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3-03-15 00:51:33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此,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强化抗震设计,并且还要制定、落实有效的地震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其次对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抗震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应用

  1引言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极有可能会破坏房屋建筑,进而对其造成二次伤害。房屋建筑直接关联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群众最为主要的活动场所。通过强化房屋建筑抗震设计,可有效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这就要求不断强化对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视程度,并深入分析建筑结构特征,制定、落实有效的地震预防措施,提升建筑物质量与其抗震性能。

  2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2.1确保建筑结构构件具备必要的功能

  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要保证建筑结构构建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刚度、延性与稳定性。同时,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构件设计,需严格遵循强剪弱弯、墙柱弱梁、强节点弱连接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对于可能会造成构件薄弱的部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通常情况下,主要耗能构件不以承受竖向承载力为主。

  2.2尽量多的设置抗震防线

  通常情况下,良好的抗震结构系统往往由具备良好延性的几个分体系共同构成,其中,具备良好延性性能的结构构件能够较好的连接各个构件,例如建筑的框剪结构是由延性框架与剪力墙两分体部位共同构成的。一般情况下,当发生地震灾害之后,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生多起余震灾害,如果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仅设置一道防线,在第一地震灾害之后,往往会发生多次余震灾害,房屋建筑结构必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长时间下来,甚至还会引发房屋建筑倒塌事故。针对此,在进行房屋建筑抗震结构系统设计时,应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冗余度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还应建立屈服区分布系统,以最大限度的吸收与消耗地震能量的作用,大幅提升房屋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3科学处理建筑结构构件强弱关系

  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于建筑结构构件之间的强弱关系,必须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处理,确保统一楼层中的主要耗能构件均屈服之后,其他抗震侧构件依旧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有效屈服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为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延性提供坚实的保障。针对此,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必须科学的处理建筑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并且还要合理改正不科学的结构构件设计。

  3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3.1选择建筑场地

  (1)尽量选择地势开阔平坦的,以及土质相对坚硬的区域建造房屋建筑,地基土的坚硬性能够有效避免地基沉降问题的出现,在地震发生时,也能够避免地震运动下房屋建筑物位移故障的发生,进而预防由于地震作用产生的地基沉降问题,以及由于位移问题而导致的房屋建筑物上部结构被破坏现象的出现,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可为房屋建筑物增加一层保护。

  (2)尽可能避免在地震频发地区及地基软弱地区建设房屋建筑,如果房屋建筑规划设计必须在上述区域建造,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有效减轻该区域房屋建造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地基加固处理技术或是抗震措施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从建筑根部提升房屋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

  (3)对于房屋建筑建造区域,应尽量避免选在容易引发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现象的地段,如果在上述区域建造房屋建筑物,一旦发生地震灾害,极容易引发山体滑坡等二次灾害,进而给房屋建筑结构带来更大的威胁,大大增加了房屋建筑的破坏程度。一般情况下,房屋建筑场地土层厚度与坚硬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地区,土层较薄,并且极容易产生冲刷作用,不利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顺利进行。

  3.2地基和基础的设计

  (1)要想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应当提高建筑物整体性与刚性,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为了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与刚性,对于建筑内不同单元的建设,需确保地基性质与结构的一致性,同时,对于地基的处理方式,应采用标准相同的处理方式,即为同一种地基的处理方式。

  (2)对于房屋建筑基础填埋深度,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行,并尽可能增加地基填埋深度,以确保地震灾害发生时,基础不会因填埋深度过浅而导致房屋建筑嵌固的深度较浅,进而导致房屋建筑在灾害中的振幅增大,最终对房屋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针对此,为了充分发挥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应当在规定情况下进行地基深度填埋操作,并做好基坑的回填夯实处理工作,以保持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房屋建筑基础的稳定性。

  (3)房屋建筑结构通常包含基础结构与上部结构两部分,要想充分提升房屋建筑物的整体性,应避免在基础室外的地坪下设置内外交圈的基础圈梁,并且还应在房屋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结构之间设置构造柱,以更好地连接房屋上部结构与基础圈梁。此外,如果房屋建筑基础刚度不足,应在基底部位设置圈梁,以提升房屋建筑基础刚度,从而实现提高建筑物整体抗震能力的目的。

  3.3房屋的高度和宽度设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不断降低,但房屋建筑高度与宽度之间的比例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抗震能力。随着房屋建筑物的高度与宽度比值的不断增加,在地震灾害作用下,建筑发生侧移与倾斜的程度也会不断增加,此情况下,地震灾害对房屋建筑造成的危害也会越来越大。因此,为了提升房屋建筑自身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应当严格依据相关要求,对房屋建筑高度与宽度进行一定的限制,并且还要在全面分析房屋建筑物具体用途的基础上,对房屋建筑高度与宽度的比值进行合理的设计。

  3.4房屋建筑结构体系设计

  在房屋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增加建筑物抗震设计有效性的目的,应当在深入分析研究房屋建筑结构刚度与质量分布均匀情况的基础上,将房屋建筑结构的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尽量设计为规则形状。一旦房屋建筑物的平面结构过于复杂,再加上房屋建筑结构刚度与质量分布不均匀,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与影响下,会加重房屋建筑结构的扭曲程度,不仅无法减轻地震灾害对房屋建筑造成的危害,还会增加地震的破坏。

  3.5防震缝的合理设计

  就当前情况来看,少数房屋建筑是不规则的,因此,为了确保房屋建筑的抗争功能,应当对这些房屋建筑进行防震缝的处理。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想做好建筑物防震缝的处理工作,应当先对房屋建筑进行合理的怀芬,通常是将其规划分规则的、独立的小单位,同时还应当在满足建筑抗震要求的基础上,确保防震缝与上部结构完全分离,之后还应依据房屋建筑具体高度,设置等高度的防震缝。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在建设房屋建筑物时,应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与影响,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欧松涛.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应用优化技术[J].四川水泥,2015(04):168.

  [2]董鹏,隋海荣.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应用优化技术[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20):57.

  [3]老浩寅.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5(01):25.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研究05-27

传统图案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08-12

谈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08-06

浅谈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措施08-04

关于钢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04-27

建筑结构设计开题报告09-16

想象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05-31

谈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08-10

建筑结构设计中短柱延性04-24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