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少儿美术教育论文(通用8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儿美术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1
【摘要】
少儿美术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一课。要抓好少儿美术教育,首先要尊重少儿的美术天性,重视并严肃对待少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己;其次要注意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如何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呢?最重要的是激发少儿的美术兴趣。
【关键词】
儿童成长 美术教育 兴趣培养
圣贤孔夫子说:“绘事后素。”美国教育法中说道: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美术教育,我们不能说明他已经受到了完整的教育。由此可见,美术在古往今来人类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美术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用罗丹的话说是“思想”。美术的真谛是艺术地展示内心世界。美术的作用是培养我们的美好心灵,创造想象力。万丈高楼平地起,娃娃抓起是根基。少儿美术教育――儿童成长的,必修课。
一、尊重少儿的美术天性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大家别以为美术高不可及,其实它是少儿的天性。每个少儿都有自己的美术潜能。
做父母的几乎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宝宝会用手以后明显的动作就是涂鸦,在纸上涂、墙上涂,甚至涂到床上、被上、沙发上,说白了就是绘画天性。稍大一点,宝宝就要玩橡皮泥,就要用橡皮泥捏小狗、小猫、小兔子,要模仿大人做饭炒菜等。说白了这就是雕塑天性。再长大一点,宝宝就会喜欢摆积木,摆到高兴的时候他会问你“我摆的漂亮不漂亮”、“我摆的像不像花园”,这就是工艺天性、建筑天性。
少儿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他们的童话世界,他们有他们表达童话世界的方式,施教者不可以把自己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少儿。举一个例子,我是从事少儿绘画教育的,有一次我让孩子们每人画一个鸡蛋,其中有一个孩子给鸡蛋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看了这张画,我问这个孩子“你吃过鸡蛋吗”,我问这句话的初衷是想问孩子“鸡蛋长眼睛、鼻子和嘴巴吗?你怎么画成了这个样子”,孩子的回答是“我不想吃它。妈妈非让我吃”。听了这个回答,我激动了,准确的说应该是我被孩子感动了。我立刻理解了在他的童话世界里,鸡蛋是人的头颅,是有生命的活体,是他的小朋友,是可以和他说话、动鼻子、眨眼睛的。这就是少儿的美术天性。
放学时,我高兴地把这张画交给了这个孩子的妈妈。妈妈看了画,以为我在告孩子的状,顿时对孩子发了脾气,埋怨孩子“没脑子”。
试想,如果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我,是孩子的绘画老师,这种批评是多么的不尊重孩子的美术天性。再试想,如果孩子按照施教者的模式,他只知道画一个椭圆形,这是多大的扼杀美术天性,多大悲哀。
尊重少儿美术天性,就是重视并严肃对待少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己,而不是让少儿照着施教者的模式去表达自己。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孩子如果从开始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了自己的话,他是不可能希望去照着一个已经画好了的形象再去画,这不是孩子的'天性。”
二、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
少儿的美术天性是珍贵的,它有助于少儿素质和审美的提高。因此,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是施教者的神圣天职。
科学,是当今使用频数最高的一个词,这个词如何解释?中外大百科全书及各种字典、词典的诠释可谓五花八门。窃更接受日本学者的诠释即:科学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
何谓引导?这个词如何解释?也是五花八门。窃更接受著名教授高亨的诠释即:指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某事物的发展。
按照这两个诠释,科学引导少儿美术天性,应该解释为: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
如何用少儿教育的知识和学问并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少儿美术天性的发展呢?窃以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少儿的美术兴趣
1.通过用经典卡通形象提高少儿的美术兴趣
《论少儿教育》一书指出:“6岁以后的少儿不但对图书有阅读兴趣,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动漫、动画形象产生浓厚兴趣,很多艺术形象成为他们的朋友和榜样。”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上绘画课,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画什么?”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那时正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我就有意识地又问“今天大家画福娃好不好?”孩子们几乎一口同声地回答“好”。绘画开始了,孩子们画的那么认真,那么投入,那么开心。其中一个孩子画的福娃还得了全市大奖,作品和一些知名画家共同参展。
2.通过用游戏法增强少儿的美术兴趣
《论少儿教育》一书指出:“6岁以后的少儿在相互交往中,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由此可见,游戏法是增强少儿美术兴趣的良好方法。
游戏法是指由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相互竞争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
比如,我在教孩子们画海景时,不是要求孩子们同时都画大海,而是把孩子们分成五人一组,像做游戏那样谁是大海、谁是轮船、谁是帆船、谁是鱼、谁是海鸥。扮演大海的孩子画好海面后,其他孩子再分别画上轮船、帆船、鱼和海鸥。孩子们一会儿争论,一会儿大笑,一会儿互相修改。那种场面不像是在课堂绘画,倒像是在游乐园玩耍。
3.通过用组织活动拓展少儿的美术兴趣
《论少儿教育》一书指出:“6岁以后的少儿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的教学实践证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少儿用美术表达自己想法的有效途径。
