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一、创设适宜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氛围
幼儿年龄虽小,但求知欲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有关的,经常看到的事物,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合适的环境,适度的、新鲜的事物潜移默化刺激的结果。幼儿喜欢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大胆猜测、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幼儿的这些认知特点,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前提条件。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平等、宽容的交流氛围。平等、宽容的交流氛围是儿童大胆自由表达的基础。教师是营造这种互动氛围的主角。教师在儿童交流过程中要不断向儿童传递教育的信息,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引导儿童自由表达。
二、生活中关注幼儿,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活动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们生活的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疑问在小脑袋中产生: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水沟里的水为什么会臭?泡泡为什么是圆的?……各种物体的千姿百态,自然现象的千变万化,科技产品的神奇魅力,以及规律的奇妙作用,都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望以及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现实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想象。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捕捉幼儿的兴趣,从而获得科学教育内容。
三、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安排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那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易操作、便于他们理解掌握的内容。比如:洗手时向幼儿渗透一些卫生常识;进餐时渗透一些饮食的相关内容;散步时引导观察天空、花草等等,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作准备。
四、提供适宜的材料
幼儿认识事物的方式大多来自于他们的直接经验。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更是如此,它是在幼儿不断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索、反复尝试获得的。这也是幼儿获得的最感性、最直接的知识。要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主动获得更为广泛的经验,教师应精心为幼儿选择操作材料。
1.材病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科学活动有时很枯燥乏味,有趣的材料是对幼儿学习最好的刺激,教师在提供材料时一定要考虑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如果材料只具有科学因素,儿童不喜欢,那就没有实际意义;如果材料只具有趣味性,那又失去了科学发现的真正作用。
2.材料应具有层次性。如让幼儿探索厨房小工具时,教师可以提供操作难易不同的小工具,鼓励幼儿自选。在此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选择材料。这样更容易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提供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更要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经验,在把握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尽量让幼儿“跳一跳”才能获得成功,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
3.材料应具有挑战性。在材料提供时,我们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为他们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要求幼儿园教师既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又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人手,支持并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为此,我们应不懈努力,使科学教育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谈如何开展有效的舞蹈教学论文11-18
科学探究课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教育理论论文12-07
论文: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01-11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2-25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12-08
实践活动是数学课堂的有效拓展论文11-23
《品德与社会》课中法制教育的开展研究论文12-03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论文05-22
新时期社区体育教育与活动的开展论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