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构建四项机制铺就大学生村官成才之路

发布时间:2017-03-12 编辑:1025

  福泉市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教育培训,岗位锻炼、保障激励等四项工作机制,积极为大学生“村官”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建立管理考核机制。采取“一人一档”的方式,建立大学生“村官”个人档案,记录每位大学生“村官”服务期间的工作和考核等情况。制定出台《福泉市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办法》和《福泉市基层服务大学生工作承诺制度》,对大学生“村官”的主要职责、管理制度、考核奖惩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将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和聘用期(服务期)满考核情况作为续聘、奖惩、调整岗位的依据。同时,建立“一帮一”培养机制,通过乡镇领导干部、村(社区)干部、农村致富能人分别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培养的方式,逐步探索形成了乡镇领导领着干、村组干部带着干、致富能人帮着干、大学生“村官”学着干的“结对”培养锻炼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强化大学生“村官”任前培训,每年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和领导为大学生“村官”等基层服务人员举办培训班,及时让大学生“村官”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常识和群众工作的方法。同时优先选派工作突出,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参加省州调训,先后选派6人参加省州大学生“村官”调训工作。实行季度集中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集中学习和交流,通过座谈让大家畅谈学习和工作经验、方法、心得,同时及时传达省州市关于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让他们在交流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通过省、州媒体,对王卡村胡一茂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大力宣传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建立岗位锻炼机制。各乡镇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将他们安排到村(社区)从事社会事务、计划生育、基层党建、“同步小康”驻村等岗位工作锻炼。是中共党员的安排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符合任职条件的安排挂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不是中共党员的安排挂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对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优秀并得到群众认可的,经法定程序选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副主任。2008年以来,全市先后有11名大学生“村官”选任到村干部实职岗位锻炼。同时,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将全市在岗大学生“村官”编入驻村工作组,使大学生“村官”切实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全市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以来,先后有21名大学生“村官”被选派为驻村干部,积极参与全市小康创建工作。

  建立保障激励机制。按规定明确选聘大学生“村官”补贴标准比照乡镇新录用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确定,确保每人每年2万元以上,对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一次性发放两千元住房补贴。同时为大学生“村官”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险等,切实把他们的待遇落实到位。为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热情,实行四个优先政策,即:优先将成熟对对象发展为党员、优先推荐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优先推荐为村“两委”后备干部、每年在报送招录乡镇公务员岗位或基层事业单位计划时,优先拿出计划数的10%进行定向招录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对连续两年考核获“优秀”并且工作能力特别突出的,直接转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8年以来,在选聘到福泉市的70名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到公务员岗位或事业单位59人,按要求直接转任事业单位1人。将工作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仙桥乡王卡村胡一茂同志,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继续培养。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