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活动中实施有效交流的策略论文

时间:2024-10-30 13:57:38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科学探究活动中实施有效交流的策略论文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就探究的程序而言,交流与表达只是作为探究流程的一个阶段,但具体到《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交流却是贯穿探究的主线,直接影响着探究的进程,决定探究的尝试和效果。学会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中应该获得的一种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汇报交流活动很难较好地落实。很多时候,科学探究仅仅是走过场而已。本文对有效交流的现状作了认识归因,并对如何实施有效交流提出了一些策略。

科学探究活动中实施有效交流的策略论文

  关键词 科学探究 有效交流

  一、探析课堂交流之惑

  学会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中应该获得的一种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汇报交流活动很难较好地落实。什么原因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思想,不能从与同伴的交流中相互获得更多的信息呢?是因为他们胆小,不敢表现自己,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还是因为他们不会对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我利用空闲时间通过与学生交谈,并结合在课堂上的认真观察,归纳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导致无法表达。小组合作实验,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实际上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扮演了一种主导的角色,动手差一点的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中获得的都是信息能力较强学生的意见和思想,致使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观点和思想,受益不大。同时,小组实验活动时,有的组会为谁记录、谁发言而争吵;有的小组组内的相互讨论,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有的小组虽然开展了相互讨论,但说的却是别人说过的话题。这些现象影响了一部分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在相互交流讨论时没有开动脑筋,这也就造成一些能力弱一些的学生,有时会把思考交流的机会让给他人,不主动重视与其他同学的交流。

  2、学生不科学的整理汇报方法影响交流。从学生的汇报中,我发现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资料没有一个很好的总结,不会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学生通常会将实验结果用文字写成很多小句子,汇报时学生的语言显得罗嗦,既浪费时间,又不能清楚的表达意思。有时学生记录的资料繁多,尤其是高年级同学,他们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查找的信息资料很丰富,但他们不能从中找出关键的内容,而是拿着资料从头到尾念一遍,虽然汇报了,但是主题不突出,结果不能使其他同学较大的收获。

  3、学生的自卑感抑制了口头表达的意愿。有些同学在小组中私下交流时,可以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但是一旦要他当众发表见解时,却支支吾吾,缺乏自信。这些同学其实是有自卑感,觉得自己表达意见的能力较差,认为要表达是件很难的事,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讲述清楚,怕自己的发言不好被同学取笑,总是躲躲闪闪,不愿意站起来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表达缺乏自信。

  4、教师的不良情绪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许多突发事件,教师课前无法预设,有时难免产生不良情绪,尤其当学生出现非期望行为时,教师更难保持良好的教态。老师的这种情绪会让学生精神紧张,造成心理负担;原本情绪振奋的学生也因此而畏缩,生怕自己的错误回答更让老师生气,于是更多的同学产生了消积态度,不愿意举手进行汇报。

  二、有效交流的实施策略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主动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科学》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行为习惯……”学生只有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科学》学习才能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合作交流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并教育他们敢于修正自己的不正确的见解。而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落实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小组的合作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取小组每个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讨论”等,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教师还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现场的观察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比如:合作学习活动开展顺利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讨论中声音过大,或个别组有学生讲空话时,及时给予提醒;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鼓励学习困难及不敢表现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当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予以引导。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是相当重要的。评价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肯定,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重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根据每次合作活动,还可评出智慧奖、质疑奖、倾听奖等,这样使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二)指导学生的整理、总结、归纳方法,让学生学会交流。《测量一杯水》的实验活动中,让学生从三个时间段来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记录的简单数字画出统计曲线图,曲线图将三个数据的特点清晰呈现出来,学生很快地从图表中找到温度变化的规律,更加容易理解科学知识。

  当然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还有不少办法。教师在平时可以多做一些辅助训练,就某一主题,选择一些有信息和无效信息让学生辨别;也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信息进行交流,自己筛选重要的信息资料,编写为游戏的内容,并在游戏交流中,让学生认识不足。通过反复训练,`学生逐步习惯了自主的有序思维,随着思维的发展真正形成为研究问题而收集信息的技能。

