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3-07-24 09:26:09 樱樱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精选6篇)

  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发展乡镇企业,真正实现从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返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精选6篇)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1

  XX市是一个农村劳动力资源比较丰XX县级市,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市农村劳动力就逐步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市内转向市外、省外。近年来,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务工收入大幅增长,他们通过诚实劳动,辛勤耕耘,在全国树立起了良好的劳务输出品牌形象,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他们外出打工时所积累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要素达到一定水平时,返乡创业成为一部分有经济技术实力的农民工的最佳选择。近几年来,农民“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的倾向已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产业转移特性非常明显。我们对XX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报告如下:

  我市现有14.3万农业人口, 5.3万农户,外出务工人员约3.5万人,其中常年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外地务工的2.1万人,外出务工收入约2亿元。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和巨大的财富,深入挖掘这笔资源和财富,扎实开展返乡创业活动,对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为此,我市制定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农民工为家乡经济的发展共同努力。

  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在中国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尽管目前人数还不算多,但随着外出民工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返乡创业人数也必然增加,并成为农村一个新的群体。根据我市人社部门统计,至2011年底止,我市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本市内)人数为218人,他们利用在外学到的管理和技术、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开办工商企业,兴办的企业总数占到津市企业总数的10%。兴办的企业总数为171家,行业分布为:种养业35家,农产品加工业21家,建材建筑业32家,机械制造8家,服装纺织加工10家,餐饮服务37家,其他(个体商业、运输等)75家,投资金额为10亿多元,实现年产值4.5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500多个。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为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从昔日的打工仔到今日的创业者,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一个新现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新飞跃。

  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类型。

  1.依托人力资源技术优势创业。近年来,返乡农民工通过在外多年积累的.经验与资金返乡创办小企业10多家,这些企业需要大批技术工人。我市属老工业区,机械制造加工、电工电子、纺织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近年来,我市返乡农民工所创办的企业和经济实体,直接吸收从业人员0.5万人,人平工资达到1200多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农村就业压力。如李家铺古泉村民刘彩林在广东从事缝纫10多年,利用外出打工积累的经验,返乡后先后投资100万元兴办彩霞针织制衣公司,解决了50多人就业,20xx年完成年销售额600万元,实现利润28万元,上缴税金15万元。灵泉镇李家村人王臣与丈夫张志远,两人在外打工的10年里,刻苦学习技术,遵守制衣厂规章制度,结识了很多客户朋友,于20xx年3月回乡创业,开始梦达制衣。制衣厂投资10多万元,现有员工26人,带动了灵泉镇本地就业,对于关爱留守子女,照顾留守老人,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2.依托本地优质农产品优势创业。我市茭果、柑桔产业链较为完整,一些返乡农民工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兴建了一批食品腌制、加工企业。如我市白衣镇茭果、柑桔年加工能力已达80万吨。象春武食品厂、民生茭果厂均投资60-80万元,稳定安置30多人,用工高峰期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200多人。今年白衣镇茭果、柑桔种植和加工培训班已开办两期,培训学员103人。

  3.依托江南明珠乡村旅游优势创业。我市新洲、保河堤、灵泉镇城郊部分返乡农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办起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农村客运等。棠华乡、白衣镇等地一些返乡农民,兴办了一批果园、茶园和生态养殖小区,发展旅游、采摘、休闲服务。如我市新洲黄林堰村十二组王学好20xx年返乡投资400多万,创办XX市绿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实行枣树栽植,绿色农作物套种,贵妃鸡放养等产销基地,年利润40多万,解决43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2011年,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开办休闲农庄6家,就业38名。

  4.依托本地支柱产业优势创业。小食品加工是我市支柱产业之一,兔肉加工是我市小食品的金字招牌,兔肉以前主要依赖北方进口。李家铺乡利兴村村民刘奎利用外出打工挣到的1万元,加上通过李家铺乡劳保站到劳动就业部门申请到的8万元小额贷款,办起津市鸿源肉獭兔养殖场,开始从事肉兔养殖,从20xx年5月开始的30只种兔发展成为存栏近2000余组,兔场固定资产近20万元,年利润近10万元,下设三个分场的津市最大规模养殖场。通过成立合作社,共带动50多户近300人从事肉兔生产就业。作为返业创业典型,20xx年7月17日,《中国劳动保障报》刊发《返乡创业当“兔王”》一文,对刘奎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5.依托承接产业转移配套优势创业。返乡农民工抓住我市规模企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机遇,主动接受规模企业的辐射带动,兴办了机械制造、服装、运输、包装等配套产业。仅20xx年,通过我市就业部门当“红娘”,嘉山工业园区落户返乡创业企业3个,协议投资8000多万元,当年实现产1.8亿元。津市雅琪制衣有限公司张利丽老板,曾在雅琪制衣广州总部工作,因总部满足不了生产需要,挂名雅琪制衣旗下,返乡后在XX市经济开发区投资3000多万新建分公司,专做女式西装。解决本市人员就近就业300多人。