活动活动,故名词义,就是要活起来,动起来。具体说,就是想办法让少儿的美术天性活起来,动起来;给少儿的美术天性创造一个空间,一个场合,一个平台,让他们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去想象去联想去幻想。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引导少儿的美术天性的方式方法很多,但至关重要的是兴趣。正如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所说:“兴趣――准备――结果。”施教者应该善于发现少儿的兴趣、培养少儿的兴趣、发展少儿的兴趣。兴趣像本书,可以打开整个世界。正确引导少儿美术教育。必将受益终生。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2
摘要:
艺术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地域文化构成优秀的中华文化,各地区的文化特色是艺术教育创作和学习最主要的素材。所以,现在很多从事艺体教育的学者都深入各地区,融入不同的地域去考察地域文化,并成立课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地域文化;少儿美术教育;作用
引言
教师通过传授美术构图技巧将美术文化传递给儿童,这也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而儿童对美术的学习,就是一个接受优秀中华文化的过程,同时也能够培养美学意识和美学鉴赏能力。通过研习各地域的文化,可以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和其文化价值,同时扩展美术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延伸教学文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品鉴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认识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及其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指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划分地区的文化,包括地域内人们的生活习性、特色风俗习惯、思考方式、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是地方人民的精神支撑,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地域文化是进行学校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教学辅助。世界各地的高校艺术类学生可以查看地方馆藏资源、浏览文化博物馆以及观赏地方名胜古迹,这些都可以快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其次,地域文化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方特色,有助于学生技能的提升。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方,地域差异较为明显,而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通常具有突出的地域性,往往喜欢回归故里。所以,把地域文化融合到艺术教育的范围,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从而扩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地域文化和艺术教育一起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作。学校传授地域文化知识,能够激起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关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再次,二者的结合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的传播,地区特色的弘扬,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也能够设计出更多地域特色的产品。最后,艺术类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高校艺术学生提出新的人才要求,学校也要开设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提升学生的技能和培训强度,学习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地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实践思考
1.充分挖掘地域美术资源
对于从事美术教育的学者来说,对挖掘美术资源有着非常敏感的嗅觉,如武夷山山水如画,文化与古典建筑物历史悠久,是进行艺术教学活动的必选之地。山川秀丽、风景奇秀、河水灵动,山水相逢、人文与自然搭档恰到好处。九曲江缠绕山间,丹霞单面山、块状山、柱状山偎依河畔,姿态万千,这些自然风景在美学授课中都是很好的地域资源。武夷山一直都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所以,在进行美术取材授课过程中,简单的阐述和归纳并不能完全展示武夷山的美,必须到实地身临其境地领略它的山美、水美、人文美。尤其是作为一名美术学者,更应该亲自去感受,同时也要组织带领学生去实地写生,让他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美和欣赏美。
2.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
要系统地学习地域文化,就必须开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课程。课程是开展教学的基本载体,所以,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加强地域文化学习,必须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学校应与周边景点或者地域特色景点展开合作,促进学校地域文化课程的参观和学习。设计的地域文化课程体系需要含有两方面的内容:基本的文化课程和实操课程。基本的文化课主要是开阔学生的眼界,传播地域特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操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让他们主动去感受和理解文化,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创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此外,教师要带学生去实地观察和欣赏,感受地区的文化习俗,并总结当地的特色艺术设计,同时教师应该在旁提点学生,向学生传播当地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考。
3.找准地域文化与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切合点
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是地域文化艺术产品设计。而艺术产品的价值表现来源于社会公众的喜欢程度,社会公众的接受和购买程度反映艺术产品的经济价值。中国地大物博,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非常多,因此包含的地域特色文化也就特别多,然而很多地区的地域文化还没开发,都属于自然景点,不符合美术创作设计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教师应多走访我国具有美术指导意义的地区,寻找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地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操活动。同时教师要注意兴趣导向,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多进行外地实地演练,让学生多欣赏地域文化景点和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艺术大师,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地域文化参观活动中来,与学生互动,为学生讲解艺术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设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为地域文化发展培养人才
