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论文(通用6篇)
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浅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篇1
前言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调查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社会、家庭、自身等方面压力的增大,再加上长期以来生命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青少年自杀、暴力犯罪、网瘾等现象频繁发生,意外伤害、自杀等非正常死亡已成为危及青少年生命的首要原因。此项调查结果令人不寒而栗,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宝贵的生命,是中学德育的必然使命,已经成为中学德育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中学生正处在汲取知识的黄金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和家长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肆意地对其机械地填充,毫不在乎学生的感受。另一方面,忽视教育学生对人生意义、价值和尊严的思考,使学生失去人生路标,生命存在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呈现为空白。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的意义、价值,正确看待生与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就已经提出用“生命教育”来整合教育的理念。美国、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最早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随后,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将生命教育纳入了本国的教育体系,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上海、辽宁等地区相继进行了生命教育的实践。
一、生命教育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目标
1995年2月,我国《中学德育大纲》目标中要求,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形成自尊自爱、积极进取、坚毅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和性格。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宣扬珍爱生命的信息,培养尊重生命和爱惜生命的态度,与自己、他人和环境建立一个互相尊重、能沟通和负责任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富有活力、积极丰盛的人生。其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面对人生的挑战。由此可见,生命教育与中学德育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存在着独立性与依赖性、渴望交往与自卑闭锁、理想与现实等矛盾,加之家庭贫困、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极易爆发冲突并走极端,酿成无法补救的生命缺失。学校要将生命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目标,把关爱生命、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作为德育的价值取向。生命教育,自然成为中学德育的使命工作。
二、生命教育是学校发展的良好举措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德育的日常工作和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有利于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充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营造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构建生命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责无旁贷。怎样创设生命教育的资源与环境呢?学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完善的生命教育校园保障机制。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学校校警、校园保安、行政值周、值日班主任、值周教师、生活指导教师等日常值日活动,构建全天候关注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校心理教师的培养,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辅导,在德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心理干预机制。
二是开发与整合生命教育教学资源。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制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导各学科课堂教学来渗透珍爱生命等教育内容,组织开办“珍爱生命”、“面对挫折”、“感恩父母”等主题班会评比活动,进行相关的校本教研活动,丰富学校的德育内容;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各种媒体资源,结合学校实际,收集、整理生命教育的活动方案、多媒体课件,形成生命教育的校本资源,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
三是构建生命教育安全的校园环境。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投入资金,建设供学生学习体验的生命教育专用教室,随时加强学校校园水电气、设施设备、道路建筑等方面的安全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司法机构民警到校做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会,举办安全教育、拒绝毒品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的生命教育手抄报、黑板报比赛,悬挂张贴安全常识、警示标语,开展地震、火灾等应急演练活动,净化学校环境,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临危应变能力。
通过校园环境创设、综合资源配备、校本课程开发、系列活动实施、科研课题导入,既能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又有助于打造学校特色,增强团队凝聚力,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塑造学校品牌形象。
三、生命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他们开展生命教育,能够使其树立起生命意识,让他们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培养他们的幸福感,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等,适时开展生命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生命教育,达成生命教育的“深化学生人生价值观与理想”、“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与关怀他人”、“发展学生多元智慧潜能”等三个目标,从而让学生活着、活好、活出价值。
德育是教育事业的灵魂,中学德育工作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加强生命教育,才能激活学生的生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成长,帮助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浅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篇2
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一般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学生伤害、交通消防、教学行为、场地设施、学生饮食、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安全。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在概念上比较相近,容易使人们产生混淆。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既相同又有异,两者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生命教育侧重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而生命安全教育侧重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1]。
一、学校体育推行生命教育的价值功能
1、帮助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我、认识健康
学校体育推行生命教育首先是认识生命的价值。这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学校体育的功能目标是不断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此,学生要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还有她的渺小与脆弱。要了解人类的生命价值和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意义,才能使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敬畏、热爱,进而能够从容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逆境,形成对生活的自信和坚韧不拔的勇气,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如安全教育、生存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环境教育、死亡教育等等,都可以融合与丰富于学校体育课程。而生命教育是在健康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升华,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具有有限性、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生命是由出生、成长、老化、死亡等构成的连续过程,生命的成长历程是艰难的、危险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对生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止[3]”。