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制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论文

时间:2024-08-16 06:09:46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法制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析法制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析法制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塑造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整合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规范大学生行为。然而,两者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进一步地论证,整合的路径也需要更为深入地探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应充分依据教育规律并结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在心理发展和塑造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这也给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依据大学生特有的心理活动和形成特点,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问题和新趋势,开展更为深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据此进行更为有效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公共课程,虽然该课程能够按照教育部的规划要求有序开展,但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针对性教育不足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具有普遍性,而缺少针对性教育。普遍性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把握心理学的认知规律,懂得心理学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大学生能够利用心理学的一般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及由心理活动引发的行为结果。同时,也能够理解他人的心理变化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然而,普遍性的教育活动在规范大学生行为方面有所不足,尚不能有效地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其建立是非观念和行为规范。对此,针对性教育可以有效弥补普遍性教育的不足,能够针对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具体问题提供思想引导,并为其指明具体的行为方式。更为重要的是,针对性教育能够在普遍性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建立世界观和方法论,避免大学生因心理问题给他人和社会造成的恶果。

  (二)社会实践体验缺乏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着重课堂教学,而缺少社会实践体验。[1]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其优点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将本学科的主要知识传授给学生们,便于学生们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然而,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帮助学生们熟练地使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和自我调节方法,也不能帮助学生们客观体验因心理问题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恶果后的感受。对此,社会实践体验环节能够更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帮助学生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其本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掌握心理学实用技能。同时,社会实践体验环节的教学还有利于帮助学生们采用社会视角看问题和分析问题,从而结合课本知识进一步矫正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

  (三)学科交叉式教学缺失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强调心理学知识的讲授,而缺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式教学。[2]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提升自我修养的基础上成为和谐社会的一员。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采用引导性教育的柔性手段,对于学生们的偏激心理和异常行为也多采取疏导和缓解的方式。由于其劝导力和约束力不强,因而不能对心理异常并可能采取过激行为的学生起到强有力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对此,法制教育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予以有效弥补。法制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们懂得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范围,了解自身行为的合理边界,知晓错误行为可能遭受的惩罚后果,从而理性地调整思想意识并规范自身行为。因此,法制教育应当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法制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社会变化日益加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并已超出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范围。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造成的社会恶劣影响已经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所能独立解决和应对的。为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成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思维健全、身心健康和具有法制意识的高层次人才所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法制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理性思维

  法制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理性思考问题,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较强,遇到问题时往往个人的主观感受会影响其理性的思维与判断,不能客观地认识问题的本质并且理性地处理问题。对此,法制教育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和宣传,使大学生在面对疑难问题和思想困惑时能够理性分析问题,并借助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定推测自身行为可能导致的行为后果,从而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思想理念。法制教育能够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能够降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行为规范

  法制教育能够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有效缓解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当前,大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日益增多,所造成的社会恶劣影响也在逐渐增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缺乏对国家法律的敬畏之心和对社会道德的尊重之感。对此,法制教育可以在帮助大学生构建思想理论体系的同时确立法律信仰,并能够在此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要求的行为准则。通过法律知识的讲授使大学生知晓个人权利的边界,和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的义务范围。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权利,也没有不受规范的行为。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应当更好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个人的权利。

  (三)提升综合素养

  法制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较大提高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当前,大学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们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培养环境下,学生们虽然有可能成为某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但法律知识的欠缺很可能导致其对社会的贡献降低,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负能量。尤其是当学生们错误地将学到的一技之长用于违法犯罪时,不仅对其个人会造成难以承受的后果,对于社会来说也会造成较大的人才损失。对此,法制教育能够较大程度地将专业人才引导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通过强化法制思想和规范行为的手段,为大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法制教育也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使学生们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达到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3]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在教学育人方面各有侧重,两者的交叉研究与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心理健康素质和培养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新变化,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思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思想感悟与行为规则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促进学生自我的思想感悟,而法制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行为规则意识,两者结合有利于由内而外地培养大学生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心理学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心理指导和辅导。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的方案,从而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帮助下能够正确面对自身心理问题,从而在外界干预下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促使大学生自我思想的感悟,并从内心深处进行思想的转变,而不涉及对学生外在行为的指导和改变。与此相对应,法制教育能够在法学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行为规则的教育,其采取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法制思想的传播和法律规范的学习,进而指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行为规则。基于上述分析,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思想健全和行为规范的优秀人才。

