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馆导游词

时间:2020-12-14 18:50:33 导游词 我要投稿

珍宝馆导游词

  珍宝馆,分设于皇极殿(第一室)、乐寿堂(第二室)、颐和轩(第三室)。主要是清宫收藏的金银玉翠、奇珍异宝制成的礼器、祭器、冠服、装饰品、生活用品以及宫室内的陈设品。那么一起跟小编一起看看有哪些历史文物在珍宝馆内。

珍宝馆导游词

 

 珍宝馆导游词一

  北京故宫珍宝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珍宝,大部分是出自紫禁城内掌管营造的机构——造办处奉旨制作的,还有一些则是逢年节庆典时地方官吏的朝贡品。这些珍宝大都选用金、银、玉、翠、珍珠及各种宝石等名贵材质,并征调各地著名匠师设计制造,竭尽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经年累月,其工艺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珍宝馆有各色宝石,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珍珠翡翠,还有金丝凤冠、象牙玉雕,各类珍宝举世无双;最为突出的是有一座镐多塔,重达5000公斤的大型玉雕 。与钟表馆一道以展示清代宫廷文物珍玩为主,并同书画、陶瓷、青铜、 珍玩为主,并同书画、陶瓷、青铜、工艺等各馆共同组成故宫陈列体系,与古建筑 原状群展示相互辉映。

  珍宝馆分设于养心殿(第一室)、乐寿堂(第二室)、颐和轩(第三室)。

  主要是清宫收藏的金银玉翠、奇珍异宝制成的礼器、祭器、冠服、装饰品、生活用品以及宫室内的陈设品。

  第一室 主要陈列:①金编钟。②碧玉特磬。③金印。④金册。⑤如意。⑥金发塔。⑦金提炉、金罐。⑧餐具、茶具。

  第二室 主要陈列有:①龙袍。②盔甲。③凤冠。④大金塔。⑤七珍、八宝。⑥朝珠。⑦象牙席。⑧大玉山。

  第三室 陈列玉石仙台、天球仪等宫室陈设品。

  “珍宝馆”由上海新世界集团旗下的上海新世界旅游纪念品有限公司于2010年初创建,集高档工艺品、珍藏品、礼品的开发、营销、展览于一体。在上海市南京东路558号旅游品商厦8楼设有500平方米的展厅,并配备了独立的网站和相关技术的专业团队。

  您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共同的目标。通过举办系列的荟展,让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与文件拥有展示的舞台,让它们走进您的生活。 这个目标不...

  珍宝馆导游词二

  大家好!我叫朱芮娴,是大伙的导游,大伙可以叫我朱导。今天,我们要观光世界遗产----北京故宫。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那座耸立在台阶以上的三层建筑物就是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60年),厉时十四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历史很悠久,请细细观赏。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怎么样,很佩服吧!

  我们接着看。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 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 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 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 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 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 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跟大家说,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 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 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 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 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 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 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 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 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厉害!

  游览故宫,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进入天安 门,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这里城墙 高大,城门楼巍峨壮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使站在这里的人自己感 到渺小这是古代统治者利用建筑艺术来为增强其帝王威慑力量服务的一个 最突出的例子。穿过午门,又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金水桥。过桥经 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从高处看,金水桥和流经广场的那条御河,其 形状恰像一把巨大的弓。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 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 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皇帝的卧室(乾清宫),放置皇帝印玺的'地方(交泰殿),皇帝结婚的新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其中 有的已辟为展厅)和御花园。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 以安排一日游为佳。如有时间,又想看得细些,则可安排二日游。

  珍宝馆导游词三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存放第四枚舍利的三重塔棺,当时被安置于地宫前室,将这套文物陈列于此,在于他们以实物形式述说了舍利进入了中国后,供养方式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已被民族化的一系列发展过程。这种类型的塔一般被称为阿育王塔,是印度低矮的土钵与中国早期的亭榭结合的产物,中间的铜浮图四方四正,是中国两汉以来高层建筑的飞跃,与其它建筑不同的是顶有为九盘轮相这是典型的唐式佛塔样式,专家认为铜浮图是唐代法门寺四级木塔的模型,因而我们所在的珍宝阁就是以此塔为模型建造的,棺椁本是中国传统的葬具,舍利进入中国后,不在是印度原有的缸式埋葬而采用中国化的棺椁存放舍利,这说明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已受到中国文化的融合,反之中国的建筑艺术发展也受到佛教的影响。