  ㈢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特征。

  一是外出务工为返乡创业奠定基础。农村是我国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不足20%。但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多通过在发达城市和地区务工的机会参加工作技能等培训,积累技术经验和创业资本,学习从商和经营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和渠道,为返乡创业创造了条件。

  二是返乡创办的企业与务工时从事的行业一致。农民工从事的行业非常广泛,以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为主,返乡创业也比较集中于建筑、采矿、运输、电子、餐饮、食品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同时,这些企业的生产主要依托家乡本地的资源,比如矿产、农产品和果木等,实现了自身快速的创业和发展。

  三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基本都是小企业,规模较小,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投资10-50万元的占大多数,其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作用

  1.返乡创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返乡创业者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资源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整合,从事特色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他们不仅带回了家乡缺乏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而且还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作用。拓展了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的格局,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如:保河堤中南村杨明生回乡后带动38户农户水面养殖300多亩鳝鱼,取得较好收益。

  2.返乡创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农民工回乡创业在促进城镇经济和城镇化的同时,又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农民就地就近进入二三产业。据统计,近两年来XX市已有258名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如李家铺乡刘彩林利用外出打工积累的经验,返乡创业兴办彩霞针织厂,可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每个人每年增收12000元左右的收入,自己也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利润。

  3.返乡创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

  农民工返乡返乡创业开发了农村的人力资源,培育了一批企业家,造就了一批新型产业工人,塑造了一批新型农民,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返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创业者通过吸纳农村农业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的规模经营;通过对农业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

  4.返乡创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返乡创业者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伙、独资经营等形式,创办、领办企业,促使资金、先进技术等企业资源向农村地区集中。经过市场这所“大学”培育出的农民创业者,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农村提供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其中的一些人已成长为现实的企业家。以这些人才为核心,以企业为载体,吸引了资源、资金等要素的就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县域的资源整合和集聚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5.返乡创业成为吸引人才回流农村的有效途径。

  外出打工农民多数都是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这些人的外出在为农村发展带来了信息和收益的同时,也使农村失去了一部分素质比较高的劳动力,无疑是农村人才的一种外流。而农民工回乡创业,不但带回了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更带回了都市文明和现代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人力资本又有了新的提高。

  6.返乡创业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农民工回乡创业一般都在城镇XX县城开办,这是因为:一是集镇更靠近市场,物流量相对大,购销两便;二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三是经营内容以工商业为主,纯农业开发的是少数。在集镇XX县城办厂、开店,既增加了集镇XX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特别是扩大了税源,这是成本最低的一种小城镇扩张之路。

  总之,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发展乡镇企业,真正实现从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返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2

  ㈠实施创业工程。

  1、领导服务。实施“返乡创业工程”在我市的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好的新生事物,市政府做好适时引导工作,建立全市性的组织领导机构,由市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单位参加,组织实施“返乡创业工程”,明确目标,制定方案,落实措施,分解任务,督促检查,务求实效。乡党委、乡政府将“返乡创业工程”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专程考察走访投资创业的津市人士和相关企业。一方面走访、看望、送上故乡的问候;另一方面倾听他们对回家乡创业的意向和建议;同时,专门落实人员妥善解决已回归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宣传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树立返乡创业榜样。通过亲情、乡情、友情和典型的感召,以及必要的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号召、动员他们回家乡创业。

  2、政策服务。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与招商引资相结合。要把“返乡创业工程”列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待遇,制定工作计划,并列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与此同时,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由政府相关部门或业主包装推出一批有针对性项目,以项目引路,以项目带动“返乡创业工程”,为回乡投资人员创造二次创业条件。根据回归企业在津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更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为回归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3、引导服务。要有针对、有重点地选择一批在外创业人员及企业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成功事例,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弘扬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敢于创新、善于突破的开拓精神,大力宣传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的创业典型。通过宣传引导、典型示范引路,努力消除在外创业人员“小富即安”的思想束缚,克服他们“安于老本行”的思想观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鼓励在外创业人员开拓创新,大胆进行第二次创业,变在外创业人员攒钱建房为投资办企业,以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津市人经济与津市经济的良性互动。

  4、榜样作用。大力宣传外出人员先进事迹和创业经验,尤其是已回乡创业人员,组织失地农民参观学习。并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技术返乡创业。现年26岁的施淑琴是津市近年来选树出来的一个创业典型,她是保河堤镇荣台村村民,大学毕业后,放弃优厚的工作条件,凭着一股创业精神,反“下海打工潮”而行之,打工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毅然回到家乡农村。她紧跟形势,大胆创业,于2003年返乡创办江南混凝土建材厂,年创收100万元,每年可解决60余名农民工就业问题。因此她个人被评为“感动津市十大新闻人物”。渡口镇新湖村村民雷光华利用外出打工挣到的一万元钱起家,办起光华肉兔养殖基地,开始从事肉兔养殖,从2002年5月开始的30只种兔发展成为存栏近2000余组,兔场固定资产近20万元,年利润近10万元,下设三个分场的养殖场。带动50多户近300人从事肉兔生产。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工业园创办了“津佳兔业实业有限公司”。

