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

时间:2024-05-23 15:54:24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计算机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论文1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随着千千万万的大小企业加入互联网,是否拥有企业自己的网站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素质的标准。在此背景下开发一套企业网站系统就十分有必要,而当今,网站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以 ASP+SQL server,JAVA+Oracle,PHP+MySQL,最具代表性,根据网站的类型不同选用适用的技术组合。

  PHP 整合了目前流行语言(JAVA/C++/PERL/C)最出色的特性,掌握其中任意一种语言都可以说掌握 PHP 的基础应用,所以 PHP 成为最容易上手的语言。优秀的编译系统也是 PHP 成功重要因素,如 Zend Optimizer、Eclipse PHP 等,完全开源,让世界所有的程序员来完善其功能。PHP 以优异的性能,简单的使用,低廉的价格,成为中小企业的网站开发的首选。

  LAMP(LINUX-APACHE-MYSQL-PHP)网站架构师目前国际流行的 WEB 框架,该框架包括:LINUX 操作系统,APACHE 网络服务器,MYSQL 数据库,PERL/PHP 或者PYTHON 编程语言,所有的组成产品均是开源软件,是国际上成熟的架构框架,很多流行的商业应用都是采取这个构架,如 JAVA/J2EE 构架相比,LAMP 具有 WEB资源丰富、轻量、快速开发等特点,微软的。NET 架构相比,LAMP 具有通用、快平台、高性能、低价格的优势,因此 LAMP 无论是性能、质量还是价格都是企业搭建网站的首选平台。

  二、中文文献综述

  LAMP 系统是(LINUX-APACHE-MYSQL-PHP)使用范围最多的 WEB 框架应用系统:L 所指的是 LINUX 服务器操作系统,A 所指的是 APACHE 网站服务的服务器应用系统,M 所指的是 MYSQL 轻量级的数据库系统,P 所指的是 PERL 语言、PHP 语言或 PYTHON 语言,这些服务或产品都是免费的开源软件,是国际上得到认可及比较成熟的开发环境,非常多的网站采用这样的应用环境,LAMP 比 JAVA 语言更开发速度更快捷,可以使用的更丰富、代码更简洁等特点,LAMP 比。NET 更 LAMP具有通用性、开发速度更快、执行效率更高、开发成本更低等优势,综上所述,LAMP 具有其他 WEB 开发语言有更大的竞争力1 LINUX 概述。

  LINUX 系统源于 UNIX,是 1991 年由 Linus Torvalds 开发的开源产品。问世至今受到世界计算机爱好者的热力追捧,被大家广泛的修改及完善。LINUX 仿照UNIX 的很多功能,源代码也比较相似,所以 UNIX 的很多应用都可以移植到 LINUX上使用。

  目前手机系统使用最为广泛的 Android 系统,也是由 Google 公司基于 LINUX系统编写的。著名电影《阿凡达》的渲染计算机,也是 LINUX 系统的计算完成。

  由此可见,在专业领域的中 LINUX 系统可以更高效的、更好的完成工作。

  2 Apache 服务器。

  Apache 是一种网页服务器软件,同 WINDOWS 自带的 IIS 是同一种类型的软件,所以如果使用 WINDOWS 系统来安装 Apache 就必须关掉 IIS.

  Apache 是后目前网络技术市场中,Apache 是唯一一款开源的,全世界的优秀程序员都在对它进行修改。Apache 比较古老的名字特别有意思,是“a patchyserver”的谐音。

  这个神奇的软件,是 PHP 网站开发程的首选页面服务器,它执行效率高,于PHP 完美搭配、稳定,但是配置相对复杂很多,一旦配置成功之后,可长时间稳定的运行,所以一般服务器上都安装 LINUX + Apache 以保证长时间的稳定运行,个人计算机在开发调试过程中,可以选择集成开发环境 XAMPP 或 WAMP,这也充分体现了 PHP 的跨平台特性。

  3 MYSQL 服务器应用。

  MYSQL 同 ORACLE、DB2、SQL SERVER 等软件一样,是一款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软件。比其他关系型数据库管理软件体积更小、效率更高、搜索快速、不需要花费任何费用,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款不可多得的经济实用型数据库软件。

  用 MYSQL 数据库管理系统与 PHP 脚本语言向结合的数据库系统解决方案,正被越来越多的网站所使用,其中以 LAMP 模式最为流行。

  4 PHP 脚本语言。

  PHP 是近些年被广大网页开发人员喜爱的语言。PHP 也是开发动态网站的常用的脚本语言,它是一种嵌入 HTML 中的语言。具有简单易用,语法流畅,网络资源多、跨平台、执行效率高等优点。PHP 成为了 WEB 脚本技术的先驱,融入了C、JAVA、PERL 的一些最佳特性,PHP+APACHE+MYSQL 的组合已经成为目前 WEB最流行的.组合之一。

  三、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一小型企业网站系统开发为例,使用 PHP+MySQL 技术构架为核心,开发一套企业网站系统。拉近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及时展示企业产品信息,发扬企业文化。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站的设计流程与主体设计思想,利用 PHP 丰富的函数功能,MySQL 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动态更新网站信息,以及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要点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五、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 1 章 绪 论

  1.1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

  1.2 国内 INTERNET的现状

  1.3 电子商务模式的兴起

  1.4 企业网站的建立

  第 2 章 LAMP 构架的服务与应用

  2.1 LINUX 概述

  2.2 APACHE 服务器

  2.3 MYSQL 服务器应用

  2.4 PHP 脚本语言

  第 3 章 需求分析

  3.1 技术可行性

  3.1.1 使用 PHP 语言可行性

  3.1.2 用户操作分析

  3.2 软件环境

  3.2.1 开发环境

  3.2.2 服务器环境

  3.3 一般性网站功能需求

  3.3.1 系统参数设置

  3.3.2 信息管理

  3.3.3 栏目管理

  3.3.4 模板管理

  3.3.5 用户管理

  3.3.6 招聘管理

  3.3.7 文件下载

  3.3.8 网站公告

  3.3.9 链接管理

  3.4 网站的页面需求

  3.4.1 网站的前台页面

  3.4.2 网站的后台页面

  第 4 章 总体设计

  4.1 数据库的设计

  4.1.1 数据库设计概述

  4.1.2 数据库需求分析

  4.1.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1.4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4.2 系统结构设计

  4.2.1 网站后台结构

  4.2.2 网站前台结构

  4.2.3 系统结构设计

  第 5 章 细节设计

  5.1 后台系统公共文件的代码编写

  5.1.1 common.inc.php 控制文件

  5.1.2 网站常用函数代码

  5.1.3 Cookie 的封装

  5.1.4 上传函数

  5.2 网站后台页面设计

  5.2.1 网站后台管理界面

  5.2.2 管理员登录页面

  5.2.3 系统信息页面

  5.2.4 添加文章

  5.2.5 添加产品分类

  5.2.6 互动中心管理

  5.2.7 文章、新闻、产品信息添加

  5.2.8 分页技术的实现

  5.2.9 图片添加水印技术

  5.2.10 数据库的备份

  5.2.11 文件管理器

  5.2.12 修改口令

  5.2.13 模板设置

  5.2.14 添加友情链接

  5.3 网站的前台页面

  5.3.1 前台的首页

  5.3.2 公司简介

  5.3.3 新闻资讯

  5.3.4 产品中心

  5.3.5 成功案例

  5.3.6 在线留言

  5.3.7 系统应用

  第 6 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的目的及原则

  6.2 系统测试的方法

  6.2.1 前台页面测试

  6.2.2 后台功能测试

  6.2.3 服务器并发数据量处理测试

  六、写作计划

  写作计划总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收集资料,设计网站系统、和论文撰写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4月1日--5月20日 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第二阶段:20xx年5月21日--7月1日 设计网站系统阶段。

  第三阶段:20xx年7月2日--10月20日 论文撰写阶段,其中10月中旬基本完成写作,之后进行论文初稿修正和完善,10月底完成写作,交付打印。

  七、参考文献

  [1] (澳) Luke Welling , Laura Thomson 武欣 译 . PHP and MySQL Web Development PHP 和 MySQL Web 开发[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4

  [2] 王石, 杨英娜 . 精通 PHP + MySQL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xx.

