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防骗小常识

时间:2021-01-16 11:04:45 常识 我要投稿

求职防骗小常识大全

  大学生就业防八大“骗局”

求职防骗小常识大全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多年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专家指出:这些陷阱往往并不高明,而且还有迹可循。专家提醒毕业生:谨慎提防如下八大“骗局”。

  第一,中介骗局。这类中介往往是“一间小屋、两部电话、三个人”,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他们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大学生的单位名单,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当求职者回过头要求退钱时,他们便会露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求职者想从他们口袋里拿回钱,难!

  第二,招聘会骗局。此类招聘会不是参加的单位数量严重缩水,就是招聘单位“出工不出力”,甚至有的单位收了简历之后便从此消失。国家规定,只有高校主管部门才能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专场。因此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一看组织者,二看票价。通常来说,面向毕业生的就业专场要么免费,要么票价很低。

  第三,电话骗局。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假借联系工作传呼或发送短信给毕业生,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这些电话一般以“268/168”等为开头,毕业生小心提防即可。

  第四,合同骗局。“磨刀不误砍柴工”,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必要时咨询学校和老师的意见。

  第五,试用骗局。毕业生上岗后一般都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有些单位利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工资,要么到期后蓄意辞退。

  第六,承诺骗局。有些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有时会口头许诺一些工资、住房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当毕业生到岗后发现这些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而找单位领导理论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谁承诺你找谁去,公司没有这样的规定”!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注意:口说无凭,合同为据,关键还是签好合同。

  第七,职位骗局。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安排到其它岗位,致使毕业生学非所用;有时甚至安排干一些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对此,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有点“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勇气,不让别有用心的坏人钻了空子。

  第八,地点骗局。很多大企业在全国许多地方有分部,而参加招聘会的往往是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因此,毕业生在应聘时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工作地点就在总部所在的大城市,结果上岗后被分到偏远地区。对此,毕业生在面谈时必须咨询清楚,必要时在合同上写明相关条款。

  应聘面试大全 十大应聘陷阱

  1、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陷阱特点

  服务费付出之前,中介机构承诺招聘信息浩如烟海,总有适合你的职位;可一旦付了费得到了那些信息之后,要么是单位不需要招人,要么就是对口职位刚刚招聘完毕,总让你不得所愿。事后才知是场明摆着的骗局,软弱者自认倒霉,较真者也追讨无门。

  ●产生原因

  得到工作信息需先交钱,这本是理所应当,但许多非法猎头中介公司的存在,使这一本该公平的交易行为变了味。

  ●解决方案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牢牢到按住钱包是求职应聘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

  2、以招聘之名盗取信息

  ●陷阱特点

  先在报纸或网络上公布一些待遇诱人的招聘信息,要求求职者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这在求职人员看来也许再正常不过,不光这,只要是自己期待的工作单位,就算要提供结婚证、房产证甚至银行帐户也都毫不犹豫地通通奉上。直到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恍然大悟上了不法分子的`当。

  ●产生原因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通过互联网或其它媒体刊登招聘广告,诱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活动,如直接盗用帐户、冒名高额透支甚至专门做起倒卖个人隐私的生意。

  ●解决方案

  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3、以招聘之名宣传自己

  ●陷阱特点

  无名企业在招聘会上挂出巨幅宣传画,展位布置得极其鲜亮夺目;当求职者进行职位询问时,招聘者则对企业文化侃侃而谈数十分钟,末了再每人赠送一本精美宣传画册;网上某公司的招聘信息已经挂了半年之久,只招一两名、要求不高的职位也是如此。让人不禁怀疑,它们是否真的在进行招聘,难道说真是在借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吗?

  ●产生原因

  小企业相当重视积累自身知名度,不失时机地对企业或品牌形象进行宣传是企业发展前期的必经阶段。租下一个展位或刊登一条招聘信息最便宜的只要几百块,却能赚足曝光度,这在业内已经见怪不怪了。

  ●解决方案

  求职者在面谈时若发觉有广告之嫌,应及时抽身,更不要浪费时间去等待这类企业的录用通知。

  4、以招聘之名储备人才

  ●陷阱特点

  小企业信不过,大企业总可以放心了吧?

