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院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入手探讨民族地区新教育论文

时间:2024-06-26 20:08:40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我院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入手探讨民族地区新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今年民族地区新闻事业迅速发展,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实践是新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从我院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入手,对民族地区新闻实践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从我院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入手探讨民族地区新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民族地区;新闻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呈现出高速度、大规模的发展态势,包括在民族地区的各个高校,新闻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各高校纷纷开设了新闻课程、设立了新闻专业。民族地区新闻教育的迅速发展,对于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人才,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主要从北民大文史学院新闻实践教学的探索,来探讨民族地区高校新闻教学如何搞好新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新闻学专业是一门非常强调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实践就成为新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这一实践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将课堂学习的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新闻采写的操作能力,不断积淀新闻采写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实践活动查漏补缺,不断检验已有的新闻专业理论和知识系统,并进一步弥补或纠正课堂学习的不足和失误,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一、我院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教学的依据。以往的教学计划中,虽有实践环节设置,但没有具体明确的实践内容、实践时间、实践周期及评定方式等,这就很难把握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现在把它明确列入教学计划内,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制定明确的实践大纲,从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角度出发,确保实践体系的具体可行。这项实践教学刚开始是每门课程随机安排,有很大的随意性。2004年新闻专业独立招生后,在专业计划修订中,专门设置了课程实习环节,使之在时间安排、经费使用、成绩考核等方面正规化。

  (二)采用集中实习方式。不少新闻院系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自主实习。学生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分散到各类媒体,免去了学校集中联系实践单位的困难,亦节省了学校安排实习的资金投入。学生寒暑假自主实践表面看既锻炼了学生又解决了学校的困难,但由于学生社会关系资源的有限性会导致学生实践媒体的单一性、低层次。而学生实践的随意性、学校管理的松散性,往往使实践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作为学生的第一次实习我们采用集中实习方式,系里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地点、统一安排交通住宿,专业教师带队指导现场采写编,增强了学生信心,保证了实践教学效果。

  (三)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考核。为防止实践流于形式,提高学生对实践的重视,明确规定所有新闻专业学生必须完成这个实践教学环节,取得相应学分,根据学生在实践中采写的新闻作品数量和质量评定成绩,记入学分成绩。考核是否客观公正,也是影响到学生积极性和实践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只考核小组成绩,会出现有不认真的学生浑水摸鱼的情况,实践效果无法保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了分组实践,考核个人,划分等级的考核制度。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把量定到个人,整体是以小组形式完成,但等级考核要落实到个人,给每个学生打分。同时利用新闻专业的特性,拉开不同层次学生的等级,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实践效果。

  (四)新闻各专业业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前新闻专业实践活动方式往往较为单一,各门课程各自安排实践,缺少彼此间系统联系,缺乏培养目标的有机整合,也很难满足学生提高新闻综合能力的需要。我们通过改革,把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等课程实践教学统一集中进行,满足了学生新闻综合业务技能的需要。

  (五)加强实践教学的安全工作。全系教师全力以赴、确保安全第一。为明确安全责任,实践前系里要求每个学生签订了《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新闻传播系校外教学实践安全保证书》,每个教师分组负责,除了进行业务指导,还负责纪律安全管理,由于组织有序、措施得力,几年实习过程中,在学生人数多、教师有限情况下,未出一件大小事故,安全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

  (六)实行专业教师和媒体从业人员联合的双导师指导。这样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既有专业教师的理论高度,又有媒体记者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指导学生实践的效果。截至2011年5月,已带领五届学生四百多人,先后前往宁夏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灵武等县市城市、农村、工厂进行采风,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采写的一些优秀稿件,在《吴忠日报》、《固原日报》等地方媒体上大量发表。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体会了从事新闻采写的甘苦,锻炼了吃苦耐劳的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了新闻采写编评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新闻的热情,提高了学生作为未来新闻人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二、民族地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由于历史人文等原因,西部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基本上沿用的仍是传统的报纸新闻学的理念,对现代新闻传播理论缺乏相应的吸纳,教学内容封闭性较强,社会实践活动少,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在新闻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少有介绍,现有教学硬件设备老化,致使教学环境与当代社会科技发展状况脱节。一些人认为民族地区经济科技发展比较落后,今天所说的数字化、多媒体,对于边远地区的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听到没听过。学生毕业后这套系统与技术也不见得在一些地县立即实行,学生只有掌握了现有的新闻学知识,到地区级或县村级的单位就算不错的人才。花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到最新的技术学习上,在民族地区太过于超前,没有这个必要。其实按照我国广播影视科技事业“十五”发展规划,全国各地县乡已基本完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迫切掌握现代科技技术能力的要求离我们并不遥远,现有的技术教育手段及观念急需更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具备前瞻性。我们应当不遗余力地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新设备的购置中,如中等档次的数码相机、摄相机、非线性编辑机等,让民族学生有机会在学校当中就接触到最新的知识与资讯用国际化数字化的概念武装其头脑,这对他们以后到一个暂时比较落后的地区开展工作更能发挥作用。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匮乏。在民族地区新闻师资力量不足现象尤为突出。在目前民族地区成立的新闻院校或系级单位中,原班人马几乎都是中文系的教师。当前高校进人至少要求必须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然而目前新闻传播类硕士、博士研究生相对还比较缺乏,此类人才毕业后多留在大城市的媒介或较好的科研单位,以报寒窗之苦。如果没有特殊的优惠条件,这些人才很难来到民族地区新闻院校工作。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如果不采取灵活优惠政策主动出击,恐怕师资匮乏的现状难以改变。从客观实际来讲,新闻教育不同于别的文科教育,它在实践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如果缺乏具体的新闻实践经验,他们所传授的内容多是从理论到理论,不能很好地了解市场及传媒需求,难以给学生在具体实践方面提供有效的思考和建议。 (三)实践教学基地的缺乏。一方面,大部分院校开设了新闻实践基地,但由于经费的缺乏使教学基地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新闻媒介事业比较落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数量相对较少,容纳新闻专业学生实践实习数量有限。实践教学基地的缺乏成为制约民族地区新闻专业学生的瓶颈之一。

