,理解会计与他们专业的关系。接下来介绍会计报表编制原则及理论依据,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会计理论。
其次,概述各个报表项目(即会计科目)的含义、及确认与计量。并阐述各个报表项目与会计要素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会计报表项目所表示的经济含义。
再次,给出一个企业某一期间的实际发生业务,并进行借贷复式记账后,教授学生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完成账簿的登记,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老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评,让学习深入了解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加强对报表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最后,是会计报表分析,重点介绍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某些内容的分析,更好地满足其专业需要,提高运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四)优化会计学教学师资队伍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的能力。随着新的准则体系的出台,对会计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知识跨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但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不断充实自己,而且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了解相关学科的内容,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但同时,对于国贸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会计教师,还必须必须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针对这些情况,高校应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用一定的经费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学校还可以派送教师到涉外的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企业会计核算,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5
摘要:我国日益发展的国际贸易活动,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健所在。本文从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岗位需求出发,提出了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双证制度、实验实训和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构建国际贾易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国际货易 人才培养。
一、准确定位是人才培养的前提
(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院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年均递增速度均在20%以上。2008年我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036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远未到位,现行的高考制度在政策导向上也轻视高职院校,大部分高中毕业生选择高等职业院校实属出于无奈,因此,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如何在”本科压缩型”和”岗位技能型”中取得平衡,既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还注重学生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探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问题。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目前,我国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院校(本科)约380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约490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约510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根据对相关用人单位的调查得知,吸收国际贸易专业的用人单位都希望录用能力强、上手快、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因此,应该以职业岗位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增强动手能力,缩短上岗周期,并兼顾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增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该培养目标可以简要概括为:基本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可以直接从事国际商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把握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加入WTO《新外贸法》的颁布,都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业务的迅猛增长,从贸易总量看.2006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都选择来华投资,据保守估计,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需要150一200万的外贸人才,而从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全部从事外贸工作,尚有100多万人才的巨大缺口。但市场的现实情况却是,外贸企业招工和毕业生找工作双难的局面,这就充分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在能力、素质上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断层和偏差。因此,我国引入了“职业能力本位”的指一导思想,提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岗位(群)分析
由表1所示可知,国际贸易工作岗位的职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可以简单的表示为: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十国际贸易单证等实务技能+国际货运知识十报检、关务知识+相应的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一定的工作经验十学历。
三、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的手段
(一)教学模块是载体
国际贸易教学应该摆脱原来的”大纲本位”的思想,建立起”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综合考虑职位的具体要求可以将国际贸易能力分为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外贸单证能为和综合应用能力三大模块。具体见表2所示。
(二)校企合作是趋势
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校企合作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和模式.学校作为人才的输送方,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方,只有二者真正接轨,才能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正是企业所需要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编写,担任实验及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教授,提供实习机会等:校方也可指导企业的生产实践,选派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
(三)面向双证是关键
由于财经类专业实施资格证书制度的范围较广,与财经类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标准齐全,因此职业资格标准融入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较强。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如表3所示,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推行”双证课程”,即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与学校的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四)加强实训是突破
实验实训模式的改革既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亮点,也是突破点,更是难点。具体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课堂实践教学、校内模拟仿真训练和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四大块组成。
1、课堂实践教学。因课程而异,可以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读书报告等形式,结合真实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校内模拟仿真训练。依靠专业实验室和教学软件,构建”国际贸易模拟实习的平台“外贸单证制作平台”、”外贸模拟练习系统”、进出口实务操作题库”等仿真模拟实训,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和一系列进出口单证的缮制和修改以及海关、银行、货运代理、船运公司、保险公司、商检部门等在国际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职责,培养学生胜任国际商务各岗位的职业能力。
3、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性教学旨在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举办英语技能大赛,商务谈判大赛等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撰写实践报告等形式,帮助学生将课堂、校内、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帮助学生明确其未来职业选择的有效途径.
4、校外实习。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相结合,指定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老师跟踪指导,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和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满意度,并以实习带动就业,提升实习留用就业率,从而提高本专业的总体就业水平。
(五)提升师资是保障