通过与企业建立人才对等机制,为艺术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地域文化设计平台,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学校建立联系的地方企业,要有象征性的艺术品,所以,学校要主动与地方企业展开合作,地方企业则应尽力帮助学校成立实训基地,从而与学校签订人才输送协议,学校提供优秀的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培训,为地域文化艺术产品的设计提供集美学文化知识和实操动手能力于一体的优秀人才。
三、结束语
文化的繁荣昌盛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色突出,地域文化能够为艺术教学提供最好的素材。艺术类大学生需要研习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知识,学习不同的艺术表现技能,加强自身文化的熏陶和技能的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也就对艺术人才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艺术人才应该是全能型、综合型的人才,不仅仅要熟知各地域文化知识,也要学会地域产品设计,培养全面技能,让学生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提高我国艺术学生的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吴丽芳.基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幼儿美术教育---以美术活动“市花百合”为例[J].福建教育,2017(47):45-46.
[2]赵琴玉.一方水土一方燕---地域文化资在论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1):214-215.
[3]吴琛玮.论实验剧场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6.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3
【内容摘要】
针对传统的少儿美术教育多偏重技能培训,缺乏对少儿审美素质的培养、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阐述、对学生个性化特点的激发等问题,作者通过研究、设计、开发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课程,探索儿童美术教育的新模式,以期推动少儿积极参与艺术活动,促进少儿美术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
馆院协作;少儿美术教育;艺术科普;创新模式
将文博、文化机构资源与院校学术研究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这方面的实践与理论总结在国外相关机构已有很多成功案例。例如,国际知名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柏林博物馆等都长期设有针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社区项目,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馆院协作,推进少儿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必将有助于推动基础美术、少儿美术教育模式转变。
一、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传统的少儿美术教育多偏重技能培训,缺乏对更为重要的少儿审美素质的培养,缺乏对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分析,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特点的激发。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原有教育模式转型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寻求社会各文博、文化机构的支持,充分借助辽宁省主要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机构的馆藏与学术资源,开展横向合作,将少儿美术教育与各个文化场馆的社会教育项目对接,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进行互补性实践。首先,通过资源检索,找到各馆资源中能够为儿童美术教育服务的具体内容。针对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的馆藏资源整合,确立一整套资源系统,将各馆的特色资源、展示方案、展出时间的数据进行整合,再结合不同年龄儿童能接受的知识内容进行分类设计。前期阶段,可以根据馆内的时间周期进行设计,一旦数据资料整理完成,课程体系搭建成功,就可以参与到各馆的展出内容设置中,为各公益场馆的儿童服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和课程支持。其次,进行课程设计,加强馆院协作,进行互动教学的实施。根据现有资源,笔者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的常设展厅及临时展厅的年计划都进行了数据整合,并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做了6次不同场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总结的项目实践。
二、实践课程分析
笔者以2018年的辽宁省博物馆的实践课程为例,进行实践资料的汇总。
(一)前期调研,确立选题
随着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的热播,辽宁省博物馆的三件国宝和国宝守护人被大家所熟知,国宝《万岁通天帖》的展览成为百姓参观的热点,此展览除了展出《万岁通天帖》,同时还展出了宋、元、明、清时期的众多书法作品。通过对展品内容、展览空间、观展人流密度的综合研究,在课前需完成与博物馆相关部门对接、课程时间地点确认、展品拍照、课程相关艺术故事的编写和录制、课程手册的设计和制作、课程相关艺术材料的准备、课程教师及工作人员的培训。经过一周的课前准备,我们确定了课程的整体活动流程、课程知识点、课程内容、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课程名称:博物馆系列课程之国家宝藏——《万岁通天帖》课程知识点:王羲之、《万岁通天帖》、王献之、书法字形(前三点通过故事的形式讲授,字形通过游戏及实践讲授、实践练习掌握)课程内容:第一步,建立家长群,在群内公布课程时间表、注意事项,将提前录制的课程故事发布,让儿童提前听一下故事,对王羲之及书法艺术有第一印象。第二步,在指定时间地点集合家长和儿童,由教师讲解课程的整体要求和引入课程内容。分发课程手册,需要家长陪同儿童一同参与寻找游戏。第三步,大家按预定时间集合,由教师带领儿童在博物馆中将展品逐个寻找到并进行讲解。教师用儿童能理解的话语将和书法作品有关的知识讲给他们听,同时与他们互动,加强儿童对自己寻找过的书法作品的印象,知识点将再次加深印象。第四步,集中到上课的场地,教师为儿童讲艺术故事,故事以王羲之一家人为主线,引导儿童对书法及书法家更感兴趣。第五步,博物馆的国宝守护人——董老师给儿童和家长讲解与《万岁通天帖》有关的小知识。儿童见到了在电视上讲解国宝知识的董老师非常惊奇,对知识点的兴趣和认知更加深刻。第六步,根据《万岁通天帖》的内容,设计了适合3至10岁不同年龄阶段儿童6种难度的课程手册,儿童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始动手进行描字练习。结合《万岁通天帖》是唐代双钩描绘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课程手册有相关的知识内容,适合家长带着儿童课后学习。第七步,教儿童认识毛笔和掌握握笔方法,然后在字帖上感受毛笔写出的笔触,加强他们对毛笔的认知。第八步,引导儿童对课程进行总结,并带着大家整理材料。课程结束。
