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s.9136.com/img/panrw/chuzhong.png)
- 相关推荐
如何突破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难点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突破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难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地形成与发展,抽象的概念和规律不易理解和接受。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窍门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授之以渔”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以下方法来突破电学部分的重难点,效果极佳。
一、避轻就重 巧抓重点
重点知识与其它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点往往由重点知识派生而来,教学中应集中主要精力,去讲深进透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只会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果。当然,忽视非重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教学中应将重点、非重点知识结合起来,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思维得到强化的训练,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例如,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电压表的电阻为无限大。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用字母标出电路图中三条导线相交的结点;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根据电流的路径及各个结点的位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电流表和电压表复位。
例1:请你画出如图1所示的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并说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作用。
解:(1)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
(2)标出电路图的结点A、B、C、D。
(3)根据电流路径,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经过D点和R1来到A点,电流在A点分开两路,一路通过R2到达B点,另一路通过R3到达B点,两路在B点汇合到达电源负极形成回路。画出简单易看的电路图(如图2)。由此可知R2、R3是并联,然后再与R1串联。
(4)电流表电压表复位。由电路图1可知C、A两点之间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可看作同一点,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连接D点和A点,所以电压表是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流通过A点分开两路,一路经过电流表后,再经过R3到达B点,所以电流表是测量通过R3的电流强度(如图3)。
由上面例子,可看出分析电路的重要性。在复习中应特别强调分析电路,画等效电路图的必要性,使学生掌握这个基本技能。并能养成遇到电学问题,先画出电路图。遇到电路图先分析电路的好习惯。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应特别注意:
①要明确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电路的三个物理量。决不能张冠李戴把不属于同一电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计算。
②公式I=U/R、U=IR 、R=U/I,单从数学意义上并无本质不同,但从物理角度必须注意因果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阻碍电流的内阻,不能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也不能认为“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没有电阻”。
例2:如图4所示,有两个电阻R1、R2串联,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2伏。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及电阻R2的电阻值。
解: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
U1=U - U2 =6V -2V =4V,I1= = =0.4A,∴R2= = =5 ?
这道例题是强调运用欧姆定律时,U、I、R的对应性。决不能用R2两端的电压或电源电压除以R1的电阻值来求得通过 的电流,或用电源电压除以电流来求得R2的电阻值。
二、精讲善导 启发智能
启发教学是启发学生智能的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确了教学这一认识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事实说明,只有把教学中的主体思维启发起来,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启发,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实验原理如图5,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有了“隧洞”,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三、综合分析 总结方法
在进行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强化系列训练是巩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遇到困难头皮发麻、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抓住本质去透彻理解,不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经验方法。例如不少初中学生反映,电学习题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题头绪多,容易出错。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这里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表格的列,列出有关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四个物理量。在一般计算中,出现用电器多为纯电阻,根据欧姆定律I=U/R,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在四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两个物理量;(有六种情况)表格的行,列出电流等物理量在各分电路和总电路的数值,或物理量在用电器的各种状态下(如额定工作状态、电路实际工作状态)的数值。而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或根据题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或一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物理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事实证明,学生不断积累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四、和谐统一 遵循规律
“和谐即等于最高自然规律的绝对要求。”物理规律以它的和谐统一而产生美感。例如,在初中物理中,电压的概念是通过“水位差”的类比中引入的。那么,可借助于“高度差”进行类比,建立“一样高的电位”概念。可以通过类比手法,如,如果某学校三层楼上有九年级(1)、九年级(2)、九年级(3)三个班级,二层楼上有八年级(1)、八年级(2)、八年级(3)三个班级,那么九年级与八年级任意两个班级之间的“高度差”是一样的,都相差“一层楼”。因为九年级各班处于“一样高”的三层楼上,而八年级各班级处于“一样高”的二层楼上。在电路中,也有“一样高电位”的概念。在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都可以看成是同一个点,即电位“一样高”。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各元件两端的公共点画出简化的等效电路。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充分利用物理的和谐与统一,就可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同时,举一反三、自然而然地突破重点与难点。
当然,对物理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教师不只做到以上方面,还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形象生动的比喻、联系生活实际的讲解与分析、启发理解的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这样笔者认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既能收到重难点的突破,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论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物理学科是初中教学中新加入的学科,由于其抽象性较强等特点导致很大一部分的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存在困难,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初中学校物理教学情况来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对其物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和其它学科相比,物理学科和数学学科一样更加注重逻辑性,并且物理学科的抽象性也比较大,因此初中学生对其的学习往往都会存在更大的难度,相关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注重其教学质量的保证,为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创造条件。
一、加强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
目前之所以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学水平得不到质的提升,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因此要想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相关物理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环节设置的重视,在对教学环节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对知识的接受情况等。只有教学环节的设置能够最大程度的合理才能够尽可能的使得物理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这对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极其有利的。结合我国大多数的初中生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物理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应该是学生的自主预习的进行,在这一过程的进行中,教师可以促进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实现自主学习,像我们常见的小组讨论或者师生互动等都能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模式。教师在对相关课程以及知识进行准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恰当采用措施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从而为其兴趣的激发以及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创造条件。
二、加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设
任何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只有师生之间实现良性的情感交流,才能够为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创造条件。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相关物理教师必须注重和学生的关系,尽可能地以公平、和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感到被充分尊重,从而更加乐意去配合教师的教学。另外,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不被破坏的前提之下,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理解和尊重,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多给予其鼓励和认可,让学生能够在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除此之外,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对于融洽物理课堂氛围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物理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相关的物理教师必须具有能够恰当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
三、加强初中生物理兴趣的培养
从心理学层面上来说,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投入某事物的最大动力,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于物理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之中。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物理兴趣的培养是促进物理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为直接的一种就是加强对教材的改革,让教材中具有更多的图片内容,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进而产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另外相关物理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正式授课之前,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生活物理现象,激发出学生对物理知识探索的欲望,为其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加强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
目前大多数的初中学校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有着一定阻碍。因此相关人员要想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转变教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成为物理教学课堂的主导者,逐渐弱化教师在物理课堂中的地位,让其在物理课堂中以引导者以及倾听者的身份存在,这种身份的转换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之中。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注重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让多媒体设备成为教学的主要承载者,在物理教学中也要加强对图片、视频等引用,为学生对于抽象物理知识的接受创造条件。只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为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条件。
【如何突破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难点】相关文章:
探讨初中物理电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实际应用03-11
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研究论文11-20
运用多媒体突破初中英语教学难点的尝试02-28
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的探索与实践03-19
重实践重思维巧突破“连乘应用题”03-30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补充03-06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5-21
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重难点及其对策研究03-22
浅谈初中物理在实验中的教学探究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