要想打破传统的理论灌输型的授课方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构建高职高专外贸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学校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一方面,学校要求教师率先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轮流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熟悉业务,把握最新的外经贸动态;另一方面,学校可聘请外贸公司业务骨干不定期到校,或参与授课或举办讲座或指导实验实训,用真实案例剖析外贸实务。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6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阶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育特色成为高校的共识。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较“老”专业,要办出特色确实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如何确立竞争优势,形成特色是摆在所有同仁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现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说是个老牌专业,其前身叫“国际贸易”,1998 年国家教育部调整新的专业目录,将国际贸易专业更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上世纪末,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入世预期带来的外贸人才需求增加,该专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规模扩充。许多高校在这个时期纷纷增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人数的大量增加,保守估计,目前该专业每年培养毕业生人数超过3 万名。 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们长期调查发现两个现象:一是很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并未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二是尽管就业难,可是那些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仍能较顺利地找到工作。这些现象说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有矛盾,二是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仍需提高。从学科大类划分,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经济学,其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重点突出经济学,而管理与法律比较薄弱或不被重视。专业口径过窄,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学生个性不能被充分张扬,造成人才“克隆”。
另外,扩招也导致了教育资源无法及时跟进,也容易造成培养质量下滑。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建立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压力迫使许多招生单位重新审视自身实力,努力发挥特长,以差异化竞争策略重塑专业特色,从而能够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对专业特色建设的理解及误区 什么是办学特色
目前我们能在教育部20xx 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当中找到解释:“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该方案将特色列为评估一级指标来考察。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
从这个解释来看,“特色”应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长期积淀出来的稳定的东西;二是要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三是特色要被社会认可。特色可不拘泥于形式,只要满足上述条件的教学要素,都应属于特色范畴。专业特色是学校特色的一部分,与特色的性质一样,专业特色也是多维的,只要在某一方面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就应被视为专业特色。 根据各自优势确定专业发展方向的思路是正确的,特色是可能总结提炼,并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强化,管理者可以集中资源促成特色鲜明化和更有社会影响力。但是,在认识和具体做法上存在一些偏差,片面地追求专业差异有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
对专业特色的含义理解不清,指导思想不明确现象比较普遍,尤其一些典型的认识误区需要引起关注:一是把特色定位与特色本身混淆。二是把专业特色等于人才培养特色。三是简单模仿名校。四是过分追求差异。五是对特色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曲解。六是重宣传、轻建设。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路 专业特色建设中的规律和原则却不可违背。
实践才刚开始,许多规律在等着我们揭示。下面是我们的一些经验和体会。首先要明确特色定位。 我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办于1993 年,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依托学校理工特色,已有较独特的优势。
我们历经三年的调研,在学校发展规划和特色建设的框架下,结合相关专业优势,把原来初具雏形的传统加以优化,定位了专业特色。围绕定位,我们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在科研方向和团队支持上、人才引进上、资金分配上都进行了优化配置。在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等软件方面,我们采取了如下新举措:
第一,教学理念上体现尊重规律,尊重个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年青一代的心理特征,尊重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尊重每位学生个性,避免人才“克隆”。
第二,教学计划上扩大选修课范围和比重,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优良条件。设选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可按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自助式学习。课程可不拘专业范围,允许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外专业课。可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把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课程引入教学。
第三,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实习,如果制度上必须要求像课程一样集中在一段时间,实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再如,毕业论文一般都安排在毕业的最后学期,学生因为找工作就会影响论文。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改集中时为分散时间,这样的制度创新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空间,非常值得尝试。
第四,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理论与实践统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应用性极强。实践教学很重要但落实困难。我们是两手抓,一手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专业贸易公司签订协议,供学生全真的实践平台,另一手是搞好专业仿真实践平台建设,近年建成了专业仿真实验室、贸易谈判室、外贸仿真操作室,配备多套实习软件。切实解决了实践的难题,收效显著。
第五,以社团为平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围绕专业支持学生自发组织社团,作为学习交流,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社团由专业老师指导,学校给予大力支持,邀请名家讲座,给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空间。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7
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和国际经济贸易有关的课程,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看来,开设这门课程显得很有必要。国际经济与贸易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外贸交易、会计经营等不同的专业划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国家进行对外贸易输送了很多人才。即便如此,有关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课程设计也出现了很多其他现象,致使很多此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很好的找到工作。本文主要分析有关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课程设计问题,并且针对出现的课程设计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可以促进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课程有着更大的实效性。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在我国各大学校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可以联系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是,根据调查发现,有很多的学校没有掌握正确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课程方法,从而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正确意义,本文主要立足于立信会计的有关方面,重点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开设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在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加以研究,从而能够带动一个地方的教学发展,改善学校的课程安排、课程目标等有利于课程开设的不同方面。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根据不同学校的调查发现,在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课程设计方面,还包括课堂教学和模板应用等不同的`方面。众所周知,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都面临改革,需要结合社会发展情况加以创新,如果一味的停滞不前,就会失去学校应有的竞争力。根据分析可以发现,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课程设计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首先,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很多学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这门课程没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常常会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很多学校认为这门课程开设后,学生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在踏入社会之后也会有很多的选择余地。殊不知,目前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已经无法提供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一定的稳定工作,所以,学校在这方面存在相应的认识欠缺,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方向,久而久之,这个专业失去了其定向培养的作用,让很多学生对专业的未来发展产生迷茫。