随着现代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一些国家学校体育课程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健康、认识生命安全做出了典范。例如,俄罗斯学校体育课程分设体育与生命安全基础两门课程,体育课程包括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饮食、休息、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体调节和自我调节方法等内容;生命安全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灾难、生产事故、交通事故伤害等预防与处理的内容[4]。其次是认识自我、认识健康的价值。通过学校体育这个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认识健康,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疾病与亚健康。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然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耐力、爆发力、速度等体能指标连续20年来持续下降,城市学生的肥胖及超体重比例不断攀升,肥胖率高达25.5%,接近1/4,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分别为31.6%、58.07%,、76.02%、82.68%。呈“台阶式”发展态势。造成这些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睡眠时间不足,课业负担过重。这对我们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健康,从而使学生了解自身、认识自我行为及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最终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2、发展和保持学生生命健康水平
学生是未成型的人,是尚待发展的人,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力。学校体育具有发展生命健康水平的价值。学校体育着眼于学生的生命特征,利用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顺应学生生命的内在自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到两种运动项目的技能和身体锻炼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借以发展自己生命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在学生生命健康得到发展的前提下,要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和方式,保持旺盛的生命特征。现代生活方式使得现代文明病的蔓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表明,体育以其独特的功能,是人们增进健康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儿童少年阶段,体育不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这一时期学生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方法[5]。另一方面,现代学校体育课程重视生命体验、身体需要、能量释放,把生命归结于人的生活之中,把发展和保持学生生命健康水平作为学校体育功能的终极目标。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锻炼、训练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并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是学校体育本质的特点之一,决定了学校体育具有发展和保持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功能[6]。体育让学生通过运动产生的笑声与汗水,让学生获得了运动素质、体格、身体机能等生理性效应,也获得了快乐、成功、自信和满足感等心理体验,是生命力教育的具体体现。
3、促进学生生命特征全面发展
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生活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中小学生的日常体力消耗明显减少,上学中各种交通工具代替了步行,生活中进的体力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出现了许多营养过剩的肥胖学生,不仅影响着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还不可避免地使他们的功能与机体生物结构产生退化,于是人们在不断地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体育不仅是学生活动知识、技能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索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是体验丰富与发展。学校体育中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这种亲身体验不仅是一种认知方式,更是一种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存在方式。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运动乐趣和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学生经历这些体验最大的作用在于促进他们生命特征全面发展。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个体完成的发展方式。阻抗学生生命退化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情景化体育游戏等活动,可以使学生肌肉发达,大脑发育得更加完善,可以提高大脑皮质对各种刺激的分析综合能力,本体感觉敏锐,使学生判断时间、空间和本体位的能力增强,瞬间反应快,判断准确,能协调支配有机体,同时可以提高肌体体温的调节能力,增强身体对气温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延缓衰老的进程,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等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作为生物的进化与发展。
4、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
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提高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在现阶段,学校体育仍然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能系统、持续接触体育的阶段。学校体育以运动是生命进化的原动力,按照生命规律发展体育教育,使体育课堂教学直面生命,从目标设定、内容设置、过程控制、方法更新等方面遵从生命发展的规则,通过人体运动的调节与控制,来实现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改造,从而为最终提升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提供身体可能[7]。同时,体育教学过程也是人体生命潜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是生命力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体育教育将学生领入体育这个王国,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欣赏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够愉悦身心,丰富文化生活。目前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不少孩子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简单,这些势必会给他们带来孤独、紧张和枯燥的负面情绪,也日复一日地吞噬着学生人情和人性。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扩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找回正在失落的人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据报道,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全球引起死亡和残疾的十大主要原因之一。心脑血管病、Ⅱ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及某些癌症的发生都与体力活动不足有关。每年约有200万人的死亡是归因于缺少体力活动。因此,WHO在2002年世界卫生日特别提倡增强体育锻炼,提高生命质量。世界卫生日的口号是“运动有益健康”,主题是体育锻炼。这一口号言简意赅,跨越了经济、社会制度和地域的障碍、把科学的智慧和观念变成政策,帮助人们健康长寿和生活得更好[8]。学校体育是提高学生在校期间乃至他们一辈子生命质量的基础,学校体育功能在学生中体现出效果的好坏也反映出他们一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程度,这也就衬托出他们今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优劣,证明体育锻炼在提高人类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中的巨大作用。
二、学校体育教学推行生命安全教育方法
1、学校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高度融合性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与学校体育教育中倡导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相契合。“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理念必然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唤醒、弘扬个体内在潜能的发展,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重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以改善教育效果的理论基础。当前的学校体育功能低效主要在于学校体育缺乏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识,这不仅体现在体育教育内容上,也体现在体育教育观念上没有富于生命教育的真谛。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无视学生内在情感和精神品性,只是将体育变成模式化的'训练,压抑学生个性和生命发展的多样性,使学校体育教育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因此,现在学校体育要回归体育的本性,呼唤生命本质,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来,这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校体育功能的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思想都是学校体育功能的本质要求,无论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起源,还是发展的动力而言,都源于生命,这都要求学校体育功能要实现向生命的回归。学校体育与生命教育在内容上也是高度融合的,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协调发展而安排的一系列身体活动,属于户外运动,通过情景设计,可以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本领,是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最好途径。
