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

时间:2024-09-17 20:41:24 MBA论文 我要投稿

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

  供水厂的物料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对于用量较大并且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品的管理,从危化品的使用、存储两个方面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相关MBA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oh100.com/bylw)。

  摘要:本文梳理了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供水企业建立的主要步骤和关键环节,从制度、人员、物料、设备、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分享了过程管理和信息系统建立的心得,帮助供水企业解决遇到的共性问题,更好更快地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关键词: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对象;过程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供水行业的安全生产态势整体向好。在安全标准化实施落地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未出台针对供水行业的专用安全标准,而在实际推进中多套用工业制造业通用标准,其不能体现出供水的市政特性和食品属性。在实施过程中因各地标准不同,供水企业的规模、工艺及设备、管理层级、业务范围等个体差异,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也会有所差别。只有紧抓供水行业特点,结合企业个体情况划定安全管理边界和层级,把现有的管理体制与安全标准化的要求有机融合,利用信息化管理方法,才能实现供水企业本质安全的目标。

  1安全标准化实现的一般要求

  安全标准化由在安监局备案的专业安全咨询服务机构进行跟踪指导,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进行自评及改进,自评合格后形成自评报告并网上申报。第二阶段,由当地安监局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初次评审。评审从企业资质、基础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四个方面进行,采用档案核对、现场验证、等评审方法,依据明确的评定标准进行量化打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评审中含部分否决项及加分项。如分数合格则取得安全标准企业资格,不合格则整改后再次申请评审,安监部门抽样复查。供水企业一般为规模企业,较多采用二级评审标准。安全标准化的建立是为了帮助企业理清安全管理思路、明确责任、规范行为,落实过程中不能做成规范和执行两张皮,让安全标准化真正在供水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企业首先应明确安全管理范围,做到“宽到边、深到底”业务流程全覆盖。供水企业的主要业务如自来水的生产、收费服务、取水化验、管道维修、表具管理和管线施工都应纳入安全管理范围。供水企业一般为公司—部门—班组的三级管理模式,对应层级建立相应的安全巡查、人员培训、应急处置方案等安全管理制度。窒息中毒、淹溺、坍塌、物体打击触电、高处坠落等作为供水企业易发事故类型应该引起重视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各供水企业在长期的安全工作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但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原有的模式不能完全与标准化的要求契合,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安全要求、充实安全知识、改进管理过程、完善文档和记录,对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进行细化和升级。

  2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对象

  安全标准化工业二级通用标准有近二百条评定内容,在初步建立时需要对照标准逐一核对落实。采用面对安全管理对象的方法,从制度、人员、物料、设备、环境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1]

  2.1制度

  2.1.1安全投入

  市政供水行业有投入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运行多年的供水企业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普遍存在。如果节省了安全资金,出现重大事故实在是得不偿失。安全需要一定的投入。安全专项资金应纳入企业的年度预算,设立专用账户,转款专用,由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管理。经审核符合安全资金使用规则的支出,不计入各部门的成本。

  2.1.2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

  安全生产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安全生产委员会。企业负责人应兼任委员会主任,各分管副总为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法规要求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议供水企业成立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能科室,同时作为安全生产委员的办公室。

  2.1.3建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常见的安全制度有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危化品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拟定并汇编成册,报最高管理者审定签发。以部门为单位接收文件,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学习。

  2.1.4事故隐患排查

  事故隐患排查分为公司级、部门级和班组级安全检查,内容各有侧重。并根据作业特点进行周期性检查,如夏季多为有限空间作业检查,冬季为火灾隐患排查。供水企业应将检查和整改结果定期上报各地安监信息平台和水务安全信息平台。

  2.1.5应急救援与事故管理

  根据危险源和本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综合安全预案和专项预案。供水企业的专项预案应特别针对火灾、防汛、有限空间等事故类型展开,应设置指挥体系及应急人员,可通过预案专家评审以确保行之有效。应急物资由专人管理,定点存储。供水企业都有较为成熟的水质安全应急体系,安全生产预案可依托水质安全体系来有效实现。安全生产事故应按规定时限上报,事后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

  2.1.6相关方管理

  供水企业的合作单位较多,如水源的供给方、管网的维护方、查表外包方、药剂供给方、设备维保方、管线施工、劳务输出方、承租出租方等,需要与相关方明确安全管理边界及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相关方进行资质及现场安全检查。

  2.2人员及作业管理

  2.2.1安全生产责任制与绩效考核

  按照公司经理(厂长)—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员工的路径,从上至下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做到一岗双责,“谁管理、谁经营,谁负责”。并依据不同的岗位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考评体系。对于提出安全生产建议并采纳的予以奖励,对于违规作业、违规指挥的予以惩处。

