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证券投资教育改革的思索论文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行规律的学科,不仅是金融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非金融专业,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一门内在逻辑性很强的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对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性的课程。《证券投资学》贴近现实、兼顾理论,受到非金融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我国证券市场近几年在相关法律制定、制度创新、机制规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也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非金融专业而言,学生既没有从事商业活动的经验,也不完全具备证券投资必需的知识体系,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让学生对证券投资的知识理解与接受并产生兴趣成为一大难题。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对非金融专业应体现出与金融学专业教学目标的不同,应当侧重于学生对综合性知识的贯通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当然也需要教师对证券投资学全面深入的把握。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和深入探讨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一般来说,《证券投资学》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在完成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以及财政、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进行《证券投资学》的学习,进而培养证券投资价值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这样一个课程设计顺序是符合逻辑要求的。而对非金融专业来说,由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加上先导课程学习不足,可能会造成逻辑链条的缺失,导致学生理解知识难度加大。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适用的教材。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关键意义。对教师而言,教材是授课的依据;对非金融专业学生而言,一本符合其专业知识结构,能看得懂、喜欢看、看得进去的《证券投资学》教材,既能拓宽视野,又能激发求知欲、提升学习兴趣。当前,以《证券投资学》或《证券投资分析》等为名称的教材琳琅满目,从教育部重点教材到一般高校自编教材,版本繁多。据统计,在亚马逊网站上“大学教材教辅及参考书”中搜索,《证券投资学》有127种,在当当网的“财经类教材”中有204种。但是,这些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大多数重理论、轻实践,重公式推导、轻案例探讨,相互传抄现象严重,而对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学生们使用这些教材学习后,仍然停留于对经典理论的理解层面,无法与我国证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
第二,课程设置不科学。《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迅速有效地把新内容整合到教学中去,同时又需要多门先修课程做支撑,如证券投资价值分析对数理统计知识的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运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之提供支持。但不同专业对这些先修课程的开设与要求各不相同,有的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专业选修或任选课,有的甚至不安排开课。学生普遍缺乏数理基础,数据处理技术薄弱,相关软件应用能力不高,从而制约了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有,投资课设置存在“多而全”的问题,内容重复严重,如《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与《投资学》部分内容重复,由于课时有限,课程多必然会导致每门课程课时量的减少。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一直沿用的“粉笔+黑板”的模式在教学中有很大局限,如在处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涉及的大量图表时就很难操作,而目前大量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虽然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但画面包含的大量信息也加大了学生短时间内理解的困难。金融实验室是重要的手段,但目前普遍重视不够,专业教师缺失,课时受限,没有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实验操作、模拟交易多流于形式,学生听课效率低。对非金融专业学生来说,特别需要证券投资的亲身体验和实地观摩。
第四,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考试方式以闭卷为主。闭卷考试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习惯,学生只要能够背出基本原理、经典理论即能够通过考试,却忽略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而综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恰恰是《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的所在。因此,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与教学目的存在本质上的冲突。
(二)面临的挑战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金融研究的微观化趋势。[1]最近几十年来,金融学在微观层面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微观金融学已经成为金融学的两大分支之一,解决个人、企业、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动态问题,和几乎所有金融实践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量成果直接应用到市场第一线。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进程的加快,直接融资带动“微观金融”渗透到了证券投资的方方面面,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微观主体的行为。《证券投资学》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体现出这种趋势。
第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挑战同样紧迫。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创新涉及金融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等方方面面,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各种含权的公司金融工具已经成为现实经济的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还没有充分体现这种趋势和内容要求,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行为金融学等没有纳入课程体系,或仅仅作前沿理论介绍,这就造成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困难。因此,《证券投资学》的教材和内容迫切需要更新,应适当增加微观金融内容,加大衍生产品内容所占比重,从而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
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达到学生对综合性知识能贯通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需要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进行深入改革,至少应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进行改进:
(一)优化课程设置,选用恰当的教材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恰当的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第一,课程设置需要考虑每个专业的特点而有所侧重。适当删减一些不太重要的选修课,增加基础课(如统计学、金融学)的课时量,适当增加对公司金融、金融组织学、资产定价、家庭理财等选修课程的开设,有条件的还需加强金融计量学方面的课程,如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随机过程、金融工程学、行为金融学等,作为任选课程开设。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基础性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第二,恰当教材的选择,需要考虑三个方面:教材是否能够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是否体现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是否与学生的兴趣、专业知识背景、学习规律相一致。内容必须与学生培养目标一致,内容设计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的课外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议选用国外成熟的教科书,辅之以生动案例尤其是国内的案例分析教材,充实案例分析和实践模拟课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合,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要适应非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更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将单向接受式教学转变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式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实验教学、模拟交易、案例教学是实现证券投资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2]
第一,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参与面宽且深的教学方式。案例以真实的实例为基础,能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3]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桥梁。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交易性质以及市场功能,一直是教与学的难点。在此可采用单个案例分析和连续案例分析,前者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衍生工具的特点和功能,后者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衍生工具的特性和防范风险的特点。案例教学与理论学习的进度同步,能有效引导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工具来解决应用中的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可以借助网络工具,随时浏览世界各地的证券、期货、外汇等市场即时行情和相关信息,有身临其境之感。实验课内容包括:市场行情解读与股票分析软件的使用、技术分析方法与主要技术指标应用、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的综合应用等。实验教学还包括校外的观摩学习,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实地参观,邀请校外专家或证券从业人员开办相关讲座等。
第三,加强模拟教学。通过学生自主进行投资方案设计——模拟实施——结果评价,或者参加证券、期货、外汇模拟交易大赛,对学生认识市场行为、理解资本市场和衍生工具交易的基本程序、掌握基本业务操作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模拟教学使概念化的知识变成了现实中可操作的程序,特定的教学情景可调动学生认知的主动性和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模拟交易将成为《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第四,拓展途径搭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平台,鼓励引导学生合作学习。[4]除了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课下、网上、空间的交流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是让学生参与案例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案例解读,由学生讲解案例,老师做评价和总结。
二是设置科研考核内容,比如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解析、垃圾债券的功能与风险、资产证券化的功能与风险、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等,由学生自发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研读,教师指导,最终以课程论文的形式提交。
三是组织课外讨论沙龙,由老师、学生共同选定讨论题目,自由发言,展开辩论,老师讲评,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增加学习兴趣。
(三)改变考核方式改变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提交科研小论文都作为平日成绩的组成部分,加上日常考勤,可占到总成绩的30%。
第二,提高实验教学所占比重。考核的方式可以是实验报告,也可以是模拟交易或者是参加模拟大赛的交易记录,设计评价标准,作为实验课成绩。这部分可占到30%。第三,适当降低闭卷考核成绩所占比重,约占总成绩的40%。
三、结论
非金融专业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材选用、课程体系设置等内容。课程改革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紧密结合《证券投资学》学科的发展规律,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在教授学生学习投资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参与性、创造性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证券投资学》课程更贴近实际,更易于学生们消化和吸收。
【对证券投资教育改革的思索论文】相关文章:
证券投资论文参考文献09-09
教育改革论文10-09
什么是证券投资基金?08-25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07-17
证券投资审计初探09-20
STWT研究教育改革的论文10-02
本质分类教育改革论文10-13
重视细节的教育改革论文06-25
高中体育教育方式思索论文06-16
工程材料教学改革思索论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