2、体育教师是生命安全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的教育者之一,应毫无疑问地担当起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体育教师要当好生命安全教育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首先得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熟练驾驭体育课堂能力,在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上好每堂课的基础上,杜绝课内的安全事故,还必须学习大量与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要适应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改变、更新教学策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利用室内体育课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授各种生命安全知识,利用室外体育实践课教会学生多种基本生存、逃生、自救、救人技能等本领,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体育理论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课有专门的理论教学,我们可以安排一些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安全常识,让他们了解遇到地震、火灾、溺水等该怎样去自救、互救以及险情将来之前的一些预兆小常识,建立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在险情来临前对自身安全的判断并迅速撤离现场的能力。例如,可以安排学生上讲台讲述他们亲自遇见、或听说的一些灾情,讲述灾情发生的过程和结果,讲完后进行提问,这种灾情是如何发生的,怎么判断它的到来,以及遇见了该怎么办?学生发言后,老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出险情到来时的预警、怎样迅速的撤离险区以及常见自救与互救方法。教育学生身处险境时,如何面对和克服,最终取得成功。在汶川大地震中,学生死亡偏多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学生被压在废墟下不会调节情绪和心理,由于悲观、害怕,继而失去生的希望与信心,致使很多学生即使在很短时间被救出,也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教师可以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面对灾难,当身处危难时如何调节情绪和心理,战胜困难。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例如可以向学生播放唐山大地震的视频画面,通过观看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父母的孩子的痛苦与悲伤,让学生懂得只有用知识、用生命安全意识以及采取科学方法应对,才能换来家庭长久的幸福和安康;还可以通过播放婴儿的出生到成长的漫长过程,让学生感知生命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通过观看1998年洪涝灾害的场景,其中有一个叫江珊的小女孩勇敢面对灾难,抱紧大树9小时不松手与洪水作斗争,最后奇迹般生还的画面;更有老人和小孩在树上几天几夜经受饥饿、黑夜、担心与恐惧,最后坚持到被救出。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总结:他们为什么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放弃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生命?向学生传授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遇到灾害时能够稳定情绪、勇敢面对,以积极的心态和采取力所能及的方法对待困难与挫折。
三、结语
生命安全教育的推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另外,生命安全教育必须渗透和融入到具体的课程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实质性的育人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使得学校体育具有了新的内涵,这就是学校体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会学生多种应急、逃身、自救、救人等技巧和方法,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的。生命安全教育广泛地应用于学校体育也会促使人们去反思传统的体育观念和体育实践,从而有可能引发学校体育的新一轮变革。
浅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篇3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初中的语文教学能够发挥生命教育的作用。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首先,初中语文学科自身的德育教育功能有助于生命教育的实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知识的传授等手段,使学生将知识与思想情感结合在一起,能够进行自我生命价值的体验等。另外,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一些文章内容中包含着自然的美好、情感的领悟等,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作为中学生来说,处于青春期阶段,并且在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的人文素材,能够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以及情感道德观念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对生命有积极的领悟,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此外,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的课文内容都涉及到生命[1]。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文章内容过程中,应该将课文内容与生命教育相互结合,并且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使学生的生命意识被唤醒起来,以此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积极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合理意见
(一)剖析语文课文,渗透生命教育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学科具有比较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助于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语文教育优势的发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受到生命的价值[2]。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讲解《背影》时,老师首先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进行体会,使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另外,在讲解《藏羚羊的跪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不仅仅人类具有一定的生命体验,动物之间也存在着崇高的母爱与牺牲的精神,从而能够启发学生应该珍爱生命,学会关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加强对语文教材内容的挖掘,合理开展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能够产生对生命的尊重、珍惜的意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来说,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生活,借助自身的实际行动,使学生领悟到生命的活力与价值,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积极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探寻
首先,作为语文老师来说,可以为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命教育的氛围,以此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合理激发。比如,在讲解《我的叔叔于勒》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文章中的‘我’给叔叔小费,这属于是亲情的影响力,这种做法对不对?并且能够看出文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样在课堂中学生之间进行合理讨论,从而能够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尊严与可贵。其次,老师还要从文本内容出发,合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3]。比如,在讲解《故乡》、《荒岛余生》以及《生命生命》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合理进行思考;而老师需要从文本内容出发,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内涵。比如,在讲解《春望》的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感悟颔联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事先讲解诗人杜甫的相关经历,并且分析诗人进行感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诗人的生活年代决定的,在杜甫生活的唐代已经由盛转衰,而且战乱频发,而诗人的生活也比较窘迫,并且感受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而且还对人民的生活要求进行了反映等,所以借助这样的形式能够合理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与思想。