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论文

时间:2024-07-28 14:01:4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一思修论文(通用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一思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一思修论文(通用8篇)

  大一思修论文 篇1

  题目:

  论大学生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摘要:

  大学生做好很有必要。大学生只有深刻领会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熟练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认真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策略,才能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活 就业

  在人生的舞台上,为什么有些人的演出能够获得鲜花和掌声,而有些人的演出则索然无味,令人找不到头绪?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演绎自己的经典,突出自己的精彩。而有些人则如任人摆布的棋子,进退不由己?

  追求卓越,渴望成功,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不懈追求,更是21世纪人们的热门话题。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下一步迈向何方。职业规划就是个人发展的一盏明灯,让我们清楚自己未来的道路的方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清楚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明白如何根据自身的核心优势去制定未来发展的道路,他必然更容易实现成功的梦想。

  然而,何谓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一位总裁曾经说过:“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想看,一个人在工作中只能赚到薪水,其他的一无所获,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因此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人生的规划,明确自己在各个地方的位置,明知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等,要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站在十字路口迷失了自己。尤其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要找准标尺,结合社会的人才需求,发挥自身的潜能,制定合理的规划,一步步的向心中的高峰攀岩。

  我们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人生的理想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希望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全新的学习生活方式,很多同学会感到不适应。

  大学生活,我们的课余时间更多,使得有的同学开始茫然,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大好的光阴浪费在网吧或床上。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我,让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时间应该花在什么地方,我们有哪些方面不足需要弥补。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提升自身的能力,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发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10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为650万~700万人次,加上2009年届300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10年大学生就业年度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毕业生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多么可拍的数字!就如此真实的的出现在你我身边,不做好准备的话,对于我们来说,将会无法养活自己。

  “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考察队调查报告:通过问卷结果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大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毕业时才开始考虑。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让我们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好准备,让我们能够在毕业时拥有更高的起点。

  中国的古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因此当代的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了较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所学专业、最大兴趣等因素为自己设定职业生涯目标,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为这个职业不断地努力奋斗。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因而往往是被动地学习,被动地参加学校活动,被动地应对毕业和就业,甚至在即将毕业时对自己想干啥、能到好工作。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仍然找不到“用武之地”,反过来干啥、会干啥都不清楚。就业时常常是拿着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着撞到好运气找埋怨招聘单位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他们的失败归根到底就是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由此看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机遇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头脑。” 可以说,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我们就能在职场上享受更多的鲜花和掌声;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或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在职场中就会遇到更多的坎坷和荆棘。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应从大一开始就及早谋划,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不仅有利于大学学业的圆满完成,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更有利于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

  大一思修论文 篇2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对于刚来到大学有些迷茫的大一新生来,无疑是门独好的课程。

  不管其他同学持有怎样的观点,我始终相信,在这门课里我将收获很多。思修课也许没有专业课那么重要(理论上这样的),但学习之后,就会明白思想的提升是多么重要了。有这样一门提升心灵,开阔思想的课,加上这样一位语言幽默,诙谐有趣,长得又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何小春老师,在其特有的授课方式下,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哲思道理,诉说得异样精彩,课堂上也总是欢乐不断。每周两次的课,总是热切期望着,期待何老师精彩演绎。显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也确实收获许多。

  思想道德是人类的灵魂,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思修课不可缺少的,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与生活,也能融入生活,它开阔我们的眼界,触动了时代的脉搏,也让我们更好的解决我们在生活中与到的问题、困难。

  思修课让我们懂得了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不仅仅是做一个学识丰富的书呆子。它广泛的课程内容,法律,思想道德,职业精神心理等,还有它的现实性、社会性、针对性,这些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更好地做人,更好地做好大学生。让我们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让大学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也让我们知道如何更好地为未来走向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思修是一门叫我们如何做人的课程,它是知行结合的课程。课程中何老师不仅教授我们知识,更以自身的行动给我们切身的感受到如何去做人,以身边发生的或自己曾经历过的或生活中鲜活的事情为例给予了我们生动的讲述,同学们自然听得不亦乐乎。