(二)进行学术整理,建构全新的儿童
美术教育理论体系在课程结束后,我们会在家长群内发布照片及收集相关的反馈,征求家长和儿童对于课程的反馈意见。教师团队会进行课程总结,对课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整理影像资料、撰写文字内容、设计平台版式、发布公众平台。
三、探索少儿美术教育的新模式
馆院协作背景下的美术教育,不是让儿童拿着照相机去复制图片,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去观察和记录生活,启发鼓励他们的情感表达,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领儿童学艺术,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习技法,或者是让他们去当艺术家,而是尊重他们的想法,延续他们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激发他们创作的勇气。美国艺术教育理论“DBAE”(Discipline-BasedArtEducation)是一种以学科为基础、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它是以培养人的“一种健康发展的艺术理解力”(aWell-developedSenseofArt)为总体目标,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以人类文化中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为核心,吸取四个相关艺术学科的内容为主要对象。这四个艺术学科是:艺术创作(ArtMaking/ArtProduction)、艺术史(ArtHistory)、艺术批评(ArtCriticism)和美学(ArtCriticism)。这四点的设置主要就是围绕着一个目标:能够培养出有创意的儿童。学者查理斯斯卡福列出了有创意的儿童拥有的特性,并阐明了这些特性在成长初期就已经显现了。一是好奇心和对世界不断增加的认识。4岁的儿童经常问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不断追问,比如“种子为什么能长成树?”“树为什么要有叶子?”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解答。二是要有开放的内心感觉和情绪。儿童应该比较平静地去面对所处的陌生环境,遇到并不顺利的时候,能够正常地对待。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场馆中,能够让儿童自然平静地敞开内心的感觉和情绪。三是好奇的、探索的'、爱冒险的精神。笔者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人类能够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不断探索、接触新的事物、打破常规地去处理问题是儿童最为宝贵的品质。所以,课程前期编写的艺术故事都有探险情节。这种故事使儿童有参与感,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牢固。四是想象力。笔者认为,想象力应该是在儿童阶段埋下了一个种子,之后才会慢慢地生根发芽,将头脑中错综复杂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新形象。这种能力是非常宝贵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知识点都会在儿童心中种下一个小小的艺术种子,在日后的某个时间会发芽、生长。五是直觉的思考,即不以逻辑的推理解决问题。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不主观讲授作品的好坏,而是对作品做有史有据的分析,更关注孩子们观看后自己内心的感受,让他们自己对作品产生感受。六是不依赖已有的观点。一些绘画大师都是以此为基础,找到自己的风格或者自己的表达方式。不依赖前人总结的观点,而是从自己的审美视角出发赋予作品新的意义,或颠覆了艺术史对艺术的评价。结语一些人认为,不会画画是因为不懂得绘画的技巧,认为掌握了绘画技巧就能画出画了,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对于4至8岁的学龄前儿童而言,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绘画技巧,技巧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不要把“目的和内容的欠缺”与“技术手段不成熟”混淆,这容易让人陷入错误的技术灌输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中。馆院合作少儿美术课程模式能够让更多的儿童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并且能够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和儿童一起参与艺术活动,陪伴在儿童身边,用最普通的语言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所想的,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那些有趣、好看的事物。
参考文献:
[1]芭巴拉荷伯豪斯,李汉森.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M].邓琪颖,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2]托马斯维尔德格鲁伯.造就全人的艺术教育--华德福学校一至八年级绘画课[M].王剑南,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3]艾尔赫维茨,迈克尔戴.儿童与艺术[M].郭敏,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4]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M].于群,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5]邢莉,常宁生.DBAE:美国当代艺术教育的主流理论[J].艺术教育,1997(6).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4
一、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
1.评价模式单一
很多美术教师在点评少儿的美术作品时,一般都是采用现场评估的方式,并惯于让少儿之间的绘画进行对比,然后指出其优劣。更为重要的是评价的内容都是针对所学习的美术知识以及绘画技能,对于少儿在绘画中表现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的进程、学习的具体方法却较为忽视,与此同时还缺少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以及实践性的有效评价。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