最后,还可以借助故事引导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比较喜欢故事形式的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比如,在讲解《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解愚公在遇到困难过程中能积极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生命意义进行思考,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三)拓展教学内容,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借助实践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进步与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进步与发展。因此,可以合理借助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课外多阅读一些关于生命话题的读物内容等;或者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生命的科教片;让学生创作关于生命意义的手抄报等等,这样能够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向学生渗透生命意识,能够使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与体会[4]。比如,在平时的作文训练过程中,可以布置学生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并且在写作之前需要为母亲做一件事情,这样能够通过实践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四)积极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量的拓展,仅仅借助教材中的文本不能合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来说,在平时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量的扩展,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定的充实,拓展学生视野与知识面。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加入著名作品的赏析环节,这样能够在课堂中使学生得到一定的阅读量,还能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影响[5]。比如,对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以及我国的经典名著等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一定的哲理与内涵,并且能够从作品中学会一些道理,能够对生命有着一定的感触等等,这样能够合理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并且能够使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达到生命教育的目标。
三、结论
综上,生命教育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积极的重视,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在初中的教育中得到了积极的运用。而作为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生命教育能够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以这就对初中语文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科学的举措,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树立一定的生命意识,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军惠.探讨如何从生活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6(20):16-18.
[2]刘欢,翟肇韬.情感教育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39-40.
[3]俞桃林.浅谈初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6(24):76-77.
[4]叶艳兰.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读书文摘,2016(10):66-68.
[5]杨裕珍.体验日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6(06):44-45.
浅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篇4
近年来, 大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自杀和伤人、杀人的事件常有发生,并不断地见诸媒体。 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更是普遍存在。 高职院校是在扩招后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短短的三年学制中,为使学生习得一技之长,谋得一份好工作,高职院校的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各种谋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导致了学生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 因此,在高职院校,特别是与人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学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学生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现状
从国家的政策上看,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兴起和发展成为现代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模式。 但从人们的传统观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是考不上大学的无奈选择,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足,学业成绩不理想,再加上舆论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偏见,使他们自暴自弃、看不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甚至漠视生命乃至践踏生命。 在他们身上对生命存在着信仰的多元化、情感的淡漠化、责任的利益化和生命意义的游戏化。
作为扩招之后蓬勃发展起来的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则放在了学生各种谋生能力和技能方面,注重“何以为生”本领的培养上,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忽略了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这样,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审美情趣的养成、意志力的`磨炼、为人处世之道等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使得学生缺乏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二、医学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征
高职高专院校大部分是从中专院校升格而成的,教育理念、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远远不及本科院校。 而它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又必须不断扩大规模,以求持续发展。 来到高职高专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中时通常是被划为后进行列的,再加上比同龄的大学生较早地面临择业与融入社会的问题,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同时,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 还常常会有自卑、厌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验,因此,他们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认同远远不及普通大学生。
(二)医学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医学是保护和促进人类生命健康的科学,医学院校担负着为医院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专门人才的重任。医护工作不同于社会中的其他行业,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危与幸福, 它是以诊治疾病、照顾病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它工作的对象是人,是要对人提供深切的医护关怀,要解除人的疾病以及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这就决定了任何行业都不能像医学这个行业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和对患者的深切同情和发自内心的关爱。
三、医学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途经
(一)生命教育的保障———相关教育职能部门的干预与监督
“生命教育”一词在中国大陆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此后,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研究与日俱增。尤其是到了21世纪,校园内伤人、伤人和自杀现象的层出不穷,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报道就更加频繁。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在校园内开展生命教育的活动几乎是没有,尤其是高职院校,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招生”和“就业”进行的,当然教育教学的重点也就在培养学生的谋生技能上,除此之外的所有活动则是能少则少,没有更好。因此,生命教育要在高职院校开展,必须有相关教育职能部门的干预与监督,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二)生命教育的前提———教师先行
