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的行为习惯与养成教学论文1200字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职生的行为习惯与养成教学论文1200字,欢迎大家分享。
中职生的行为习惯与养成教学论文 篇1
【摘 要】中职学生的未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提高同学们的行为道德修养;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为教育内容,贯彻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慢慢养成,并且自己也为自己的改变而对自己的未来树立信心。
【关键词】中职生;行为习惯;德育教育;养成
中职生和普通高中生在行为习惯上相比较有着一定的偏差,为了中职学生的未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提高同学们的行为道德修养;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为教育内容,贯彻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慢慢养成,并且自己也为自己的改变而对自己的未来树立信心。
一、中职生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习习惯差。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下课后也很少复习,上课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不及时交作业或者不做,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二)做人习惯差。缺乏自信,缺乏尊师敬老的行动,生活上缺乏计划安排,做事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家长、教师间撒谎,不懂得善待他人。
(三)礼貌习惯差。只有少数学生见老师后问好,男生常说脏话,不懂得使用礼貌用语,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尊重他人隐私,在公共场所要高声喧哗嬉戏打闹。
(四)卫生习惯差。自己使用后的餐具洗不干净,要么用一次性餐盒,吃后乱扔,大多数男生的被子一学期不洗一次。有的学生喜欢运动,但不注意常换衣服、袜子常洗涤,在夏天臭脚特别严重。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吸烟比例大。
(五)阅读习惯差。对正规教材阅读没有兴趣,喜欢用手机看小说;几乎不会买学习工具书,不爱惜书籍,新书发下来,旧书就没了。
(六)缺乏安全意识。不懂交通规则,不遵守公共秩序,喜欢乱穿马路;离开学校到家后不向老师报平安,或者家里外出玩耍不告知爸妈去向,有的与社会闲杂交往密切,时不时引发校园暴力事件。
二、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一)改变观念抓细节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思想品质的外在表现。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我们要首先改变观念从而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改变观念,就是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大局,使学生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这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确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我校以“修德、强技”为目标,提出培养既有高尚道德又有精湛技能,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良好的品德和人文素质的学生。
抓细节主要解决具体方法问题,就是让学生从每天的吃、站、座、行等日常习惯入手,要求做好每一件简单而平凡的事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有相应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白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学校应为学生制定《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守则与日常行为规范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可行,易于操作。
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不良行为为切入口,可以参照有些学校的做法,在学生中开展“十会十不”活动,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所谓“十会十不”即:会打扮不新异;会走路不跑步;会吃饭不浪费;会说话不粗鲁;会清扫不乱扔;会交往不庸俗;会锻炼不偷懒;会爱护不损坏;会听课不顶撞;会坦诚不说谎。
“十会十不”是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总的要求。为了便于学生遵守,应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如:要求学生穿着打扮要简洁得体,男生不留长发及长指甲,女生不烫发、染发,化淡妆,不浓妆艳抹,不穿奇装异服。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要在食堂、过道等公共场所跑步、追逐打闹等。食堂打饭和放假离校要自觉排队,吃完饭后清理座位,剩饭剩菜收拾到指定的地方,保持餐厅卫生,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与老师同学见面要说“你好”,分手说“再见”,得到别人帮助说“谢谢”,如有不对要说“抱歉”或“对不起”,文明交谈不说脏话、粗话,网上聊天时注意文明用语。学生自觉整理自己的物品,东西堆放整齐,及时打扫公共卫生,清洗自己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注意卫生的保持。同学交往应团结互助,不仗势欺人,不要有哥们义气,男女同学之间交往不挽手搂腰,过分亲密。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爱护公共设施,对公共财物不乱扔乱划,不在墙壁、书桌上涂鸦,不践踏草坪。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在课堂上接打电话或发短信,不谈与上课无关的事,不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不顶撞老师。要求学生讲诚信,不欺骗家长、老师、同学,不说谎,考试不作弊,自己完成作业。
(三)培养行为习惯贵在坚持
从小事细节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应单单停留在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宣传上,而是要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教育家曼恩曾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发现,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一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形成,必须持续一段时间。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人都有惰性,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孩子。尽管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不相同,但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稳定。因此,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贵在坚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奖罚分明、长期检查督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职德育课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李静。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浅探.中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2009,(24)
