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素质教育中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国外一些学者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十分重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践操作;知识迁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获取知识
实践出真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时时都牵着学生的鼻子来教,使学生处于“接受”的被动地位,而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有很多学生都认为任意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摆一摆就可以知道:任意三根小棒不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知道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又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要求学生在课前都用硬纸板自制一个圆柱体,通过自己的制作来完成上课时的“分”和“展”(“分”:把圆柱体表面分成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展”:把侧面展开后就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自己操作后,就知道了:两个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正好与圆柱的高相等。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很快掌握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与底高不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通过分组量沙或量水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掌握了圆锥体与圆柱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了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做到人人动脑、动手、动口去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从而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能。
二、运用知识的迁移性来获取新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学生每学习一个新知识,都是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从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中,运用知识的迁移性,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先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出示课本例题1/2+1/3,提出1/2与1/3是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该怎么办?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再请学生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找出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又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说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说出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后让学生讨论,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出发,通过进一步的思考、讨论、分析、比较,就掌握了应用旧知识来探索新知识的规律,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又能培养其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能力,从而沟通新旧知识,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根据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足饱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就要把学法指导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享用终身,甚至能无师自通。
(一)指导学生认真读
学会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然而读数学书有别于读小说,要做到粗读知大意,细读明数理,精读能整理。
(二)指导学生认真看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且缜密的观察。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根据某些数学知识的特点,借助实物、图形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之形成感性认识。
(三)指导学生认真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思考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知识的本质属性指导学生抓住关键有理有据地想,我的主要做法是:1.用“转化”的思想指导学生想。如对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分析转化成简单的基本数学问题。2.用“类推”的方法指导学生想。对于知识的本质属性不变,而数的范围起变化的问题,可通过类推的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如分数的乘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可类推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去。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毅力
要使学生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四项工作。
(一)课前自学预习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在每上一节课之前,教师都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出示自学预习提纲,让学生预习。
(二)课中议论
教师应围绕着预习提纲组织学生议论新知识是以哪些旧知识作基础的,旧知识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展成新知识等问题,谈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从中取得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关键性的点拨讲解。
(三)课中归纳、总结和应用
通过对新知识的练习和应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把所学的新知识纳入某一知识系统网络之中。以上所述就是培养学生寻根问底,归纳、梳理和训练应用的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便能使学生逐步积累独立思考的经验,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
(四)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毅力
根据数学学科思维的逻辑性和知识的严密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毅力的培养。做法是:在提问和训练时,要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弄懂知识的本质属性,绝不能似懂非懂地放走任何一个疑点;教育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切忌一遇到困难,未经认真思索就向老师或同学发问;及时表扬掌握了独立思考方法的有毅力的学生,使他们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进取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上面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不但数学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而且其智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参考文献:
[1]付小颖.在素质教育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09(6):55.
[2]刘小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9):105.
【素质教育中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07-07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养论文09-28
初中数学知识记忆能力培养探析的论文10-30
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论文07-22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论文10-13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06-27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07-01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论文09-16
有关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九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