  [3] 高洛峰 . 细说 PHP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xx

  [4] (美)Jono Bancon, 吴连河 李剑 译 , Practical PHP and MySQL Building Eight

  Dynamic Web Applications , PHP+MySQL 八大动态 Web 应用实战[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6

  [5] (美)David Sklar , Adam Tracbtenberg , 李松峰 秦绪文 李丽 译[M] ,PHP

  CookBook PHP 经典实例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xx

  [6] (美)W. Jason Gilmore 着,朱涛江 等译,Beginning PHP and MySQL From Novice to Professional PHP 与 MySQL 程序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7] 潘凯华,刘中华,PHP 从入门到精通(第 2 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8] 刘中华,潘凯华,PHP 项目开发案例全程实录(第 2 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9] 王志刚,朱蕾,PHP5 应用实例详解:使用 Zend Framework&Smarty 构筑真正的 MVC 模式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10] 陈向辉,由浅入深学 PHP:基础、进阶与必做 300 题[M],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11] 何俊斌,从零开始学 PHP,电子工业出版社[M],20xx

  [12] 吴津津,PHP 与 MySQL 权威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M],20xx

  [13] 刘剑云,马晨阳,PHP+MySQL 网站开发应用从入门到精通,中国铁道出版社,20xx

  [14] (英)道尔,吴文国,黄海隆,胡晓明译,Beginning PHP 5.3,PHP 5.3 入门经典,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5] (美)萨莱 着,梁志敏,蔡建译,Professional PHP Design Patterns,PHP 设计模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6] 陈惠贞,陈俊荣,PHP+MySQL 程序设计实例讲座,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7] 姜承尧,MySQL 技术内幕 InnoDB 存储引擎,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18] 简朝阳,MySQL 性能调优与架构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19] 张枭,新一代 PHP+MySQL+Dreamweaver 网站建设典型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0] 陈军,PHP+MySQL 经典案例剖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计算机论文2

  1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编程内容包括C语言、C++、JAVA、VB等,应用软件则以平面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而网络技术类的课程包含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设置等。尽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全面,但是实践中存在不少弊端:首先,计算机教学没有严格区分软件和硬件,在当前软件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这种分类方法满足不了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要;其次,教学内容相对重复,尤其是编程类的教学,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这种泛而不专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实现一专多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2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2.1教学计划的改革

  为了培养与社会需要相符合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高职高专院校首先要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改革。计算机技术在更新换代的速度上超过了世界上的其它技术,正如摩尔定律所言,微电子技术以每18个月性能翻番的速度向前发展。所以,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为了适应其知识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新技术和理论的出现,必须保持动态的更新。

  2.2教学模式的改革

  2.2.1运用实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用项目递进驱动教学的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手、眼、耳、脑等知觉。教师要为每节课堂教学精心设计一个实例,利用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对实例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网页制作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Flash技术制作一个动画,并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同时,鼓励学生对该动画的制作技术提出问题,比如有学生提出是否能用3D技术来修饰该动画的问题,教师不仅要解答学生的疑问,还要对网页制作技术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实例来达到软件技术传授的目的。

  2.2.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尽量不要进行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而需要利用一些课堂悬念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复习原有知识来导入新的内容,比如在三维动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二维动画的制作技术,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此外,可以开展一些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比赛活动,例如网页制作大赛、动画展示活动等,不仅可以考察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和院校可以推荐他们参加全国级别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

  2.3考核模式的改革

  依照新的教学观念,考核不再是简单检测学生记忆的知识量,而是全面检测学生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高职高专的计算机教学需要革新考试方法和内容,采取综合评价标准来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是用分值来论英雄。可以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分为四个组成部分,通常为平时作业成绩、作业设计成绩、上机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比例依次按照20%、20%、30%、30%的标准设置。其中,平时作业以考察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主;作业设计则是学生有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程序编程等方向,制作一篇具有实际意义的作品,促使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满足社会用人的需要;上机考试则以考核学生独立进行上机操作的能力为主;而期末考试尽量要反映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水平。

计算机论文3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年龄小,对文字性的题目理解不透彻,在学习看图列算式时,学生出错率高,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在教授加减混合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讲出图中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使用挂图。学生往往不理解,哪部分是“来的”,哪部分是“走的”,教学遇到了难点。而计算机的应用就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了。首先,出现一幅画面:一个清澈的池塘中,有5条小鱼在游玩,突然池塘的另一面又游来(教师在演示动画时,要突出“游来”)了2条小鱼;这时,“游走”(突出“游走”)了4条小鱼。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就将“来”和“走”———加和减讲解清楚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多种形式练习,巩固新知识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不仅体现在新授课中,还体现在练习复习课中。在课堂练习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更加生动灵活的解题,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计算机教学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不同的练习形式,把所学内容当堂反馈。让学生当堂消化新知,提高课堂效率。

  1.课件设计僵硬,交互性差

  每一堂课不会按照老师的设计照章而下,在某些细节上会有许多变动,教师应该随机应变,进行某些方面的加深或扩展。因此,设计课件时,要注意结合教学中的重难点来设计。例如在教授“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用多种计算方法,需要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得出。其中“破十法”是新内容,需要老师重点讲解,单纯用课件呈现学生很难理解。教师需要一步步讲解什么是破十法,边讲解边板演,使学生一目了然,在黑板上完成,对于学生来说,黑板上的交流更具有交互性。

  2.计算机依赖性过大,效果会事倍功半

  计算机进入数学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机在课堂上大多只起到了板书的作用。而出现的花哨的图片,嘈杂的音效,并不能在教学中产生任何的美感,显得繁琐复杂多了,还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授“位置”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呈现出一排小动物,有一条小蛇在晃头,有一只小青蛙在跳,有一只小狗在张嘴叫。我开始问小青蛙在小蛇的哪一边,可是发现几乎没有学生在听,所有同学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小动画上,而且议论纷纷,声音越来越大,本想通过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果却事与愿违。因此,课件不要设计的太过复杂。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来说,要求教师在最适当的时间里,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学生明白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既定的数学规则和法则。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这一辅助手段时,要分析好知识的重点难点,合理设计课件。只有在教学上把计算机用到了恰当的位置上,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计算机利用过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有着许多好的经验,比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遗漏的地方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指导,这样,在十分轻松的.氛围下就会让学生掌握知识,用不着再制作繁琐的课件来呈现。因此,只有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三、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会更加广泛。站在小学教学第一线的数学老师,必须改变观念,重视计算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适时、适度的运用计算机,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避免会陷入的误区,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取得长足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计算机论文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给予了更高的关注,让学生成为学习最大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工作重心。因而,教师借助现代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深层次的教学理论出发,设计严密而科学的活动,对于已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形成高效而多元的课堂作用巨大。

  一、历史教学与网络计算机的相互应用之现状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网络计算机技术带给历史教学以新的生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学理念变化,教师在课堂当中的地位和角色出现了裂变。这样的裂变有三种主要的方向,那就是: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培训者;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研究者;课堂成为教学的多媒体平台提供者。例如:在处理《秦的统一》一课时,教师应该从自己的角色出入,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从百度、谷歌等站搜集资料制作成情景故事,围绕学生对于“统一必然性”的认知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而,以统一为主题设计“图片”“音乐”“文字”等形式的情景,让学生在多媒体展示平台上以情入境、体验故事,可以带来巨大的实际教学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培训者自居,全程服务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学生在模拟历史的情景当中,将网络计算机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实效的达成。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计算机技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而网络技术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变革,这项变革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远超过过去任何一项发明。对于历史教堂教学模式而言,计算机技术出现后已经建立起了丰富的教学展示平台,加上借助网络的力量,更多更好的资源开始与日常教学“零距离接触”。当下,全国各地兴起的“网班”教学,以网络技术为联结,计算机服务中心为平台,将名校课堂教学实时呈现给教育落后地区的学生,很好地优化了落后地区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上初中历史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条件,选择优秀的远程历史教学课程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并适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反应,认认真真地分析历史教学名师的特点和长处,并结合自身的教师风格,加以有效融合便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台阶。学生在利用远程课程学习时,往往能够产生许多新的认识而见解,对于不同教师上课的风格,产生认知错位。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现场有效的讲解与疏导,对于学生及时解决现有问题,化解潜在知识冲突作用十分明显。

  (三)教学工具的丰富

  课堂教学除了教师和学生之外,教学工具就是第三位重要的因素了。然而,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具,大多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审美和学习需要,诸如: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必备工具逐渐被现代化的网络计算机取代,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平台展示功能,使得教学工具不单单是有形的物件,更出现了许多无形的“软件”。历史课前备课时,教师制作PPT最需要的.便是计算机软件,借助网络连接的平台,这些常用软件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工具的门类。例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最常用的软件——PPT,利用它教师不仅可以将多样的历史图片、历史文献呈现出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文字、图片格式、大小、颜色进行调节,产生各种美轮美奂的效果,极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

  二、历史教学在网络计算机的相互应用之问题

  (一)网络计算机的技术性束缚

  实效性性束缚是人类对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最大诟病,出于信息共享的目的,但是科学性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变化时,通常会遇到一幅人物图,那就是北洋军阀张作霖的照片,教材上有了样图而网络上更多的是跟风的资源,使得教师很难辨别真伪。在向学生传达知识时,教师极有可能利用错的人物图片,让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而对于人物图片的误解则会相伴于学生终生。

  (二)网络计算机的实效性束缚

  人们选择网络计算机进行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实效,凭借简单的图片、多样的视听感受,让学生以丰富的感官认知形成特定知识目标。但是多元化的教学媒介,带给学生的可能是更大的副作用,那就是对于文字理解能力的弱化,历史教学最根本的人文性便被简单的架空了。

  因而,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时,必须学会掌控网络计算机而不是被控,从服务于教学目标出发,精心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利用多样的媒体形式去表达历史教学应有的人文性色彩。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是新课改所追求的,才是每一个历史教师所追求的。

计算机论文5

  引 言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越来越被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相关概念,对计算机的应用总结。

  多媒体技术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多种信息,它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非常方便

  地实现人机交互,并运用视听结合、形声统一的多媒体技术,可直接强化教学效果。

  同时利用人机交互使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即时反馈的信息灵活控制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精神状态,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

  源共享,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行业,并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面貌。多媒体计算机能灵活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有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教育 多媒体技术 音频 视频 图像 创新能力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述

  所谓多媒体,就是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其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Text)、图像(Image)、图形(Graph)、动画(animation)、音频(audio)、视频(Video)。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各不同。但都为数字化形式存在,即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