其次,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安排过于繁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原本就是一个有着固定方向的专业,学习此专业的学生应该有一定的方向,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和方向,那么学生必然会顾此失彼,不能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例如,很多学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要求很多,认为学生既需要掌握一定的经济贸易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外语,以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等,这样的高要求会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承担巨大的压力,致使很多此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仍然不知道大学四年都是学了什么。这就可以看出,很多学校的课程开设没有重点可言,一旦学校失去了教学重点,就很难让学生找到学习重点。
最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缺乏应有的实践。很多高校不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学生就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巩固,也缺乏相应的反思。如果学校不能给学生提供应有的实践,那么很多知识就相当于没有掌握。很多高校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开设了很多难以理解的课程,诸如知识产权法、国际贸易壁垒等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过大,不能很好的掌握,而且这些课程偏向于理论方面,学生学习之后仍然缺乏应有的实践能力,长此以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就会丧失很多应有的竞争力。同时,很多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只能“囫囵吞枣”,缺乏相应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不到学习此专业应有的能力锻炼。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设计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所阐述的有关问题,需要加以不同的措施才能解决。首先,需要重视课程创新。很多高校因为一味的进行教学,而不反思,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缺乏快捷高效的方法,从而让整个课程设计处于传统模式,长时间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得不到锻炼。根据目前社会发展的速度可以看到,对高校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而课程设计是承载这两个方面的重要载体。如果课程设计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影响后续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应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课程体制改革,为课程设计注入新鲜元素,让课程设计契合目前社会的需要,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新方法、新模式,在渐进的过程中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的课程模式转变,在此期间,加强对老师的培养,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让更多的高校学生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另外,需要强化能力训练,发挥学校的区域优势。很多高校只是进行单纯教学,没有和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综合有关的高校培养可以发现,结合当地的区域发展情况是尤为重要的。这样,可以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对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专业的设置和课程设计上找到本学校的特色,从而还能结合国家的要求,在根本上解决国家人才短缺的情况。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加强学校和有关企业的联系,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高校人才的输出,灵活改善就业方式,让更多的高校学生有机会有能力去选择优秀的工作岗位,并且对高校学生的毕业严格把关,只有成绩合格,能力达标才能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
三、结语
有关的高校应该重点关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计和开设,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和需要,将目前出现的课程问题一一解决,创新教学体制,完善教学体系,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实效性。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8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时尚和便捷,更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集生产方式、贸易直销、产业加工、竞争方式于一身的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不仅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在科学技术发面提供了潜在的发展空间。自上个世纪以来,电子商务的内容和形势不断得以扩充,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子商务将国际贸易的发展带到了全新的时代。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对外贸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寻找崭新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形势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对外经贸的主要问题,因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电子商务的概念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技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商家与消费者面对面的进行贸易往来,而是在以电信网络为背景,将生产、营销以及商品流通以更便捷的方式去实现,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查询、订购、财务转账等等。本文将从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入手,浅谈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1.全球范围内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现状。电子商务技术于1998年率先在美国问世,自此便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从1999年开始算起,电子商务可以为国家所创收的效益每年都在以203%以上的速率在增长。在过去的16年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并且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体系结构十分强大,有利的经济市场、亚洲经济的苏醒以及欧洲经贸体系的竞争能力的不断恢复,都使得发达国家成为最终的获益者。(2)发展中国家的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达国际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电子商务起步晚,发展慢,并受到当下的一些国际经济的贸易壁垒所阻碍,但即使如此,近几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陆续登上国际电子商务的舞台,并成为其中发展的佼佼者。
2.电子商务在当下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1)由代理商、商家以及消费者间的良性互动。电子商务在当下的应用中具有多种运行模式,其中这种以代理商、商家以及消费者所组建的电子商务平台(又称ABC模式)为当下发展的主流。在这种商务模式中,没有直接管理者,打破传统的运行模式,不管是代理商、商家还是消费者,大家都是这个平台的主人,并在此进行产品展示、资源共享,不仅提高了贸易交流的进行效率,而且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如我们所接触最为广泛的阿里巴巴就是这种良性互动。(2)精细化与区域化经济的广泛应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度,为了达到科技的延伸以及新经济的普及,电子商务在全球的贸易发展中主要应用精细化以及区域化的经济形势,也就是说,在当下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中,不仅有大型的商务经贸往来,还有广泛出现规模小、信任度高的贸易往来。(3)利用电子商务进行政府与公众的政务往来。在倡导民主社会的今天,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便不仅仅局限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的经济往来,还被广泛的应用于政府与公众的政务往来(常被学者称为G2E电子商务模式)。
3.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的应用中存在的缺陷
(1)地区发展仍存在不平衡性。在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虽然发展中国家不断突破电子商务发展的新高度,但是在许多经济较为落后、信息较为闭塞的地区,一些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的管理者仍然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存在排斥心理,因而会出现在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中,仍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如在全国范围内的对外贸易中,非洲的虚拟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因而其对电子商务的贡献不足5%。(2)电子商务体系在对外贸易的虚拟市场中仍存在监管不力。电子商务不管以何种方式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以虚拟市场的形式存在,这在为对外贸易节省开支、增加收入、扩大税收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管理方面的隐患,这主要体现在对于产品信息的管理、交易过程中的财务管理以及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方面上。(3)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缺少技术性人才。自上个世纪电子商务问世以来,便不断发展出新的营销形式和发展规模,然而,近几年来,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广泛诉求导致其在专业技术人员方面出现较大的缺口,长此以往将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继续发展。
4.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对策
