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艺术论文

时间:2020-09-02 10:08:08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艺术论文

  摘要: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整个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实践参考意义。文章以民族性、地域性、民间性为三大视角,对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进行系统、细致的论述。

浅谈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艺术论文

  关键词:东北大秧歌 音乐特点 民族性 地域性 民间性

  秧歌,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据考,这种民间舞蹈起源于农业劳动,为“插秧之歌”的简称。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如白蛇、青蛇、许仙、唐僧、孙悟空、傻柱子、小老妈等等),手持扇子、手绢、彩绸等道具而舞。在表演形式上,分为“大场”与“小场”两部分:大场为变换队形的大型集体舞;小场为两三个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时也为一人单独演唱的民歌、小曲。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东北大秧歌的舞蹈各占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半壁江山,构成载歌载舞、视听一体的格局。

  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于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具有理性思辨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具体而言,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与灵魂。“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早已在许多艺术家心中达成共识。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早在19世纪就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①

  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族性,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服务。东北大秧歌为中国汉族的民族舞蹈,其“大场”的大型集体舞的队形变换方式有“卷白菜心”“走剪子股”“编蒜辫”“珍珠倒卷帘”“迷魂阵”,以及踩高跷、跑旱船、跑驴、竹马灯、花灯等歌舞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汉族舞蹈的特点。“小场”的歌舞也都是民族歌舞。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分为“大场”舞蹈的伴奏音乐(器乐)与“小场”中的演唱(声乐)、伴奏(器乐)两种。无论是“大场”的器乐伴奏,还是“小场”的声乐演唱与器乐伴奏,都是典型的民族音乐。

  其一是乐器的民族性。为“大场”舞蹈伴奏的乐器,主要有唢呐、鼓、锣、镲,都是古老的民族乐器;为“小场”伴奏的乐器,除上述乐器以外,还有竹板、手玉子、二胡、三弦等,也都是传统的民族乐器。

  其二是乐曲的民族性。为“大场”伴奏的《将军令》《得胜令》《句句双》《大姑娘美》等乐曲;“小场”中的民歌《绣哈尔滨》《翻身五更》《看秧歌》等,也都是典型的民族声乐作品。而且,这些乐曲的作曲法,也都是民族化的。例如在旋律上,都是民族音乐特有的旋律;在节奏上,多用四拍子或二拍子,也都是民族化的节拍;在主题发展手法上,常用变化重复的“合头换尾”或“加花变奏”等手法;在调式上,多用传统的五声调式(以“宫商角徵羽”为调式名称),并以音乐为标记,表述调式主音的音高——调性。

  凡此种种,都充分证明,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族性特点,是十分明显、不须赘述的。

  二、地域性

  地域性也是东北大秧歌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自有文艺始,便有文艺的地域性及相应的文化意蕴。……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集合体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愈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就愈鲜明。”②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力。”③

  东北大秧歌音乐的地域性,也是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地域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地域性服务的。东北大秧歌,顾名思义,是指流行于东北地区的大秧歌,与陕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股子秧歌等,各有不同的地域风格和特点。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充分彰显出东北音乐文化的特点:总体风格上热烈、粗犷、豪放;旋律素材上采用东北民歌、小调、小曲;音乐语汇与文学语言上,运用东北语汇与东北方言;地方乐种上,属于东北鼓吹乐中的唢呐乐乐种。

  凡此种种,都有力地证明,东北大秧歌音乐的域性特点,也是十分鲜明、不容置疑的。

  三、民间性

  民间性同样是东北大秧歌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

  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间性,同样是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间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间性服务的。

  东北大秧歌产生于清初的东北民间,“清初,东北各地庙会风行,闹大秧歌亦随着盛行”。④据清人杨宾所著的《柳边纪略》记载:“上无夜,好事者辄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夏击相对舞,而扮一持伞灯卖膏药者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更舞,达旦乃已。”⑤的确如此,东北大秧歌与东北民间的民俗活动紧密相关,不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青苗节、中秋节等节庆活动会有大秧歌表演,而且民间祝寿、建房奠基、乔迁、红(婚嫁)、白(丧葬)、蓝(祭祀)、黄(庙会)、黑(撒路灯、放河灯)等各种民俗活动,都有大秧歌闪亮登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扭东北大秧歌更成为城乡百姓强身健体、自娱自乐、社会交际的普及性群众文化活动。

  因此,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更成为东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品种,《句句双》《大姑娘美》的曲调人人会哼;《小看戏》《小挎鼓》的秧歌调与《瞧情郎》《丢戒指》《看秧歌》等民间歌曲,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凡此种种,都足以证明,东北大秧歌的民间性特点,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综上所述,可见东北大秧歌音乐,属于民族音乐文化、地域音乐文化、民间音乐范畴,这三大特点也是它的三大支柱,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使它永远立于民族文化之林。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多维视野中的东北秧歌及秧歌文化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B011)

  注释:

  ①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27.

  ②张葆成.黑土戏剧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56-57.

  ③鲁迅.致陈烟桥[J].鲁迅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91.

  ④李徵.东北二人转史[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0:4.

  ⑤袁文波,王天君.二人转艺术论[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9.

【浅谈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艺术论文】相关文章:

1.东北大秧歌民俗文化特点

2.浅谈欧洲浪漫音乐的风格特点

3.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4.利用时代特点进行音乐教学的尝试艺术论文

5.浅谈龙江汉族民间音乐与流人音乐文化艺术论文

6.东北秧歌教学中的呼吸特点

7.从音乐人类学角度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艺术论文

8.浅谈物理教学的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