  二、多媒体包括及相关的概念

  (1)文本:由语言文字和符号字符组成的数据文件。

  (2)图像:通过描述画面中各个像素的亮度和颜色等组成的数据文件。也叫点位图或位图图像。

  (3)图形:矢量图形的简称。即生成一幅图形由数学方法组成的数据文件。一般可将图形看作是图像的抽象。

  (4)动画:将静态的图像、图形及连环图画等按一定时间顺序显示而形成连续的动态画面。

  (5)音频:声音信号,即相应于人类听觉可感知范围内的频率。

  (6)视频:可视信号,即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动态信息,如动态图形、动态图像、动画等。而多媒体技术,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媒体以数字化的方式集成在一起,从而使计算机具有了能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多体信息的能力。

  1.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就是能够同时捕捉、处理、编辑、储存和播放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常见信息媒体类型包括:文本、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

  2.静态媒体与连续媒体

  静态媒体(如文本)是没有时间维的媒体,即其播放速度不会影响所含信息的再现。

  连续媒体(如音频和视频)是由媒体“量子(如音频采样和视频帧)组成的,具

  有隐含的时间维,播放速度影响其所含信息的再现,因此,需要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按特定的速度播放;如果播放速度得不到满足,媒体信息的完整性就会收到影响。

  3.捕捉媒体与合成媒体。

  捕捉媒体是指从现实世界中捕捉到的真实媒体信息。合成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合成的媒体。

  4.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主要特性:

  计算机化至少对终端用户来说媒体信息的播放是由计算机控制的。

  集成化涉及的设备的类型与数量尽可能地单一。包括存储集成化、捕捉集成化、播放集成化、网络集成化(ISTN与ISPN)。

  三、多媒体计算机教学

  媒体是指传播、存储和表现信息的载体。

  多媒体计算机,是在1991年Microsoft和philips等14家公司联合组成的多媒体市场协会就为计算机的多媒体化制定了著名的MPC(多媒体个人计算机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标准,但随后多媒体领域的发展已将这个标准远远抛在身后。多媒体技术应用已逐渐普及,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各种先进的多媒体软件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再加上多媒体计算机开发制作的投影片、声音、录像资料、电子幻灯片、多媒体文档等教学软件,在色彩、音质、清晰度等各项常规指标上都有极佳的表现,因此,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来为教育服务,实际上已经成为必然。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物理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物理。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四、数字化

  主要是指媒体信息表示的数字化、模拟信号→数字信号采样、量化、编码、AD/DA,有利于计算机与集成化,方便存储、传输与处理、但是也存在失真等的问题,数字化的精确性(采样速率与编码位数)与(存储器与网络)宽带的权衡也是很抉择的。交互性主要体系在四种用户定制化程度上媒体播放开始时间、媒体播放次序、媒体播放速度、播放形式。

  五、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创新的难点是思维教育。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内部规律性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三种思维:基础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基础性思维依赖于从课堂教学中所接受的知识,是大多数学生所能获得的。多媒体计算机进入教学中后,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培养基础性思维。例如在声音处理方面:多媒体计算机能把输入机内的声音进行任意处理,如复制、调整音量和速度、剪接、添加回声、在声音素材的任意位置添加或混入其它声音等等。比如,你手上有风声、雨声、人声嘈杂三种声音材料,多媒体电脑可以很简单地把它们处理成风雨交加中人声嘈杂的声音场景。基本能满足学校中的声音处理方面的任何要求。在图像处理方面:Windows中的画笔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所有绘制工具如矩形、圆形、直线、多边形、文字、调色板等均摆在桌面上,操作者可以信手拈来,任意绘制:如果要绘制一些较复杂的图像,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ADOBE的Photoshop等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帮忙,图像素材的取得也很方便,一方面现在的CD—ROM素材库和Photo—CD有数量多、题材广、精度高的特点,一张光盘上百甚至上千幅图片的容量,更是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享用不尽的宝库;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就地取材,把需要制成投影片的图片利用扫描仪输入电脑,甚至可以用数码相机把要制成投影片的事物拍摄下来,再输入电脑进行处理。等图片绘制处理完成以后,我们便可以利用打印机轻松打印到专用的明胶片上,当然,其效果是手绘片所无法比拟的。在电脑中绘制完成的投影片,幻灯片还有一种输出方法就是直接输出到电视屏幕展示给学生。这就需要用到Power Point、Authoware、Director等多媒体着作软件,此类软件可以很轻松地上手操作,而且,没有任何编程知识的操作者也能开发出具专业水准的多媒体文档。到那时,展示给学生的就不再是几幅简单的图片,而是集图片、文字、动画、音乐、电影片段于一身的真正的多媒体教育资料。 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利用有声有色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通俗易懂的解说等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展示一些抽象的、微观的现象,有利于学生感知、想象和理解,吸引学生全员、全程参加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批判性思维依赖于基础性思维,能够对知识进行重组。在教WORD时,我先示范在WORD中如何编辑一个表格,在进行页面边框修饰,用上各种套用格式时,全班同学发出惊讶的声音,在这个热烈的学习气氛中,再让学生编辑一份课程表,让他们对课程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修饰,给文字加上颜色等,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观,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看。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依靠基础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为人类社会产生新的知识。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计算机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同时产生大量观念、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式,让学生背诵大量的DOS命令,没有充分的时间上机练习,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片面强调繁琐练习,过多背诵以及死记硬背的考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基础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整合形成复合思维过程,具备较大的创造才能。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从而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协调、促进作用,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例如:数字化图书馆融入了多媒体技术后,使得数字化图书馆更加生动真实。远程教育等领域也是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东北大学就在我国开始建设远程教育网是投了巨资,从沈阳一直铺光缆到秦皇岛,成为了在中国规模最大的网络教育网络之一,他们就用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进行教学,使更多的学生受到了名师学校的教育。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方便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由于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应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但是对于图像和音频的压缩编码规范还很混乱有些压缩编码规范已经公开,有些对外界还是秘密,这对整合音视频压缩编码很不利。在资源共享,开源的思想占主流的当今的技术界,多媒体技术这部分也需要把各种音视频的压缩技术整合起来,是对多媒体技术更加规范和成熟,这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才能够发展的更好。

  七、展望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框框。电子课本和网上教材中,知识间的联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发散性的、板块的,可以有多种组合和检索方式。学生学什么,何时学,由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它是一个因人施教的系统,照顾着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如果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比作乘公共汽车,有固定的上车站点、行驶路线、开车时间;那么网络教学比作“打的”(乘出租汽车),它的出发点、路线和目的地都是个人化的,由乘客自己决定。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为个别化学习和发展个性特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说:“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

  过去的十年是电脑时代,现在的十年是网络时代,将来的十年是数字化时代。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来说,Internet无疑是最好的教育、科学、文化信息的源泉,进入无际的网络空问,合理且充分地利用好网上资源,是把握电脑与数字化生存脉博的关键。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将自己的校园网与Internet连接,并建立了自己的网址和E—mail电子信箱,使学校真正意义上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疾驰。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课程改革离不开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未来的教育将是创新的教育,多媒体计算机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计算机应用基础》1999年6月

  [2]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8:10-25.

  [3]许华虎,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四版).上海大学出版社,20xx.

  [4]曾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探讨[J].宁波广播电视学报. 20xx.4(4):100-102.

  [5]南国农《电化教育研究》20xx年第8期(总第100期)

计算机论文6

  题目: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一、选题依据

  1、设计(论文)题目

  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研究领域

  计机网络技术与应算用

  3、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人的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员工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因而人事管理机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成败。员工的档案管理是企业人事管理的基础,在企业员工普遍流失的今天,一个准确而及时的人事管理系统,有利于人事部门对员工流动进行分析、编制,为企业所需人员提供了保障。

  人力资源部那些重复的,事务性的工作交给HRP(Human Resource Planning,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解决,可以省去用户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繁琐、枯燥;用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把人力资源管理的作业流程控制和战略规划设计巧妙地集合于一体;系统重点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薪资、考勤、绩效、调动、基本信息、用户管理以及用户切换等方面,并有综合的系统安全设置、报表综合管理模块。可以很好地为用户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对员工的成本管理、知识管理、绩效管理等综合管理给予帮助。以每个月中所发工资为例,其中包括考勤、人事信息变动、奖惩、迟到和旷工对本月的薪资计算都有影响,为了及时的计算发放工资往往要提前一个星期花费大量时间,加班加点才能及时完成,而这样做无论从工作效率还是准确度方面,都不允许,而且还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如果改用HRP管理做到高效、高精度,还可以减少管理时带来的一些繁琐的工作,节约管理带来的开支。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4.1世界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导21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人力资源的战略性意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开始付诸行动。世界公认,21世纪将是人力资源的世纪;人力资源问题将主导整个21世纪甚至更为遥远,这种状况的变化起因于竞争压力。目前,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过程和国家的开放过程,要求组织的管理部门降低管理成本以减少竞争压力和增强竞争能力。对于不同的组织,人力资源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4.2技术革新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科学和技术、知识与技能。高新科技产业更是如此。这不仅要求员工尤其是技术人员掌握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要求员工深入而快捷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这就导致了两个问题。第一,随着这种技术革新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们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第二,伴随着这种发展以及职业选择机会的增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频繁程度加剧;而且这种活动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与它的反应程度也更高了,进而提高了人力资源成本。