(1)国际社会应增加对于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对于当下电子商务的发展所出现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国际社会应积极投入对于落后地区的扶持,包括产业开发、资金投入、加大对其宣传力度,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可以搭乘电子商务的顺风车。(2)不断完善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国际社会对于对外经贸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法律法规,并大力推行完善,然而对于不断发展的电子商务来说,许多法规无疑是限制了其发展或是使不法之徒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钻国际贸易法规的空子。(3)各国都应加强对于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在当下各个国家都能深刻了解到电子商务带给本国的机遇,因而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大对于人才培养计划的投入,是今后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诉求,其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都是培养电子商务技术性人才的主要渠道。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9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国际商贸提供了全新的运作方式。有较强的地域优势,节约成本,有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电子商务的应用形式进性探讨,对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了解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了全新的商业经济形势。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电子商务运作手段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经济领域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与传统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进行对比,电子商务方便快捷的特点在应用中尤为显著。
一、扩大国际贸易市场,创造贸易机遇
互联网是全球性网络,由互联网的性质可知,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务信息的交流,同样的,互联网缩短了客户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互联网的流通性减少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流的阻碍,为扩大国际贸易市场创造了机遇。互联网提供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流的平台,其独特的开放性突破城市局域网的限制,将商务信息传递到了全球范围。以互联网组成的虚拟市场,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市场的形成,还实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信息交流的顺畅,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商务信息的交流,加强了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合作力度。电子商务带领着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企业在网络上搭建属于自己的网站,将企业销售的产品展示在网站里,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客户与企业的互动,及时解决客户所提出的问题,提供客户购买商品便捷的渠道,实现网络信息的双向交流。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宣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将企业知名度扩展到海外市场,成为国际贸易企业。互联网的公共性,加强了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企业应在互联网中找寻海外商机,扩大企业经营范围。
二、改变传统业务运作,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
互联网是满足全天候实现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时间改为了全天候。传统的企业运作时间为8~10小时,如果客户购买时间超出其范围,将会联系不到企业的销售人员,企业也会因此减少了一笔收入,传统的运作时间满足不了国外客户的需求,阻碍了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的道路。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全天24小时在网络平台上待命,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找寻到关于企业的商务信息,对于用户所提出的问题,企业能够做到及时的回复,提升了企业的成交率。电子商务运用网络平台为客户提供不间断、全天候的服务,不仅满足了国内客户的需求,还能够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扩大了企业的运营模式,提升了企业经济利益,为发展企业国际贸易趋势,带来便利。
三、实现电子化商务,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运用电子商务,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企业交易流程,为企业带来了便利,降低了企业成本。传统交易流程需要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者通过发电函的形式了解客户交易需求,客户需要出国对企业进行考察,了解企业相关情况再决定是否要购买企业商品,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功率,缩小了企业面向的客户范围。通过国际互联网平台,企业将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推广到全球市场上,实现企业的全球化。企业通过企业网站为客户提供在线商品目录,在网站里提供相关产品交易事项,转变了传统交易模式,使用传真机传递企业商品信息的局限性,为企业节省了在交易磋商期间所投入的各项费用。电子商务平台同时改变了传统的纸面交易模式,纸面合同被电子订单所替代。通过保证网站的安全性,电子交流模式可以完全将传统的传真交易模式和纸面交易模式所替代。企业运用相关软件,使单据能够自动生成,实现网络安全认证和网上支付、跟踪运输信息,实现企业自动化业务流程,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和投资。
互联网网络的电子数据交换突破了传统私人电子数据交换的`局限性,实现了数据共享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进出口许可证、报关、租船订舱、报验等业务流程,实现电子化企业运作模式。我国在早前就建立了健全、完善的电子海关系统,电子总署系统、电子海关系统、电子口岸系统。电子贸易许可证的申领通过率85%以上,关于产地证的电子签发率达到了65%。通过电子数据交换传送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十八种电子报文进行信息交换,运输集装箱的单证数量能够超过85%,但目前我国在国际运货、检疫、结算等环节对电子商务运用处于初级阶段。
四、实现国际贸易创新营销
电子商务是新型的市场营销形式,促进了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在国际贸易市场改变了市场营销的交易渠道,实现了网络营销模式。网络营销就是将电子商务运用到国际贸易市场中,通过电子信息进行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的发展核心是国际互联网,通过国际互联网实现网络营销的推广。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模式互动性差,整合性和制定性较为薄弱,而网络营销模式的特点比传统国际贸易营销模式都要完善,为实现企业一网行销天下的目标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企业信息在国际互联网快速传播。强大的网络通讯能力和电子商务系统的便利为企业产品交易提供了良好的交易环境,促进了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
五、结束语
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中,电子商务发挥着强劲的推动作用,是国际商业发展的未来。通过对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企业迈向国际贸易市场的脚步就能够行进一大步。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期较晚,为了能够与国际企业竞争,企业就要抓住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机遇,扩大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市场,推动我国全球化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10
【摘要】随着全球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不断成熟,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强力拉动作用正日益凸显。本文从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发展状况出发,并从电子支付、物流、供应链、跨境电商与传统企业相互融合、人才培养及配套政策的完善等方面探究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经济学论文
一、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
据中国商务部的调查统计,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增长率为35.48%,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89%;2015年我国股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企业超过20万家;而据商务部测算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从2008年的0.8万亿元增长到6.5万亿元,占整个外贸规模的19%,年均增速30%。以上数据表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作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模式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相较于我国低迷的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具有优化国际产业链、加快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作用,由此看来,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是我国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起着拉动经济新引擎的作用。然而,比较世界各国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的能力,明显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近年来虽有快速发展,但总量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少,且在国际上总的占比较小。且像天猫国际、京东海外购、聚美急速免税店、唯品会、一号店等等,这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巨头也面对重重困境。而且我国大部分企业依靠电子商务在开展国际贸易的做法单一,仅只是发布广告、发布信息、进行电子查询,然而很少有企业能完成网上商务洽谈、签订合同、交换文本及单证,网上支付等一系列工作。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管理方式不适应、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亟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二、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全新交易模式,在被国际贸易广泛应用,并促其迅速发展的同时,同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一)缺乏完善的跨境电商电子支付系统
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例如支付宝、余额宝、贝宝、财富通、99bill-快钱、网银在线、首信易支付、云网、环讯IPS、微信钱包等,虽然在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国外应用并不普遍,且世界各国的电子支付方式都各不相同,国内外通用的电子支付工具也不多,导致支付和结汇环节一场繁琐。
(二)我国的跨境物流发展滞后