2.教学方法呆滞
当前形势下,少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滞。一些美术教师总是根据成人化的美术教育理念开展教学,从而让教学方法显得过于死板。譬如目前的少儿美术教育,皆是由教师示范性地画,然后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画,最后就是教师对孩子们所作的画进行评价,谁画得最像示范画,谁的画色彩最为协调恰当,谁的画最为漂亮。然而这种模式化的美术教育已经完全超出了少儿美术教育的范围,这应是属于以成人为对象的专业基础绘画教育的范畴。长期运用这种成人化的方式教学,会严重钳制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因为这种美术教学方式仅是单纯地传授了绘画技巧与绘画技能,而没有注重开发少儿的美术思维,扼杀了少儿在美术方面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影响少儿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因此,上述呆滞的美术教学方法是少儿美术教育中应该禁止的。
二、提升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
在少儿美术教育的进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改变既有的教育观念。在上文中很多家长与美术教师都认为少儿美术教育只要注重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的培训即可,这是一种世俗态美术教育观念,是片面的,倘若教师按照这一理念教学,家长按照这一理念督促孩子学习美术,会严重钳制孩子在美术上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彻底摒弃这一教育理念,树立以“启蒙”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是指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即在少儿美术教育中不但要教授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注重培养孩子对美的感悟能力以及对美术所形成的特有灵感,以此调动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美术教师与家长只有形成了启蒙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提升少儿美术教育的质量,才能让每个孩子在现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2.从少儿角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
少儿美术教育应从少儿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彻底放弃单一化的.传统教学,实施多维度的教育方式。虽然少儿从宏观范畴来说,年龄属于同一个阶段,可是他们在美术方面的兴趣截然不同。因此,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必须着眼于少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才能有效促使他们在美术领域获得持续发展。对少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绝对不能像评价成年人一样如实指出,而应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以鼓励为主导的评价模式,以此调动广大少儿对美术的兴趣。少儿在美术领域的创作往往不是很成熟,倘若经常运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肯定他们的绘画作品,会让他们对绘画更感兴趣,从而画出更多的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明白自己的缺陷所在,绘画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少儿美术教育不但要教授孩子绘画知识与绘画技能,还应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这就需要广大美术教师与家长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构筑具有激励性的评估体系,方能促进少儿美术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5
一、走进童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
首先,要让还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内心产生创作欲望。其二,可配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能使幼儿逐渐从感知表面形式美过度到理解作品的内在美,提高审美的能力,与此同时,幼儿的艺术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时就抓住时机设法将儿童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体验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孩子的表现欲、创作欲。在春天,让孩子去公园数一数桃花有几个花瓣,摸一摸柔软的小草,看一看花丛里的蝴蝶张着几个美丽的翅膀,翅膀上有什么美丽的花纹。去动物园看看大象的长鼻子、湖里的白天鹅,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其三,可配合教学开展游戏活动,所谓寓教于乐,让幼儿边学边玩,如:可把要画的人物或动物都做成活动的教具,孩子们通过玩活动的教具,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出各种动态,还可以听配乐故事,说寓言,看录象,玩拼图等,开展多种活动来增强幼儿对所画内容的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少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泛灵伦”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画他们自己。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学生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德不好老师也不会怪我,扫除了儿童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的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每个少儿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幼儿照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 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每次在上课时都像是带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不择手段,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少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儿童在指导中都有所得。
