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常识: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对位

时间:2020-07-20 18:29:10 常识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常识: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对位

  医学是研究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在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中,所谓健康就是指人体的生物组织没有损伤,个体没有躯体症状和体征,经各种化验检查和特种仪器检查都找不到躯体任一部位有病的证据。

心理健康常识: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对位

  但是,现在看来,单从生物学角度看待健康是不够全面的。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应该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综合考虑健康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好的状态”。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健康应包括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只有当一个人在这三个层面同时都处于完好状态时,才可以说是健康的。相对来说,疾病则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或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障碍或异常。

  这就需要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病人时,不仅要考虑病人的身体是否有病,同时还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及其社会功能状态是否也同时受到了损害。例如脑卒中后,病人在身体上出现了偏瘫,同时在心理上可能还存在记忆力下降、情感脆弱、焦虑、抑郁、易激惹、人格改变等症状,这些又会导致病人生活工作能力下降,使之无法胜任原来的工作、承担照顾家人的义务;病人可能因此认为自己成了“废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这时,医生一方面要积极治疗病人的躯体病变,同时也要注意帮助病人恢复他的心理和社会功能。而且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对躯体疾病的恢复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如果个体在身体上没有疾病,这只是说他具备了身体健康;如果个体在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处于完好的状态,则称为心理健康。

  实际上,在疾病过程中,病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这三个层面受到损害的程度经常是不均等的,而且是以某个层面的损害为主,或者某个层面的损害是原发性的,进而影响了其它层面,使其它层面也出现异常,最终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异常。如果疾病以身体损害为主,则一般称之为躯体疾病,该病人即属于躯体疾病病人;如果疾病损害主要表现在心理或社会功能的方面,导致个体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出现异常,则称为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该病人属心理障碍患者或精神病人。

【心理健康常识: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对位】相关文章:

关于心理健康的常识09-27

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09-27

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常识09-27

心理健康小常识解读09-27

幼儿心理健康小常识09-27

中老人的养生常识心理健康10-10

关于心理健康的小常识09-27

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识09-30

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常识09-28

心理健康小常识有哪些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