依托跨境物流将包裹送到消费者和终端市场手中,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才有可能继续进行。但我国传统跨境物流,转运物流价格高、时效慢。且一直存在种种弊端,如配送时间长、包裹无法全程追踪、不支持退换货,甚至会出现清关障碍、包裹破损、丢包的情况,售后服务难和退换货难。我国跨境外贸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国际物流发展却还没有跟上节奏,势必会带来很多隐患。
(三)供应链不稳定
海外商品供货渠道不稳定,价格难以控制,供应链长,环节复杂,各地区文化和商业环境有差异,打通各环节难度大。
(四)跨境电商对传统企业的冲击,易使我国的国际贸易形成蹩脚之势
一方面是跨境电商规模的持续扩大,另一方面是传统零售业绩一路下滑。据《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1.4%。但根据东方财富数据,截至4月9日,A股零售板块已经公布业绩的29家上市公司中,16家营业收入出现下滑,占比达55%,净利润也大降。无疑跨境电商对我国的传统企业造成打击和威胁,传统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仍占相当大的一部分,此涨彼消的困境会制约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五)欠缺专业人才
跨境电子商务需要复合型人才,其应具备英语交流、网络营销与策划、国际支付、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专业知识,还应懂得运用相关搜索引擎,了解多过文化,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然而,在我国,这种复合型人才存量不多,有经验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又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来不及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培训进行调整,故产生巨大的人才缺口。这样一来,便会制约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六)相关的法规、政策不完善
1.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出台,经济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中也缺乏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条款,现行的法律条文无法规制。且跨境电子商务衍生出许多问题,如通关、商检、退税、结汇、消费者权益、交易纠纷、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都需要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健全的法律法规有助于我国的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健康发展。2.管理机制需完善。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目前以中小额交易为主,且B2C电子商务市场的产品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大量低附加值、无品牌、假货仿品充斥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这些问题涉及到海关、国检(检验检疫)、国税(纳税退税)、外管局(支付结汇)、商委或外经贸委(企业备案、数据统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仍存在一些各自为政、扩张权限、重复监管的问题。且我国企业的管理理念更新速度不如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速度。
三、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跨境电商电子支付系统建设
政府应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子支付,推进跨境外汇支付试点,支持境内银行拓展境外业务。多为企业提供优惠措施。支持我国的电子支付手段向欧美等先进国家看齐,支持我国第三方支付工具与各国交易方式对接。此外由于各国的消费方式不同,加之涉及国际交易中的货币兑换等问题,我国还需加强电子支付工具的.建设,企业要尽量做大国内支付工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努力在国际电子支付中占据重要份额。我国消费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尽可能多的使用我国的各种电子支付软件,应在使用过程中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搭建跨境物流体系
国家应开展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计划,建设物流大通道,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物流基础基础设施,发展智慧物流,推动物流产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以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让运输不再遭遇“囧途”。尽早规划建设尽可能完善的跨境物流体系,并加强海外仓建设。还应简化国与国之间的检验检疫等通关环节,加强管理创新,在通关环节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此外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应抱团到国外建立海外仓,避免承担单个建仓的高额成本。加快我国国际性跨境物流大企业的建立。
(三)打造建议稳定供应链
企业应积极与海外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了解当地的文化、市场环境、货物的供应流程,寻找受国内消费者所青睐的海外商品,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供货渠道,并以合适的价格达成协议。
(四)加强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我国要加强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全方位、高效发展,打造智慧化全产业链,有利于彻底改变我国传统外贸企业被动环境,企业应积极做好体系完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数字化工厂、实现智能化生产,促进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努力打造有实力的国际性品牌。
(五)加强人才的培养
政府应鼓励各类企业、培训机构、大专院校、行业协会培养掌握商业经营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的综合型高端紧缺人才。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电子商务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开展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引进高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其次,企业要学会将拥有传统外贸经验的人才注入电子商务,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在报关、报检、租船、订舱等常规外贸流程提供帮助、提供包括退税、融资在内的金融服务和售后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改进和优化,有助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高等学校可加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的教学,尽可能多地开设与跨境电子商务有关的课程,建立复合型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与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制度,落实就业创业和人才引进政策。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个人应努力提升技能,适应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1.国家应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环境的监管,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保障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交易活动。企业和个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是应遵循电子商务法律条款,且应积极提供意见和建议,支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完善。2.国家应推进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服务。坚持促进发展、规范秩序和保护权益并举,防止措施失当导致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发展中走歪路,丧失发展环境。政府和企业应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建立与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国家、企业和专业人才之间要尽可能更多地开展相关讨论工作。
四、结束语。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普遍放缓,传统国际贸易发展缓慢的环境下,它展现出拉动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优势,同时,对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存在着模式问题、管理体制问题、安全与法律问题、人员素质问题等各方面问题,这需要我国政府、企业和专业人才的共同探索和研究,加快完善电子商务之一新兴业态,让其真正发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引擎、新优势、新形式。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11
摘要: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的应用,电子商务成为了全球商务的创新支撑点。一个全新的国际贸易时代正展现在我们面前。电子商务的兴起是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商业革命。在这场变革中,世界市场的重新建构,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深化,对每一个国家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不相谋面的情况下,实现交易达成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的开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内在特征,使其不仅符合商业经济的内在要求,还超越了其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的出现增加了贸易机会、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益,给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创新。
电子商务属于国际贸易工具创新,近年来在国际贸易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并且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贸易中它的的主要特点有:(一)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与电子虚拟市场的形成作为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包括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信息处理和传输服务、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的建设维护等。
它主要是指与计算机以及通信手段有关的服务体系。它就像座桥梁连接着买卖双方,使双方达到各自的目的。与传统的国际贸易实体空间不同,电子商务环境下其运作空间为电子虚拟市场。电子虚拟市场指的是商务活动中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以数字方式进行交互式商业活动的市场。电子虚拟市场是传统实物市场的虚拟形态。
