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时评:对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08 编辑:钰娟

  导语:自从2008年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投身基层,随着而来的是,大学生村官的管理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相关村官时评,欢迎阅读!

  村官时评:对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

  自2008年,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以来,大学生村官计划已走过8个年头。尽管在实施过程中,有过很多困难和质疑,但众多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理性看待,以不断地寻求发展创新的路径。

  一、当前大学生村官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对于农村生活枯燥单调的生活,大学生村官难免会存在失落感,不能快速融入农村生活。其次,村官作为村主任助理,既不是村干部也不是镇干部,再加上个别地方排斥大学生村官,角色尴尬,难免会造成消极的思想。再者一些大学生村官受传统观念束缚,认为到农村工作是没有能力的体现,选择到农村实属无奈之举,工作中缺乏活力和信心。

  学习培训问题。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够深入的现象。有些地方在招募村官后没有系统地组织培训或把培训当过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不够重视;有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对大学生村官培训管理主责不清,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村官”在农村施展自己的才华。

  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断壮大,这个队伍面临的角色定位模糊、权利保障薄弱、待遇低下、出路困难等发展难题也日益突出。“村官”的角色定位模糊导致工作得不到认可,只能做一些资料整理、电脑维护、打杂跑腿的事务,到岗后无法发挥专业优势。出路与待遇等问题得不到保障,倒逼大学生村官一入职就要考虑离职后的打算,无法安心工作,这些不稳定因素是对大学生村官和农村的双重损失。

  二、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村官正确认识这个职业,认清当村官的意义。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对农民农村的热爱之情,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牢固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建立“领导定期谈话制度”“村官座谈会制度”,加强村官思想动态交流。通过领导谈话、听取汇报,及时了解村官思想动态,分析村官的思想状况,预测其思想动向行为趋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教育的时效性。

  关心村官的生活及待遇。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特殊群体,待遇和生活都应得到特殊关注,应重视村官的合理诉求。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发放津贴、补贴,购买养老保险等,并比照公务员待遇同步提高。以此解除村官的生存之忧,使他们能安心服务社会。

  (二)优化学习培训体系

  针对大学生村官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应采取多方面的培训。一是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基层干部培训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教育经费等因素,明确规定基层大学生村官参加培训的时间,建议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5天,并将培训成绩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二是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农村的法律法规、强农惠农政策,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帮助他们掌握与农民打交道的本领;采用“菜单式”的分散培训,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开设培训课程,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培训真正达到提升“村官”能力的效果。三是改进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外,用注重采用运用现代培训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教学、研讨班等,探索适宜“村官”培训的新模式,使培训更加深入。

  (三)搭建干事平台,扩宽就业渠道

  促进对村官的有效利用。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个性培养,按照大学生的特长,分配合适的岗位。注重实践锻炼,尤其是对大学生村官的多岗位锻炼和重点工作的锻炼,大胆放手让村官独立完成一些重点工作,给他们以干事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磨砺中成长,才会有创造辉煌的可能。

  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出路机制。首先要提前沟通了解他们的就业意向,根据他们的意愿进行培训、指导,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是扩宽就业渠道。通过进一步细化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制度;大力推行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并轨政策;鼓励留存任职,参选两委会正职;扶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促进有专业特长的村官到企业任职等多样化发展模式,确保大学生村官看得到出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安心干事的保障。

  大学生村官计划本是一件初衷美好的事,如何创新发展,最终走向可持续,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

村官时评:对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相关推荐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