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整体鉴赏提高文学素养论文
摘要:无论是抒情文章、纪实文章,还是叙事文章,品读其中的闪光语句会帮助学生更好品味作品,丰富文学素养,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要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整体鉴知文章的框架结构,领会感悟作品的闪光语句。
关键词:中学语文;整体鉴赏;审美能力;文学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语文课程程标准对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总体上是要更新陈旧的以教为主的课堂结构,打破满堂灌加满堂问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为主的人文主义观念,完成对人才从应试型到素质型方向的转变。为此,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好辅导员的角色,教会学生对课文特别是对文学作品从整体来感知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文章主题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是涉足一篇作品完成对它鉴赏的开始和中心。能否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关键在于是否吃准了作者在文章里所融入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一篇文章里作者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应该是有迹可循,有形可感的。把握了文章的感情等于把握了文章的灵魂,就很容易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剖和品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爱”这个主题,反映的是“淡淡的哀愁”这个感情。把握了作者的这个感情,就不难理解作者的字里行间简洁朴素的叙述。家境颓败,祖母病逝,本来就伤心的“我”“簌簌流下眼泪”,“父亲”却一句近乎轻描淡写的话:“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是不善表达的“父亲”坚强内心的体现,“父亲”对儿子———“我”的希望就在那一句淡淡的“天无绝人之路”上。车站送别,“父亲”硬撑着“肥胖的身子”“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穿过铁道,爬上那边的月台”买“几个橘子去”,深挚的父爱在朴实的叙述中更好地得到表现。而作者“淡淡的哀愁”从“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两句淡淡的话语中显露出来。正是因为在品读这篇课文时抓住了作者“淡淡的哀愁”这一感情,文中对父亲的言语、行动,以及外貌才发出令人震撼的力量,成为欣赏父爱不可或缺的名篇之一。
二、整体鉴知文章的框架结构
鉴赏文章,要注意把握情节、布局的整体性,把它看成一个构成统一、完美的.主体,力求做到不肢解、不分离。要达到这个鉴赏能力,必定要了解文章特别是散文中“形散神聚”的笔法特点。所以,欣赏作品时,要留心情节结构的重要性。如品读杨朔的《荔枝蜜》时,读者不免为其中清新优美的文笔、真挚丰富的感情所着迷。在这之中,有些读者也难免对文中两处“闲笔”不解:一处是作者到从化温泉小住的情景,一处是参观“养蜂大厦”。也许有人会想:这两处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的阐发有没有必要?如果少了这两处,文章是不是会更简洁?要对这两处“闲笔”有很好的了解,必须在把握作品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理清全文的框架结构。原来,文章是按“我”对蜜蜂不太喜欢———(感情隔膜)———了解(感情转变)———喜欢(感情投入)———梦见变成蜜蜂(感情融化)这样一个感情框架联结起来的,从感情的隔膜到感情的转变,投入到完全融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有了这个想象的枢纽,顺着这条线索去寻找,就不难发现,原来这感情的逆转关键的结就在于这两处“闲笔”上:从化小住,看到迷人的景色,联想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而有赶不上吃鲜荔枝的遗憾,于是,鲜美甜香的好蜜让“一向不大喜欢蜜蜂”的作者“不觉动了情”;参观“养蜂大厦”,了解到蜜蜂的寿命和贡献,使作者感情“不禁一颤”,从小时“叫蜜蜂蜇了一下”而“总不怎么舒服”的心里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和赞誉。到此,这两处“闲笔”不但不是可有可无,反而是感情框架结构上的枢纽站。
三、领会感悟作品的闪光语句
作者的才气往往体现在对语言文学的驾驭能力上,鉴赏作品少不了对文章充满魅力的闪光语句的欣赏,它是作者的艺术创造,有十分独到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综合起来,这些语句常常是文章中关键的描写句、议论句和抒情句,它们在文章中起到烘托、点睛、深化、升华的作用。一篇成功的文章一般都有值得流传的名句、哲理句,是读者赏析作品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如鲁迅的《社戏》中的“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光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里的景物描写,从嗅觉、视觉、听觉等角度写出了一派江南水乡的迷人景象,烘托出一种兴奋美好之情,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让人扼腕赞叹;又如他的《故乡》中这一句“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充满哲理的议论,道出了奋斗虽然艰难,但只有奋斗才有出路的人生哲理,不能不使读者掩面深思。
四、结束语
鉴赏作品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写作特点、表达方式等。不论是何种途径,提高鉴赏水平,培养文学素养始终是目的。要教会学生用人文主义的观念去感悟课文,使之向要“有一肚子名篇佳作”“写一手流利的文章”的方向发展,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瑜.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中学语文接轨问题初探[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2]高峰.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应着力提高文学素养[J].新课程研究,2011(07).
【学会整体鉴赏提高文学素养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