(三)电子商务与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传统的市场是实体市场,它的低速度决定了商品交易的市场规模和范围的有限性,而在电子商务这种虚拟化的商品市场中,由于商务的数字化带来的虚拟特性使信息的传递以极高的速度快速流转,在这种环境下,商务主体之间的距离被无限的缩短了,商务交易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被突破了,商务交易的范围也从有限的区域性小市场走向全球化的大市场了。因此,相对于传统商务而言,电子商务的市场被深深的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市场交易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虚拟市场”。
(二)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虚拟公司”。
(三)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总之,全球化的结果形成了地球村,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地球村各个不同成员间之信息交流与沟通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创新(一)国际贸易政策创新据统计,1996年,美国的'软件销售已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47%销往海外,与此同时软件产业创造了多达60万人的就业机会,软件产业正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1998年5月19日至21日世界贸易组织132个成员国的贸易部长在内瓦召开了为期三天的电子商务会议,达成一项至少一年内对通过因特网销售的软件和货物免征关税的协议。该协议的达成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网络贸易实施零关税对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虽然硅谷的许多公司都说他们对以在线方式从事商务的规则仍然是若明若暗,但是世界贸易组织对Intemet商务暂时不征关税的决定,还是给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带来了一丝宽慰。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这项协议所带来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从客观上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免除网络贸易关税能导致计算机相关产品特别是软件产品进口价格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而且,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软件产业呈上升之势,出口量不断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说,零关税方案对发展中国家也有利的。
WTO的这项政策只适用于完全国际电子商务,而不适用于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这项禁征关税的政策可能会给诸如在线旅游和数据业务等这些涉及信息或无形货物的交易的国际电子商务行业带来好处。
因此,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商务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摇篮时期,给予各国免关税扶持,无疑有助于促进“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管理创新
1.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
2.实现网上申领发放许可证。
3.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海关管理。
4.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出口商品检查。
5.实现外贸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
(三)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以信息交换为媒介的网上虚拟市场逐渐成为新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这将促进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的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电子商务使各国紧密联系,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创新。
四、积极应对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创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在应对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壁垒中应充分发挥外贸企业的核心作用。有竞争实力的大公司应该有步骤地完成向电子商务的转型,尽快加入世界电子商务圈。在此基础上带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提高广大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使广大企业提高电子商务意识,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三)加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在电子商务这种新的贸易环境下,传统的贸易法律法规已不再适用,必须建立新环境下的法律、法规.才能使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在法制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提高成功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运用电子商务走上成功之路的先进企业,必然有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提高示范作用,带动我过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从而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形成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12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也在不断进步,其中生产方式、贸易方式和发展方向都发生了极大的改观。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际市场的运营范围,加强了国际市场的交易密集性。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电子商务恰巧巧妙地规避了以上风险,增加了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往来,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论文
一、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相关设计系统中储备的贸易容量非常大,并且具有水平较高的业务手段和市场运营,其运营方式是一个动态商业的形式。它包括信息的共享、推荐、付款和交易等整个过程,现如今的电子商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交易双方的信息共享,并且完善购买的信息。在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将网络购买力进行了大幅度提升,买方和卖方有详细的联络方式。同时,国际贸易组织也非常重视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虽然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的,但是电子商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1.改变企业组织的结构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企业内部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在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中层管理者起到上下级沟通的作用。大部分工作中的重担由网络监管负责,这样的工作模式促进了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但实际上来说,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者的经济活动,可以提高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电子商务对企业结构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在缩短彼此之间影响的同时,也加快了世界经济总体对个别企业的冲击。从一定程度上来分析得与失,我们会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此外,还会加快普及电子商务知识的进度。在网络虚拟企业中,通过远程控制也会存在一种虚拟的监管部门,其特点就是流动性极强,适应世界贸易的变化更快。
2.改变企业竞争方式
电子商务不仅改变了企业的内部结构,还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可以说是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网络平台成本结构,一些中上等级别的网络企业被迫更改供销渠道,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商业交易,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节约成本,为网络交易获取最大化的利益。电子商务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具有选择性的信息,促进了卖家与买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三、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
1.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功能
将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中,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开辟了新的贸易往来渠道。电子商务在贸易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为交易双方挑选出了优秀的合作伙伴,在以前传统的贸易中,买卖双方必须付出极高的人力物力,才能寻觅到满意的买卖者。而现如今,买卖双方只需要利用电子商务,就可以寻求到可靠的合作伙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电子商务平台上有在线联系方式,可以直接商谈业务,且可以确定具体的交易时间和地点。
2.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主要优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并且涉足广泛的经济贸易活动中,电子商务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具有选择性的信息,促进了卖家与买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力。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时还会加快普及电子商务知识的进度。在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将网络购买力进行了大幅度提升,买方和卖方有详细的联络方式,以上都是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3.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领域带来的新变化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给国际贸易往来带来了许多变化,逐渐电子商务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其发展趋势更有取缔传统国际贸易之意。电子商务的出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并且健全了市场信息化体系,创新其交易的新方式。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国际贸易开创出了一个新天地;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带来的盲区,电子商务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国际贸易争端。虚拟交易网络存在着诚信危机,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突破传统交易格局的同时,完善和修复新技术带来的问题。