  中国人在舍利掩埋方式上进行了改造,而且在舍利供养方面的中国化进程更为鲜明,其最为突出的便是迎佛骨活动。

  这里陈列的“志文碑”叙述了唐代六次迎佛骨的历史,特别详细的叙述了咸通年间迎佛骨的盛况:唐朝时皇帝认为将佛骨迎送到长安瞻仰,可保证岁丰人安,天下太平,所以迎佛奉骨是件隆重的事情。通过碑文可知这次活动事先就准备了2年,当时从长安到法门寺200多里车马昼夜不停,茶水饮食摆在路旁,供香客随便饮用,佛骨由万人组成的仪仗队,刀杖齐全的皇家御林军护卫,长安城内张灯结彩,文武百官延街相送,盛况空前。人们的狂热程度不亚于现在的中国申奥成功及足球进入世界杯的情形。

  于志文碑放在一起的是《物帐碑》,从长安送奉舍利回法门寺要经过许多的手续关节,为确保皇室供物完整无损归安法门寺,随真身供养,皇室派卫队 护送到寺后进行清点移交,并刻此碑,这相当于现在的帐单,它不仅为我们现在的考古发掘提供了便利,也为唐代物质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 ,通过这块碑我们知道了许多文物真实的名称,如秘色瓷等。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吸引了不同国家的亿万信徒,它为全世界信徒描绘了一个极为魅力的西放极乐世界,这几枚由香料雕刻成的山脉,尖耸入云,以此来模拟西方极乐世界的仙境。

  除宗教象征意义外,地宫内放香料可杀菌防腐。这些香料包括檀香,丁香,乳香,沉香。从这么高的品位来看,应是东南亚进贡来的。

  如果把香料山看成是唐代的盆景,那么这枚香函应算是唐代微雕的珍品,这些实物不到两公分的佛菩萨像,眉毛、眼睛、手指、嘴唇清晰可见,姿态十分优美,樱桃小嘴上口红鲜亮。后边的力士胳膊非常强健三角肌突暴;梅花肚一如今日健美运动员,其比例适中,身材匀称,充满力量,给人以美的享受。

  当年的考古工作者打开地宫大吃一惊,从地宫踏步到平台,撒满了唐代历朝的铜钱这叫“金钱铺地”。特别珍贵的是在此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玳瑁纪念币“开元通宝”。这是绝代珍品只有11枚。

  中国古代被誉为丝绸王国,1987年4月考古工作者打开地宫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金碧辉煌,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些丝绸很有规则的摆放着,有的铺在地宫地面,有的累在器物上,有的装在箱子里,层层叠叠,神神秘秘,令人不敢相信这是1113年前的唐人世界。地宫里的丝绸囊括了唐代丝绸的所有种类,仅绢就有76种组织结构不同的种类,特别是织金锦的发现使得这种工艺和考古年代提前了300多年。

  这五件蹙金绣文物历经前年,依旧流光溢彩,是目前保存唐代规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丝绸蹙金绣是一种工艺,在丝线上绕金线织成服饰,捻金线最细直径0。16毫米,每米3000转,今天手工拉丝最细直径0。2毫米,远达不到当年的水平。

  这里呈现的瓷器叫秘色瓷,是当年越窑(浙江)专为宫廷烧造的,庶民百姓不得缄用的专用瓷器。因工艺复杂,制作难度高,配方秘而不宣,故称秘色瓷。它颜色呈湖蓝青色,显得典雅高贵。过去历史学家在古书上看到秘色瓷这个词,却没有见到过实物,法门寺地宫的发掘,结合《物帐碑》清楚的记载使得人们知道了这就是真正的秘色瓷,现世界仅发现这使几件而已。

