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改中课堂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全国中小学生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全面实行,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风潮已经愈演愈烈。鉴于此, 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避免“穿新鞋走偏路”, 通过有效手段, 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在初中语文教育改革进程逐渐深入的同时, 暴露出来的教学问题值得深思。本文就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着重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避免“穿新鞋走偏路”等实际问题。
一平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师生关系, 是其中颇为重要的一项具体改革内容。这是因为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身居高位且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但是他们孰不知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从而导致和谐师生关系无法建立。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问题, 新一轮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对这一方面着重关注。在新式的初中语文课堂过程中,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他们可以进行自主地阅读、讨论、交流以及学习。虽然这种新式的初中语文课堂与传统相比,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但是使得教师的课堂地位略显尴尬。所以为了避免“穿新鞋走偏路”的初中语文课改问题的发生,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发挥自身教育特长, 并且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的初中语文理论知识。这种做法不仅完善了学生新课改后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漏洞, 同时也平衡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戴望舒所作的《雨巷》这首现代诗的时候, 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之余努力引导他们感受作者“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抛去浮华的课堂形式外表, 综合提高学生的初中语文素质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逐渐加快,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虽然课堂形式变得花样繁多, 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跃, 但是学生自身的初中语文能力似乎没有太大的长进。这是因为一方面形式过于花哨的初中语文课堂虽然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是过于繁多的课堂环节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同时在另一方面, 教师过于重视课堂形式的改变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教学初衷, 容易出现“穿新鞋走偏路”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抛去浮华的课堂形式外表, 综合提高学生的初中语文素质。
(一)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枚璀璨瑰宝, 其自身所具有的教学意义重大, 所以教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此展开着重的教学。同时学生自身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学功底, 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古文言文阅读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在另一方面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还能够积累更多的古诗文知识, 从而达到丰富自身初中语文知识水平的目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说教式课堂教学模式, 而是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相关的古诗词鉴赏教学。例如在学习《蜀道难》这首唐代诗歌的时候, 教师可以以此开展相对应的古诗词鉴赏。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这首古诗, 并且让他们感悟其中“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的思想感情。当教师给课堂确定了感情基调之后便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古诗词赏析。学生通过自主翻译这首古诗, 知晓作者通过描述蜀道之险状来感叹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之景, 同时也让作者自身的浪漫主义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在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精神集中, 并且对他们文学知识点上的不足给予及时地指正, 从而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二)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向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并且其所具有的相关理论知识点也较为复杂, 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着重训练。此外,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明确提出, 教师需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以及描述写作能力, 所以教师所采用的这种教学策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教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够过于重视花哨的课堂形式, 使得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流于形式, 从而造成“穿新鞋走偏路”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 教师需要首先从基础做起, 遵循“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 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其次, 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大量手脑并用的实际练习代替花哨的课堂教学模式, 最终达到夯实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基础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 教师需要着重让学生体会作者细腻的表现手法, 比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些对父亲背影的细节刻画深深地表达出了作者对父亲的百般怀念以及无比的感激之情。接着当学生知晓了这些基础的表现手法之后, 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地要求他们进行一篇习作。这篇习作要求学生通过对某一细节的具体刻画, 表达他们对自己父亲或者母亲的感激之情。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三“减负”不代表“放羊”,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初中阶段的学生即将迎来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高考, 所以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压力较大。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全面实施, 教育界也在不断地发出倡议:减轻学生初中学习的课业压力。教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大幅度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初步达到了减负的目的, 但是学生过于松散的课余生活不利于他们自身初中语文知识水平的有效提高。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白“减负”不代表“放羊”, 所以为了避免“穿新鞋走偏路”问题的再次发生,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带领他们完成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从而最终达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课余生活中阅读中学生必读的经典名着, 比如:《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红楼梦》、《西游记》等。这种课外经典名着的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放松了学生的心情, 同时也能够极大地丰富他们的阅读视野, 最终达到夯实学生文学基础的目的。
四结语
随着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不能够犯“穿新鞋走偏路”的基本教学错误。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平衡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丰富他们课余生活等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最终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初中语文知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解移生.关于语文课改的一点感受和做法[J].新课程 (中) , 2016 (07) :129.
[2]周俊燕.语文课改显示出哪些突出的问题[J].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 2015 (7) :121-121.
[3]高振桐.现代化网络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反思[J].教育现代化, 2016 (23) :265-266.
[4]李雪.初中语文态度的生成作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08) :218.
[5]马璐, 贾洋洋, 苟江凤, 张诗林, 卢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 (19) :75-76+81.
【初中语文课改中课堂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设计的问题和策略论文03-01
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03-31
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11-29
当前我国物流保险的现状分析和思考论文11-19
建筑暂估价问题研讨和分析的论文03-04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1-24
交流过程中的语气问题分析论文12-19
基于网络中ARP问题的分析及对策论文03-02
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06-2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