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探讨论文

时间:2024-07-14 22:21:01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从高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进而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管理理念,详细阐述了充分利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方式。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探讨论文

  关键词: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校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状态,可支配的财力越来越多,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配置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已延伸到了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标志。

  一、高校实行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财务预算是全年安排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的重要财务依据。是实现对高校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科研管理、资产管理、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全面经济业务活动的统筹和控制,是为高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全面加强预算编制、执行,以及预算的绩效考核和审计监督等环节的管理,根本目的是保障收入实现,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控制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发挥预算的杠杆作用,最终达到预算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以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

  二、高校财务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每年年末,财务处根据高校明年事业发展计划和可支配财力,按上级财政规定的要求及程序编制高校年度财务预算,用于指导和约束高校当年的财务收支业务活动。结合自己二十几年的预算编制工作,发现高校预算编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预算编制缺乏长远规划,与高校事业发展长期目标存在偏差。每年年末,财务处下达预算编制通知,高校各部门上报本部门年度收支计划,财务处根据高校财力情况,高校预算领导小组对各部门的公用经费采取定额办法予以核定,对部门专项经费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对财政下达的各项专项经费直接按上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目前,这种预算管理方式仅考虑高校的年度收支计划,力求年度内预算收支平衡,基本未涉及高校的长远发展规划。2016年,按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三年财政收支计划。但是,编制还限于粗线条管理阶段,限于财政资金的规划层面,高校应以此为契机,根据高校总体发展规划、校区功能布局、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需求,编制适合实际管理需求较为全面的校内预算三年规划,实际指导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二)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部门经费分配不合理。高校财政预算应当全面涵盖高校各项收支活动。由于目前高校各类形式的收入项目日益繁杂,租金来源多元,各部门创收业务的开展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相应的支出也呈现出多样化要求的趋势,致使高校实际收入较年初预算产生较大偏差,导致对应的预算支出无法按年初预算落实,财务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大打折扣。部门预算对一些专项支出缺乏充分论证,经常出现经费落实后执行难、执行偏差大的现象。而各部门定额指标的核定多以参考历史数据为准,资金缺乏科学合理的测算依据,从而形成各部门之间经费分配不合理现象。

  (三)预算执行缺乏刚性,资金利用效益不高。随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深化,院系两级财务管理权限不断下移,逐步向院系共管,高校经费分配权落实到主管部门。以二级预算管理为主的模式发展。在财务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经费管理部门和预算申请部门存在着信息上的不对称,申请部门总想以各种名目扩大支出,通过争取政治倾斜,打申请报告,找领导等方式,在预算执行期间不断追加预算支出内容和规模,对预算资金执行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造成部门间资源配置不均的浪费现象。从高校层面来看,资金利用效益不高,甚至存在不计成本,盲目花钱现象。

  (四)预算控制执行结果,缺乏有效考核机制高校预算资金管理绩效,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控制层面,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指挥棒“作用,对预算整体结果的运用及考核,还没有规范、完整、可操作性的考核机制,预算执行考核情况未能和教职工个人利益挂钩,导致部分高校在经济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了重投入、轻绩效的现象,存在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复配置,行政后勤管理松懈,严重跑冒滴漏管理弱化,资源消耗逐年增加,资产损毁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国有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借鉴国外大学财务管理的经验,可以探索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一个科学有效的指标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合理管控高校各部门的经济业务活动,提高全院的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通过高校教职工的全员参与,可以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与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直接挂钩,从而达到以点控面的管理效果,合理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实现对高校各类经济活动的管控与引导,从而达到资金效益最大化。高校的事业管理绩效可划分为教学、科研、资源占用三大方面,分别设置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通过对相关评价指标进行考核,实现对高校各部门工作绩效的全面评价。首先,利用高校长远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采用同样方法,通过充分调研论证,把财务管理与资金运用效果与部门利益、教职工个人利益挂钩,科学计算出各项考核评价指标的权重。其次,按照需要达到的绩效管理目标,针对高校二级院系从教学、科研、资源占用等方面每年计算考核分值,按部门综合考核得分高低进行排序,具体划分为优秀25%、良好30%、一般45%三个档次,绩效工资总量分别上浮20%和10%,全部用于对部门职工的奖励,对教辅、管理部门,因不涉及教学绩效考核内容,可对绩效等比例折算考核,按得分名次分别进行考核排序。最后,通过绩效目标与部门绩效工资挂钩的方式,触动高校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使每位教职工既关心个人工作,又关注部门整体利益,在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不忘勤俭节约,用好现有资源,争取少花钱,多办事,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

  四、充分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提升高校综合实力

  绩效评价的目标就是通过考核指标合理量化,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而提高高校综合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多部门协作,安排足够的人力,共同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为高校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准确核算依据。具体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式:

  (一)将预算绩效考核纳人高校部门综合考评

  高校财务部门可联合人事部门、教务、科研等管理部门,完善院级工作评价体系,将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作为高校各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部门年度整体工作评价的组成部分。针对教育教学质量与投入产出效益,考核评价指标核算,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财务处下年度预算分配和调整的重要依据。形成以目标为导向、预算为主线、绩效为核心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真正发挥财务杠杆管理作用。

  (二)严格实施绩效审计制度

  高校绩效审计是高校运转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绩效审计是在财务收支真实性、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对相关经济指标、考核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指导各部门下一步的经济活动。通过审计监督,能准确地评价高校绩效考核管理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查找不足,促使相关部门不断优化考核管理方案。通过绩效审计,使各部门不再盲目抢占学校资源,而更加关注如何提高办学质量,使高校资源尽可能地科学利用,真正做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为了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只有不断把现代管理理念合理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中,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办学行为,激发办学活力,建立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

  参考文献:

  [1]胡军勇,在高校内部实行绩效预算的思考,2012年教育财会研究。

  [2]戴晓燕,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中职学校绩效管理问题探讨论文11-14

浅析高校预算控制问题及对策的论文03-04

经费预算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论文03-02

供电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的探讨的论文12-13

高校管理育人的问题与对策论文12-17

高校管理节能工作问题分析论文02-25

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问题研究论文12-22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论文02-26

工程造价预算管理问题及措施论文12-18

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多经企业的应用探讨的论文02-2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