  这件五瓣葵口高圈足秘色瓷碗,被定为国宝级文物,高圈足与碗壁比例恰倒好处,给人舒适之感。光薄的唇舌,向外翻卷,如一朵荷叶,俯视碗内总觉得有一汪擦不干的清水。

  玻璃器:中国古代陶瓷与青铜器制造业很发达,而疏忽了玻璃的生产。玻璃的生产一直是我国的弱项,这些地宫出土的玻璃器是阿拉伯皇帝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唐懿宗为表示虔诚之心将这些当时视为国宝的玻璃器送入法门寺供养了舍利。

  这20件玻璃中,没有两件物器的文饰是完全一致,这表明当年在供奉入寺时,玻璃器经过了认真的筛选。玻璃器上的刻花反映了典型的依斯兰风格,这些玻璃器属于依斯兰早期玻璃制品,它反映了当时玻璃制造的最高水平,不仅在我国罕见,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见的,所以其中九件被定为国家级文物。值得注意的是这副茶杯茶盏可是唐代人自己所生产的,它的工艺造型明显沿袭了中国传统青铜工艺的浇铸法,反映了唐代人玻璃制造业在努力学习外国的同时还继承了本国的传统。达到了当时中国玻璃生产的最高成就,也表明了中国唐代茶道形成从煮茶向点茶的过度,由于点茶是将茶沫放入盏内直接开水冲注,因而表明这套茶具已能够经得起开水烧烫,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认为玻璃器透明度好,不能用开水烫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商周被称为青铜器时代,唐代被称为金银器时代,近年来唐代金银器有三次重大考古发现,一次在浙江,两次都在陕西。其中法门寺是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发现。

  珍宝馆展出的金银器分为两大类:生活用具与佛教法器。

  熏香器是驱虫防腐,改变房屋气味的用具,这个香炉炉面镂孔,顶部为欢喜天造像,造型十分可爱。

  值得注意这个银盆盆底是正在交欢的一对雌雄鸳鸯,艺术手法表现的极为坦诚大胆,这似与佛教不符,实际上它是含蓄的反映了男女双修的密教教义,此盆用于皇帝日常生活(脸盆),在寺院用于装香水洗浴佛像或烧纸钱等。与今天写法一致,说明文字简化在唐代已经开始,这几个字表明这批金银器为皇帝御用并由他亲自供佛的,专家认为这几个字是唐懿宗亲自所写的,因而此文物是非常珍贵的。银圆盆底部有同心圆圈,如同车床车出一样,它显示 了当时机械加工的明显烙印。

  供养器:供奉佛祖而用的器物称为供养器。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高洁的象征,为佛门圣花。地宫出土这对莲花用白银片裁剪而成,微风一吹,莲花左右摇摆不定,仿佛连籽随时会被吹落。唐代工匠成竹于胸,简单明了的制作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表示“忍辱”。这是成佛修行的第一步,在充满斗争的世界要成佛须先能“忍辱”。

  一切生命离不开水的滋养,水是被认为最具有奉献精神的东西,地宫出土的两枚水碗,表示水供养,引申为“布施”,大乘佛教要求信徒不但超度自己还要不是众生,没有布施之心便无从言佛。

  经长期的修行,修得一些正果,此时不能产生自满情绪。佛教要求弟子不断上进,这就是“精进”思想的来源。手炉、熏香器视为“焚香供养”。表示“精进”,香烟袅袅上升寓示不断上进的意思。

  佛教有许多戒律,要求弟子持戒不能放任自己,这个粉盒表示“涂香供养”,涂香表示持戒,好像脸上香脂香粉可以隔除尘垢一样。佛教认为修行是长期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修行要像一日三餐一样。地宫供养器中的小盘子,银碟就表示饮食供养,象征“禅定”。