  何老师有云,人生分为六转折,五个阶段:从出生到小学,到大学,到社会,再退休,最后趋向死亡。而且其中两个转折最为重要:大学,社会。而我们正处于——大学,这一重要转折点上。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大学如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极为重要了。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里有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丰厚的师资条件等。外在条件我们都不必担心,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自身条件。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 我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些都需要有着正确的观念,而《思修》正是为了培养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设立的一门课程。正是此门课程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法律基础,让我们正确地去认识世界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最重要还是老师怎样传授这些知识了,这一点,我极为赞扬我们的何小春老师。他每次的“同学们”,其后总是会,或语重心长,或幽默风趣,讲授些哲理明言。同学们听后,有时会严肃深思,有时会开怀大笑,但总是收获多多。智慧的花朵在思修课中悄然绽放,这将使我们终身受益。用一个个精彩的PPT,视频的剪辑,多种方式为我们传授知识,没有其他课堂的昏昏欲睡,有的是大家的积极参与,欢乐不断,感动常在。何老师还把课堂还给我们,给我们机会展示自己,同学们一个个登上讲台,大胆讲述自己的理想,梦想,还有那一个个精彩的PPT,也有小品的上演,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与何老师的几次交流,我也知道很多,我们年轻人有旺盛的精力,智力也在发展中,外面的大世界,等待我们去闯,去拼。年轻人嘛,有资本,尽管去努力吧。

  思修这门课程要结束了,但思修课传授我的知识,给我人生的启发没有结束......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向上吧!少年。

  大一思修论文 篇3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在随着进行着改变。那么,如今的大学生拥有着怎样的道德观念呢?

  (一)学校的影响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自小以来,就接受着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传统道德的洗礼。从小就开始学习孔孟之道,之乎者也。但是,在学习过后,能记得的有几人,完全熟应该知其中还以的又有多少?

  其实,学习孔孟大多人都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并非真正发自内心的想去了解它。尽管大学生们都自我感觉,自身具有不少传统美德,但他们的道德价值观中任然十分缺少互助,团结等基本道德元素,例如:在班级开展活动时,有不少人抱着玩玩的态度,不去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尤其在军训时,没有一种团队的精神,甚至有些人连军训都不去,没有集体荣誉感。也正是因为考虑到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建设,一入校园来,第一件事并不是学习课本知识,而是开展军训,训练他们的毅力,团结,进取,互助的道德观,正确的引领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道德。

  (二)社会的影响

  当然,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建设与社会时事密不可分。例如:最近热谈的老人摔倒是否该扶的问题。扶起摔倒的老人,就有可能让不少人心中产生顾虑。这源于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

  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让大学生们开阔了视野,在道德上明辨是非黑白,崇尚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能够正确的对个人与社会的道德缺失现象与行为进行正确鞭笞。但是,对于自身的道德行为,缺少了理性的认知,在学习生活上缺乏协作精神,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在对他人与社会时,过于计较,缺乏奉献精神。

  (三)家庭的影响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我倍加肯定,从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到他的父母是怎样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好的言行,可以让孩子走向成功的岸堤,坏的言行,可以让孩子走向犯罪。“穷人孩子早当家”这也能说明,一个人的家庭状况足以影响他的行为。

  由于国家的制度,大多都是多生子女,因而父母对孩子自小就溺爱,从而,溺爱便成了阻碍孩子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因素,父母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也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因此,父母也该对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

  (四)自身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大学生成长的年代里,由于一直生活在一个安静而又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的环境中,使他们以一种远离现实的特殊方式来感受时代的变革。中国的应试教育,把一名学生能否上大学,能否接受更高程度教育的决定权,交给了没有生命力的高考。因而,对学生来说,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就是高考。应试教育只是片面的看重学习成绩,忽略了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再加上如今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度呵护,使得孩子从未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渐而形成了自大、自负、高傲、狭隘等的错误认识,也缺少了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对自身价值缺乏正确的评价与认识。

  学校、社会一集家庭的影响只是外因,自身因素的影响才是内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而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综上,当代大学生应该应该努力加强自身修养程度和病变是非的能力。

  大一思修论文 篇4

  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历程,主要有四条基本经验:

  (一)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为培养人才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育人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

  如果说,育人是学校的“骨”和“筋”,那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气”和“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二)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虚事实抓