  2.2.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安全培训分为三级,对一般员工、新员工及“四新”员工的培训不得小于规定时长,主要负责人还应取得安全管理证书。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危化品操作工、化验员和变配电作业人员需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作业资格证才能上岗。

  2.2.3安全行为管理

  适用于有一定危险性的作业环节。安全操作规程汇编应下发到班组学习,由部门和班组共同进行考核。吊装作业、压力容器作业、药剂投加、变配电设备操作、化验、消毒作业、水泵维修都应由专门的人员按照规范作业。供水企业中的危险作业主要是指限空间作业、氯气投加维修作业、临时用电、动火管理和高处作业管理。危险作业除严格执行规范外,作业前根据危险程度分级审批,危险性较大的要制定专项安全方案,通过勾选安全相关措施填写委派单,保证安全措施到位后才能作业。

  2.2.4职业卫生

  噪声和氯气是供水企业常见的职业卫生危害因素。安全管理部门需定期联系当地职业危害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和评价。有些泵房噪声大又无消声措施,如检测结果超过每周40小时等效声级85dB(A),即判断存在噪声职业危害。如加氯车间的通风效果不好,加氯设备管路老化严重,可能造成工人操作呼吸带的氯气超标。如果评价结果不合格,则要采用工程措施降低危害并定期登录安监系统申报信息,同时对作业人员定期体检,培训、告知并配备耳塞等防护用品。

  2.3设备设施的管理

  2.3.1特种设备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和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安全阀是水厂常见的特种设备。起重机械作为维修辅助设备经常被使用,压力容器在经常用于滤池气冲等需气场合,直径大于25mm的供水压力管道基本都属于压力管道的范畴,安全阀是有压力防护功能安全附件。特种设备需建立安全管理台账和档案。初次安装时需到当地质检部门备案,并定期保养和委托校检。

  2.3.2一般设备设施管理

  一般是指水泵、搅拌设备、投加设备、动力及控制设备、水处理设备和各类工艺建筑管理。对此类设备实行台账管理,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评价标准并自主评定。从设备新建、维护到报废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2.3.3安全设施三同时

  水厂或加压站等功能性项目的改建或扩建工程,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应做项目安全初步评价,对潜在的危险性因素进行分析,在设计时宜有安全专篇解决相应的问题。安全验收评价是在项目竣工后进行,前置条件有消防验收、职业危害检测评价、防雷检测等,全部通过后可委托进行验收评价,项目在安全验收评价合格才可正式投入使用。另外如氯中和塔、排烟风机、消防设备等安全防护设备必须与项目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2.3.4消防安全供水企业是市政消防水的供给者,部分水厂利用工艺池作为消防水池,不再单独设立消防水池。如利用清水池等工艺池替代消防水池,需要定期对消防泵进行检修并特别注意防止消防管路水质倒流污染成品水。如供水企业综合楼建筑内有喷淋系统,则消防水池需单独设置。

  2.4物料管理

  供水厂的物料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对于用量较大并且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品的管理,从危化品的使用、存储两个方面进行。供水工艺在混凝阶段投加的混凝剂、消毒阶段投加的消毒剂及污泥处理阶段投加的化学试剂都可算作此类。絮凝剂常为高分子材料,使用时常经过溶解、稀释调制和定量投加步骤,一般无毒但有些带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溶解之前,有些絮凝剂呈粉末状,可能造成空气污染,如果环境中到达一定浓度遇到明火还有爆炸的可能性。部分絮凝剂在水解时会析出如氨气等有害气体[2]。消毒所常采用的危险化学品有氯气、二氧化氯其他含氯消毒剂。氯气属于危险化学品,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在“一战”时曾作为化学武器使用,一般作为重大危险源管理。二氧化氯也有刺激性和毒性,还有易挥发和易爆炸的特性。在污泥化学调理阶段投加的石灰也有一定危险性。药剂投加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被腐蚀需要定期检修或更换,保证密封及机械强度。另外危害药剂出入库及使用应进行登记管理。

  2.4.1从安全存贮的角度

  一般存贮15-30天的用量,不宜一次储量过大,如二氧化氯可采用现场制备的方式随用随制,做到零存储。药剂分区存贮,存储环境符合其化学及物理特性。存储库房有防泄漏、溢出的中和塔、围堰等应急设施,还应设置洗眼器、吸附包等应急用品。现场标示明确药剂名称及性质。危险药剂存储地点不宜离办公或居住区过近,氯瓶间应设置在下风向。

  2.4.2从安全使用方面

  首选工艺成熟、自动化程度高的投加方式,做到本质安全。同时采用能降低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闭)以减少和控制使用场所危险化学品的事故风险。使用和存储场所为防止有害气体聚集,应当设置有毒气体报警仪并合理通风。建议采用报警仪及风机联动控制,当环境有害气体(粉尘)浓度达到预定值时自动开启风机。应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并向其配备性能合理的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其操作危化用品时的安全。