  4.3工作目标和价值观的改变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目标和价值观也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就对人事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问题,不得不考虑诸如工作类型设计、岗位分析、充分尊重员工以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环境与条件等问题。这样,人力资源管理就派上了用场。

  二、设计(论文)研究内容

  系统总体架构

  对于典型的MIS系统结构存在着两种比较流行的模式:C/S模式和B/S模式。

  C/S结构的MIS系统个人简历,这种结构借助于网络将应用资源和应用任务合理的分配到CLINET、SERVER两端。

  B/S结构的MIS系统,这种结构与C/S模式相比,它简化了客户端的程序,通常在这种模式结构的系统中,客户端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以了。

  通常如果要求系统的响应要求快,又是用于局域网内部或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系统,可以采用C/S结构模式。但如果用户不在同一局域网内,而是分散在各个不再的地方或处于不同的单位,在这种情况下B/S结构模式通常比较适合。

计算机论文7

  一、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检查者,而只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变化,由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和掌控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同者与指引者。而学生则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师的协同与指引下主动承担学习任务。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可以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强面向社会服务功能,并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之中。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引入到强调实践性、动手性、合作性、创新性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

  二、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

  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不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指导学生明确需要查找的知识点,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资料或网络信息来获得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所需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帮助他们选择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参考资料与信息,协同他们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合理调动与组合相关技术资源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获得各种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式,学会了如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之受益终生。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交流,勇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快的经历,让学生爱上学习。教师需适当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和课堂教学进度,创新教学环节、改善教学组织、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

  由于各地区学习条件和要求不同,学生进入大学时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无法顾及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能面向大部分的学生,而另外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则无法接受到适合的教学。因此,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团队,围绕所学的某一重要知识点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在以团队为单位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之间的学习不再是相互竞争关系,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共同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在交流、表达、展示和共享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参与中锻炼个人综合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

  随着计算机专业课程综合性的增强,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协同模式可以通过建立教学团队来实现,让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共同参与、合作互助、共同提高。教学团队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体系,调节课程的衔接顺序,丰富教学内容。教师们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共同实施教学方案,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关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新老教师的协同不但充分体现“传、帮、带”思想,还使得教学思想不断融合创新。不同专业教师间的协同,不仅能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冗余,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同一专业教师之间,不同专业教师之间,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之间,在教学上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将教学工作做好,这就是教师间协同要达到的效果。

  (四)高校与企业间的协同

  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需与当前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相适应,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就是为了培养出集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面向社会用人企业需求的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不能忽视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校企全面合作,形成企业是高校的培养基地、高校是企业的人才基地这样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高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参与社会服务,为学生在企业建立教育实习基地,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是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增加学生认识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既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为学生、社会发展服务的必然选择。

  三、总结

  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教学改革,将解决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脱节的问题,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只有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来改变以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模式,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既可以拓展教师的视野,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培养富有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且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加强我国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培养。

计算机论文8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信息设备的普及,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熟练操作计算机已属于一门必备的技术。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目的来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学校,因此,高职院校设置了计算机课程,为了更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学校还建设了计算机专业实训室,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的实训室建设及管理上都没有与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紧密结合,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实训室使用率低、实用性不高,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所以,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计算机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与管理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在生活中与工作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掌握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技能,而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训室的建设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技能,有效提高了就业率。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实训室的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

  1、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动手能力强及职业素养高的技术型人才。要完成这样的教育任务,就要求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外,还要通过实践活动真正掌握所学专业的关键技能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既有学历又有职业能力的人才是当今社会最为需要的人才。实训室的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一致,所以,高职院校对实训室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学生在实训室中开展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水平,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可以学以致用、得心应手。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要平行前进,在建设实训室的同时,要有效提升实训室的管理能力,只有建设与管理并重,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的长期发展,最终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科学合理地建设与管理实训室,在实训室完成实践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具体活动,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基本,对职业化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影响。

  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2.1实训室的建设

  关于实训室的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介绍,即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主要是指基础设备设施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实训室人员队伍建设。

  (1)硬件建设。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投入必要的设备设施,同时要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制定中长期分阶段的硬件建设计划。在实训室投入建设之前,要与计算机行业的专家及一线的教学老师充分沟通,听取各方意见,不盲目、不浮夸,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制定建设方案,按计划、按要求投入必备的硬件设施,在满足计算机专业实训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投入硬件设施,以不断提升实训室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训室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艰巨的、与时俱进的建设过程,不可盲目投入。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比如资金实力、学生数量、专业设置等一系列因素,对学校实训室的建设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对于准备充分、投资较少、见效较快的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对于能推动教学实训项目改革、提高综合实训比例及实训效果好的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对于实训室的后期扩建项目,要观察、把握行业发展的动态,在原有实训室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与新的动力。

  (2)软件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知识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发展,取代了落后的技术与落后的工艺,所以,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与管理队伍也不例外,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创建一支不断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实训教师团队。在实训室建设的过程中,实训室的工作人员对实训室内的仪器设备具有维护与管理的责任,同时在实训活动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实训团队应包括负责教学管理的教师及处于实训教学一线的教师,要求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熟练掌握实训管理制度及实训教学常规应用技能,为了提高实训教学的专业性,要定期为实训人员开展岗位、技术技巧提升、设备使用等主题的交叉岗位交流活动,有效管理与使用实训室内现有的设备及规划配置,最大化发挥实训室的作用,真正实现为实践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2.2实训室的管理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的,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视,一些学校在课时划分上,专业实践与实训课时的比例已超过了总课时的一半,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实训室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有效维护与管理实训室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将实训室的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实训室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安排实训课程、管理维护仪器设备、管理更新档案资料、物料出入库信息管理、安全监督等。实训室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实训室管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保障实践教学活动有序、顺利开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训室的管理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实训课程开始之前要认真检查和准备授课环境,实训课程结束之后要检查运行记录,发现异常及时维护维修,实训室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实训教学与实训室管理的工作之中。职业院校要提高实训管理员的整体待遇水平,为实训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进修机会等,这是提升实训室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其成功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实训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实训技能水平;实训工作人员要对耗材进行严格的出入库存登记管理,对于库房堆积的闲置设备要及时进行筛选、归类、清理或销账管理;对于一些贵重的物品要注意其存放环境的特殊要求;对于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实训室,要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牌及安全操作规程等。随着信息化管理模式深入到各个行业之中,职业院校实训室的管理也同样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实训室科学、快捷的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电子档案的创建、实训室特色成果展示、资源合理调配等工作,利用后台数据库掌握实训室的使用及维护情况,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公布实训课程信息,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查询课程安排、临时课程预约、最新实训通知等方面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方式。

  3、结语

  高职院校建设与管理计算机专业实训室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型人才。这也体现了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或少量的实践教学,是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所以说,职业院校建设管理实训室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要认识到它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建设过程,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科艳.加强高职院校经贸专业实训室管理工作的探索[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3).

  [2]何洲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xx(23).

  [3]郭盛煌.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管理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7).

  [4]姑丽加玛丽麦麦提艾力,伊克热木买买提依明.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89-92.

计算机论文9

  【摘 要】计算机音乐专业的开设,对于大多数专业音乐工作者来说,它是一个得以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好方案,是一个得心应手的好工具,它不但可以省去许多繁重的重复性劳动,而且,还能直接对创作或者演奏发挥巨大的作用,使其营造出更美妙的音乐氛围。同时,对于该专业的学习,专业人事也能够循序渐进地指导那些业余爱好者和初学者顺利地走人新音乐的世界,使他们越来越熟练地实现对音乐的追求。通过计算机音乐制作的学习,写谱不再成为难事,演奏不再成为难事,音乐创作也不再成为难事。在计算机音乐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一个人可以完成各种乐器的演奏,甚至可以完成大型乐队的音乐创作。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课程;MIDI;建设

  计算机音乐是指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或设备的音乐。也就是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进行编程,控制MIDI乐器或数字设备进行创作、演奏和制作的音乐。而MIDI其意思是乐器数字接口。MIDI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乐器行业标准,是电子乐器间相互协作的协议,是电子乐器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信息交流的语言。

  为什么要开设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首先,是社会和时代对计算机音乐制作的需求,而在高等艺术院校和统合大学音乐系科以高职高专艺术学校开设“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是很有意义的音乐教育事业,这符合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和“教育创新”的精神与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当今人类最伟大的产物——计算机以及由计算机引发的IT、信息等领域的革命无疑已经渗透到全社会各个角落,以至于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IT时代、信息时代、E时代等。

  人们生活中所用的手机、MP3、MP4、网络音乐等计算机及数字化的技术已经无处不在,深入人心。它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演奏和制作方式,使更多的音乐作品得以最终实现,满足了社会发展对音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同时,计算机音乐的发展也将对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发音乐教学的改革。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推广普及计算机音乐和发展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数字化音乐教育对计算机音乐专业的要求及音乐制作技术为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首先表现在它对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拓展。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对作曲主科教学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支持。

  它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写谱的问题。过去的手工写谱,速度慢,不易修改,而运用计算机音乐软件和简单的midi键盘便可以使写谱的工作变得轻松自如,不仅是速度快,而且规范化,能够完成复杂的乐谱写作,易修改。在计算机音乐软件的支持下,通过键盘演奏来写谱,可以达到乐思、写谱与音响同步,使乐思十分连贯,便于捕捉创作中的灵感,而且还可以感受到实际的效果,使得教学与学习十分生动。