  虚功实做,软件硬抓,软硬兼施,才能发挥最大效益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目标、内容、政策和载体由虚变实,体制、机制、队伍和投入由软变硬,才能真正做到软任务硬化,软意识强化,软指标量化,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建设

  。在思想建设上,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建设上,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在文化建设上,要始终突出思想教育的功能。

  (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宏观含量。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置身于日益丰富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背景下考察,社会急剧变革的大环境中分析,世界新科技革命大格局里研究。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自我封闭,不能自我循环。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态环境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个中心:

  以自我成材为中心,学生中出现了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晚自习率高、去图书馆人多的现象。但深入分析部分学生的成材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与党的培养目标,与“四有”人才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两个矛盾:

  学生自我期望值高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矛盾,要求改革呼声很高,但一旦改革伤害切身利益,往往表现出不满情绪;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娱乐设施的矛盾,由于教育投入不足,文化娱乐手段落后,许多学校周边文化是社会低俗文化(影视厅、歌舞厅),不能满足学生高品位的文化需求。

  三个压力:

  学习、经济、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市场的竞争,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求知欲旺盛,对市场经济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反映敏感。经济压力,由于招生收费并轨,学校出现了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其中特困生占5%。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家庭人均收入800元以下的;特困生是指每月伙食支出80元以下的。

  家庭经济能力脆弱,难以支撑学生完成学业。就业压力,人才招录和使用上某些不公平竞争,担心自身才能和发展前程会被无规则的选人用人机制断送。

  四个转变:

  由关心西方思潮(包括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转变到关心中国的国情,从80年代的“西方热”转向90年代的东方文化热;

  由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转变到比较求真务实;由关心国家、关心社会,逐渐转变到关心个人发展机遇,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由一味地追求出国留学,转变到国内寻求用才之地。

  五个更多:

  大学生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上往往表现出五个更多。

  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成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演变的趋势。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演变的评价,应着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和“四有”新人的培养。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立、竞争、公平、效率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种取向并存;

  从个体看,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就发展趋势而言,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强化,社会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大学生价值取向中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如不加强教育引导,势必走偏方向,酿成严重后果。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兼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青年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

  主体性。不少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学生过份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耽误、被埋没、被大材小用。

  多样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群体取向的多样性。青年学生对成材的设计是多视角、多方位的。

  (1)以学业为目标;

  (2)以从事社会活动为目标;

  (3)以出国、经商、赚钱为目标;

  (4)对人生未来的发展没有正确目标。

  时代性。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的'时代特征。

  不稳定性。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部分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判断,会因为听了一场英模报告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说明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很强的可塑性。

  矛盾性。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败坏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里,确立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我们要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注视新变化,研究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

  大一思修论文 篇5

  摘要: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根据自我生活的体验,在人的生存以及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是人生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每个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把握自己的一生,使生命的过程更有意义。在不同的人生目的支配下,人们以不同的人生态度生活着。大学生应树立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埋头苦干的人生态度,树立诚实谦虚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的含义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情感和意向三方面的构成要素。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生活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直接影响到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人生态度与人生目的有密切关系,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态度是在社会心理学中的概念有多个,第一种是奥尔波特对态度的定义。他的定义强调经验在态度形成中的作用,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境的反应。第二种是克瑞奇对态度的定义。他的定义强调现在的主观经验,反映了认知派的理论主张。认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第三种是弗里德曼对态度的定义。是目前被大家公认的较好的解释,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强调了态度的组成及特性。

  2.态度的形成

  2.1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从";第二个阶段是"认同";第三个阶段是"内化"。所谓依从是指一个人为了获得奖励或逃避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在一个人态度形成的过程中,依从是很普遍的现象,在一个人早期生活中,态度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依从这个阶段。所谓认同是指一个人自愿地让自己的态度与心目中榜样的态度相一致。而内化对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每个团体都有规则,明确或者模糊,但团体不可能对所有的行为都制定规则,这就要求团里中的人都应该自觉地按照社会的期望来行动。

  2.2人生态度的形成。人生态度的形成与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致的。例如当婴儿出生在一个家庭后,家庭环境对他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他的期望,父母的举止言行,家庭对他的各种影响,对他都会有非常重要作用。这就促使他形成某种固定的行为习惯,从而使他形成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形成自己对待各种事物的的看法和态度。心理学家认为,一旦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形成后,便具有了种种特有的内在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使个体行为产生一定的预测性和倾向性。如果形成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它会促使一个人与生活保持和谐。反之,则会阻碍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3.影响人生态度形成的因素