学生是正处在不断成长、 发展中的人,他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缺少不了教师的正确引领。没有了教师的导航,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路上就有可能迷失方向。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职,教师是否正确对待生命,是否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否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自己精神境界的提升,会对学生的生命观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开展生命教育的活动中,教师应该先行。
(三)生命教育的载体———课程的开设
在高职院校,进行生命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开设相关的课程。这就如为了加强学生业规划,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样。 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在思想道德课和心理健康课中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把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正确和全新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让学生接受系统的生命教育。
(四)生命教育的深化———文化与实践活动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命意识,同时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追求也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因此,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舆论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生命教育的深入人心非常关键。校园里的教育和学习比较集中, 在时间和地域上也有限制,缺少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有把教育实践化,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去理解、去领悟。 新时期,特别是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主体的当下,如何让学生在“象牙塔”中自由、健康的成长与成才,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关注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命意识,不断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浅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篇5
摘要:初中生物是初中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生物教育的力度也随之加大。作为一门让学生充分了解生物,熟悉自然生物生活生存的规律课程,生教学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生物教育,还能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更加敬畏和爱护生命,这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思想。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结合生物知识更加了解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品德。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为初中生物教学的生命渗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初中教学;生物课程;生命教育
一、引言
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生物教学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让学生珍惜生命,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尊重生命的价值。因此,初中生物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课程的优势,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让生物这一门研究生命、探索生命的课程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相对来说和社会的接触太少,对生命的认识也不太深刻,很多时候,不能够对生命进行很好的认识。比如很多初中学生会有自残和轻生的念头,就是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他自己,还属于他的父母、教师、同学以及一切关爱着他的人。其次,通过有效的生命教育,能让初中生更加完整和深刻地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建立起自身的生命价值观,去帮助和尊重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对生命有所敬畏。最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有所改变,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情感态度的教育以及对价值观的指导,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所以,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教学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三、当前生物教育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
尽管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很多的方面都在不断地改善,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远。在初中教学中,对分数仍旧看得很重,进而没有太多地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就目前来说,仍旧还有很多初中学校将生物归类于“副科”,不管是在课程的安排上还是教学的内容上,都没有全面深入。更甚者,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分数,经常会出现“占课”的情况,也就是说将原本不多的生物课程换成数学或是英语。从而让原本就缺乏生命教育的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更加不足。
2.教学流于形式
就当前的生物教学来说,特别是农村的生物教学,生物教师大多数都不是专业的生物教师,而是一些原本没有生物知识,对生物课程没有深入了解的教师进行教学。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导致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一味地跟着教材念,并不能向学生传授全面和深刻的生物意义,生物教学课程更像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设的,流于形式,这种状态下,初中教学中自然没有生命教育的渗透。
四、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想要对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渗透现状进行改变,就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的方面着手:
1.改变观念,重视生命教育渗透
初中生物教师要加强自身生物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完善,重新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定位,在教学中向学生充分地进行生命渗透教育,从而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命观,进而促进学生的生命教育。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构建生命教育的交流平台,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网络搜寻一些资料,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生命教育;最后构建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等,在生物教学中根据材中的生物教学资料向学生传授生命价值观。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充分利用实验,强化生命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构成,能让学生对生命更加了解。所以,生物实验也是进行生命教育渗透的重要方法。比如在进行《老鼠的分布环境》这一教学课程时,需要用老鼠进行实验。就这一个课程来说,学生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天生胆小或是心生恻隐之心,不敢用老鼠进行试验。但是有些学生却认为这很有趣,在实验的过程中以更残忍的方式对待动物而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适。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试验效果,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较为不利。这两种极端的状况分别体现了学生对生命不能正确认识和对生命的蔑视和践踏。所以,教师就应该通过这个实验对学会进行生命的教育,要让学生知道利用老鼠进行试验实施为了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生命,但是在过程中,应该正确的对待试验中的老鼠,而不应该过分地对待。进而给学生建立“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的生命价值观念,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且,在试验中利用的一些大自然的生物要在实验完成之后放归大自然,让学生重视、善待、珍惜生命。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是实现生命教育的黄金阶段。生物教师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进行新的定位,给学生灌输有价值的、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生命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减少不珍惜生命的现象,也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安文萍.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学周刊,2014,14:89.