  国外的.许多计算机音乐制作教程中包涵了世界上许多这些方面研究成果。如通过MIDI文件的交换,我们可以获得这方面的大量信息。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运用于传统音乐学课程的教学之中也十分有效。我们可以通过许多计算机音乐教学软件进行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音乐分析:如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中已经有许多优秀的多媒体软件。又如,在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之中,在讲到阿拉伯的音乐律制与印度尼西亚佳美兰的音乐律制时,用计算机微分音制作出来的范例使学生对这两种音乐律制有了真实的感受;再如,在谈到世界各民族的乐器时,通过计算机音乐制作的软件使我们既可以看到乐器的图片、演奏片段也可以听到乐器真实的声音以及各种演奏技法的介绍等;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音频和视频的采录和编辑已经可以通过计算机音乐制作轻松来完成,几乎所有音乐学课程的电子课件都涉及到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对于演奏专业的教学来说同样十分有效,可以培养立体的音乐思维和全面的音乐素质。

  音乐是每一个人的需求,人们几乎每天都在与音乐打交道,他们希望通过音乐来进行交流,许多人都有音乐创作的冲动,音乐表演的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需求和愿望将会越来越强烈。社会和国家也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音乐教育,这主要是针对大多数人的音乐教育。由于过去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的是“手工作业”模式,周期长,成本高等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往往会失去信心。而计算机音乐制作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大多数专业音乐工作者来说,它是一个得心应手的好工具,它不但可以省去许多繁重的重复性劳动,而且还能直接对创作或者演奏发挥巨大的作用,使我们营造出更美妙的音乐氛围。同时,它又像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能够循序渐进地指导那些业余爱好者和初学者顺利地走入新音乐的世界,使他们越来越熟练地实现对音乐的追求。通过计算机音乐制作的学习,写谱不再成为难事,演奏不再成为难事,音乐创作也不再成为难事。在计算机音乐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一个人可以完成各种乐器的演奏,甚至可以完成大型乐队的音乐创作。

  在一定的意义上来看,计算机音乐制作不仅是制作方式、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有利于丰富和提高中华民族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

  一、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1、建立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目的是培养从事计算机音乐制作的专门人才。这是一种集音乐创作、演奏、制作为一身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十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不仅可以创作计算机音乐特有风格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为广播、电视、电影、广告、录音、录像、电子游戏和计算机多媒体等传播媒体创作或制作音乐。

  2、计算机音乐制作的学习过程和计算机音乐的制作过程是对音乐完整、全面和多元的认识和体验过程。这样的音乐人才不同于过去的音乐人才。过去的音乐人才是单一的音乐人才,计算机音乐制作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从使用的器材看,由于计算机音乐制作中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数码乐器、数码录音设备,一方面可以用较小的投资及小型化的设备,高质量地完成复杂的音乐创作和制作,另一方面也对专业的计算机音乐制作人的全面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怎样建设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

  1、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它是音乐学学科下的一个专业方向。可以有不同的学历层次,如高中起点专科班、高中起点本科班、专科起点本科班以及研究生班;在中等艺术学校和职业高中里开设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班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和社会的要求。另外,也可以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和非学历教育的形式(如进修)以扩大该专业的教学,满足更多人的学习愿望。

  2、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内容主要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讲座、艺术实践和毕业作品写作五类。学习和训练包括传统交响乐队、民族乐队、电声乐队以及混合乐队的虚拟制作。毕业作品写作是计算机音乐制作的专业必修课。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包括传统管弦乐、民族音乐、电声音乐以及混合音乐等虚拟乐队的创作和制作。

  3、公共必修课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程,学生必须完成国家教育部对各学历层次所规定的基础性文化共同课的学习。

  三、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1、计算机音乐专业教室主要用于进行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教学和上机实习等。教师及学生实践小型录音棚,供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备课、学生个别课或小组课教学等以及学生高级专业实习等。

  2、专业设备配置:如计算机、音频卡、音源、标准MIDI键盘(USB接口)、环绕监听耳机、踏板、超低音监听音箱、大屏幕投影仪、合成器、话筒放大器、效果器 、DVD刻录机等等。

  3、专用软件如Cakewalk、Cubase、SxHip-Hop等等。

  由于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横跨文科与理科的主要学科,而国内开设“计算机音乐”专业的大学公寥寥无几,完整的计算机音乐课程和计算机音乐专业正在建制。而国内现有的计算机音乐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水平上看,都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计算机音乐人才的需求和中国计算机音乐制作行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的要求。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建设无论从社会需求和时代要求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建设也并非难事,只要我们抓住时机,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中国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明天将会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1]卢小旭.电脑音乐技术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1.

  [2]陶一陌.电脑音乐-MIDI与音频应用技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7.

计算机论文10

  1课程简介及现状

  本文重点解决较短课时支持下的较复杂学习需求的问题。主要解决方案是通过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以选修课的方式延伸到3年的在校学习全时段中去。

  2教改方向

  (1)保持原有的课程体系不变,保持原有的考试评价机制不变。

  (2)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额外学分,设计新课程供学生选修,以补充必修课课程的不足。

  (3)约束学生选修计算机类选修课的总门数和总学分,使得计算机类学分的含金量得到保障。

  3课程设计

  3.1计算机网络基础

  3.1.1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名词解释,懂得小型局域网和常见接入环的配置方法,能够处理计算机网络的常见故障。

  3.1.2学习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与上级实践相结合,使用CISCO虚拟实验环境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配置上机实习,使用TPLINK地面实验环境进行实操训练。

  3.1.3课时安排

  40学时,含20学时上机实操。

  3.1.4考试及评价方法

  考试通过笔试与实操两部分独立进行,笔试主要考察名词解释与常见方案的记忆及理解情况,实操要求学生在CISCO虚拟实验环境中构建企业内部网络并实现网络中任意计算机之间的PING通。

  3.2计算机软件基础

  3.2.1学习目标

  了解C#.net的基本结构,懂得常见软件的编写方法和实现方式,可以编写简单的软件。同时要求学生对软件的基本架构和设计方法做到初步了解,可以对3万行以内的软件进行初步的功能设计。

  3.2.2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给学生讲解基本算法的处理方式,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为主的教育。老师带领学生在实操课程中完成小型C#.net软件。

  3.2.3课时安排

  40学时,含30学时上机实操。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另选约20学时。3.2.4考试及评价方法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并通过课程设计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在软件工程中的清晰思维。3.3计算机平面美术基础3.3.1学习目标学生可以使用COREDRAW、PHOTOSHOP等常见平面设计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同时要求懂得基本的配色及构图原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独立完成VI系统的设计与升级。3.3.2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平面相关的配色及构图原理进行融会贯通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不同软件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操作效果。学生在上机实操中编写VI说明书并绘制整套VI。

  3.3.3课时安排

  40学时,含30学时上机实操。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另选约20学时。3.3.4考试及评价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作业的答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3.4数据库技术基础

  3.4.1学习目标

  学生以SQLSERVER20xx为平台学习数据库的搭建,记忆并掌握与常见数据库平台相关的名词解释及实现方法,了解不同数据库平台的外部程序接口及编程方法。学生应该充分掌握ER图及其他数据库常用关系图的绘制和优化。学生最终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完成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增删改二次开发。

  3.4.2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数据库平台的基本信息做到记忆和掌握,同时,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呢演示SQL语言对数据库及数据库表的具体操作。重点学习INSERT、DELETE、SELECT、UPDATE命令及其子命令。在上机学习中,学生最初对SQL命令的基本实现方法进行掌握,随后应该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库外部软件的基本增删改操作的编写并保证其执行。

  3.4.3课时安排

  40学时,含30学时上机实操。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另选约20学时。

  3.4.4考试及评价方法

  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并通过课程设计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在数据库工程中的清晰思维。

  4课程改革要点

  本次改革中,学校在必修课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成果基础上,新设置了4门选修课。该4门选修课的总学分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学分的2倍。首先,在学分布置的角度给学生充分的激励,让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开发。学生通过对此四门选修课的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程成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其次,学生通过本文设置选修课的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其对计算机技术更加深入的研究。最后,本文研究发现,通过本文的选修课程增补,部分个别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学习的需求仍然不能满足。所以,本文研究在选修课的过程中,理性选择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可以深入学习发展的学生,使其进入到学校的医疗计算实验室进行深入学习。

  5结束语

  通过本次改革,有效减少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中的课时短,上机难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在3年学习时间内,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之外选择另外两门选修课作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有效补充。通过本次教改,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实现了系统化和纵深化。

计算机论文11

  1引言

  炼钢和冶炼技术的发展趋向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寻求可以替代现有工艺路线更有效的新工艺;第二,对现有工艺进一步完善。在炼钢与连铸生产中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洁净钢生产工艺的完善;二是高品质、高附加值钢连铸坯生产技术开发;三是短流程生产工艺开发与完善。

