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的论文范例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审计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审计学是会计、审计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经济类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进入21世纪,高校教学应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有效性,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典型案例
把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是审计学教学改革的探索。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感到,审计学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二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课程缺乏吸引力;三是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影响教学的实效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把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根据审计学教学的内在逻辑要求,运用启发引导、课堂讨论的形式组织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审计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审计学案例是根据审计目的和要求,对各种类型的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及其经济效益和某些错误与弊端,以及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加以综合整理,选择出生动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审计事例,编写出的具有典型性的审计实例。它是实际审计工作的再现,每一个审计案例反映着不同的经济事件,可以是单一问题的小案例,也可以是综合问题的大案例。每一审计案例的解决,都从不同角度体现着一定的审计理论、原则和方法。对审计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有利于掌握审计工作的规律,并把这些知识再应用到审计实践中去,它可以让学生以审计人员的身份考虑问题,加强学生对审计工作的感性认识,了解审计的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了解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常见的错误与弊端,使学生熟练掌握进行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1.1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教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把不断变化的现实及时反映到教材中去,也由于教材注重原理的阐述,不可能吸纳很多生动具体的事例。因此,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必须紧扣社会上发生的新问题进行教学。可以说,案例教学就像一座联系社会生活和经济学课堂的桥梁,它能使鲜活的社会生活、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迅速反映到课堂上来,从而使课堂教学发生较大的变化。
1.2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上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从客观上为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仅此还不够,关键是要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民主讨论、互相启发、积极思考、充分参与的氛围。好的案例蕴涵着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讨论的热情。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引导他们展开讨论,提供深入思考的理论观点,把握讲授的正确方向。这种以案论理、启发思考、教学相长的特点,易于消除教与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教育目标的认同。
1.3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能够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进程,总是循着具体到抽象这一路径发展的。所以在审计学的教学中,从生动的具体事例开始,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带到课堂上来,更符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吸引学生,找到与学生思想的契合点,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使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有关理论更容易入脑,更便于大学生深入理解和自觉接受。
2 审计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步骤
通过审计学案例教学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审计理论研究与专业判断能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一方面对学过的审计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新的理解、掌握以至运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以便更好地做好审计或有关工作。
2.1 做好高效的教学准备
(1)科学的教学设计。科学地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体规划是审计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改革得以成功的关键,因此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的总体要求,制定案例教学改革总体规划。该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为:第一,考核方案的调整方案;第二,用于课堂集中或个别讨论的案例内容及案例的数额;第三,学生分组计划;第四,个案讨论实施的时间;第五,网络、计算机、投影仪的准备;第六,课程结束后的总结与分析。教师在授课之前,按照规划的要求对规划中涉及的各个项目逐一加以落实。对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应进行精心的准备。
(2)高效的教学组织。在每次教学前将审计学课程涉及的讨论案例和讨论的主要内容及要求等具体事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时发布到网上,使得学生在参加课堂的集中或个别讨论时能够做到有备而来。通过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和高效的教学组织等教学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2.2 案例教学过程实施
(1)注重对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审计学课程所涉及的审计案例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审计实践里通常只有同一趋向的近似答案,而不具有绝对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师在组织每次课堂的案例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特别应注重对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学生认识问题可能存在的差异,巧妙地提示:学生应关注被审计单位财务欺诈的结果,应注重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弊的各种表现形态及变形,应使用何种发现问题与查证错弊的技巧等。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多地强调学生注重对会计错弊的正确调整过程,而不是引导学生去寻求统一的标准的答案。
(2)运用激励学习兴趣的机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体现得最多的是一种授受关系。学生过度地依赖教师给予的信息传递,缺乏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学习动力。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老师应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各个小组的组长带领同学们讨论并做主题发言。教师应该将案例讨论的情况与结果作为考核的内容计入平时成绩中。这种分组讨论、发言计分的激励学习兴趣机制的运用,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3 审计学案例教学改革的启示
3.1 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
由于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习通常是在师生热烈的相互讨论和正反方激烈的争辩的气氛中进行的,所以,有必要对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鉴于此时的任课教师只能定位于引导者、备用信息库等角色,所以应该将参加该项活动的学生定位于活动的中心。进行这样的定位可促使案例教学的优势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主动性和交互性,形成强烈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自觉性、趣味性和在组织中的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其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牢固,从而,能够最佳地接受任课教师通过网络所传输的教学信息。
3.2 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案例教学课的课堂组织者发挥着为学生打造有益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讨论的重大作用。案例教学课的教学者必须做到学识渊博,通晓政策、法律,熟悉所要讨论的案例,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案例教学课的组织者必须善于处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冷场、偏题、偏激等各种情况,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引导和掌控研讨的局面;案例教学课的课堂组织者必须具有亲和力,能够融洽、和谐师生关系。
3.3 典型案例的科学开发
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任课教师能否将其科学开发出的典型案例提供于课堂进行研讨,是“案例教学改革”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典型案例的科学开发是任课教师将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具有一定影响性或代表性的政治、经济事件或法律案件,通过科学地删减、加工、整合成事实清晰、逻辑清楚、行文简洁、是非分明的文本,使之可用于课堂介绍、分析、研讨的过程。开发典型案例最忌粗制滥造,因为粗制滥造的案例不仅会导致课堂研讨的混乱,而且会引起参加案例教学活动的学生的厌学、抵触或反感。
3.4 学校相关部门的默契配合
现代教育把学生从单纯地消化、整理学习内容的学习者,转化为能够运用多种媒体、善于通过感官刺激而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审计学案例教学决不可能是有一个教室、一块黑板和一只粉笔就能够顺利进行的,其必须依托于多媒体的使用和互联网络的运行。而多媒体的使用、互联网络的运行、众多学生的组织等均离不开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部门、设备保管和维护部门、广播通信等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
【审计学的论文范例】相关文章:
6.物流论文提纲范例
7.论文答辩范例
8.论文格式范例
9.医学论文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