  (二)内在调节与外在约束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想的内在调节,而法制教育强调对学生行为的外在约束,两者结合有利于由内而外的调节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是通过心理学来分析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根源,探寻影响心理疾病产生和发展的因素,进而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大学生心理的内在调节。对于有心理异常倾向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能够帮助其提高整体心理素质,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但对其异常行为的约束力度则略显不足。与此相对应,法制教育不仅能够告诉学生们如何理性地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威慑作用,即如果学生们不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规则行事,则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这种警示和威慑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做出理性的行为。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不仅应重视对大学生心理的内在调节,还应重视对大学生行为的外在约束。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三)自我发展与社会和谐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和个人发展,而法制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行为规范和社会和谐,两者结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心理疏导和心理调节方法,使大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助下排除心理障碍,重塑健康心理状态。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大学生通常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能够正确地面对和理解所遇到的问题或挫折,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和良性发展。[4]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是强调个体的心理状态分析和心理健康发展,而在个体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方式和规则方面略有不足。对此,法制教育能够更好地弥补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是因为,法制教育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和行为规则的确立,为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处事原则。基于此分析,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大学生通过自我心理调整,并在法律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下,完全能够做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外在行为,从而真正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完美结合。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整合的路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整合应注重系统化和体系化,在明确两者之间差异的同时加强两者之间的内在衔接和外在配合,最终实现二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协调一致。

  (一)教学理念和目标的重构

  基于上文分析,单纯地通过教授心理健康知识并不能完全培养出心理健康并且行为规范的人才。为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首先对当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进行重新构建。具体的讲,就是在整体教学思想和原则的构建方面强调由内而外的全面的思想和行为教育,同时将预防和消除心理问题与确立行为规则的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只有在此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大学生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自我人格的完善和自我行为的规范。

  (二)教学体系和内容的制定

  为更好地贯彻新型教学理念和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体系和内容的制定方面,应将心理健康培养与法制思维培养的教学重点有机结合。科学合理设计的教学体系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可安排在前期阶段讲授,使学生们能够在理解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和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法制教育方面的内容可安排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后,其目的是使学生们在正确的心理意识下能够采取符合法律的行为行事,或者即便存在心理问题也能够在法律思想和原则的要求下放弃实施异常行为或者是反社会行为。当然,教学内容安排也可以结合具体知识点进行更为合理的制定。

  (三)实践规划和环节的设计

  单纯的课堂教学和简单的书本知识讲授永远是单薄和不足的,只有充分地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讲解,才真正能够使学生们理解知识的含义和问题的重要性。[5]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外应增设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们增添更多的具体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从而实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大学生的目标。在实践规划和环节的设计上,教学工作者应将心理健康体验和依法行事锻炼的教学重点有机结合。在实践地点的选择上,可将医院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理治疗诊所、法律咨询中心、律师事务所、人民法院等列为教学实践基地。学生们通过在这些地方学习和锻炼,应当能够切身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也能够感悟到因心理因素导致的违法事件给当事人及社会造成的危害后果的严重性。在教学时间的设计方面,教学工作者可在每一个重点章节讲完之后,组织学生们就相关问题进行实践体验和调查。当然,教学工作者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实践体验和调查活动。

  (四)师资结构和配置的安排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由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由于其专业背景的局限性致使这种师资配置很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整合。这是因为,法制教育并非是单纯的介绍书本知识,而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法律专业知识,使学生们充分理解法制思想和法律原则的内涵。因此,只有法律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的知识,解读法律规范的深意。所以,在师资结构建设和配置的安排方面,应将心理健康专业和法学专业的教学人员进行科学搭配,并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规划合理安排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教学活动。同时,不同专业的教师应当积极配合,相互协调,更好地将教学计划落实到实处,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整合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地将两者结合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真正认识到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合理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整合并不是将两个专业的书本知识简单地融合,并在课堂上通过灌输式的方法予以讲授。两者的整合应是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具体实践经验进行感悟式的理解。同时,两者的结合还应注意心理疏导与外在约束的配合,使学生们由内而外地调整心理状态和规范自身行为。只有如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江立成,魏婷.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6.

  [2]张元洪,孔庆娜.论新形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2):134-136.

  [3]陈新星.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52-156.

  [4]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5]陈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4):48-52.

【浅析法制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浅析体育舞蹈音乐的重要性论文11-13

浅析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性论文12-07

浅析艺术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11-28

浅析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现状论文11-28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03-20

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一体化的重要性教育论文11-21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精选8篇)04-0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6-1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803-19

浅析听觉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