  2数学模拟在冶金中的作用与建立方法

  2.1什么是数学模拟

  有史以来,人类努力寻求认识和预测自然界的变化状态,为了实现对自然界整体或部分地描述,扩展对自然界物理过程及其现象的认识。这些描述通常采用数学方程或算法来实现,把这些描述称为“模拟”。模拟亦即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理模型,根据恰当的边界和初始条件,通过计算机程序给出模型的数值解并显示结果的过程。冶炼数学模拟是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计算传热学和计算燃烧学的原理,用数值方法计算机直接求解非线性联立的质量、动量、能量及组分守恒偏微分方程组,这样可以预报出流动、传热及燃烧过程的细节,即给出整个流场中各变量的时空分布。

  2.2为什么要模拟

  钢铁工业的竞争焦点集中在质量品种,综合成本和适时、有效、优化的投资这三方面。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模拟技术已被公认为在辅佐所需的技术变革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冶金工程领域必将越来越多地使用和依靠计算机和数值模拟技术。计算机数学模拟的作用体现于三个方面:(1)架起了从基础研究、理论原理到工程应用的桥梁,即从量子力学到牛顿力学的桥梁。根据冶金学和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冶金过程与产品性能的优化和提高。(2)模拟指出了未来冶金与材料科学发展的途径。传统的冶金与材料研究开发以满足工业的需要为目的,其特征是偶然实验与聪明猜想的结合,开发和应用的周期长、成本高。计算机模拟可以弥补传统研制过程中的不足。(3)能够揭示冶金与材料工程中的不同方面。冶金与材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实验研究仅能揭示其真实性的小部分内容,其余内容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模拟技术。

  2.3如何模拟

  建立模型是模拟的基本步骤和最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模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简单;二是能够再现所描述系统的行为性质。数学模型是一个方程或一组方程,可以是代数形式,也可以是微分形式,连同初值或边界条件来表示过程中重要的物理化学现象。将模拟计算的区域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离散,编制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计算结果,对结果进行处理得到需要的数据、图形或其它文件。

  3钢的精炼过程与控制

  炼钢分为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第二个环节是精炼,其目的是提高矿物质的质量。精炼过程就是经过脱硫,脱磷,精炼后的钢水进入连铸工段,把钢水变成钢坯,形成钢坯以后就进行热轧,由热轧再到冷轧。

  3.1LF吹氩过程夹杂物行为的模拟

  建模时,做出以下假设:①钢包内流体流动只受气泡浮力的作用,忽略气泡惯性;②吹气是一种稳态过程;③单相流体,密度随空间变化;④吹气稳定。(1)模拟计算流场与实测流场吻合性。图a是计算机模拟流场,图b是钢包中实测流场,通过激光测得。模拟与实测的结果吻合得比较好,这说明对吹气钢包内的`三维流场可以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即:可以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深入研究钢包喷吹时喷嘴位置、吹气量对流动和混合过程的影响。(2)依据吻合特点推理。由图c和图d模拟流场可以看出,当喷嘴位置由钢包中心移向包壁时,流场都明显变化,越移向包壁,横向流速越大,这种流动对钢包溶池内的混合过程有很大的增强作用。实验表明喷嘴处于重心的二分之一的效果是最好的,但前提条件是,钢包容量在100吨以下,这个方式是可以的,但是300吨以上钢包,一个喷嘴喷的气体在单位时间内是不够的,喷不进去的,喷进去也容易发生喷溅,所以在这个条件下,我们采用多个喷嘴的方式(比如:两喷嘴),两个喷嘴在中心二分之一的位置。另外一个就是夹杂物,夹杂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非金属的,这种夹杂物的存在会影响钢的质量,要想办法去除,所以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计算机模拟,这个模型过程比较复杂。图e就是在一个喷嘴情况下,整个锤炼过程中各种尺寸夹杂物的分布情况。比较一下,一个喷嘴的情况和两个喷嘴的情况的不同,两个喷嘴的情况效果更好一些,现场也证实了这个问题。夹杂物行为描述:夹杂物半径Ri(m)与夹杂物数密度ni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ni=A?e-BRi式中A和B为常数,与钢包中的位置和精炼时间有关,与夹杂物的尺寸没有关系。在钢的精炼过程模拟与控制中,应用数值计算研究了喷嘴安放位置和倾斜包壁对流场和混合过程的影响。计算值用测量值做了验证

  3.2RH真空精炼

  RH真空精炼技术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座RH装置投入使用。精炼里一个重要的反应器就是真空精炼,见图f。真空精炼由两部分组成,底下部分就是钢包,上面一个真空室。它有两个腿,一个是上升腿,另一个是下降腿,上升腿里吹氧气,氧气向上走,气泡向上运动,钢水循环流动。RH精炼法最早是由德国Ruhrstahl和Heraeus公司共同设计的,1959年投入生产使用,最初只是用于脱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能够脱除碳、硫、磷、氧和夹杂以及升温、调整成分等的多功能精炼设备。日本利用这项技术主要用于汽车板的脱碳,碳含量要求降到20ppm,碳的含量降低了,才能增加钢铁的柔韧性,才易于变形,也就是延展性比较好。现在国内对这项技术比较重视,我对这项技术进行了研究,这项技术在日本的开发也用到了计算机模拟仿真,计算机仿真以前只考虑到了钢包里面,没考虑到上边,我们这个工作也是全世界第一个把真空设备的因素考虑进去了,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之后,我们就可以了解上升管中喷嘴的布置情况,这样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效率,这个效率体现在它的循环流量,现在国内最好的情况是200吨钢一分钟循环一次,这个过程就要进行计算机仿真,进行循环流量的验证,考察了各个参数对这个过程的影响,所以对于这么复杂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模型,可以考察什么样的传输条件可以提高脱碳效率,这对企业是相当重要的,实践效果也很好。

  3.3连铸模拟与控制

  图g是一个典型连铸工艺流程图。这里包括二个技术:第一,中间包里的计算机模拟技术,怎么样的进一步净化钢水,前面涉及讲到的夹杂物的去除,从中间过程来讲到40u已经到极限了,那么后面怎么办?就要靠中间包发挥作用了。第二,结晶器的工作,结晶器对控制夹杂,控制凝固很重要。还有一个就是涉及到连铸坯的凝固控制,连铸由液态变成固态肯定是要收缩的,所以连铸收缩偏心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这里涉及到了结晶器的作用,由中间包下来的钢水经过耐高温的水口进入结晶器,结晶器是由铜板做的,这里面的复杂因素很多,如果说控制不好的话,这里面的保护渣很容易卷渣,要对结晶器里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这个的研究,计算机的模拟是很重要的。利用计算机模拟的目的是什么呢?第一个是要避免卷渣的措施,第二个是避免水口的堵塞,第三个是确定合理的吹气量。但是如果到现场去进行研究,基本上这是无法实现的,首先检测条件不允许,第二个现场条件不允许,第三成本太高,可能你做了很多工作,到最后还是摸不到门,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如果我们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模拟,那么我们就能对结晶器进行网络生产,网络生产以后,电磁搅拌器,电磁线圈,利用马克斯韦电磁定律,利用分散的气体有分散模型,夹杂物有夹杂物模型,流动有流动模型,能量有能量模型,过程比较复杂,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我们国家引进这么多的连铸机,最关键的是结晶器的制造技术我们没掌握。

  3.3.1连铸钢水纯净化中间包冶金技术

  70年代—改变中间包形状和加大中间包容积可以达到延长钢液的停留时间,提高夹杂物去除率的目的;安装挡渣墙,控制钢液的流动,实现夹杂物有效碰撞、长大和上浮。80年代———发明了多孔导流挡墙和中间包过滤器。90年代———中间包加热,热周转操作,惰性气体喷吹,预熔型中间包渣,活性钙内壁,中间包喂丝,CF中间包等。

  3.3.2结晶器钢水流动与卷渣控制

  设计不合理或控制不当,从浸入式水口流出的钢液会引起弯月面的急剧波动,造成凝固坯壳的不稳定,夹杂物也难以上浮,更严重的是将液面上的保护渣卷入钢水中,造成质量事故,甚至图fRH真空精炼模型酿成漏钢事故。结晶器内发生的卷渣现象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较多,如拉速、水口张角、水口浸入深度、保护渣粘度、结晶器尺寸吹氩量等。对多场耦合情况下结晶器内钢液流动和钢渣界面行为进行研究,提出实际浇铸条件下为合理钢液流动和避免卷渣等所应遵循的准则和理论,同时综合水口浸入深度、水口张角及对坯壳内壁的冲击速度等研究钢水侧坯壳凝固前沿热力学行为特征,从流动控制角度实现了对坯壳传热、受力和变形等行为研究的补充,完整描述坯壳热力学状态,全面真实揭示弯月面区坯壳的过程行为。另一部分内容就是流动控制,我们首先通过它维护的电磁场,然后得到磁感应强度的数据,然后我们再进行这个模块里面进行电磁场的计算,把流动,温度,夹杂物的行为进行吻合,从而得到我们的结果,首先要进行模型验证,由图h可见,红线和绿线是计算机的结果,点是实测的结果,模拟结果令人满意。可以考察各种条件下电磁吹氧的在结晶器中的重要影响。在没吹氧,没电磁的情况,是传统的上回流,上面的速度很快,上面的温度相对来说也不是很高,见图j。电磁自动情况下,部分钢水自动向上走了,原因是气体促使它走的,这种流动很显然是不合理的,见图k。有的企业为了提高拉速,如果速度很快的话,很容易造成卷渣,容易打开冲击凝固皮壳(图m),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通过这边加入制动力,通过电磁加一个反向力,把这个速度降下来,降下来以后表面速度就降下来了,这就是利用了氩气,吹氩气是为了防止信号堵塞。电制动合不合理呢?我认为是不太合理的,采用电制动,小气泡它会向下走,他会跟着钢水进入钢坯中去。在计算机模拟下,第二种情况整个表面是波动最厉害的,如果吹氩气之后,边缘点已经开始卷渣了,但是还没有完全开始,这就是计算机模拟技术,这就是整个计算机模拟的应用,因为温度分布很重要,通过计算机模拟我们就想办法,什么条件下温度分布是均匀的,我们还考察了夹杂物的分布情况。我们考察了两种,一种是大一点尺寸的夹杂物,另一种是小一点尺寸的夹杂物,发现第一种情况不吹氩,不制动的情况下,对小夹杂物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吹氩以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注意到电磁制动对去除小夹杂物比较不利。