  看那些“500强”财大气粗,动辄租下招聘会的整个楼层或报纸的整个版面,招聘职位从前台到经理林林总总几十种,惹得求职者热血沸腾、斗志昂扬。认认真真填好简历,经过三五轮严格的考核筛选,终于过五关斩六将获得首肯,却被告之暂时不能入职。求职者此时的悲凉怕是其他当初未被相中的人所不能想象的。

  ●产生原因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为了保证运行稳定,不至于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瘫痪,必须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在这种需要下,一些大企业选择通过大批量的招聘来实现,公司对满意的应聘者暂时放入人才库,等该岗位空缺后才会从库中寻找人选。

  ●解决方案

  他们的确需要人,但不是现在。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作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机会,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5、以招聘之名窃来成果

  ●陷阱特点

  许多企业有一套完整的招聘考核体系,从笔试、复试到最终面试,每个阶段环环相扣、极其正规。按道理能进入最后一轮考核,胜利就能在望了,但往往有很多人就败在这最后一个环节上。面谈地很愉快,工作时间、内容、薪资福利等等条件都能够接受,可最后偏偏就没有等到应得的offer,不少求职者回头搜索失败的理由却依旧没有任何收获。

  ●产生原因

  有些小规模的广告公司 或设计公司,由于自身缺乏足够和优秀的创意,另行聘请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又需要较大代价,便想出借招聘新人来获取新鲜创意的点子。

  ●解决方案

  建议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能会被公司占用时,事先讲明版权归属问题。

  6、以招聘之名趁人之危 以招聘之名施压内部

  ●陷阱特点

  一些劳动强度大、时常加班加点而薪资较低的企业,他们招聘员工非常怪异:数量大,一般招几十人,而且招聘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上班时间在工厂门口或者是午餐时间在食堂大厅里,求职者一多,整个场面煞是壮观,而求职的结果往往也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的音信。

  ●产生原因

  在本企业内部搭建招聘台位,并在工作时间进行大规模招聘,企业的目的很可能只是为了向在职人员施加压力,向其显示竞争者的存在,刺激在职人员消除怨言,老老实实地继续工作。

  ●解决方案

  求职者遇到这种情况同样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头脑。

  7、以招聘之名获得劳力

  ●陷阱特点

  广告上说的招聘职位大可以美仑美奂,而当你被赋予这种“美称”之后才发现它们不过是金玉其外而已。行政经理等于打杂的,市场总监就是拉业务的,财务分析师居然是保险推销员……等求职者满心欢喜地报到之后,才大呼上当转而重回求职大军,却已错过了最佳时机。一些人被骗进来之后,无奈之下,只好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极力说服自己转变观念也许能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于是公司的目的就达到了,而求职者的前途和理想却被搁浅了。

  ●产生原因

  这些公司的确需要是需要人力没错,但其职位照实说出来总是不能引起求职者的关注和推崇,可能连看都不会看上一眼,招聘者只能投其所好地将职位好好粉饰一番。求职者虚荣心的作祟是遭遇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案

  不要被听上去体面的职位所迷惑,仔细询问职位的工作内涵和细节,是求职者在与招聘者面谈过程中必须要做的。

  8、以招聘之名节约成本

  ●陷阱特点

  新员工到职后一般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试用期,大约3~6个月不等,只有少数熟手会将试用期缩短到一个月内甚至一周,薪酬在试用期内总是很少的,转正后才会有大幅度提高。可几个月的卖力表现换来的却是被一脚踢出局。真不知道拼命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既然不满意为什么不早点说出来?