范德华。中职生思想教育读本.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漫谈中职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课堂中学生的厌学状况,为了使学生能够学有乐趣、学有所得,从职业课程设计、实操课程训练、学生自信心培养和课程调整设置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中职生 兴趣 培养 职业教育
中职学校的课堂,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不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办法让他们乐意去学,使他们学有乐趣、学有所得,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要让学生摆脱厌学情绪,使学生进入有效的学习状态,重点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上好《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从规划职业生涯进行引导
几十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成功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职业生涯指导也得到了重视。对职业教育来说,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与职业生涯指导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在校的中职生对什么是职业、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关系并不清楚,对职业、对生活处在一种懵懂的状态,加上他们因成绩差没有考上普通中学的失落,很多同学把进入职中看作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并由此产生了学习上的懈怠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显得很重要、很必要。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个体的生理、心理及综合素质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职业生涯指导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上的职业及工作类型,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职业及工作类型,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职业定向,让学生将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和工作相结合,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还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有效的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职业生涯的意义,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学会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确立目标,由此获得的学习动机和需求效应比那些不切实际的说教更具有意义。目前在中职学校开设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在职业生涯设计方面做了初步的指导,这本教材为学生全面介绍了职业、职业道德及其规范、职业道德的行为养成、职业个性、职业的选择、职业的理想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其核心和实质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设计最基本的内容。因此,上好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上好实操训练课,让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知识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对文化课、理论课缺乏兴趣,但他们大多动手能力较强,对这些在学习学科知识方面不具备特长的学生,扬长避短的最好办法是多接触实际,拉近书本与实际的距离,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间建立起多样的联系,以参观企业或观摩的形式,尽早让学生进入实际场景,多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上好每一节实际操作课,把理论具体化,少讲多练,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长,让他们在每一节的实际操作课中尝试成功的乐趣。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促进他们主动学好科学知识,掌握专业的技能和本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客观全面地认识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中职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过去在老师眼里是所谓的“差生”,认为他们天生不是读书的料,他们是在另眼相待中渡过中学时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们擅长的智慧和能力,只是当前的应试教育把中职生的特长暂时掩盖了。因此,学校和教师对中职生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应该改变对他们的评价标准,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应该说,学生都是怀着希望走入学校的,所以,我们应该多角度地、客观全面地去评价每一个中职生,多用常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中职生,因为再差的学生都有他某方面的长处,每一个人都有他擅长的一面,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架起一座找到自信的桥梁,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新的目标和成功的希望,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
四、调整课程设置,突出职教特点
几十年来,大家习惯了建立在学科体系上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模式的僵化、学不能致用正是中职生学不进去的原因。就学生而言,选择读职业学校原本就是接受一种新教育,结果中职学校仍沿用与普通中学一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对他们的自信心是再一次的打击。因此,要想让学生对学习不懈怠,必须设法冲出旧的学科体系,淡化所谓的系统,要让理论为专业服务,做到学以致用,突出职教特色。在老师的帮助下,学到有用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本领,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了就有用、学了就有收获,就会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美凡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实施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2]许援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初探[J].职业圈,2007(19)。
