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馕的习俗文化

时间:2018-03-12 常识 我要投稿

  在新疆有句民谣:一天不吃馕,心里就发慌;两天不吃馕,腿子如筛糠;三天不吃馕,敢骂老达当(爹);四天不吃馕,准备拆房梁;五天不吃馕,就拜麻扎(坟墓)王。这说明了馕在维族人心目中的地位;以下是YJBYS小编搜罗的维吾尔族馕的习俗文化,供参考。

  据考证,馕在新疆有相当长的历史。

  现在新疆人都常吃馕,尤其是在出差的时候,要带上满满一袋馕,吃起来方便,毕竟它是新疆的“点心”,走到那都可以送人一起品尝!现在馕的品种也在日益增多,在二道桥(二道桥商业圈)夜市,各色品种,琳琅满目;天上下着小雪,夜市上灯火通明,人头涌动,热闹非凡,卖馕的一条街,卖烤全羊的一条街,卖肉的一条街,还有围着炉火吃西瓜的......和白天那种车水马龙的景象相比,完全是两种情况;到新疆来,千万别忘了,去二道桥冬天的夜市亲眼看看......,也许你的收获会很多!

  馕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后辅以各种佐料,经烘烤而成的圆形面饼。面馕是否美味可口,依个人喜好而定,更主要还因为它具有易于携带、抗干燥、耐储存等特点,非常适应绿洲生态环境下的生活,故而深受广大维吾尔族群众的喜爱。现在,作为新疆绿洲居民食物结构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食品,面馕早已超越了单纯满足口腹之欲的作用,深入到了维吾尔族日常行为规范、人生礼俗、审美观念、价值判断、文化禁忌等各方面。维吾尔族谚语中有“饭是圣哲,馕是神灵”、“馕是信仰,无馕遭殃”,维吾尔人说“对馕发誓”就如同基督教徒按着圣经起誓,维吾尔语称妈妈为“阿馕”。事实上,在新疆喜好食馕也经常食馕的不只是维吾尔族,新疆的汉族、哈萨克族与其他各族人也经常食馕。因此,馕也代表了超越民族的群体----“新疆人”的饮食文化。

  馕在很早就出现于吐鲁番地区,且在历史上甚至曾是(至今仍是)居于此之内地汉人与其他各民族移民的共同食品之一。考古人员在哈密五堡发现的原始社会晚期阶段(约公元前1000年)氏族公社墓地、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且末国文化时期(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初)墓葬、鄯善县苏贝希公元前500年的墓葬以及洛浦县山普拉公元200多年前的墓葬中都发现了各种形态的馕,这些馕虽然不一定用小麦面粉作原料,与现在的馕有一定的差异,但足以说明馕在新疆有非常悠久的历史。1972年,在阿斯塔那唐墓(阿斯塔那墓群是中国西晋至唐代高昌城公共墓地)中发现了一个直径19.5厘米的馕。呈圆形,出土时碎为12块,土黄色,已经脱水干化。其原料为小麦粉,是在馕坑中烤制而成的,它中心薄,边缘厚,中央戳有花纹,样子与现在新疆维吾尔族家庭日常所吃的馕完全一样。还发现了一个直径只有3.9厘米的小馕,用白面制成,表面有芝麻,保存的相当完好,和现在人们经常吃的“托喀西”馕没有什么区别。

  馕从西域传入中原被称为胡饼。史书中因胡饼的用料、制法、形状的不同有多种称谓,如芝麻饼、烧饼、炉饼、髓饼等,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叙述的胡饼的制作方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鼓汁及盐敷令熟,炙之,面当令起。”《资治通鉴》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与朝臣逃难至咸阳集贤宫,饥饿困顿之际,宰相杨国忠曾买胡饼献上。《唐语林》卷六曰:“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

维吾尔族馕的习俗文化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