  三、关于民族地区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适应媒体融合的需要,开设媒体实务课。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全球化,民族地区对内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传媒彼此交融,界限日益模糊的的大趋势下,大力加强民族地区学生融合新闻传播原理与网络传播特性的能力。媒介实务课程的开设应是全媒体的,以适应媒介融合的需要。要根据专业的不同分别确立专业必修专业限选和自选课几个类别。比如,新闻学专业学生必修《报纸媒体实务运营》《网络媒体实务运营》,可选修《广播媒体实务运营》《电视媒体实务运营》等;广电专业的学生必学《广播媒体实务运营》《电视媒体实务运营》,可选修其他实务课程;对学新闻学专业网络传播方向的必修《网络媒体实务运营》,选修其他实务课。实务课要全仿真地开展,从捕捉新闻线索开始,到最后做出版面、电视节目和网络新闻来形成报纸、电视或网络媒体的真实模样与形态,并传播到受众。为此,学校要从硬件投入、课程建设等方面对媒介实务教学予以政策扶持,加大相应的科研支持力度形成从师资、硬件、流程,到理念的系统归纳、总结和升华,构筑“全能培养”的核心阵地。

  (二)整合校园媒体,打造媒介“整合新闻”的实践教学平台。美国新闻人才的培养基地——密苏里新闻学院一直以自办商业报纸、电台、电视台为荣。该学院多年以来一直实行着被其他新闻院校所推崇的人才培养模式——“密苏里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新闻实践,是培养新闻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在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课堂和报社编辑部、教授办公室整合在一起。“密苏里模式”相当独特,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都难以复制,但“密苏里模式”所倡导的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的培养有相当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主要采用建立实践基地来完成实践环节,但民族地区高校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经费紧张、容纳学生有限等诸多困难,这使得学生专业实践的稳定性受到制约。目前,多数校园媒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理体制上缺乏统筹规划,校报、广播站和校园网隶属于不同部门,各自有一套相对独立的采编队伍和运作机制,资源未能有效地整合,媒体间缺少互动,因此,若学校能整合校园媒体,建立一支统一管理的采编队伍,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分批到校园媒体进行实践,把学生的实践成果纳入课堂教学的范围,这样统筹汇总校园信息,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不仅能提高校园文化的宣传效果,更能为学生搭建“融合新闻”的实践平台。

  (三)建立与“全能培养”相匹配的教学科研多元化评价体系。鼓励师生从实践性成果的角度获得价值认可,与业界新闻实践活动接轨。高校对论文发表都有激励措施,其实建立对新闻实践活动取得成果的价值等同的评价体系也非常重要。比如,教师带学生到媒体实践,应折合成与课堂教学相当的工作量;教师在实务教学时进行新闻策划,被媒体采纳、报道后反响良好的,应视为与科研同等重要的成果加以奖励;教师携学生在媒体开专栏,发表报道或评论效果良好的,应视为教学成果予以奖励;教师发表的有影响力的新闻或获奖作品可作为科研成果享受学校奖励等等。

  (四)当前民族地区具体发展条件还不能对新闻教师提出学历与经验的双重要求,为使现有教师了解新闻界的最新动态与需求,学校应选派新闻专业的青年教师轮流到媒体任职,以增加其对新闻工作的感性认识。这一措施的执行,即可避免青年教师因缺乏新闻实践,从书本到书本,讲空头理论的弊端,同时这些教师亦可担当学生与媒体单位的协调者。

  新闻实践教学是新闻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新闻学教育的效果,影响了新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新闻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取决于不同环节的链接和整个体系的系统性。总之,只有不断加强新闻实践教学的系统性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强的实践能力,从而适应个人与媒体的发展需求。

【从我院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入手探讨民族地区新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究论文07-01

关于探讨高校历史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论文10-20

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的论文06-30

机械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讨论文07-2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论文08-14

谈谈我院教育硕士的“论文答辩”07-23

体育新闻对体育教育的作用探讨论文08-01

关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论文08-26

浅论从文艺教育入手,探讨“柏拉图”视野中的“美”10-14

探讨历史趣味教学中学教育论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