[3]叶正文浅谈中职生职业兴趣的培养[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6(1)。
[4]许贵关于培养中职生专业兴趣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7):46—49。
浅谈中职生《机械基础》教学论文
[摘要]《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主要包括传动知识、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等内容,具有概念、名词和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如何让中职学生真正学会、理解《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发挥中职生在专业基础方面的优势,是众多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使之能更好为专业技术课服务,做了一些浅显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机械基础、兴趣、教学
《机械基础》课程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而又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学科,因此它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传授有关机械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缺乏对本课程兴趣,缺乏社会实践,缺乏一定的感性知识等等。我校对《机械基础》进行了一系列教改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自主学习,学生好学比教师好教更有效果。为培养学生的兴趣,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改革和尝试。
一、实地教学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各种传动机构。当介绍链传动时,我就带学生到车棚,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摩托车链传动传动情况;当介绍带传动、齿轮传动时,就把学生带到学校车间,让学生观察普通车床中带传动齿轮传动情况。当介绍轮系、变速机构时,就让学生观察车床上的相关结构,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有形、简单,学生不会因为无从想起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厌恶心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模型教学
如果课程内容较复杂,我们就先以简单的模型导入,让学生首先通过有动感、有颜色和形象逼真的模型来来直观认识所述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有了感性认识,就降低学生认识难度。如缝纫机、汽车前窗刮雨器、公交车门的启闭、拖拉机自动卸料等都是平面四杆机构,电影放映机的卷片机构属于槽轮机构这一间歇运动机构;如果直接让学生观察实物,不少学生会因找不到头绪浪费一定的时间,而简单直观的模型则让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
三、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与呆板的黑板相比,更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课件不但是教师教学的表达工具,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和综合处理功能。通过动画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对机构特性的理解,并且可以让学生产生联想,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互动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在介绍齿轮传动时,我首先取了一对外啮合的齿轮进行提问,“这两个齿轮啮合转动时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同学们有的说相同,有的说相反。接下来,我又取出一对内啮合的齿轮进行提问,“这两个齿轮啮合转动时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同学们还是有的说相同,有的说相反。这时,我把两种啮合传动分别用模型演示了一下,同学们通过观察得出结论:齿轮外啮合时方向相反,内啮合时方向相同。接下来,我们又讨论了三个齿轮,更多齿轮啮合时方向的判断,学生很快掌握了本节课内容。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用教学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内容多而复杂、知识比较散乱。怎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和难点,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抓住“实用”两个字,对于理论偏深、偏多的推导、证明等内容大量删减,而实用性较强、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内容加强和多讲,突出教学重点。
如在介绍带传动、链传动时,学生只需了解带传动、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类型和应用。而对其参数选择和设计计算受力分析则无需介绍。凸轮机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不少,同学们只要知道凸轮的组成、特点、分类及应用,而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由位移线图画凸轮的轮廓及设计等,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也不必掌握。同样,在介绍滑动轴承、滚动轴承时,同学们只要知道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的结构形式和应用及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等;至于滑动轴承轴瓦的结构和材料,滚动轴承设计准则,寿命计算等等,对于中职生来说,要求有点偏高,这些内容适当讲解,有的甚至省略不讲。
六、实践教学
本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注重实践性教学是学生学好这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介绍螺旋传动中差动螺旋传动时,同学们对其工作过程不太清楚,我们又介绍了差动螺旋传动的一个应用实例—千分尺。千分尺是机械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时常用的一种量具,可是由于差动螺旋传动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彻,所以千分尺的工作过程也不明白。于是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项目任务,每小组自制一把简易的千分尺。让中职生来设计制作这么一种精密的量具,对大家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同学们的热情很高,马上动手准备起来。首先是观察千分尺的形状,四处研究请教差动螺旋传动工作过程,接下来是准备材料,一个有两段螺纹的螺杆,两个螺母(一个做为固定螺母,一个做为活动螺母)。项目任务的结果是:同学做的千分尺各式各样,虽然不怎么美观,更谈不上精密,但同学们已完全掌握了差动螺旋传动工作过程,同时也已能熟练使用千分尺了。
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基本技能。我们通过实践性教学来促进理论教学,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又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孔戎.浅谈课堂提问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2.