  ●产生原因

  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鱿鱼”。因为试用期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正式录用后差异较大,而招聘的费用又微乎其微,利欲熏心的用人单位便通过无休止的“试用”来获得最廉价却最认真的劳动力。

  ●解决方案

  即使在试用期也应时时留心单位的用人目的,尽量与用人方签定相关书面协议。

  9、手机作为信息业的终端

  ●陷阱特点

  不但是求职者所倚赖的通信联络工具,更是不良分子谋取非法利益的工具之一。正在焦虑中的求职者如果突然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过来的短信,说打电话去某处就可得到理想职位,或者回复即可看到当日最新最全的职位信息,的确能让许多求职者惊喜一番。

  ●产生原因

  一千万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招聘短信。

  馅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些明显是诱饵的信息,如“高薪”“急聘”等字眼充斥的短信内容大可不必理会。

  ●解决方案

  不要轻易回复短信,那也许并不是你想要的内容,今后还得为取消这项“服务”而颇费周折。

  10、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

  ●陷阱特点

  没有学历本领要求,只需陪人聊聊天、喝喝饮料就可以月进万元,如此诱惑力极高的招聘广告经常出现在网络、报纸的角落或者街头巷尾的墙壁、电线竿上。真有这么轻松且高薪的工作吗?会不会有猫腻?而这些所谓的“公关”公司甚至不惜重金租下高档写字楼作为办公接待场所,给应聘者的第一印象不错;再经过招聘者的三寸不烂之舌,向你表述公关行业的高尚和盛行,渐渐打消应聘者的疑虑……

  ●产生原因

  总有人向往省力而有赚钱的行当,而这行,只在骗子公司存在。

  ●解决方案

  对这种以招聘,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怀疑,如此高的报酬是不可能的。因为招聘者再怎样夸夸其谈,总会反复强调做公关以赚客人的小费为主,必须要令客人十分满意,是否能短期致富全看你自己的本事。这样强调小费的介绍,足够令你打起精神,走出此类行业招聘迷局。

  职场骗子骗钱“四步曲”

  第一步:到人才市场招聘

  “进入人才市场招聘,是骗子行骗的最关键环节。”欢欢说,现在的求职者,大都不愿再到一些缺乏信誉的职介所求职,而是进入保险系数较高的人才市场求职。那些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专门寻找把关不严的小型人才市场,冠冕堂皇地进场寻找“猎物”。

  第二步:抛出高薪作诱饵

  求职者都希望找一份收入高、清闲的工作。那些骗子充分掌握了求职者的这一心理,在招聘时,大都抛出高薪作诱饵,让求职者感到“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比较好,渐渐失去警惕性,不知不觉中钻进骗子设下的圈套中。

  欢欢说,就目前的薪酬行情来看,在正规的宾馆里,领班的月工资一般是 1000 元以下,主管的月工资在 1500—1800 元,而那些骗子开出的薪酬相当诱人:领班的月工资 1200—1500 元,主管的月工资在 1800—3000 元。

  第三步:借口收各种费用

  在人才市场,骗子一般会对求职者进行“考验”,故意出一些问题,让求职者回答。如果骗子觉得求职者比较单纯、社会阅历比较少、文化层次不高、急于找到工作,就会开出一张面试通知单,让求职者在某日某地去面试。

  对“录用”的求职者收取所谓的 300—400 元服装费、培训费押金是骗子的最终目标。欢欢说,如果求职者不愿缴服装费、培训费,骗子就会抛出最后一招——收体检费。这一招,许多聪明的求职者都难以识破。

  第四步:收钱后人去楼空

  为了早日上班,那些急于找到工作的求职者,不得不缴 150—250 元的体检费,由“经理”统一上缴体检单位,实际上体检费也就几十百来元钱,多的钱被“经理”吃了。体检后,求职者都免不了被“经理”以体检不合格为由“炒掉”。对于那些缴了服装费、培训费的求职者,“经理”很快会人去楼空,让你蚀了财却找不到地方发泄。

【求职防骗小常识大全】相关文章:

2017求职防骗攻略有哪些_求职防骗攻略汇总07-16

求职防骗指南要点11-20

2016求职防骗技巧09-26

大学生就业防骗小常识10-30

求职防骗必学八招12-20

求职防骗技巧大支招07-20

关于网上求职防骗的指南07-14

应届生求职防骗技巧08-22

2017毕业季求职防骗技能08-13

大学生求职防骗常识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