  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个人得成长和生活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一定的社会影响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欲望,二是知识,三是个体经验。

  3.1个体的欲望。一个人人生态度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欲望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验证明,凡是能够满足个人欲望的对象,都能使人产生满意的态度。相反,对于那些阻碍目标的对象,都会使人产生厌恶的态度。这个过程说明欲望的满足总是与良好的态度相联系。

  3.2个体的知识。人生态度中的认知成分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所学的知识接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对该对象所获得的知识直接影响一个人对某些对象态度的形成。例如,一个人阅读过某种科技著作,了解到原子武器爆破力的杀伤性,就会产生对原子武器的一种态度,这就是说态度的形成是受知识影响的。但是,并不是说态度的形成,单纯受知识的影响。

  3.3个体的经验。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也与一个人人生态度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实践证明,很多态度是由于经验的积累与分化而慢慢形成的。例如,重庆人喜欢吃火锅的习惯,就是由于长期的经验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态度。

  4.人生态度的功能

  人生态度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还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等等。

  4.1人生态度的社会性判断。态度的稳定性表现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一旦形成,便成为一个人的固有和习惯,从而构成了一个人个性的一部分,使人们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持有一种固定的看法。例如,在习惯上,人们往往认为重庆人豪爽而淳朴,上海人计较而精明,这种习惯性看法往往会阻碍一个人去正确辨别个性差异,从而影响正确的社会性判断。

  4.2人生态度与忍耐力。忍耐力即一个人在遇到困难后,对困境的适应能力或容忍力。这种忍耐力往往与一个人对待困难的态度密切相关。例如,一个战士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因而他在战场上对待困难就会具有高度的忍耐力,即使是枪林弹雨,他都能历尽险阻,顽强奋斗。

  4.3人生态度与工作效率。曾经认为,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越好,工作效率就会越高。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也表明高度的工作满意度可以带来高的生产效率。由此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把员工的"满意--不满意"作为生产效率的指标,提出"双因素理论"。但是,后来经过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以后发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与生产效率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

  5.人生态度对人的影响

  在人的一生中,人生态度对人的一生有重大影响。人生态度影响着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效率,影响着一个人对人生课题了解,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拥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会积极参与竞争,正确面对风险与挫折,拥有极强的信心和意志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正确地处理苦乐、得失、生死、善恶。荣辱等人生矛盾,选择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的人生道路,做生活的强者。与此相反,拥有消极态度的人把生命中所有的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使人错误对待人生的矛盾,自以为是,或意志消沉,丧失人生奋斗精神。

  5.1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并以高度的人生责任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青年大学生应该努力树立的人生态度。作为大学生,要活得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真正活出个"人样子"来,就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也会遇到艰难险阻。在困境面前,有的人会放弃对人生价值目标的追求。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对你也笑,你对它哭,它对你也哭。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当你觉得眼前的世界是一片光明,人们都在向你微笑的时候,就能忍耐挫折和压力,并设法战胜它。当你觉得眼前一片阴暗和灰蒙蒙,觉得人人都在与你作对的时候,别人在欢笑,你也会认为是对你的一种嘲笑,你的心情总是忧郁、惆怅,觉得事事不顺心。拥有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克服困难挫折的强有力的精神武器。例如,求实务实的人生态度,以科学的理性思考人生,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对待和处理人生矛盾。因此,只要坚持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就会坚守自己的信念,朝着所制定的目标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邓亚萍个子矮小,尽管乒乓球打的好,却几乎所有教练都认为她不适合参加国家队。但是她到国家队不到半年,就荣获首个世界冠军,从此开始在乒乓球界称霸,到退役时,拿了18个世界冠军,囊括了两届4枚奥运会金牌,唯一一位连续8年世界女乒排名第一。其成功之道在于其三点感悟和人生态度。(1)处世心态一颗心:“决心、恒心、信心、平常心”。(2)人生感悟:实力,这是赢得尊重的唯一法宝!三、行动指南:任何事情从现在做都不晚!