[2]李文静.《机械基础》课直观教学的新尝试[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3]赵祥.机械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黄强.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5]刘鉴农等.职业技术教育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试论中职生企业文化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论文
【摘要】企业文化素养是指学生了解、认同、适应并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职业素养。培养中职生的企业文化素养,是整体构建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就业创业能力的需要。职业学校应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并加强企业文化课的教育和实习实训,从而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
【关键词】中职生企业文化就业导向企业文化素养
让企业文化走进职业学校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大力推进就业导向教育的重要举措。提出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要求,不仅反映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体现了现代企业对新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应该具有认同和适应企业文化运作的能力。
一、中职生企业文化素养的构成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各种活动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化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并且表现为企业的总体风采和独特的风格模式。这里所指的“以文明取胜”,就是指企业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等途径,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风格模式”主要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体系、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制度和行为模式等。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做支撑。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真谛。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全员自主管理,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包括员工的事业心、责任感、诚信与职业道德等。事实上,企业的制度、考核、规范等表层的企业文化,都是以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品德、诚信、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等内在的素质去履行的。倘若没有良好的品质,最好的制度和规范,实际上都是一纸空文。因此,每个企业都在做企业文化,甚至有些企业在做文化时就提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道理。换句话说,企业在用人、选才时,都十分注重人的文化素养,其次再观察其专业技能。因此,理解、认同、适应并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是每个企业员工的基本职业素养,也是“准员工”的基本职业素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廖小平教授在《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刍议》一文中对企业文化素养作了初步界定,认为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是“建立在对企业文化本质内涵和基本内容的初步理解、对企业文化之于企业和个人重要性的清晰意识、对企业文化运作能力的初步训练基础上的必备职业素养”。根据这一定义,结合中职生企业文化素养的要求.我们认为,中职生企业文化素养应有以下方面构成:一是“了解”,即了解企业文化的内容、特征与本质以及历史演进等.包括企业形象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精神和实质;二是“认同”,即学生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及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包括企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与质量安全等,并注重这些品质的内化过程:三是“适应”,即学生能适应企业文化中的经营理念、管理特色和人际交往等,包括制度的遵守与执行、工作过程的规范与合作等;四是“参与”.即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索和体验企业文化,并具有积极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意识与行为。
二、培养职校生企业文化素养的意义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下,培养中职生的企业文化素养.不仅有利于整体构建学生的职业素养.还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1、有利于整体构建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学生就业、从业的基础,也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桥梁。有人把曾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的职业素养比作是“楼板与钢筋、大厦与脊梁”的关系,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作为职业化的社会群体,其员工只有在完善人格的基础上加以职业化训练,才能达到企业整体生存与发展的目的。而作为个人,只有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职业素养,才能获取较高的工作质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生必须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然而,从目前来看。许多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忽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基本”的职业素养与交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纪律服从意识等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不仅能使学生关注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且能关注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企业制度文化的本质,就会自觉履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职业责任感;如果学生关注企业家应具备的文化文化与创业精神就会更注重自我的创新精神与创业品质的培养;如果学生认同了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就会敬业爱岗,养成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的个人品质;如果学生注重企业形象文化和团队文化,就会主动加强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有利于整体构建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细致化,社会对不同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也就更加苛刻;此外,用人单位具有招生自主权,因而他们完全可以从众多的应聘者中选择最优秀的、最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在招聘人才时就这样说,“我们企业招聘员工的标准之一是要求对方能融于企业文化、团队氛围相融洽。这样的员工能很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并能与企业共同发展”。可见,选择与本企业文化相融合或互补的员工,已成为企业招聘人才所考虑的重要条件。因此提高中职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力和亲和力是提升他们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3、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当今社会,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环境正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一个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会随时关注和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并采取相应的变革措施,这必将涉及员工的职业适应问题,包括对职业新要求的认识和自身的调整、适应性等。如果员工只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工作.可能会在职业变化或重新选择职业时显得束手无策。因此,要适应多变的职业环境.就必须了解不同企业、不同阶段的文化特点。
4、有利于提升自主创业的能力。鼓励自主创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对中职生来说自主创业是一项影响个人一生的重大决策与内心需要的标志.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创造性活动。培养中职生的企业文化素养,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企业家艰苦创业的精神,而且能学到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包括经营理念、管理方略、质量意识、企业诚信等,这是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