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幼儿会想再会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能。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技能是少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变为表现的媒介,如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者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达思维。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欣赏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画的虽然不美观,却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孩子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活动结束,将少儿全部的作品展览,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教师欣赏每一幅作品却不必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下结论。这样画好、画坏,少儿没有心理负担,创作欲回更强,但是老师应记下每个幼儿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活动中因才施教。
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理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的构思有主次,谁话的新鲜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信心,自强自爱逐步提高,他们的创作性回更强,创造的火花一旦被点燃,课堂就成了一个喷发的火山,图形光怪离奇,颜色五彩缤纷,满世界都是孩子们的涂鸦,这时你会发现这一刻是我们人生中最光彩的时刻。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6
林风眠(1900~1991年),广东梅县人,他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在他教学思想、办学方针的影响下,走出了诸多优秀的艺术家: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苏天赐等。这斐然成就充分证明了林风眠的教学思想在中国美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在教学中,林风眠时常告诫学生“真正的艺术家犹如美丽的蝴蝶,初期只是一条蠕动的小毛虫,要飞,它必须先为自己编织一只茧,把自己束缚在里面,又必须在蛹体内来一次大变革,以重新组合体内的结构,完成蜕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它必须有能力破壳而出,这才能成为空中自由飞翔、多姿多彩的花蝴蝶。这只茧,便是艺术家早年艰辛学得的技法和所受的影响”。从小毛虫到蛹、再到蝴蝶,形象的展示了艺术家成长必经的两个阶段,一是入,埋头苦学。二是出,发展创新。小毛虫也好比是我们的少年儿童,终会破茧化蝶,不期能成为艺术家,但其“破”之始,乃为“结茧”,这只茧,便是少儿早期所受的美术教育之影响。笔者细观林风眠先生的美术教育思想,发现其在对当时大学生的美术培养目标中所注入的教育精神,对当今形势下的少儿美术教育也是深有启发的,在此略谈一二。
1、中西结合,取长补短
在美术教育的问题上,林风眠提出“融合中西方艺术”的美术教学方针为核心的艺术观与教育观,这是一次打破了中西方艺术边界的历史性创举。在当时的国立杭州艺专,传统的中国本土文化与新奇的西方外来文化并驾齐驱,相互交融。林风眠的“中西结合”教育观对少儿美术教育也很有启示。笔者查阅数据资料,关于研究少儿美术教育的论著,多以西方国家为主,国内研究寥寥无几。即使有所研究,也多借鉴西方的少儿美术理论。然而,东西方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所做研究也未必完全适应于我国国情。因此,少儿美术教育研究者在理论的输入中应当有所甄别,既要顺应时代,中西结合,又要个别吸收,取长补短。
2、多元化启迪儿童的美术认知
在办学、教学方面,林风眠的美术教育观无不体现着“多元化”。林风眠认为灵感来源于生活,他常说“画画前,要先把东西搞清楚,研究清楚,很熟悉了再体验出自己的感情。不要去临摹,要去写生,有了体会再画出来。”因此,他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对艺术理论等各方面知识的修养和学习“:去读一些文艺、哲学、历史方面的书吧!充实你的心灵,增进你的感受力,启开你混浊的心智。”将文学、哲学、音乐等学科融入艺术教育中。办学期间,他开办图书馆、劝学生欣赏音乐、把体育当作工具培养学生的性格气质。林风眠早年的学生们以他们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经历及人生体会,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多元、开放启发式教育,重素质教育,使他们获益匪浅,对他们的成才甚至起了决定作用。早期的受教育环境对人类后天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林风眠的多元化美术教育理所当然的启发了当代的少儿美术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单一乏味的教育必然不会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的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以达成。现在的少儿美术教育,无论公立、私立,大多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美术就是画画、就是画得像、就是几张美术等级证书……美术应该是一种表达,是情感的表达、是创想的表达。首都师范大学的杨景芝教授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在儿童美术教育里,“多元化”更多的是意味着体验的多元化。对儿童来说,尤其是幼儿,当言语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欣喜、忧愁、恐惧时,绘画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使其可以尽情地涂画和畅想,这是儿童对生活的一种表达。但这种表达在少儿接受了正式的美术教育时,或多或少丢失了原始气与纯真气。一些教师只关注作品的呈现效果,以成年人的眼光评判儿童画,原本一个孩子看到圆形会说盘子,现在也被教化地认清了“本质”,脱口而出“圆形”。儿时的生活经验化为乌有,不再对记忆有怀念。美术教育要强调儿童的生活习惯,更应保护孩子的原创与本真。在孩子确立了自己的绘画语言时,多元化的培养尤为重要。美术的多元化既是材料的多元化,又是绘画内容的多元化。材料易得,而绘画内容涉及生活种种,体验若不够,自然无所表现。林风眠先生为学生所创设的环境都是为了丰富其体验。多元化地启迪儿童的美术认知,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培养孩子的兴趣使其多元化,引导其自主学习,继而改造、创造。因此,当代教师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藩篱,将引导与学生的自主相结合,激发并促进儿童“结茧”能力的发展,从培养好习惯入手,锻炼其自主自觉能力。