  为了打乒乓球,她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当年她到清华大学外语系学英语时,连26个字母混合写也都写不全,到最后却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以及到国家体育组织工作13年,大概30年的时间,从运动员比赛到从事国际体育组织工作,面对每一份新的挑战,她都在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指引下一一解决了!

  古今中外一些具有气吞山河气魄和力挽狂澜决心的著名名将帅,及为人类与科学作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大师,都有类似特点。曾在重大执教和学习过的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和院士如马寅初、李四光、黄汲清、河鲁、柯召等也是如此

  5.2消极错误的人生态度阻碍个人自身的健康发展。消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否定人的积极能动性,以个人为中心,对他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消极的人生态度特点是认为人生无意义,对人生和社会悲观失望,得过且过,无所追求,以消极态度对待人生的人常把命运当做借口。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超越困境,更不会在身处黑暗之时努力去寻找光明。不但如此,消极的人生态度会使人停留在抱怨现状、缅怀过往、不思进取的恶性循环之中。消极的人生态度,使人无法正确了解人生和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规律性,然而人生实践的过程就是人生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面对各种矛盾,不能消极地逃避,更不能被动地应对。我们需要正视人生矛盾,如果不能以艰苦探索的勇气去认识人生矛盾,以无所畏惧的胆量去解决人生矛盾,那只会阻碍个人的健康发展。

  6.对学生不良人生态度的改变

  改变学生的不良人生态度或建立一种新人生态度虽然比较困难,但并不是不可能的。在这方面有的教师采取强制命令,这最多也只能引起暂时表面上的改变,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情绪紧张和抗拒。只有当教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对改变态度的要求有所认识,并由学生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时,真正的态度改变才是可能的。教师可以及时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例如,在遇到新情况时教师预先指出情况的变化,提出改变态度的必要性,学生就有可能自己想方设法改变旧态度,并以新的态度适应新情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活动去改变原有的态度。例如,当学生不喜爱某一门学科时,如果教师能组织学生参观或参加应用这门学科知识的活动,使他逐步理解它的重要性,并设法使之在学习实践中经过努力取得成功,他的态度就会逐渐改变。教师持续的要求和及时表扬是学生改变旧的不良态度形成新人生态度的前提。因为旧的不良人生态度是比较稳固的,因此要改变它,没有坚持不懈的要求和在有所改变时及时表扬是不行的。依靠集体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其效果往往更好。团结的集体对成员的态度有较大影响。

  7.结语

  态度决定高度,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人生。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他们的失败,完全在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别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失败者,往往不从自身的人生态度去寻找失败的原因,总以为他们的境遇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不知道,如何看待人生,全由他们自己的态度决定。他们不懂得成功是正确思维的结果,成功的要素掌握在他们手里。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不受人的其它因素影响,而受他自己的人生态度所制约。总之,大凡成功者,他们始终用最自信的心态、最乐观的精神,积极地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有了积极的态度虽不能保证事事都成功,凡事心想事成。要想成功,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就必须要有积极的态度。

  大一思修论文 篇6

  摘要:当前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已经开展了《思修与法律》课程教学,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教学现状不理想,而翻转课堂可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为此本文就重点分析了在《思修与法律》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策略

  一、前言

  《思修与法律》课程教学效果不仅影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科学知识掌握量,更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守法效果,因而做好该科目教学十分重要,在传统教学课堂下,学生无法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了让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思修与法律》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应用翻转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彻底颠覆了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它也可以被称之为“颠倒课堂”,通过调整课堂内外学生学习时间,将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有权利决定自己是否学习相关知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会使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在课堂内,教师仅可以将自己作为学生引导者,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与探讨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学生会利用课后时间来学习相关知识,而利用课堂时间向教师提出与课后学习知识有关的问题,借助教师教学思想解决自学问题。可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会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更改自身学习节奏以及学习风格等,教师则采用协助与讲授的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与知识产生的需求,此时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主体,教师角色、课堂管理模式以及课程教学模式均发生了变革。

  三、在《思修与法律》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策略

  1.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课前活动

  大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已经积极引入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一设备不仅可以更直观地呈现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能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思修与法律》知识更感兴趣,因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课前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教师在讲授《婚姻法》一课前,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动态直观呈现出从古至今我国家庭人员的变化情况,并在播放过程中,渗透出在不同阶段国家所颁布的婚姻法律,促使学生对该节课知识更感兴趣,进而可以主动学习。