  (三)选择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让学生乐于交流。交流是口语交谈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自己表达清晰、让大家听清楚则是交流的关键。交流中要把枯燥的“说”与“听”,变成生动活泼的“宣传”与“接受”,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更丰富的内容,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我们可以依据学生记录方法的不同、年龄特征及个性差异,来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

  1、扮演角色。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展示交流,产生情感体验,让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意见、决策,让学生扮演某些角色,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学生会更有情趣。在《有趣的食物链》这一课中,带领学生玩“弱肉强食”的游戏,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一种食肉动物和一种被捕食的动物,并蒙上眼睛,由学生自己来选择动物名称,在其他几名同学围成的一个3米的圈里,食肉动物依靠听力辨别方向、捕捉动物。我想,在这样的气氛中交流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动物之间的关系。

  2、编讲小故事。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编成有趣的小故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更加巩固了所学知识。如在学习《水》这一单元时,最后请学生以《我是小水滴》为题,把有关水的综合知识编成小故事。学生们积极踊跃、自主选择,编的故事也是各不相同,包括水的性质、水的用途、水与生命、保护水源等内容,编得惟妙惟肖,而且题材多样,有神话、童话、记叙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3、参观展览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特征,利用参观展览会的方法,进行信息交流。方法为引导学生把自主收集到有关各种相关信息利用简笔画、图表、箭头等形式,记录在一张白板纸上,成为简易展板。每组只留一名学生充当解说员,更多的学生可以自主去其他组,以参观者的身份去了解别人的展板,也可以以一个询问者的身份对解说员提出疑问。同学们在相互解疑问难过程中,以欣赏的眼光、询问的话语中进行自主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给学生一张大白纸,给学生支配的空间,学生参观展览的欲望会更强,彼此的交流会达到极好的效果。

  4、信息发布会。信息发布会,作为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典型经历活动方式,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机会,让他们根据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在全班学生面前,以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科学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精神享受与乐趣。例如,四年级有些同学在家里种植了几种花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学生记录了自己种植的过程以及观察到的现象,让他们各自将自己的记录汇报给大家,有的学生在汇报交流植物的生成过程中还配以图、文字说明或实物。这样的汇报交流,既能使汇报的学生提高交流能力,又能使其他同学在交流中获得知识。

  5、辩论会式。辩论会是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正常的辩论,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既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要给那些不爱发言、不善发言的学生以发言的机会,激发他们交流的意愿和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上课时精神抖擞,带着极大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个细小动作和微妙的神态暗示、富于积极的情感性鼓励语言,都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调节学生的情绪变化,使学生保持旺盛的乐学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思维活动中,达到师生心灵与情感沟通,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

  四年级的科学内容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学生们也能积极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在课堂游戏中,开始有的同学还不敢上台来,怕被同学取笑,我及时鼓励他们“这是游戏,我们重在积极参与,说不好没关系,只要你有勇气上台来,就值得骄傲。”这回他们勇敢多了,也体会到游戏的乐趣,都争着想上台来试一试了。当有同学汇报得不全面或不清楚时,我投以信任的眼光,用“说得不错,继续说下去”、“如果有条理会更好”等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说下去,使学生树立起表达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思维得到充分锻炼。

  一节《科学》课程的成败,虽然主要表现在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上,但更重要的方面却在教师绝妙的教学过程设计,因此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即“妙手巧法”,才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提出问题、自主地确定研究方向,并积极主动地和同学合作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学会、提高自己的交流表达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中实施有效交流的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实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02-24

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论文06-22

化学科学探究教学实施的问题与思考论文03-04

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探究论文02-18

生活德育教育实施策略探究03-29

小学科学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论文02-06

CKM的实施策略论文04-02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论文02-05

实施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策略11-21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01-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