[2]陈一.生命科学史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4,72:160-161.
[3]黄志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4,(5).
[4]张洁.初中生物课程创新教育实施思路[J].华章,2011,(36).
浅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篇6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即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对于生命教育的含义有多种表述,各种观点并存,主要有三点:第一,非理性主义的生命教育观;第二,存在主义的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本真的生命存在;第三,人本主义生命教育观,倡导符合人的生命本性的生活,尊重人的生命与尊严,强调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二、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开展生命教育非常重要。现代中学生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心理上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在中学开展系列生命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重新审视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死亡对自己、亲人意味着什么。
三、中学生情感层面上的困惑
(一)情感调节能力差异形成的分析
情感调节能力又叫做抗挫力。面对挫折采用的方式不一样,就会相应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如果受挫者采用消极的方式,会造成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尊重,引起自杀和他杀的行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适应中学生活,有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们愿意和同伴诉说,所以他们具备情绪调节的资源和心理能力。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自身角色定位的失调,他们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前途以及未来的发展,但他们的成就动机过高,不切实际。当面对现实中的挫折时,例如考试失利等,会让他们自我怀疑,并且出现焦虑情绪。由于自身角色定位的失调而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导致他们产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不接纳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对生存的意义产生怀疑,进而怀疑生命的价值。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无法忍受现实生活中的`烦躁和焦虑时,就会采用极端方式,例如用自杀来摆脱现实中的不如意。
(二)情感体验能力差异形成的分析
生命的情感体验表明了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惜度。珍惜生命,首先表现为可以对自己的生命有较高的情感体验。珍惜生命、重视肉体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求。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启蒙期,情绪丰富而强烈,热情高涨;自我意识强烈,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不断提高,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可以内省自己的生命价值,可以使他们对自身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情感体验程度加深。随着年龄的递增,面临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如一些同学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考试失利,而升学问题带来的压力会使其缺乏自我价值感,开始怀疑自身的价值,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形成。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情感体验程度下降。
四、培养中学生的生命情感和审美境界
生命情感按照功能性分成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积极的生命情感可以让人斗志昂扬,为生命增添动力,成为生命之源。而消极的生命情感会产生对生命否定的情绪,感到生命没有意义,并且漠视他人生命的意义,由此带来忽视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会成为消极生命情感的催化剂,从而产生伤害生命的极端行为。
审美显示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它的主要功能在于给人一种超越性的自由和快乐,将审美和人的生死加以融合,个体会拥有在现实中战胜困苦、恐惧的能力。特别是审美在人生临终关怀中的作用,可以使个体生命在平静、快乐、单纯的感觉中获得满足。当学生可以以审美的生命方式去拓展自己的人生时,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升华自己的人生,实现生命最终的价值。拥有积极的生命情感和审美境界的学生才可以体验和感悟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拥有积极的生命情感体验才可以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可以尊重他人的生命,用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命的开始和丧失;在他人遇到生命挫折时,可以及时体验到并做出相应的行为来帮助他人。因此拥有较高的审美境界和生命之趣的人是可以正视生命中的挫折的,具有较高的抗挫折的能力(AQ)和情绪智能(EQ),只有这样才正真可以将情感层次的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浅谈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03-28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精选6篇)07-20
浅谈生命道德的德育论文03-04
浅谈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性论文04-09
浅谈情感教育的意义论文02-25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浅谈论文04-14
浅谈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论文05-31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