在谈及杭州艺专在近代艺坛上人才辈出之问题时,当年艺专的学生李霖灿讲到这样一原因“不能学书,弃而学剑”。“西湖艺专不但培养出杰出的艺术人才,而且是方方面面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是叹为观止。”作为一个杰出学者,李霖灿的现身说法,足以说明林风眠“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教学理念,对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当引起当今艺术教育者的深思,多元化培养少儿的美术认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7
摘要:
少儿美术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关键,但经过长期实践工作得知,现阶段少儿美术教育带有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并不利于少儿全面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从导致少儿美术教育成人化倾向的原因入手,研究做好少儿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少儿美术教育;成人化;倾向
新课改以后要求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少儿教育要以培养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为主。然而,少儿美术教育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少儿绘画提出了要符合成人思维的要求,导致少儿美术创新能力下降,少儿也逐渐失去了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找出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导致少儿美术教育中的成人化倾向原因
1、社会与家长的认识存在误差
通过与少儿交谈得知,真正由于自己喜欢美术而学习的学生很少,多数都是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学习美术强迫孩子来学习的,这样就导致少儿美术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是出于自愿也就不认真学习。之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学习美术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的自己的虚荣心理,让别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并借孩子的作品向他人炫耀[1]。同时,在学生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成人思维的影响,很多美术作品过于成熟,与学生实际年龄并不相符,这也是家长与社会对学生影响的结果,家长与社会认为只有符合实际的作品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社会上的比赛也是这样来要求少儿美术作品的,这样就导致少儿美术作品带有成人化倾向。
2、少儿美术教师素质差
少儿美术教师对少儿作品的影响也很大,尽管部分教师了解少儿美术应发挥学生的`才能,展现他们的天性,但为了让家长与社会满意,不惜牺牲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中用成人思维去要求学生。如有些教师最初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己任的,但当家长与教师谈话,认为孩子的绘画水平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标准,强制要求教师交给学生“好”的绘画方法时,教师也会因此改变自己的初衷,这样一来,就导致少儿绘画带有成人思维特征。
二、减少少儿美术教育成人化倾向的方法
1、增强对美术教师的要求
现代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少儿美术教育也是如此,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增强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根据少儿成长特点与少儿美术教育规律,用平和的心态进行少儿美术教育,让少儿在美术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自由创作,不对少儿创作做具体要求,只要指明大致方向即可。并让少儿走出教室,在生活与自然中找寻灵感,不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儿童,多从儿童角度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成人化内容的存在[2]。同时,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应用正确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画春天的颜色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这样就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春天的颜色。
2、教师做好与家长的沟通
对于家长的错误认识,教师则要与其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少儿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并不是让学生现在就成为小画家,同时让家长参与到少儿美术教育中,让家长帮助自己在课后怎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也是实现少儿美术教育目标的有效方式。在沟通中还要对家长进行必要的美术常识教育,防止家长走入少儿美术教育误区,进而为少儿美术教育奠定基础。
3、尊重儿童天性
少儿的思维是成人难以捉摸的,少儿思维受外界影响越少,其想象能力就可以培养的越好,因此,少儿美术教育一定要尊重儿童天性,让其尽情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在泥塑制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任何自己想制作的东西,有些学生会用橡皮泥捏出小黄人的样子,而有些学生则会捏出大熊猫的样子。同样,少儿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将中国古诗词应用到美术教育中,通过解读诗词,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出来的诗词画面[3]。如美术教师可以将李白的《静夜思》应用到教学中,先为学生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然后让学生自由创作,会发现学生所画出来的场景各不相同,有些学生画的是天上有一个圆圆的月亮,一个人坐在床上看着月亮哭泣;而有些学生则画的是一轮弯月,站在窗前看月亮。由此可见,由于没有外界的束缚,教师只是给了学生一些引导,学生就可以勾勒出不同的画面,这些都是儿童天性的体现。因此,在少儿美术教育中联系少儿实际,尊重他们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少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三、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了解到,尽管很多人都认识到了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对少儿美术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经常用成人的思维去要求他们,这样就导致少儿作品的带有一定的成人化倾向,并不利于少儿健康成长,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联系实际提出了减少少儿美术教育成人化倾向的措施,希望能为少儿美术教育带来指引,培养少儿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作者单位: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作者简介冯卫成(1972~),男,现供职于云南省曲靖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群文馆员,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文娟.新时期少儿美术教育的探索[D].淮北师范大学,2014.