  旗帜就是方向,力量来自于信念,一个佛教弟子应对佛的无边法力充满信念,不能有任何怀疑,地宫出土的银灯表示“灯明供养”引申为佛的智慧之火可烧尽一切烦恼。

  实际上“忍辱”“布施”“持戒”“禅定”“精进”“智慧”就是出嫁成佛的六种方法,六种道路,即六度。有叫“六波罗蜜”是佛教实现的六种大法。

  法器是和尚在举行法事过程中的道具。

  锡杖,也叫禅杖,释迦牟尼所在的印度属于温暖湿润地区,常有野兽,蟒蛇出没,弟子们为信守不杀生的戒律,行走时要摇动锡杖,惊走野兽。和尚化缘如果在施主家门口摇动三次锡杖,见应答须主动离去,后来佛这一用具被赋予特殊意义,作为佛法的最高象征,相当于指挥棒,旌旗一类作用,是法力和地位的标志。它有等级之分:四股十二环锡杖为释迦牟尼佛所持,等级最高,双股十二环为迦叶佛所用,等级次之。双股六环为地藏王菩萨所持,等级最低。

  四股十二环代表佛教“苦,集,灭,道”四谛及十二因缘,这个锡杖之王的白铜头锡杖等级要高(它长只有1.75米)

  钵盂是一种量器,为和尚化缘乞讨时所用,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法器,在法会上钵盂盛水来救助饿鬼。

  银如意出叫痒痒挠,后引申为法器,为菩萨所执,因为如意能达到人手达不到的地方,有人身难以达到的境界,所以用如意比哈佛的法力无边。

  这几个香宝子是用来贮存香料的。

  舍利供养容具:八重宝函装第一枚舍利。汉白玉灵帐装第二枚舍利,五重函棺装第三枚舍利(直身败名裂,阿育王塔装第四枚舍利。

  茶具:唐人最注重生活情趣,有品茶之风气,法门寺出土的这套茶具,被评为十项出界之最之一,也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这套茶内可使我们知道唐代人怎样吃茶唐代的烹茶过和是怎样的?

  这理陈列的两枚银笼子是用来贮存茶饼的,唐代人先将茶叶蒸干,然后拍成饼或团放在争笼中烘干保存,吃茶时,将茶饼取出,用这里陈列的鎏金银筷子,夹住茶饼在木炭上反复不停烘烤,第二步是碾茶,将烤好的茶饼用洁净的纸包好,放在木墩子上敲碎然后倒入茶碾子中碾砸,使之细碎。茶叶不得烤的太干,否则叫苦起茶来会绿烟乱飞。为了防止茶叶香味的流失,对茶碾子要求很严格,碾槽和碾轮空隙不能太大,窄而深的槽子,薄而重的碾子是最上乘的茶具了。这里展出的是皇家最精致最豪华的茶具。唐代人品茶图个真香真味,使茶味全部发挥出来,并且边茶末一同吃下去,要交碾好的茶末用网目在60目以上的细罗筛一下。这里陈列的茶罗子是唐僖宗皇帝小时吃茶用过的筛罗器,龟形盒是用来盛放罗筛好的茶面的。

  品茶被唐人视为雅事,备茶的同时还要备水,水不要烧的太过,要恰到好处,这里陈列的四件盐台是干什么的呢。原来古人在茶里要放盐的,古人在饮茶前还要吃一些小食品,例如粽子,水果等垫垫肚子,压压茶的苦涩味,这此小食品称为茶点,这进而的碟子、盘子是用来装放茶点的。

  最后陈列的这副玻璃茶杯茶盏是很珍贵的文物,被茶学界称为“玻璃茶具的始祖”反映了唐代饮茶从锅中烹煮向盏中冲注的形式上过渡,唐代茶文化是科学,艺术,生活碱者高度的结合,唐代两种茶道形式是现今日本茶道貌岸然的母源。后来日本的谴唐使学问僧将唐朝饮茶法带回国民族化形成了现今日本的茶道,今天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都很重视茶文化研究,这所有一切都得益于我国唐代的饮茶文化。

  法门寺珍宝馆就参观到这里,相信大家看过这些文物以后,一定会为对中国古代灿烂的讲文明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一定会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更加自豪。

【珍宝馆导游词】相关文章:

湖北博物馆导游词01-25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01-07

博物馆导游词15篇01-07

陕西武侯祠博物馆导游词12-31

吉林陨石博物馆导游词-吉林导游词12-31

乌镇百床馆导游词3篇12-27

珍宝蟹炒年糕的材料和做法11-20

苏州纽扣博物馆导游词3篇-江苏导游词12-31

湖北省博物馆的导游词12-28

安徽省博物馆导游词5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