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难点探微

时间:2022-11-21 18:34:58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难点探微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难点探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难点探微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难点探微 1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为导体,将知识点融会其中。驱动学生自主完成,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上,就是将计算机每一节零散乏味的知识点融人到一个个完整的、现实的具体操作中,体现的是计算机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时的方法。它让学生跳出课本,不是以知识指导操作,而是用任务来引出知识,用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最终完成计算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难点

  在中职学校,学生希望自己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更好地走上社会。所以,计算机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理论在操作中的应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能力。

  计算机知识的特点:

  1.计算机知识点零散,缺乏连贯性,在记忆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如果只就单个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印象得不到加深,记忆时间就会缩短,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2.计算机要求动手能力强一个学生是否掌握了一种应用软件,要看其在实战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3.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中,要完成一项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走,学生只有勤学勤练,才能在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走进计算机教学中很有必要,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相信,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会使学生在以后能更陕地适应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并使众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成为计算机领域中的杰出人才。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难点探微 2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基本含义。"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确定问题(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难点:

  第一、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第二、在设计"任务"时,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科学处理"双基"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则需要在关注"双基"目标的基础上,向能力目标倾斜。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会背出多少概念的意义不大,而是看他们会做多少,比如 "窗口"、"模板"、"网络协议"等,不一定需要学生背出它们的确切定义,而在于学会怎样操作"窗口"。

  "模板",怎样遵循"网络协议"。尤其对于初、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常规性的知识和操作已经基本具备,更需要发展他们"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第三、设计"任务"时,自然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即使对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将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思的学生接着完成下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还应继续完成后面开放性的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难点探微】相关文章: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置问题11-05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基础会计的应用论文09-01

语文教学法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论文05-20

计算机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08-14

计算机教学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08-18

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08-19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电工技术教学应用论文10-04

谈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03-10

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的论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