  2.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本身就是课堂学习主体,因而一方面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权与自主学习权,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承担自自身教育者的责任,通过使用合理的话语,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思修与法律》的重要作用,并促使其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分析相关知识。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建议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分析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中占用学生部分时间,为学生举出实际违法犯罪例子,让学生看到违法犯罪者最终结果,促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法律知识以及拥有高水平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可以在翻转课堂中更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3.结合教学内容,布设课后学习任务

  虽然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应占据学习主体地位,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思修与法律》知识,合理布设课后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可以明确自主学习方向,进而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例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完《诉讼法》相关内容后,为了深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使用翻转课堂时,就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对本节课知识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布设“如何正确运用《诉讼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可以在课后学习任务的引导下,更透彻地掌握上述方面知识。

  4.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解决学习问题

  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分析,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承担了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责任,要想在《思修与法律》教学中更好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就必须收集学生在自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收获更多的思修与法律知识,拥有更高的道德水平与法律意识。

  首先,职业技术学校思修与法律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并凭借教学经验,分析学生在学习该方面知识时,主要会产生的问题,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明确不同课程内容学习重点,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更有效;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应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到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当前在课堂内主要探讨了哪些问题,有哪些已经解决,哪些尚未解决;在做好学生学习问题总结工作后,教师就需要为班级学生进行整体讲解,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更透彻地掌握本节课知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思修与法律》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十分有必要,在实际应用时,教师应合理借助多媒体设备,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结合教学内容布设课后学习任务,根据学生反馈解决学生自学中产生的问题,通过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学习《思修与法律》课程知识,进而让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掌握更多知识。

  大一思修论文 篇7

  1.高校学生恋爱现状

  1.1恋爱心理自主、随意性强

  现今的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或许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寂寞。他们对感情表现得冲动,较少看重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心理自主性很强,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轻现实,易冲动,从小受传统观念的局限。

  1.2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由于大学生恋爱的不成熟,成功率比较低,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失恋是大多数恋爱的必然结果,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对学业造成较大影响。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等情绪会使当事者的心理受到很大伤害,有的甚至形成阴影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2.当代大学生的几种错误恋爱观

  2.1恋爱目的不明确,只为体验爱情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校园爱情作为生活的点缀,以此排遣课余生活的寂寞,改变生活的单调。恋爱成为一种感情体验,借此寻求刺激,据我们调查有63%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爱情是以毕业作为爱情终点。这种恋爱观放纵情感,推卸责任,贻害无穷。

  2.2主次不清,恋爱影响学习

  在对待学业与恋爱的关系上,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会促进学习,较多的学生认为恋爱会阻碍学习,更多的学生认为恋爱后和以前一样。大学生主观愿望是搞好学业,却在日渐深厚的情感中迷失自我,荒废了学业,最终或因挂科,或因爱情波折而使自己陷入无尽的沉沦。

  2.3思想过于开放,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理念

  西方开放思想冲击了人们固有观念,含蓄内敛的东方传统被人们逐渐淡化。在回答“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同居现象”时,认为“坚决反对”的占39%,认为“能接受和无所谓”的占61%。在回答对婚外恋的看法时,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认同,而另一半的'学生表示不认同。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很多高校采取既不支持又不反对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研究大学生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恋爱动机,疏导大学生的感情困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3.1开展情感教育

  爱情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恋爱的原则教育、性别观教育、生理教育、法纪教育等。要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深刻理解爱情的本质。

  3.2强化校园文化功能,以高尚的情感教育

  学校应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报告、文化素质教育影片等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引进中外经典文学、美学作品,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知爱、懂爱、惜爱、赏爱的高素质新青年,营造积极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志存高远,专心学习,立志成才。

  3.3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

  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大学生的恋爱健康问题,最好是由思想教育工作者会同校医,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再觉得神秘、好奇。要重视心理咨询工作,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要及时引导学生摆脱恋爱的困惑,舒缓因恋爱而产生的压力,抛弃因恋爱而带来的挫折感,做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3.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恋爱实际上是一场费时、费钱、费力、劳心伤神的“疲劳战”,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学习精力,影响学习效果。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积累知识,培养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当前应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不要让恋爱过多挤压学习时问,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3.5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联手引导学生