  4结论

  (1)炼钢喷嘴布置位置显著影响喷吹钢包内的流动状态。当喷嘴布置位置由钢包中心移向包壁时,横向流速加大,从而使混合时间缩短。(2)对于300吨以上钢包,建议采用多喷嘴方式。(3)真空冶炼中上升管的设计情况可以根据数学模拟的结果来进行设计。(4)用数学模拟技术可对结晶器中的卷渣情况进行分析。

计算机论文12

  摘要: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三方面讨论高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法,并对方法应用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本文能够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能力

  0引言

  会使用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人们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备技能,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是高校为社会输出的有生建设力量,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高低直接影响未来社会建设者的基本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点。

  1、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能力即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使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应用教学,包括基础工具应用等。这些知识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学术科研活动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一个问题,即学生的应用能力不高,计算机学习的实践性差,导致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显示。要使高校计算机教学得以发展,就必须在基础教学中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2、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法

  2.1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能力培养中必要的措施,即将教学中的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结合。在课上,以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为基础,夯实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围绕Internet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页综合设计制作,建立实验任务与综合应用实训项目体系,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下,则以教学资源的开拓应用为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始终应该以知识的应用为前提,而校园环境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应用空间比较狭窄,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性如何重要,学生因为应用频率低,始终不会对其产生重视。因此,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性,建议高校开辟课外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参与实践的方式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例如,帮助学校图书馆进行电子书录入和编辑;组织计算机、手机基础程序问题解决小组,帮助学校周边的居民解决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去电脑科技城进行周末实习实践,通过为顾客介绍电脑的配置、应用性等,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这样的课外教学资源的开辟能够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边学边用,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应用性。

  2.2采用分层教学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计算机基础教学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由于目前计算机已经是普及性工具,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有高有低,有些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而有些学生还是“白板”,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则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减弱,对基础知识的实践兴趣也会降低。可以按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采取分层式教学的方法,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高校教师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开展计算机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采取分层式教学的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申请免修计算机基础课程,让学生利用这个时间来学习其他的知识,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和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开设不同难度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也可对基础不好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进行教学。通过分层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解决新生计算机水平不一的情况很有效,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2.3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水平的好坏决定学生学习的深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课程,这就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应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并且传授给学生。学校也应该多给教师提高学习进修的机会,使教师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师质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想方设法为学生开辟更多的可供实践的资源,在教学中更多地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培养高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关键。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大方向,以分层教学手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主要措施。在这些策略的应用过程中,应始终注意以高校自身的教育能力为基础,不能好高骛远,始终坚持人本理念,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和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计算机论文13

  1计算机的维护工作

  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工作。首先,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要保证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对此这就需要有较为稳定的电压作为运行的背景环境。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还要保证计算机的环境温度、湿度以及散热通风等性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在电源开启时不要随意进行电源拔出行为,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对机箱的晃动。而在软件维护中,要及时使用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定期的清理工作,并且要及时进行病毒数据库的更新,在清理的过程中要对一些不必要的驱动程序进行清除,以此更好地避免计算机出现相应的故障。

  2计算机的维修工作

  由于计算机发生故障主要是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问题,为此这就需要在进行维修过程中要就不同的性质进行不同的维修工作的实施,当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时,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状态会很不稳定,例如,无法正常开机。但是在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机软件发生的概率相对较硬件出现故障的概率要高很多。以下是对计算机出现故障的原因等进行的具体分析。

  第一,出现故障的原因分析。

  首先,由于计算机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硬件质量的要求没有达到相应的使用标准,计算机生产厂家在进行硬件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使得计算机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在硬件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硬件所涉及到的质量不达标,这就导致计算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接触不良、短路等故障。其次,一些外部环境导致计算机频繁出现故障,如空气湿度、电压、电磁等因素对计算机形成的干扰,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造成计算机硬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整体性能的降低。再者,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发生。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在带电的情况下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拔插操作,或者由于死机或电脑蓝屏就对计算机进行强制关机,这样很可能导致数据的丢失和硬盘的永久损坏,从而导致计算机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引发故障的出现。

  第二,计算机常见的排障方法分析。

  计算机在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排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这就需要加强对故障原则的分析,并以原则作为计算机排障工作的重要依据。而排障工作的有效性还需要对排障的方法进行相应的研究,对此这就需要加强对计算机出现故障的类型进行有效的分析,以此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故障工作的排除。以下对计算机一些常见的故障进行了相应的排障分析。首先,死机故障。计算机死机通常表现为无法启动系统,电脑画面被“定格”式的无法进行反应,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无法进行输入,软件的运行也被中断。而造成计算机死机故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实质上都是硬件或者软件出了问题。在硬件方面,可能是散热不良导致的死机,也有可能是机器中的灰尘过多导致CPU无法正常工作,或者是内存条的故障等等。而软件方面,经常是因为病毒感染造成计算机死机,或者是人为的误删了系统文件、启动程序过多等问题都可能引起电脑的死机。比如一次死机故障我们通过检测发现硬件不存在任何问题,而Windows系统启动时所需要的Msdos.sys及lo.sys等文件却被删除,所以造成了计算机的死机。随后我们使用同版本操作系统中的启动盘对计算机进行启动,并键入“SYSC:”,将系统文件进行重新传送,故障就得到了有效解除。其次,软件设置不当。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由于对一些软件在设置的过程中对其考虑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这就导致计算机在运转的过程中不能正常工作,对此,就需要对软件相对应的参数进行重新设置处理。再者,内存故障。内存故障的表现方式主要是在计算机进行初步启动阶段,在电源指示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计算机显示器不能够正常工作,同时发出嘀嘀的警报声,这时就需要对相应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病毒在当前始终是困扰人们的一个严重问题,而病毒在计算机内出现时,会通过复制毒码的形式,使得计算机内的软件遭到严重的破坏,而对于病毒的种类又呈现出多样化,为此这就给计算机的使用构成了严重的风险,不利于社会的正常发展,对此这就需要加强对病毒防治的对策进行分析。

  第一,病毒来源。

  计算机在受到病毒的侵袭后,其服务器和网桥等受到严重的威胁,导致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失效的现象。通常情况下,病毒注入途径多样,主要包含有后门攻击注入、固化式注入、无线电注入以及数据控制链注入。而随着病毒木马程序种类的增多,再加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使我们防不胜防。有些病毒木马会感染系统文件,从而造成系统文件的错误,或者耗尽系统资源,更有可能使计算机发生蓝屏现象。第二,对策分析。在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治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减少病毒对计算机构成的.危害,对此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做到正确对相应的软件进行操作,此外还应当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首先,在使用计算的过程中,要正确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对于计算机内的资料和文档等在处理的过程中要谨慎,对于计算机内一些来历不明的文件或者邮件等进行有效的隔绝,不要随意打开,要经过病毒扫描后确保文件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将文件进行使用,此外,还应当定期对病毒库进行更新处理,对于电脑内的重要资料和文件要做好备份处理。

  第二,安装杀毒软件。

  为了更好地确保计算机的安全,对此这就需要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要充分使用到网络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防病毒技术,杜绝恶意程度的侵袭,从而有效地降低病毒对计算机的入侵概率。首先,网络加密技术的对计算机内的信息和相应的数据等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种计算能够建立较为完善的计算机预警机制,当计算机一旦接收到恶意信号时,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其进行驱除。其次是防火墙技术的运用,计算机内一旦安装了防火墙,对于计算机的网络环境就会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不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再者,运用防病毒技术,该软件能够有效地将恶意病毒进行清除处理,当防病毒软件一旦发现病毒就会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删除,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计算机的使用安全。目前市面上的杀毒软件都能够对计算机进行有效地杀毒,但是病毒的发展速度一直都比杀毒软件的更新速度更快,所以微软官方推荐了一个进程监视的工具——ProcessExplorer,可以对恶意进程进行强制终止,即使IE主页被恶意修改而自己无法修改的情况下通过这个工具也能得到有效解决。

  4结束语

  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养护保养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好病毒的防范工作在当前是保证计算机安全使用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此更好地推动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

计算机论文14

  一、IT行业离不开计算机英语

  因此,英语对IT行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因素。被称为“东方软件新帝国”的印度更是直接地体现了这一点,印度之所以有如此发达的软件行业,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各类软件人才都具备熟练的英语能力,与英语国家在语言沟通上没有障碍,所以更容易掌握到IT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技术。要解决语言障碍,不仅要学好英语,更要学习和掌握专业性很强的计算机英语。

