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由来和内容

时间:2023-03-29 15:50:12 少烁 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弟子规的由来和内容

  弟子规是一本古人留下来的圣训。以下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弟子规的由来和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的由来和内容

  【弟子规由来】

  《弟子规》这本书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 》“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后辈敦伦绝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蜕化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基本着手。图挽犯法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基本为枝末,认枝末为基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作问题。正人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本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念,须在幼小时造就;凡是身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绝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弟子规内容】

  一、培养纯善的心

  人这初,性本善。俗语说得好:三岁看老。人,来到这个世间,初心纯净如婴儿,后初长,利欲熏。所以,启蒙在幼儿,关键在教育。至乐莫如读书,至乐莫如教子。育儿德为先。少年若天性,习惯在自然。童蒙养正教育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事,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二、教育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

  1、对人:明白五伦的关系,知道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关怀体贴他人;教导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侍人的心性;晓喻见贤思齐,知恩报恩的道理。

  2、对事:强调{事虽小,勿擅为}的重要;要求{事勿忙,忙多错}的做事方法,注重礼仪,讲求信用,建立威仪与守信的观念;教育--{承担责任,知过必改}是善良的品行;培养--面对困难,能冷静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导是非判断的能力,并培养好学的精神。

  3、对物:灌输日常生活必须{节用爱物},还要喻晓物资来源的艰辛,感恩大自然的赐予。

  儿童的经典教育就是扎根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根基不稳,就难以有光明的人生。

  人生教育的四大教育阶段:

  幼儿养性:零岁至三岁前,心无分别,污垢未染,真如湛然,性德纯正,心如明镜,朗摄无碍,先入为主,深深入心,终身不移。幼儿怡养本性,正宜此时。

  童蒙养正:至十三岁前,物欲微熏,烦恼潜伏,知识略萌,性德仍净,记性犹强,悟性微弱。童蒙培养正见,正宜此时。

  少年养志:十三岁后,知识渐开,物欲既染,烦恼增多,心逸情涌,故真性渐隐,记性渐泯,然性向显发,崇效楷范,悟性转强。少年启养心志,正宜此时。

  成年养德:凡当读书,如能自幼扎根熟读,庶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而为将来成学立业这深基,修身明德之永磐。唯德业无穷,学无止境故,成年学养行德,随时皆宜,无有终时。

  主题思想

  《弟子规》的中心思想围绕《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阐发。主要包括:

  1.孝亲敬长

  《弟子规》全文的主题为孝。

  《弟子规》开篇的“首孝悌”就强调了孝的地位和重要性。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人之所以能立于天地之间,是因为底下有根,根就是自己的父母,能不忘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才能对他人以及社会怀有感恩之心。对父母的关怀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在生活上要关心父母,每天早晚向父母请安。“出必告,反必面”,不论是外出还是回来,都要告知父母,不让父母为孩子担心。孝敬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在物质方面满足父母的需要,让他们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快乐。“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养父母之心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不让父母操心。要修身养性,洁身自好,让父母因自己的德行而骄傲:要勤勉工作,报效社会,让父母因自己的成就而自豪。“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呼唤,要立即应答,不可怠慢;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去做,不可偷懒。

  《弟子规》从个人修为做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强调做人要从人性的原点——“孝”出发,首先修养身心,当德行充盈,在家就可以让家庭和谐,全家长幼有序,共享天伦,治理国家就能起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从而带领并影响自己的团体、国家,共同建设幸福家园,共谋和平安宁;相反,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孝心的人,更不会爱护别人和社会大众,这样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难以担当起社会的责任,说不定还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2.慎行谨言

  《弟子规》中,“谨慎”一词的含义对于方今的社会秩序建设的启发可以归结为:其一,社会生活中务必要谨慎于细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社会秩序的构建,社会和谐的构造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从细枝末节中窥出,墨子说:“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一个社会秩序的细微之处,两个社会秩序的细微之处出现扭曲,对于社会秩序的运转并无大碍,但无数个社会秩序的扭曲堆积到一处,如是楚王爱细腰,而国人多饿死的惨状就不可避免。所以《弟子规》将“谨慎”落脚在留意于细节。

  其次,良好社会秩序的确立要求社会成员务须谨慎彼此间的交往,其核心之要义即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例如交友当交益友,勿交损友,待人接物,更当小心翼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完成个人的社会分工,安守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而要持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再次,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拥有一种自反省的精神,是非之心,廉耻之心,恻隐之心是儒教思想中对于人之为人的定位,并将这三种“心”作为先知先觉赋予人类的三种济世情怀。所以,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捍卫共同的社会秩序,每个人都要谨慎的解剖自己,对照着圣贤的教诲,祛除一切利小、损群体的利益诉求,推及此心用之于塑造社会秩序之平稳。

  3.讲求诚信

  《弟子规》把诚信作为评价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指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儒家认为,在待人接物中,人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以诚信作为基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可轻易许诺,因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爱众亲仁,善以待人

  《弟子规》中的爱,成为一种大爱,先用“见人善,即思齐”“非圣书,屏勿视”的方式提离个人修养,然后从爱亲人开始,进而爱国家、爱整个天下。当爱推己及人,当朴素的亲人的情感发展为爱他人、爱国家、爱世界的情感时,爱的境界就得到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5.学习规范及能力

  《弟子规》要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之后,才可以学习技能、知识。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并重,而实际上二者在实践过程中并不存在矛盾,而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

  《弟子规》认为“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味理真。”对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践的德行,如果只是在学问上研究探索,却不肯亲身力行,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弟子规》中,“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同样是人,却良莠不齐,随流俗者多,有仁德者少,人们之间的智力差距是有限的,而差距渐渐拉开,是因为人们在道德修养、人格品行上有一定的差异。

  艺术特色

  1.规范准则的具体可行。《弟子规》中的许多规范都具体可行。一系列要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皲倚,勿箕踞……”,不仅向青少年学生指出了具体的站立、行走、行礼的正确姿势,而且指出一些应纠正的不良姿势,这种具体明确的准则要求易于使青少年学生理解接受。

  2.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弟子规》不仅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准则要求,而且还尽可能地作了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使青少年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也即不仅告诉青少年学生要怎样做或不能怎么做,而且还简单浅显地告诉了青少年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如“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加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自作”,“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等。把一些简单的、普遍适用的道德认识,价值标准传授给青少年学生,不仅会给他们的行为以具体指导和规约,而且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自觉自律精神。

  3.朗朗上口的语言风格。《弟子规》采用三字一句,押韵的文字表达形式,这样节奏明快,便于记诵,更易于为青少年学生接受领会。

  后世影响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内容浅白易懂、顺口押韵,以精炼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受到了儿童们的喜爱;再加上全文灌输的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内容符合封建伦理,也受到了统治阶层的提倡,清朝统治阶级将其定为幼学必读教材。因而,《弟子规》成为清朝流行较广泛的蒙学教材,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

  在当代,《弟子规》不仅仅被用于幼儿教育,而且被运用到中学教育,甚至是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中,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蒙学教育范围。

【弟子规的由来和内容】相关文章:

国庆的由来英语小报内容09-23

关于国庆节的由来的内容10-03

清明由来手抄报内容11-29

立冬的习俗和由来11-15

立冬的由来和习俗11-11

冬至的由来和习俗10-20

夏至的由来和习俗08-31

小年的习俗和由来10-27

冬至的由来和传说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