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态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构建中的运用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教育 构建 教学语言 教学节奏 教学风格教学方式
摘 要:学习的终身化需要从事教育的人更多地去关注教育的生态平衡。本文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就小学语文课堂构建中教学语言、教学风格、教学节奏、教学方式等作了一些尝试,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空间,着眼于未来,使语文课堂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生态”一词在《辞海》中的意思为: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联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在这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终身化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教育的生态平衡,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的立体构建,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项交流,包括师与生、师与文、生与文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教师、学生、知识各个要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复杂且多变的,而教育意义上课堂教学对于教学双方的意义在于,是否能够对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语文课堂,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的审视就不能仅仅从教师或者学生出发,而应该从生态化的角度进行,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空间,着眼于未来,使语文课堂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创造出生机勃勃的课堂生态环境。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倡导下,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努力创新,把课上到孩子们的心里,积极创建绿色课堂。
有张有弛的教学节奏
生态教育讲究学习的效率,但它更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这就需要教者恰当地安排好教学节奏。如何来安排语文课堂的节奏?“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将二者有机结合。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用“慢动作”,采用多种方式,腾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老师的讲解也适当放慢些,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桥所在位置,桥面的美观等容易理解的,采用快节奏。而桥的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便使用慢节奏,将课件与文字有机结合,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因图象而具体,使图象因课文的描绘而丰满,既而让学生有条理地层层读懂课文,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亦庄亦谐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语言的“庄”,指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谐”,是有趣,有幽默感。教学中,教者合理安排教学语言:导入时宜谐,能激发学生兴趣和诱导注意力的定向;在集中精力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后宜谐,能使学生大脑有所放松,较快地消除疲劳。理解教材,突破重点主要靠符合逻辑的讲述,宜“庄”,但用词准确的逻辑性的讲述时间一长,容易引起身心的疲劳,因此讲课应该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语言是“谐”,设置悬念的语言是“谐”,形象化的描述能引起学生想象的也是“谐”,借用其他行业的语言或流行语于教学的也是“谐”。例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学生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对文中“伯父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难以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而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时的教学语言宜“庄”;而学习谈《水浒》,教育我怎样读书时,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充满生活情趣,笔者便与学生开始一起“谐”了。总之,亦庄亦谐的教学语言恰似课堂的催化剂,适时的交替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于情于理的教学风格
笔者观察:在教学风格中,有的擅长于“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的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据生态教学理论研究,上述两种风格都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系统在起作用:一是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一是认识系统在起作用,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擅于煽情的,促使学生动力系统起作用;长于说理的,则促使学生认知系统起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性的风格。擅于“煽情”的要学习有条理的讲述,靠逻辑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擅于“说理”的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方法必须适应学生学习,教师的教为所有学生的学服务,只有教师的导适合学生,才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能够多元选择的学习方式。适用于各类不同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做旁观者,不当观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共同达到学习理解知识的目的。如《望天门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该诗的特点借景抒情,诗中有画。我在教学是这首诗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诗意,,我设计了两种学习方式供学生选择:1.说 学生自由诵读,不懂的在小组里讨论,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 画 结合课文插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了学习活动,发挥出各自的主体性。多种学习方式的创设,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找到他们的用武之地,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时又会产生一种交流,借鉴效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人人提高,形成良性循环,在学生选择和实践过程中,他们还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每个人都分享到发现自己才能的幸福,再转化为积极努力的学习内驱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运用选择机制来强化学生地选择意识:情感选择、内容选择、学法选择、伙伴选择等。只有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主动的汲取知识,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譬如在《七色花》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知道文中主人公珍妮用七色花做了七件事,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为什么?请自由选择学习课文。问题一出,学生可乐了!学习积极性高涨,因为可以选择学习课文。问题一出,学生可乐了!学习积极性高涨,因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做主,选其所好,课堂随即呈现出一派生动的全员参与的局面,有选择“去北极探险”的,有选择“得到好玩具”的,但更多的学生最喜欢“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此时的学生完全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学习主动性得到很好的挖掘。
“实践能造就美,课堂教学是心灵情感产生美的桥梁,教育生态意识则好比是一位过桥者,它给这座桥带来了气息,给建设者带去了艺术创造的风采。”生态的语文教学必将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一道美丽的彩虹。
【“生态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构建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生态发展体育教育论文12-03
高职学生赏识教育的运用论文11-29
小学语文课堂中感恩教育研究论文12-09
毕业论文的构段03-27
网络教育生态管理研究论文12-04
关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论文12-11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12-04
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12-03
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运用论文12-11
动画教育中过程性评价的运用论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