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红古区着力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

发布时间:2017-10-10 编辑:1025

  红古区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拓宽思路、创新机制,着力在培养上下功夫,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一是“四式”培训,提高能力素质。一是以学习续动力,开展“捆绑式”培训。建立新聘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岗前谈话和集中轮训制度,将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全区村(社区)干部培训计划,“量身定做”培训课题,通过发放大学生村官报、大学生村官杂志等资料,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工作技巧等农村工作基础知识培训;二是以帮扶增推力,开展“帮带式”培训。建立乡镇党委成员“帮培”和村干部“帮带”大学生村官的“二帮一”传帮带机制,共建立大学生村官帮扶对子12个,手把手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环境,尽早进入角色,确保了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三是以定岗激活力,开展“岗位式”培训。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学历高、适应能力强、计算机应用熟练等优势,让大学生村官担任远程教育管理员、村级便民服务员和村级事务管理员,有意识地给村官交任务、压担子;四是以示范强引力,开展“基地式”培训。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办专业合作社、领办示范性种养殖项目,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

  二是“四项”制度,明确服务责任。从制度规范入手,落实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四项制度”。一是驻村制度,对考勤、请销假、离任等作出严格规定,要求不得随意借用大学生村官,确保其安心工作;二是分工制度,明确每人至少负责一个村(居)民小组,提倡把为民办事代理、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等工作交由大学生村官主抓,赋予实岗实职进行“压担式”培养;三是工作记实制度,实行每日一记,还原履职过程,实现日常化、动态化管理;四是监督制度,采取目标承诺制形式,公开亮目标、亮责任、亮举措,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四项制度”赋予大学生村官实实在在的岗位和责任,搭建了广阔的服务平台,让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三是“四条”出路,提高发展空间。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培养和选拔任用,不断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空间和出路。一是积极培养非党大学生村官入党,对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符合党员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目前已发展大学生村官党员5名;二是积极培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对适应农村工作快,扎根农村、爱岗敬业方面发挥表率的推选为村支部书记;三是积极培养为科级后备干部,对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成绩显著、群众公认的列入乡镇党政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培养;四是积极鼓励服务期满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对表现优秀的推荐参加选调生招考。近年来,全区大学生村官考取公务员的有6人,考入和转入事业干部的有7人,当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和社区主任的各1人,考入选调生的有2人,选拔任用为科级干部的有2人。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