  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不少院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中都开设了“计算机英语”课程,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和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首先,计算机、软件类专业的学生往往将程序设计、系统开发等作为学习的重点,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而对英语学习就比较忽视,对计算机英语的学习态度更是如此。学生往往为了完成学分而选择这门课程,他们的目标就是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英语时,没有意识到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计算机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在内容上往往跟不上技术的革新。比如,有些教材中介绍的计算机硬件体系还是上个世纪末的配置,当前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的软盘驱动器等都已经被新的设备取代了。因此,教材内容的相对陈旧,无法吸引学生。再次,在教学过程中,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阅读+翻译”模式。通常在课堂上,老师是课堂的中心,顺序讲解语法知识、翻译课文意思,学生主要是听和记录,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可谓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计算机英语教学的改革探索

  1.认识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

  IT业界人士都明白,要向更高层次发展,没有良好的计算机英语基础是行不通的。因此,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是学好计算机英语的前提。只有学生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拥有了强烈的学习动力,掌握了学习计算机英语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才会用心学习。

  2.明确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内容

  在计算机英语的学习中,专业词汇的学习是基础,但不是学习计算机英语的最终目的。因此,学生要正确认识到计算机英语的学习不是背专业词汇,也不是专攻复杂语法。教师更应该认识到计算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从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等多方面融会贯通的。学生的个人情况和今后的从业工作是有差异的,所以要根据个人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将来的.工作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果是从事计算机开发工作的人员,那么相对而言,对计算机英语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从业人员掌握大量的计算机专业词汇、缩略词和术语,掌握计算机英语的惯用语法和表达方式;能够阅读英文技术文档;能够编写简洁、规范的英文工作报告。如果是从事对外开发工作的人员,那么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以上这些,还需要提高听说能力满足他们项目讨论的需求。

  3.尝试计算机英语的多种教学法

  对教师而言,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其不要拘泥于一篇篇文章的词汇和语法,而是要通过这个课程平台,让学生大量阅读专业英语文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英语的应用,以及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对计算机及相关学科做总体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1)联想式词汇教学

  计算机专业文献及英文版软件中都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如何掌握这些词汇,是许多同学都很头痛的问题。纯粹地死记硬背,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尝试着对词汇采用联想法进行教学。比如,讲hard-ware(硬件)时,我们就引导学生联想与之相关的其他计算机部件,software(软件),firmware(固件),groupware(组件),free-ware(赠件)。再如,讲multimedia(多媒体)时,我们引导学生了解和multi(多)相关的一些常用专业词汇,multiprocessor(多处理器),multiprotocol(多协议),multiprogramming(多道程序设计),multiplex(多路复用),multithread(多线程)等。在讲com-patibility(兼容性)时,我们可联想到softwarecompatibility(软件的兼容性),compatibilitymode(兼容模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一些与“兼容”相关的词汇表示,machine-compatible(机器兼容的),manufacture-compatible(厂商兼容的),IBM-compatible(IBM兼容的),forward-compatible(向上兼容的),backward-compatible(向下兼容的)等。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多思考,引导的时候加以提示,大部分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

  (2)启发式教学

  在课文讲授中,我们尝试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讲授某一篇文章时,将这一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也引入,启发学生对这一领域的了解,甚至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内容时,启发大家分析计算机语言和我们使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人类语言,称为naturallanguage(自然语言),计算机编程语言属于artificiallanguage(人工语言),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类语言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学生会发现,nat-urallanguage和artificiallanguage都有vocabulary(词汇),gram-mar(语法),syntax(句法)等语法结构,但是naturallanguage因为规则太复杂,同样的表达可能会有多种解释方式,可能引起歧义,所以并不适合于计算机编程。适合于计算机编程的arti-ficiallanguage一定要具有simplelogicalstructure(简单的逻辑结构)、grammar(语法),规则必须明确。比如,在介绍多种编程语言的时候,启发学生编程语言是从machinelanguage(机器语言),assemblylanguage(汇编语言)到high-levellanguage(高级语言)发展而来的,而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处理的只有ma-chinelanguage,其他语言要被计算机识别,必须先通过compil-er(编译程序)或interpreter(解释程序)或assembler(汇编程序)这样的翻译程序进行翻译工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学习中。

  4.扩宽计算机英语的教学内容

  由于计算机英语教学采用的教材在内容上往往跟不上技术的革新,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教材中文章内容的更新时间和更新程度,尽量与实际接近或同步。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渠道扩宽教学文章的内容,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比如,英文版软件中的种种屏幕英文提示的问题,或者英文版本的说明书、使用手册、英文技术文档、IT相关的认证(MCSE,MCDBA,SCJP,CCNP,CCNA)所使用全英文讲课资料与考试试题等。

  四、结语

  在全球软件行业飞速发展的当前,计算机英语是快速、准确地获取国外最新计算机技术、动态信息的语言工具。因此,计算机英语是各层次计算机类专业都应开设的课程。教授该课程的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合理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扩展阅读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该课程的作用。

计算机论文15

  摘要:计算机专业是各技工院校的常设专业,随着国家政策对IT行业的重视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但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有限,难以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导致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文章对当前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思考,结合社会的现实需求及计算机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建设、多途径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专业目标引导;就业;计算机专业建设

  根据近年来技工院校学生面对就业的态度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反馈回来的信息,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不太理想,能真正从事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的人相对较少,在就业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就以本校20xx年2个班80人的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分析:从事网页编程的占5%,从事多媒体视频编辑的占12%,从事图像处理的占15%,从事网络技术的占1.25%,从事电子商务的占5%,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占61.75%。从以上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学生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的就业率只达到38.5%,但是据了解市场上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为什么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却不太乐观,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1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1培养的学生和社会需求脱节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课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网页设置课程安排中,只是开设了java及网页框架,但是html,jsp等相关课程没有开设,没有对网页设置流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呈现出学习结构不合理,而且学习的版本没有及时更新造成学习内容滞后。技工院校的学生本身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课程中还开设C语言等编程,不但学生学得很吃力,在就业时基本用不上,造成了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导致学生准备就业时处于茫然失措有些悲观的状态,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通过自学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1.2专业课程设置广泛就业目标性不强

  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内容没有侧重点,计算机专业课样样都开设,让学生样样都学习一点。而且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专业目标方向没有去做针对性的引导,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目标性不强,样样懂一点,但不够精通专业,造成对专业学习迷茫、没有目标,甚至对将来的就业没有信心。

  1.3学生就业目标与实际用人单位不相符

  由于课程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专,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达不到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就业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后,能够独挡一面的极少,多数只能担当基础性或维护性工作。此外,由于工作岗位层次低,很多同学觉得工资太低,对本专业的就业缺乏信心及长远目标。

  2计算机专业建设目标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正处于鼎盛时期,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确立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强调了必须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必将推动IT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服务产品的高端化拓展,带动IT服务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IT的相关行业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要改变目前专业技能滞后、就业难的现状,作为教育者应结合社会的需求合理地开设课程,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以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根据以上情况,计算机专业建设设置如下目标任务。

  2.1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不断更新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每年的专业课程设置前必须经过广泛的调研分析,让学生得到最新最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学而致用。专业课程建设随社会发展方向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形成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动态调整机制。因此,专业建设中围绕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不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网络维护、网页制作基础以及实用型应用软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2.2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专业发展要适应就业形势,调整专业定位方向,优化培养方案,适用岗位要求,以学生顺利就业为导向。建立学生就业跟踪、管理和调查的工作机制,适时了解专业人才需求和要求的最新动态,及时优化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能发展”的优秀人才。另外,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上,以基础课程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好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把学生就业定位在金字塔的中低层部分。

  2.3以培养能力为本位

  计算机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技术,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整合,重点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为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中心、教师主导、能力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后能够独立担当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3计算机专业建设重点任务

  3.1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传递的信息量是十分惊人的,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教师将成为学生的顾问、引路人和共同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的重要伙伴。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新的专业知识、新的教学方式,如制作多媒体视频教学等,使学生随时可以从教学视频中进行学习,更加容易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另外,要积极探索适合计算机专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要立足校企资源共享,积极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教、学、做的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3.2计算机专业设置定位

  计算机专业建设要坚持以专业对接行业、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课程设置对接职业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创新教学内容。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动手能力,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结构。目前技工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要培养计算机软件的“白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学生学会具体应用、维护、组网和简单设计是完全做得到的,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技之长”的基层应用型人才。

  3.3专业目标引导

  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目标引导,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更好地确定就业的方向,引导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技术人员;培养从事网页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从事维护公司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人员;培养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系统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加工的技术人员;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的人才。

  3.4建立校企合作

  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并建立长效的校企双制运行机制,充分吸引企业进入校园、走进课堂,携手企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的紧密对接。使计算机专业与社会接轨,符合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结语

  计算机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要与社会需求接轨。在教学上及时修改并制定好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设置出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的学习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景.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学周刊,20xx(24):15.

  [2]童茂开.关于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z2):180.

  [3]唐海燕.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xx(9):54-57.

  [4]师功锋.北大青鸟APTECH“ACCP启蒙星”—全新的计算机中职教育课程模式和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19):25-26.

【计算机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的网络论文12-03

计算机教学论文11-02

计算机应用论文02-15

计算机专业的论文致谢12-07

计算机论文致谢词11-20

计算机毕业论文03-26

计算机软件论文11-27

计算机信息论文12-13

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