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在当前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学生的认可程度普遍不高;在理论教学方面有所欠缺,教学的内容缺乏个性,更缺乏了完善的教学组织方式;且教学评价也不够科学,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逐步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课程教学的质量是重要的指标。体育教学历来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也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逐步走向成熟。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其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要求培养兴趣和掌握技能,还提倡发展特长与终生锻炼,将不同具象化的诉求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认可程度不高。在体验认识方面,高校学生的整体情况较好,大多数学生也都乐于参加各种体育运动。而在对于体育课的认可程度方面,却普遍显得不足,对于公共体育课程也缺乏足够的热情。换而言之,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却并不喜欢体育课。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中对公共体育课程不满意的比例较高,或是认为体育课并不对自己起到什么影响,因而学习的态度较为消极。这其中既有场地器材不足的原因,也有教师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因素的影响[1]。
1.2理论教学不足。在理论课程教学方面,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时数明显不足,与要求的教学计划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高校体育教学,应当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教学目标为“终身体育”,而现有的教学内容却与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学生群体中,普遍缺乏对体育理论课的正确认识,更加缺少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不仅不利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会对理论指导锻炼实践产生影响。
1.3教学内容缺乏个性。近年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表现出了较大的灵活性,并朝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拥有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可供其选择,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效的改变了以往沉闷、低效的教学状况,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效。与此同时,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使用的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模仿与攀比,尤其缺乏了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不利于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进展。
1.4教学组织方式不完善。当前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大都是在低年级开设必修课,大三以后才开设选修课。这种教学组织方式,能够在客观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得个人的特长有了长足的发展空间。但由于不同学生之间的体育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选择运动项目时,容易出现较大的盲目性。采用自由选课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将选课的权力交给学生,但学生选课往往过于集中,且存在着怕苦怕累的消极心理[2]。
1.5教学评价不科学。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着较多的弊端与不足,难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首先,评价的内容过于单一,片面的关注体育和运动技能,而忽略了学习态度与习惯等方面,且与课程目标之间出现了脱节。其次,评价的方法不够科学,评价的手段过于单调,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生个体的差异。再次,评价的主体单一,过于注重教师的评价,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6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尽管学历和职称水平有所提升,但高职称的人才比例依然偏低。助教比例较高,而教授比例偏低,不利于体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高校体育发展中,师资力量是主力军,且对其的需求逐步变得多样化、综合化。尽管现有的师资队伍能够胜任基本的教学任务,但在科研、创新等方面却较为欠缺,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方面更明显不足。在提倡终身体育的大环境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师资力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2.1优化教学目标。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单纯地依靠增加教学时间、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并不可取,而是应当更多的关注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促使其能够养成自觉参与锻炼的习惯,从而达到学生体质的同步发展。一方面,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向其传输更多的体育知识,使其更加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及对体育的认识水平,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2.2完善教学内容。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完整的体育知识体系,还需要有健康的身心。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其人体生物学改造的价值,还应兼顾体育素养和教育的要求,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当注重项目的种类与层次,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重视理论课程的建设,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2.3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是以系别、班级为建制,不仅不符合体育教学的规律,更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按照现代教育的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当积极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通过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其主体性发展。而创新性的教学组织方式,能够打破年级的界限。客观的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水平分层,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团体和协会,并给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4改进教学方法。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机,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因此,教学方法应当实用性强、灵活多样,以更好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投入,在运动锻炼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其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乐趣。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确保课程学习目标的完成[4]。
2.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体育素养与自主能力,以及对体育的思想和认识。而运动评价的重心,也逐步朝着体育综合能力与认知程度方面转变,提倡在平等的环境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其在接受体育的同时,能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科学的评价体系,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够有效兼顾理论与实践评价两个方面,将甄别、选拔功能逐步淡化,最终实现综合评价。
2.6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教为中心是较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而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逐步演变成了教学关系的协调者。不仅需要具备设计课程方案的能力,还应培养其科研和创新的能力。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采用授课、讲座、交流等形式,对职教师开展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经历了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这其中既有理论教学与内容的缺失,也有教学组织与评价方式的不完善,再加上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使得学生对于公共体育课程的认可程度普遍不高。应当从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着手,努力推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志祥.大课程视野下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科技,2011(06)。
〔2〕陈正江.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
〔3〕陶尚武.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改革与探索[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2)。
〔4〕斯琴巴特尔.新形势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探讨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