  由于青春期中的性心理和性行为、恋爱行为和婚恋观念都是较为个性化并带有隐私性的问题,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应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与孩了共同探讨一些与心理、情感、爱恋、选择终身伴倡等问题要联手工作,形成合力,使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栋梁之才,并永远健康幸福。

  4.结语

  爱情是纯洁神圣的情感,无论是花前月下的甜蜜.还是苦难相依的执着,都令世人向往沉醉。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步入大学后,对爱情的追求也日渐成为生活的主宰。那么如何让大学生正确对待爱情,恰当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就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与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乎着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为处在恋爱迷茫期的大学生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

  大一思修论文 篇8

  多年来,我院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案例

  一、指导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代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大学生已经从以往的社会精英逐渐成为广大劳动团体的一部分,大学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和职业教育转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新时代城市的主要劳动力团体,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选择和劳动价值观方面的特点尤其值得辅导员老师们研究和探讨。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确立其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劳动价值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案例概述

  本着上述指导思想,我院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依托以系志愿者部为平台,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来,通过电子信息系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志愿者部共组织支援者参与志愿服务23次,服务总时长达247小时。在实践中,我们建立起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彩色粉笔支教组织”,参与了支教、环保、敬老等活动,成为我校志愿者的先锋队伍。其中,以“彩色粉笔组织”为主的支教实践活动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三、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掌握和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个人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方面欠缺具体的认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参与社会,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因此,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科学合理的为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条件,是亟待大学解决的问题。

  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由于长期处于学习状态,大学生对劳动、金钱、劳动力、责任、奉献等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他们对于劳动的了解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并没有实践机会了解社会个体劳动对于整个社会及其他社会成员的意义所在。因此,为他们创造适当的劳动参与机会,让他们深入到广大劳动者当中,能够逐渐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组织形式

  通过问卷调查,在大学生中搜集其对于劳动、个人价值、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资料,并向其征集实践活动的方式、地点等,然后综合分析其心理特点,初步确定活动形式。

  (1)结合上述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大学生思想状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利用走访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地点。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收集来自于实践地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撰写实践心得,总结活动成果,以确定今后活动目标。

  3.活动内容

  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希望小学。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找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通过实地考察,我们看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的`艰苦环境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看到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我们决定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活动。

  开展支教活动,落实帮扶计划。在确定地点之后,我们制定了一套支教方案,并开始着手准备。在不到两学期的时间里,以“彩色粉笔”爱心支教组织名义先后进行了5次支教活动,分别教授了体育、音乐、美术、社科等课程。同时,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拉近距离,深切了解了他们对支教活动的内心感受。

  筹集活动资金,延续支教活动。为了能够长期对九门口希望小学支教,完成帮扶计划,我们通过在校内外收集废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等方式来筹集我们的活动资金。同时,也会定期在市中心等地进行宣传,呼吁爱心人士捐书。至今,已筹集教育帮扶活动资金5512.7元,书籍213本。

  广泛宣传,吸引各大媒体关注。在对小学支教期间,得到了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日报、长城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同时,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庆典活动上,也受邀前去宣读倡议,吸引社会的关注,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希望小学。

  爱心支教,永不停歇。我们的支教活动,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同时,来自台湾的林珍珠老师捐赠给我们2000元的活动资金,以表示对我们的支持,支教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四、经验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学校在道德教育上的目标就是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引向社会,把丰富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纳入他们的视野。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就失去了道德教育的目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只有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大学生才能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此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法制规范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个人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劳动不只是获取金钱和个人生存的一种手段,更是为社会服务和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从而逐渐建立了作为一个社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

【大一思修论文】相关文章:

思修论文提纲11-17

初中思品论文03-23

哲学思维对思政教育的意义论文04-17

哲学教育困境三思论文03-05

浙大一工科硕士的论文致谢03-02

从退稿退修原因谈电子工程类论文的撰写03-22

医学论文的退修原则与常见问题的问题03-29

高校生思政教育教学现状论文03-16

社会工作下的思政教育论文03-0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