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三国成语小故事

时间:2020-11-03 10:44:09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经典名著三国成语小故事

  一身是胆

经典名著三国成语小故事

  【典故出处】:语出《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载:“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黄忠袭杀魏征西将军夏侯渊于定军山下后,曹操亲率大军来争汉中地,并往今勉县天荡山下米仓山运米“数千万囊”,蜀将黄忠和赵云以为可取,便约定分头进击,火烧了魏军粮草。过了约定的时间,不见黄忠返回,赵云便带数十骑冲入敌阵,救出了黄忠,刚冲出敌阵,见副将张著仍在敌阵中拼杀,赵云便再次冲入敌阵救出张著,这时候,曹操亲自率大军追来,赵云便急忙退回自己的军营。当时,沔阳长(县长)张翼在赵云营中,他见曹操率军一路杀来,便急令关闭寨门以拒曹军。赵云当即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同时令弩手暗自埋伏,赵云独自一人单枪匹马威风凛凛的立于营门外。曹操率军来到这里一看,见赵云神情自若,毫无畏惧,怀疑有伏兵,不敢贸然进攻,便引军退去。赵云银枪一挥,金鼓齐鸣,喊杀声震天,弩手用强弩射之,赵云又引兵杀出,魏军惊慌,自相践踏,坠汉水死者不计其数。

  第二天,刘备到赵云营中视察昨日作战情况,让赵云讲述大败曹军的故事,奖励赵云,称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蜀军中号称赵云为“虎威将军”。《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据汉水赵云寡胜众”章节中有此典故。

  【典故释意】:今形容非常英勇,无所畏惧。

  步步为营

  【典故出处】:语出《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章节。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率军进取汉中,攻打魏征西将军夏侯渊,蜀军占领定军山以西的降山(后来称为旗杆山),居高临下,已观看定军山“仰天洼”内的夏侯渊中军帐虚实。根据夏侯渊争强好胜匹夫之勇的性格,黄忠与法正商议说:“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后来。夏侯渊果然被激怒,率部前来挑战,被黄忠所杀。此处的“步步为营”,是指每前进一步就设置一个营垒,造成步步紧逼的态势。

  【典故释意】:今天指待人接物事事谨慎,计划周密稳妥。

  如鱼得水

  【释义】

  就如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 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妥之曰:“孤之有孔 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 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 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刘备说明来意,畅谈 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 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 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 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 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 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 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 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 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一马当先

  典故出处:语出《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章节。

  建安二十四年(219),蜀先主刘备与曹魏争夺汉中地,魏汉中守将—征西将军夏侯渊固守定军山、天荡山和阳平关各隘口,蜀军很难进攻。为此,刘备问计于留守成都的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夏侯渊有勇无谋和善于动怒的特性,遣年近七旬的老将黄忠赴汉中与夏侯渊交战,以麻痹夏侯渊使其放松戒备,同时派足智多谋的法正为监军,暗中以插旗为信号指挥黄忠交战。

  在诸葛亮和法正的策划下,黄忠首先依计“南渡沔水”,刘备又“反客为主”在定军山下“步步为营”进逼夏侯渊军,造成主攻事态。乘夏侯渊曹军疏于防范,法正、黄忠又偷偷占领了定军山西端之降山(定军山之战后改称旗杆山),这里居高临下,不但威逼定军山魏营,而且可窥视定军山主峰内“仰天洼”夏侯渊中军帐虚实,如此以来,彻底激怒了夏侯渊,他根本没把老黄忠放在眼里,于是亲率大军到降山下叫骂,挑战,想夺回阵地。黄忠军在山上任凭魏军叫骂,他根据法正“挥红旗为号”的约定,坚守而不出战。待夏侯渊军在山下喊叫的人困马乏,人不及甲,马不及鞍时,法正在山顶上挥动红旗,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连头带肩,劈为两段。曹军大败,刘备遂取汉中。一马当先:跃马冲在最前面。

  典故释意:今形容领先带头,冲在前面。

  光阴荏苒

  【典故出处】:语出《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一回“奔剑阁张合中计”章节。

  建兴九年(231)二月,诸葛亮率军“出祁山”进行第四次北伐曹魏,并以“木牛”从汉中往前线运粮草,准备与魏军展开持久战。魏明帝派大都督司马懿总督雍、凉二州兵马破蜀。诸葛亮分兵进击,大败魏军,斩首3000余,缴获大量兵器物资,蜀军大胜。此时,阴雨连绵月余,道险运艰,运粮官李严怕军粮不济受处罚,便借后主之命让诸葛亮撤军还汉中。魏车骑将军张合率军追击蜀军,被诸葛亮在木门道(今甘肃天水市南梓村)设伏乱箭射杀。李严怕诸葛亮追查责任,便先发制人,又向后主污告诸葛亮擅自撤军。诸葛亮查明实事真相后,于同年八月上表后主将李严废为平民,流放梓潼郡(今四川梓潼县)。诸葛亮自此在黄沙(今陕西勉县黄沙镇)“休士劝农”,又造“木牛流马”;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城南五公里)“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为下次北伐作充分准备。当时,诸葛亮感慨的说:“光阴荏苒,已经不觉三年”。于是,建兴十二年(234)春二月,诸葛亮又出斜谷屯兵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高店镇这南原),开始了第五次北伐曹魏。光阴荏苒:指时间渐渐过去。

  【典故释意】:今形容时光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大器晚成

  《三国志·魏书》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成语故事

  【释义】

  形容成名较晚。

  【故事】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方寸之地

  【释义】

  原本指很小的地方,后用来指人心胸狭隘。

  【出处】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4~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故事】

  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也深深地看重诸葛亮。刘表听信后妻的谗言,疼爱小儿子刘琮,不喜欢刘琦。刘琦每次想要和诸葛亮商量如何自保的办法,诸葛亮每每搪塞敷衍他,并没有替他出计策。(有一次)刘琦就请诸葛亮到后花园去游赏,一同登上高楼。在喝酒吃饭的时候,刘琦就叫人拿开梯子,接着对诸葛亮说:“今天(我们两人在这里),往上到不了天,往下到不了地;话从你的嘴巴说出来,进入我的耳朵里来。您可以说了吧?”诸葛亮回答他说:“您难道没看到太子申生留在城内而危险,公子重耳逃出城外反而安全吗?”刘琦内心觉悟了,暗中计划着逃出城外。刚好江夏太守黄祖过世了,刘琦请求外调得以出城,于是成为江夏太守。不久刘表过世,刘琮听说曹操北来征伐,就派遣大使请求投降。刘备在樊城听到这件事情,就率领军队往南行走。诸葛亮和徐庶一起跟随刘备,被曹军打败追赶,还俘掳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指着自己的心和刘备告辞说:“我本来想和将军您共同谋求称王称霸的事业,所凭恃的就是这颗心,现在我的老母亲已经被俘掳了,我的方寸也都乱掉了,对您的大事业没什么帮助。我恳求从此和你告别。”

【经典名著三国成语小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小故事10则12-14

成语寓言小故事11-29

有关三国成语故事03-07

成语小故事(15篇)09-17

成语小故事15篇09-17

三国成语故事(15篇)02-24

三国成语故事15篇01-11

成语小故事(精选15篇)12-25

成语小故事(合集15篇)12-24

成语小故事汇编15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