总之,在学生阶段,中职生学习企业文化有助于今后更好地了解企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文化的特点和要求,也有助于明确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从而使学生更容易融入企业这个大团队中,进而从“校园人”走向为“企业人”。
三、培养中职生企业文化素养的途径
劳动就业是中职生走向社会的开始。也是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与获得生活经济来源的前提。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因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出现了许多“排异”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企业文化课建设,并重视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相结合。
1、明确培养目标,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地方经济与社会建设所需要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需求。具体地讲,就是要把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就业、创业所需的人文素养等因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体现了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更是提高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必然需要。第一,把企业文化素养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内容来抓.并纳入到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估之中.从而在理念与运行上得以保障;第二,把某些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运用到学校管理之中,如“5S”企业管理方式,即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等操作流程,使学校形成一个既清洁、整齐的工作环境.又可以培养师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并把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第三,加强校内外产、学、研校企合作式教育,在学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企业文化素养;此外,还可以或展示优秀的企业文化成果或张贴厂规、厂训、企业宗旨标语或介绍企业家成长之路等方式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整合.使企业文化渗透在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
2、落实教育内容加强企业文化教育的课程实施。课程是学生求知、强能、塑品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主渠道,具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教育特点。可通过必修课、学科渗透以及各项活动等途径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企业的本质及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起提高企业文化素养的目标,并付诸实施。第一,开设“企业文化”必修课。在就业教育理念下,学校可以自主编写适合中职生实际需要的企业文化教材。如以企业文化的内容与企业文化素养的要求为主线,以当地某些企业的文化案例为载体.编写由“企业精神文化与职业价值观、企业制度文化与执行力、企业行为文化与职业道德、企业形象文化与职业诚信、企业团队文化与人际交往、企业家文化与创业品质”等章节构成的《企业文化与学生求职之南》校本教材,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取专题讲解或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获得企业文化知识与企业文化素养的各方面要求;第二,加强学科渗透。学科渗透是指在学科或专业教学中,以拓展的方式,把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的提高与课程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语文教学中的企业家精神分析、营销课中的诚信教育、心理学中的人际交往、体育课中的团队意识等内容相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合理渗透这些内容可使教学收到“双重”的功效。此外,还可开设“职场与人生”、“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相关企业文化选修课,或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在校专题讲座等活动。
3、抓好实习实训环节,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内涵的体验。职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加大,除了要不断改进求职的培养方法之外.还要重视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以达到文化的“对接”。在实习、实训活动中,除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职业形象、职业心态、职业道德以及职场角色的意识和规则等方面的体验与反思。第一,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对实习人员的具体要求,并且对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并反思各种角色应具备的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及时地找出差距。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使自己能尽快适应企业要求:第二要求学生在实习中注重自身的职业形象。如工作流程、外表打扮、作息时间遵守等,要符合企业管理制度,不要把自己做得另类和随意;第三.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如对企业的忠诚度、职业诚信度等,不做对企业不利的事情.虚心向他人学习,认真专注做事,勤奋工作,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企业潜规则的文化,懂得职业礼仪等。第四,要求学生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和合作,能主动融人企业团队中,了解企业的人事制度、经营理念、创业过程等文化知识。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企业文化的调查,以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调适能力。
总之,职业学校要帮助中职生了解企业文化基因的基本元素和精神价值,从而使他们能根据任职企业的要求,自觉、主动地诃适自己的职业行为、思维方式和角色要求等,进而适应企业文化.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新的组织中,施展自己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找到自己发展的位置。
拓展资料:
中职生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是学历性的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二是非学历性的短期职业培训。
所谓中职生就是在中职学校念过书或毕业的学生,在以下几种学校中读过书的都可称为中职生。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职业中专”)。这类学校以招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两年或三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或三年,培养目标是中级技术工人。
——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培养目标与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已经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二年或三年。
——其他机构(教学点)
新政策
2015年11月,广东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到2020年,广东省要建成一批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同时全面建成职业教育强省。通过改革,职校学生升学渠道将进一步打通。届时,中职生有望直升本科。
《规划》指出,广东将不断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开放衔接,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探索中职、专科、本科贯通培养。该培养体系将拓宽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通道,扩展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
【中职生的行为习惯与养成教学论文1200字】相关文章:
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的教学对策10-07
中职学生声乐教学论文08-18
中职生早恋问题分析与教育管理论文01-07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与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论文07-15
提高中职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的对策与研究论文09-18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论文10-20
浅谈中职英语教学的论文09-30
中职英语音标教学论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