  2.5环境管理

  2.5.1厂区环境

  供水企业作为饮用水供应的特殊行业,一般都是整洁有序的花园式环境,对于垃圾堆放有一定要求。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开并定点存放,有防吹散、防污染措施;对于污泥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应有专门存放地点,存放点有防渗漏措施。

  2.5.2防雷接地

  供水厂一般场地开阔、地势较高,易遭受雷击。目前水厂自动化程度较高弱电设备多,遭受雷击后损失较大。供水厂经过专业防雷改造并经过防雷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筑物上应设置接闪装置,配电设备应装有防浪涌保护装置,中控室防静电地板、中控台或大屏幕等设备需做防雷接地并遥测绝缘合格。供水厂内管线种类繁多,应按种类涂刷相应的管道色标并标示流向。

  2.5.3临边防护

  供水企业内各类池体众多,巡视、维修、取样都会在池边作业,作业人员不慎坠入池子中的事故时有出现。工业梯台和护栏可以有效的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参照《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4053.3-2009)对厂内护栏的高低、间距、踢脚板高度进行改造,使通道、梯台、护栏及厂内照明照度都符合安全要求。

  3供水企业的安全过程管理

  安全标准化要求按照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进行过程管理。确定每个工作的目标和周期,把每个周期内划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形成一套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计划阶段:按照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要求,对安全管理的对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全年计划把工作分解成月计划及周计划。如制定隐患整改计划要参照上个周期完成情况。制定的计划内容包括对象、内容、预期效果、预计完成时间、费用、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内容。实施阶段:包括计划执行过程当中的核查和落实情况的检查。明确是否有新的情况,评定是否需要调整或终止计划。实施中应详细记录实施人、完成时间等内容。落实情况的检查应除记录检查情况、检查人、检查时间外还应对未完全落实的项目提出建议整改并督促落实。检查阶段:对照计划阶段制定的计划,按照实施阶段的落实和检查结果,定期总结安全管理工作,分为全面总结和特定总结,为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改进阶段提供依据。改进阶段:对检查的结果予以处理,对成功的经验予以肯定并推广,甚至上升为企业的规章制度。周而复始的解决问题,使安全管理找到符合企业发展的方法。

  4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目前各供水企业较多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常见的系统有OA办公系统、SCADA系统、智慧水务平台等,信息化也是实现安全标准化的有利抓手。供水企业安全信息化的建立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优势,可以依托之前的系统进行深度开发,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联动避免重复性投资。

  4.1基础信息库的建立

  基础信息库是企业安全信息化的基础,包括信息的录入、维护、更新和删除。包括安全管理基础信息、人员信息、设备台账、特种设备信息、危险源库、职业卫生信息、法律法规库、环境信息、物料信息、安全检查表和隐患排查表等。这些数据和企业其他数据库共联共享,实现条件查询、自动预警、表单输出等功能。

  4.2过程管理表格的建立

  结合PDCA的管理流程和企业的工作周期,建立起安全工作过程管理表格用以指导具体工作。建立基础信息之间的联系,在后台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型,将相关表格按照不同的阶段和因果关系进行关联,按照计划表生成提醒信息、对照落实记录生成检查信息、对照检查记录生成统计报表。[3]在程序上是以一定的输入、引用、输出作为流程。在外观上有计划、记录、台账、汇总、检查、总结、分类信息等。

  4.3安全信息系统的使用

  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库为基础,以过程管理为流程,依托供水企业信息化平台,指导供水企业的安全工作及时、正确、高效的开展。其建立的各类基础信息数据,可联网更新避免重复性工作并提供个性化的查询服务。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输出,如万吨水事故率等指标性数据,可作为供水企业安全决策的依据。

  5结论

  本文结合供水行业特点论述了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在供水企业建立的流程、难点和重点。明确了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边界,根据评定标准从制度、人员、物料、设备、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根据过程管理理论把安全工作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明确每个周期的工作内容及重点,形成一套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提出依托供水企业现有信息平台,建立基础信息库和过程管理表格,并关联构建安全管理模型,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从而提高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的运行效率。总之,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供水企业的有效建立需要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创建适合自来水行业的、可复制的安全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工业制造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评审通用标准[S].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供水(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于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12):171-178.

【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相关文章: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特点分析03-27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分析论文02-22

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分析11-28

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研究12-12

探讨CIS的餐饮业标准化管理模式12-05

探讨CIS的餐饮业标准化管理模式文献12-05

通用飞机型号工程管理模式分析11-23

企业物流管理模式与实践研究03-27

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11-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