四、结语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国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理念,是科技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制造了巨大的财富和机遇。电子商务的稳定持续发展,有助于贸易市场空间形态、时间形态和虚拟形态完美结合,完善物质流通、现金交易和信息汇总体系。从现阶段发展来看,我国应该以积极的姿态走入国际贸易中,同时加快电子商务在国际上发展的步伐。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13
[摘要】电子商务在国际贾易中应用日趋广泛,我国要成为世界贸易强国,必须发展电子商务。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发展现状,并提出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增进了信息交流。在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被众多国家和行业使用,并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1.1推动了贸易方式的创新
电子商务技术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贸易方式的创新。电子商务中使用EDI技术,取代纸张文件,将企业之间的商业来往,用电子化的方式,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传递。EDI系统把订单、发货、报关、商检和银行结算集合在一起,使整个贸易过程的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对生产企业而言,利用EDI系统,可实现整个贸易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会自动检查收到标准化的EDI订单是否符合要求处理,自动通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安排生产,系统内甚至可以完成申请进出口许可证,通知银行并给订货方开出EDI发票,向保险公司申请保险单等。
1.2国际贸易的主体多元化
电子商务方便了信息交流,降低了对外贸易的交易成本,使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成为可能。与大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虽然没有大批量生产的成本优势,但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灵活,内部信息传递迅速,可以及时对顾客的要求做出反应,生产出个性化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因此,当电子商务充分降低交易成本时,中小企业可以在与国际大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竞争中获得优势。
1.3营销方式多样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国际互联网上进行产品营销。电子商务缩短了产品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传递距离,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成为了可能。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获取客户需求,对新产品进行虚拟推广、调研及改进,更加迅速快捷的进行产品创新。尤其是在新产品的推广过程中,客户可以随时对企业提出意见反馈,有利于供应商及时满足客户各种个性化需求。
1.4对国际贸易政策与法律提出挑战电子商务的发展中面临许多贸易政策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包括电子商务安全性问题、税收问题、发展中国家问题等等。WTO现行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协议,没有就电子商务独有特点进行规范,尚不存在统一的国际法来约束网上犯罪,而我国国内立法并不完善。当电子商务广泛使用,互联网的连通使数据很容易被它国掌握,甚至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形成挑战。
电子商务中合同形式的变化对国际贸易合同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合同法中所规定的书面的概念、签名的确定、合同的生效时间地点规定,并不能适用于电子商务的交易要求。
2.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现状
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电子商务,商务部通过中国电子商务网建立广交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在政府推动下,外贸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2007年第三届中国电子支付高层论坛”会议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电子商务支付市场的规模是9亿元,而2005年已经达到160亿,2006年为330亿,2007年超过600亿。虽然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网络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递、交换和处理的。而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是一个不设防的系统,并不具备国际贸易要求的安全性。大量的商业信息在网上传递,资金在网上划拨流动,要求交易平台有很高的安全系数,然而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都没有得到保障。
2.2法律保障方面存在问题
世界各对于电子商务都没有标准的法律文献。立法严重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交易主体法律风险。我国政府虽然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的开展,但是目前采用的是部门割据管理模式,没有权威的法律解决交易争端。电子交易中双方采用电子的文件,包括印章、签名等。交易中使用的电子印单和签字的真伪、合同效力都有待法律进一步明确。
2.3缺乏电子商务人才
人才的匾乏成为外贸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从事电子商务需要精通计算机、经济、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人才,当前这种复合人才非常缺乏。
2.4交易中税收问题
电子商务的交易没有固定场所,国家难以控制税收。电子商务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人们通过网络从事跨国贸易活动,增加了税务机关获取税收证据的难度,也容易造成国家之间的.税收冲突。另外,在电子商务中,国外出口目的地身份不易确定,供货方更容易伪造向国外供货的证据骗取出口退税。
3.推动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发展的建议
3.1规范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建立规范电子商务相关法律,通过法律规范各方权利与义务,保障参与电子商务各方的利益,可以促进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
一方面,国家应该围绕电子商务安全、合同认证制度、金融结算、知识产权保护、交易权益保护等问题,及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税收监管,将电子商务纳人法制轨道。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应通过国际协调,与其他国家建立电子商务协议。参与国际贸易对话不但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下新贸易规则的制定,从而决定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而且可以加强与各国贸易交流,提高我国电子商务的国际兼容性。
3.2加强电子商务设施建设
加强电子商务设施建设可以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安全保障。促进电子商务快速的发展,必须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良好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
首先,加快我国城市宽带网、智能业务网和多媒体通信网的建设,加快“三网合一”进程等。
第二,提高外贸企业信息化水平。外贸企业开始电子商务必需以较高信息化水平为前提。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就要完善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第三,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电子商务中所有的参与方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身份确认,双方身份认证无误后,才能进行贸易活动。加强电子商务设施建设就是要通过技术开发构建一个能够保证信息完整、全面、快速传递的网络体系。
3.3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人才,具备专业的人才是电子商务取得长足发展的保证。
我国应利用各种途径,引进和培养精通计算机计算和国际贸易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强高等教育中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教学力度。此外还应发挥业余学校、网络教育、民办大学等渠道力量,加强人才培养。
总之,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为重要,正确分析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用作用,把握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稳步、持续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 篇14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众多企业已经逐步地将自身业务向海外拓展,给我国的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在国际贸易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将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相融合是绝佳的经营模式。本文首先深入探讨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巨大影响及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推动性作用,最后结合实际情况,讨论了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推动下的发展路径,希望借此为助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路径探索
随着全球5G时代的来临,国际贸易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一些老式的商务问题也处于暴露,这就迫切需要借助电子商务运营体系改善国际贸易的交易模式,使国际贸易的发展满足当前新兴发展的贸易环境。在有关调查专项研究中显示,2021年以来全球电子商务已突破百万亿的交易总额,并且这一数字还不断地随之刷新,因此在电子商务贸易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通过融合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姿态已呈行业内的大趋势。
