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暑的由来

时间:2023-07-11 19:10:25 满全 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由来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小暑的由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由来

  小暑节气的由来

  小暑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正如谚语所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二尺四寸,相当于今天的0.58米,同夏至相 比,这时的白天已开始见短了。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栖指向未的方位,也就是西南方。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六月,又叫未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六月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此时正值初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对付暑热是人们当前的主 要任务。对农民来讲,小暑期间是夏秋作物田间管理的重要时刻,这时节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温恒高,农作物生长特别快,田间的杂草也随之狂长,因此农谚说 “小暑连大暑,锄草防涝莫踌躇”“小一暑雨涟涟,防汛最当先”。小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高温多雨季节,湿热的天气里时有大风暴雨出现,有时还会伴有 冰雹。近年来,每当小暑之后,从北方到南方不时有洪涝灾害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这时节做好防汛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 程度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小暑时节北半球的光照时间已开始逐口缩短,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为什么却仍然继续升高呢?这是因为,太阳直射地球的 位置虽然已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收支情况仍是收大于支。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北半球的温度还会继续上升,而不会随日照时间的缩 短而马上改变。

  小暑三候。“初候温风至”,其实这时节刮来的已是热风了(温风有可能是古人对温度感觉的形容词),尤其是近百年来由于气候不断变暖,还经常出现“干热风”。所以,从现代气候学观点看,此候已入伏,应该是“热风至”才’符合实际情况。

  “二候蟋蟀居壁”,这么热的天,地表面的温度也是很高的,蟋蟀在地面上也觉得闷热,跑到屋檐下或树阴处乘凉了。“三候鹰如鸷”,“鸷”指凶猛,这时节鹰等猛禽哺育出的幼鸟开始飞出巢穴,开始捕食了。

  旧时民间在伏天最热的时候休息,称作歇伏。初伏日,富家杀鸡杀猪,全家大吃一通,说是伏天吃好的,比平时容易吸收,所以民谚说“头伏饺子二伏面,赶在三伏吃鸡蛋”。古代的官府中还有颁冰的习俗,《燕京岁时记·颁冰》载:“京师自数伏日起至立秋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差异,民间则在街上有冰售出。”

  小暑节天气开始进入最热的时期,这时节正是人们旅游赏景的好时光。白天时烈口当头热不可当,于是人们就采取一些办法避热解暑,有些地区还囚“伏”字和 “福”字同音,一认为入伏这天是吉利的日子,于是成群结队外出旅游,到野外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万紫千红的山花野草,此活动谓之“游伏”(游福)。

  应该说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能够放下手中的活计,变换一下活动环境,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于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小暑时节的山林,树木茂盛,草长莺飞,鸟I鸣兽走,山涧小溪流水清澈,孩子们在水边摸负、捉虾,欢快异常,即使碰到雷阵雨,雨水淋湿了衣服,还不等到家就已干了。旺盛的夏季带给人们无限的乐趣。

  小暑节气的由来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是7月7日或7月8日迎来,于7月22日结束,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气候火热起来。有民谚称“小暑大暑,有米也懒煮”,意指天气太热了。人变得散漫,连三餐都懒得准备。于是,人们通过适当的食疗来改善对热天的不适感。因为小暑于三伏相近,所以小暑节气习俗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咯饼摊鸡蛋的吃法。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面条,水面,炒面: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已开始了。东晋史家孙盛撰《魏氏春秋》说:“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南朝梁宗懔写的《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水面、炒面。唐宋时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热、止泄。

  小暑时节的忌讳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适合小暑时节的活动

  我们现在很流行健走,这是速度介于跑步和散步之间的一种运动方式。由于运动方式简单,没有意外伤害等原因,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欢迎,尤其适合老年人参与。健走的运动量适中,技术要求低,没有器械限制,对增强腿部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有很好的作用,夏季早晨和太阳下山后的傍晚,均是健走的好时间,尤其是傍晚,既可以帮助消化,又可纳凉,一举多得。小暑时节在水中慢跑有利于消暑。水中慢跑除了可以感受凉凉的水温,还能平均分配身体负载,比在陆地上跑有明显的有点。在地面,每跑1英里,运动者的每只脚需要撞击地面1000次左右,脚部、膝部和臀部都会受到震荡,所以常常使肌肉扭伤或韧带拉伤;而在深水中,下肢受到的震荡为0,所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小暑节气注意补水

  水的重要性在《本草纲目》中的首篇早有记载。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缺乏食物,人的生命可以维持几周,但如果没有水,人能存活的时间就只有几天了。据现代医学家的研究,水有运送大养分和氧气、调节体温、排泄废物、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吸收、润滑关节等六大功能。

  如果缺了水,人体就会出现代谢功能紊乱并诱发多种疾病。如果感觉到口干舌燥,那就是身体已经发出了极度缺水的信号了。喧个时候脱水已经危及了身体的健康,所以不要等到口渴了再补充水分,平日就要养成勤喝水的好习惯。

  由于小暑前后气温会突然间攀升,人体很容易缺失水分,所以要及时地进行补充。除直接喝水之外,也可以动手煮一些绿豆汤、莲子弱、酸梅汤等营养汤类。这些汤类不仅能够止渴散热,还有助于清热解毒、养胃止泻。

  其实补水不一定仅限于喝水或者饮料,也可以食用一些水分较多的新鲜蔬果。例如含水量高达96%的冬瓜,还有黄瓜、丝瓜、南瓜、苦瓜等。这些含钾量高含钠量低的瓜类食物不仅可以补水,能降低血压、保护血管。

  小暑时节的习俗

  1、小暑时节要食新: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2、封斋: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当然也有一些地区没有这个习俗。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由来】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小暑谚语(精选80句)07-07

二十四节气小暑的谚语(精选120句)07-08

小暑的谚语12-27

小暑的说说04-05

小暑节气的谚语07-07

小暑节气经典寄语11-04

小暑生活谚语06-11

小暑的天气谚语06-07

小暑食物的谚语05-27

关于小暑的谚语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