[2]余人,袁玲.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少儿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出版,2014,02:14-16.
[3]程章.对少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新闻世界,2015,08:328-329.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8
一、教师和家长方面的实际影响
一方面,现在的少儿舞蹈教学一般都趋于利益考虑,强调速成,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是趋向于成人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少儿所跳出的舞蹈一般都是和年龄十分不相符合。而且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把一些成人舞蹈理念灌输给少儿,这就会使得少儿的感知能力和实际学习之间产生差异,逐渐丧失了学习舞蹈的兴趣,这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来说,极为不利。另一方面,现在的少儿家长一般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都比较高,客观强调全面发展,不管孩子是否喜欢,一味的进行安排辅导,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内心感受。在和教师进行沟通时,刻意强调对孩子体型和气质的训练,使得孩子必须要接受严格的训练,这种家长安排式的教学,使得少儿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严重阻碍了少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得幼儿逐渐减少了对舞蹈的热情,不能使其正常发展。
二、解决少儿舞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办法分析
1.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少儿舞蹈教学中少儿缺少创新意识的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重视起来,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来进行调整和改善。其中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因为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少儿舞蹈教学的根本前提,在实际教学目标设计中,要把少儿放到教学中心位置上,要重视培养少儿健全的人格,培养少儿全面素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教学中向少儿展示出舞蹈艺术的魅力,让少儿感到新奇,从而激发少儿学习的热情,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2.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少儿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对孩子们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舞蹈兴趣的主要办法,就是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少儿开始学习舞蹈,提高少儿学习的效率,而且也能够很好的帮助少儿培养创新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舞蹈和音乐结合起来,如果只是一味的传授肢体语言,难免会让少儿感到枯燥,如果能够有效的配合一点音乐,就会使得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也能够很好的发挥少儿的创新意识,激发出少儿学习的热情。另外,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画面和音乐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少儿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这对于少儿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3.尊重学生,积极予以肯定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虽然少儿还是不成熟阶段,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内心想法,要想培养少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就必须在平常教学中善于找到孩子们的创新点,多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去刺激他们,增强他们学习舞蹈的信心,促使他们能够轻松、愉快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师还要支持孩子们创造性的自我表达,从少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接受他们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促使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水平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对于少儿未来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综上所述,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增强创新意识,不仅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同时对于广大少儿舞蹈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教师要加强对少儿了解,对于舞蹈教学内容要进行不断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少儿美术教育论文07-16
(热门)少儿美术教育论文7篇07-16
美术教育与欣赏的论文12-06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06-07
课程衔接美术教育的论文11-22
有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精选12-05
美术教育版画论文12-06
少儿舞蹈的兴趣论文11-30
版画教学的美术教育思考论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