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巨大影响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原有的国际贸易领域在经营中迎来了巨大的改变,其中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电子商务改变了国际贸易的运作模式,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模式是面对面的交易,但借助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只需要在交易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数据或信息,买卖双方就可以在虚拟网络平台上进行商贸往来,在此过程中具有虚拟化和电子化的特点,使得传统的国际贸易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实现全球贸易经济的统一化;二是电子商务将国际贸易的竞争形势进行转变。传统的国际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为竞争点,通常贸易公司只需要做好产品与售后就在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1]。但是自从电子商务介入该市场后,国际贸易在交易的过程中需要完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双方电子化运作模式及产品产业链,企业不仅需要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分析于售后服务和产品生产,同时还需要将产品及整个产业链搬上电子平台,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中拥有强劲的竞争力[2]。
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推动性作用
2.1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具有便捷性
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其便捷性,将电子商务引入国际贸易,就可以使贸易一方的买家或者卖家在网络平台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贸易对象,将要解决了传统贸易采用朋友介绍、招商投标或广告宣传的低效率运营模式。此外借助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国际贸易在交易过程中可以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公开网站,并借助该网站在各大国外主流平台上寻找交易对象,完善传统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等、不平衡的被动交易模式。此外借助电子商务在网络平台上交换贸易信息,还可以帮助贸易双方打破传统的时空地域限制,扩大国际贸易的交易范围,让交易双方主体即使远隔万里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正常交易[3]。
2.2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具有实惠性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实惠性,因此将电子商务融入国际贸易交易中,就可以降低贸易操作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同时电子商务还可以通过其在网络上交流和交易的特性,减少国际贸易交易中贸易双方的办公耗材、交通物流、人力等成本,避免交易过程中大量的时间都用于传递或修改交易文件。根据我国商务部门的统计显示,国际贸易在交易过程中每一笔都需要超过40余种不同的商务单据,因此我国每年国际贸易在交易中产生的纸面文件往往是以“亿”作为衡量单位[4]。但是在国际贸易中引入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就可以将传统的纸质凭证转化为电子单据,简化了国际贸易交易中贸易双方的交易流程,同时也避免纸质凭证在反复录入过程中的操作弊端。同时借助电子商务还可以使国际贸易的操作主体脱离传统中介的约束,节省国际贸易在交易过程中需付给中介的成本,在采购环节中企业中的采购人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对各家的商品进行对比,来获取最佳性价比的商品,降低产品的采购周期和采购成本。此外在营销的过程中借助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可以在网络上直接投放产品的广告信息,通过这种定点化广告投放,便可以降低企业在国际贸易经营中的营销成本[5]。
2.3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具有完善性
国际贸易在交易过程中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完善其基本构成体系,在原先没有电子商务的干涉下,国际贸易在交易过程中双方的合同执行、售后服务及签订都需要已发生交易的具体形式来展现,这就增加了交易中形式上的工作量,并且在交易过程中预期效果与最终交易模式也会产生较大的偏差。但是应用分析电子商务交易模式,贸易双方只需在交易过程中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签订电子合同,即可大幅缩短国际贸易的交易时间,使商品的交易流程变得简洁化[6]。另一方面在全球购买角度上观察,国际贸易在交易过程中借助电子商务就可以实现其最优的交易配置,展现出交易市场中完美的机制效能,并且借助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中以物流为核心的支撑,可以使货物在第一时间向全球各个地点发起配送,进而改善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交易中的供货之家制度及零库存生产标准,这便是国际贸易所体现出的完善性之一[7]。
3、国际贸易在电子商务推动下的发展路径探索
3.1国际贸易在发展中构建B2B的贸易模式
早期外贸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建立在B2B平台的基础上,该平台主要是通过呈现企业展示模块、商品展示模块、信息发布模块、广告模拟煤块进行产品的营销,并在贸易交易中通过认定目标客户群,并将这些客户群体设置为会员认证管理模块及会员增值功能模块进行管理。这样企业在该平台上发布产品信息和相应的服务信息,国外的买家在平台上就可以对国内企业所发布的信息进行浏览,双方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线上业务洽谈和价格约定,在双方达成交易意向后,并可以转入线下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商品的贸易往来。这种国际贸易方式也是我国大多数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营销的主要运营模式,但是这种交易方式在应用分析的过程中存在着转化效率较低、在线服务功能有限、客户忠诚度差等一切的问题,进而无法满足当前外贸市场快速发展中的需求。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入,传统的B2B电子商务贸易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外贸形势的发展,因此当前势必需要对电子商务的贸易方式进行改变和创新。在此基础上,便可以借助电子商务促进贸易“虚拟化”市场的诞生,利用电子商务在网络上发布相应的虚拟性信息,信息使用者通过对信息进行收集和交换,就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商品信息的互为联系。在国际贸易领域通过建立一个开放式、多维化、立体式的电子商务市场,就可以打破传统市场以固定地域存在的前提,进而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从而形成经济贸易一体化。在电子商务的经济贸易往来中,可以将世界上的商业资本、产品技术、商品等相应的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流动,使世界经济逐渐地向网络经济进行转变。在网络经济贸易的大环境下,进一步地促进国家之间加强彼此的经济贸易合作,使其共同发展[8]。
3.2国际贸易在发展中构建B2C的贸易模式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视角下,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第三方综合性平台开始逐渐建立起独立综合性的B2C电商平台,在该平台中通过外贸企业划定特定消费群体、消费企业群体、城市商圈等,就可以通过双击智能匹配和供求信息发布判断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度。同时客户也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外贸企业的搜索和产品搜索,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再借助完备的供应链和网络营销技术,企业自身便可以开展跨境的小额批发和零售外贸业务。例如,当前国际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在数据统计中发现,在2021年,通过该平台支付的中国内地跨境小额贸易金额已超过1500亿美元,且小额交易贸易金额主要交易地点集中在上海、深圳等地区。这些地区的企业通过实行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商务营销手段,并在国际市场上成功地打造出属于其自身的产品,同时还进一步地推动了跨境小额贸易模式的发展。通过这种模式进行国际贸易往来,所需要耗费的时间较短,通常交易时间维持在2~3天,这样便可以给客户带来优质的体验感,还增加客户的忠诚度和回头率。此外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通常还会在海外建设物流仓库,进而开展国际化经营,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往来中发挥出“中国制造”产品的营销优势,还可进一步地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进行转变[9]。
3.3国际贸易在发展中构建综合服务贸易模式
在电子商务视角下,国际经济贸易综合服务贸易模式是当前新兴的一种交易模式。综合服务贸易模式主要是指供应链管理企业为国内市场中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便利的贸易服务,例如我国著名的一达通企业通过互联网一站式服务为中小型企业和个人提供通关、物流、退税、融资、外汇等所有的贸易交易服务,此外通过这种创新性外贸商业模式,还能进一步地整合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进出口能力,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中小型企业在进出口过程中产生的融资成本、物流成本和通关成本,进而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互联网一站式服务的运营方式,便可以在贸易往来中实现产品海外直销,将传统的被动贸易转化为主动贸易,进而实现外贸的精准性营销,规避海外贸易中产生的风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需要对当前有关于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进行细化,在市场中营造出公平发展竞争的气氛,促进外贸企业的良性竞争发展,大力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让企业主动地参与到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10]。
4、结语
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电子商务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外贸企业的重视,这就需要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交易中重视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作用,为电子商务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交易管理系统,简化国际贸易的交易流程,进而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提高国际贸易交易中双方的满意度。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PKI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运用论文11-14
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的运用论文10-09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11-17
浅析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论文11-16
陕北秧歌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1-09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12-04
情景再现中的播音主持运用论文11-18
ERP在企业采购管理中的运用论文11-15
情景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1-13
音乐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正确运用论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