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计武“畅通出路”助推大学生村官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7-05-28 编辑:1025

  从省委组织部获悉,今年,我省计划选聘1200名大学生“村官”,最低工作期限为2年。记者注意到,今年我省选聘大学生“村官”提出,“985”高校(不含独立二级学院)毕业生报名参加选聘的,不参加笔试,直接入闱驻村见习。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政府致力于加强农村工作,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积极配合新农村建设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政策从 1995 年江苏省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率先开始,到 1999 年浙江宁波的“一村一民大学生”计划的首次推行,再到 2008 年中组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使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步试水到大规模开展的历程。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和探索,大学生“村官”队伍从少到多,社会由知之不多到普遍肯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大学生“村官”来到基层农村一线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为广大农村带去了新技术、新观念 新思想、新文化,不仅推进了新形势下农村的改革发展,也同时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毫不夸张地说,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此外,大学生“村官”在沉心俯身、脚踏实地、施展才华、干事有为的同时,也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更快的成长。

  大学生“村官”工作成绩卓著,但不等于已经完美无缺。在职的大学生“村官”并无编制,且现有的“村官”工作意见中多有明确规定:任满2个聘期、未当选村“两委”副职以上干部的,原则上不再续聘。其实,除了极少数在农村干事成功或者因为其他特殊原因,在服务期满或者续聘期满之后,可以留在原来的任职村以其他方式继续开展工作的“村官”外,绝大多数“村官”迟早都要面临考走或者被解聘的尴尬处境。在现有“村官”体制尚不健全、考核与出路没有挂钩、“村官”出路尚未畅通的现状下,“埋头考公者”往往要比“实干者”的前途要明朗的多,以至于出现了“干得好不如考得好”的窘境,或者在此窘境的重压之下,本来心怀“三农”梦想的“村官”们,也有的在不知不觉间被迫变成了随波逐流的公务员“考霸”。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得好不如考得好”、“无编制,出路不畅,期满之时要么考走要么解聘”、“有意服务‘三农’的‘村官’迫于现状沦为公务员考试的‘考霸’”,对于大多数“村官”来说,是一个言之不出、挥之不去的痛。要想确保广大在职的大学生“村官”们可以“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能够在基层“落地生根”、沉心附身、奉献青春、干事有为,就必须在改革现有“村官”体制、畅通“村官”出路方面下功夫。

  畅通“村官”出路,可以尝试降低公务员招考-四项目人员定向岗位的门槛,让服务基层的广大“村官”都有参加考试的机会。近年来,公务员招考-四项目人员定向岗位的门槛依然高高筑起,特别是经济发达、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在学校、学历、专业、证书、年龄、资历等方面多有设限,特别是一些大龄、非重点院校毕业的理科本科生,因为年龄偏大、学历较低不能报名参加事业单位招考,即使可以参加一年一度的国考和省考,也只能报一些“三不限”的“万人坑”岗位,考上的几率相对较低。

  畅通“村官”出路,可以尝试让“村官”出路与其日常考核挂钩,将“埋头考公者”与“实干者”区别对待。应该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制定一套适合这一群体特点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官”的续聘、奖惩、培养、使用等真正挂钩。另外,对于符合条件的“实干者”,应当有一条通过公开选拔担任乡科级领导干部的“上升通道”,并在参加乡镇街办事处或区/县直部门领导干部招考时“直接进入面试程序”或者“获得加分”。

  畅通“村官”出路,可以尝试给续聘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就近安排一个事业编岗位。对于服务期满且续聘期满的大龄“村官”来说,如若在公务员招考中没有被录取,就可能面临被解聘失业的危险。即使这些大龄“村官”去社会上找工作,现在的他们,无论是从专业知识储备还是年龄来说,跟应届毕业生相比,已经优势全无。曾经,大学生“村官”满怀热情和希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条件最为艰苦的农村一线,奉献热血、挥洒青春,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辛勤劳动、努力拼搏。数年后,他们的服务期将满,期满之后他们的出路问题应该得到关心和关注。

  畅通“村官”出路,可以尝试让选调生制度与大学生“村官”制度接轨。关于此举,之前的重庆市和现在的山东省都有过尝试或正在实施,未实施该政策的省份不妨考虑一下是否有必要参考或借鉴,在严控“村官”招考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让选调生制度与大学生“村官”制度有条件对接: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村官”可以直接进入选调生序列,期满未合格的“村官”按规定安置。实施此举后,奋斗在农村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们就可以不再通过一纸考试定终身,而是凭工作实绩论英雄,只要安心锻炼、踏实干事、为民服务,就能考核考察合格,就能成为选调生。此举充分树立了干得好才能用得好、发展得好的导向,疏通了从基层一线培养干部的渠道。

  党中央实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现在“村官”相关机制特别是“村官”出路机制不健全的现状,直接导致了国家培养若干年、在基层一线经过历练的相当数量大学生“村官”的无谓流失,可惜之余,也明显不符合我们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初衷。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