  ㈡实行政策扶持。

  一是资金上扶持。设立专门的金融贷款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金融贷款担保体系,加大对回乡投资创业项目的财政、金融支持,缓解资金短缺问题。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坎,推行农户、个体工商户、小企业联户担保,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二是对返乡创业人员在用地、税收等方面开绿灯。允许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其土地使用权可依法流转;凡投资修道路、办学校、建公园、引自来水等,协调解决建设用地指标。

  ㈢提升服务水平。

  为返乡创业人员开设办事“绿色通道”,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凡属回归企业项目,投资者只需递交申请表,一切手续由企业服务中心代理办妥。对在回归投资创业过程中办理的手续,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需多部门审批的,一律实行多部门联合办理,最大限度地缩短审批时间,减少投资成本。

  ㈣营造创业环境。

  一是筑巢引凤。规划建设“回归创业园”、“ 返乡创业小区”,开辟“返乡创业一条街”。向回归创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经商置业提供较为理想的发展载体。

  二是打造情感平台。与具有一定实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建立了“龙头人物”联系卡,逢年过节都要以党委、政府名义发送慰问信、贺年卡,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家乡父老的关心和温暖。每年春节举行返乡劳务人士座谈会,并通过亲朋好友联络沟通感情,动员他们回乡二次创业,回报有养育之恩的家乡人民。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3

  ㈠资金量小,缺乏金融服务。

  虽然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解决资金问题,多数返乡民工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因为金融机构贷款约束变硬,银行贷款权限上收、“抓大放小”、或只收不贷,使之难以得到金融服务,流动资金短缺,是当前严重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㈡负担太重,创业服务不到位。

  农民工返乡创办小企业包括开办个体工商户,要辗转多个部门,办理包括场地证明,资金证明,环保评估,消防和安全许可,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建筑规划、设计,工商登记等多项手续,往往每道手续都要收费,增加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成本。在地方财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越是贫困、税源少的地方,越容易出现竭泽而渔的现象。

  ㈢盲目性大,指导服务体系尚待完善。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创办企业时缺乏相关的中介机构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办企业存在着盲目性。虽然回乡创业的农民企业家在务工过程中学习到了一些管理企业的经验,但是随着科技,信息,体制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如果创业者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不能适应,就无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成立中介组织提供信息来为企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㈣经营不善,职业教育是短腿。

  “管理落后,经营不善”是农村的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一是受经营者教育程度和知识的限制,思维方式比较传统,不少人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眼光。

  二是家族式管理,决策不民主,机制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三是技术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缺乏竞争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4

  ㈠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环境。

  一是以城镇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加速城镇化步伐,做好硬件建设。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转变工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简化投资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克服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强化市场、技术信息的服务职能,真正树立起小政府大服务目标,努力为回乡创业者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

  ㈡搭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平台

  一是帮助返乡创业民工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从高校或其他各类科技机构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创业农民工开设专题讲座,现场指导解疑答难;帮助创业者同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以便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请教。

  二是帮助返乡创业民工开拓市场。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多方位收集市场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把各种信息告知创业农民工,帮助他们开拓市场,把企业做强做大。

  ㈢拓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渠道。

  一是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来源。首先要政策开路,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对符合要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改善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服务。

  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革现行的贷款制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发布、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各种抵押制度,并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试行农民承包土地抵押,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基金,以企业会员制为基础的农村信贷担保资金等。

  三是倾斜政策。政府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在使用方面,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倾斜。促使从事农业信贷工作的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和从事的养殖业项目以及非农产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㈣提高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素质。

  一是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利用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和科技人员,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本地区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校企结合,开展定单、招标培训,将农民返乡返乡创办的乡镇企业员工培训纳入“蓝色证书”工程范围。

  二是发现培养创业农民。提高返乡创业人员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着力打造农民经济人队伍。

  ⑴充分发挥农村能人、致富大户的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

  ⑵加快培育各类农民经纪人队伍,要对经纪人队伍进行扶持和引导,提高素质,提升档次,使经纪人队伍成为促进农民创业的生力军。

  ㈤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把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像招商引资工作一样摆上重要日程,进一步加大宣传家乡的发展形势、潜在优势和优惠政策,大打亲情牌,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增强有投资能力农民工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投资荣誉感。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给予一定数额的创业补贴或启动资金,对返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

  ⑴建立完善的优惠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具体的优惠措施,给投资者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

  ⑵加大扶持力度,力争把各类创业扶持资金捆绑使用,给返乡人员以最大扶持。

  ⑶将农民经纪人视同农业生产者来对待,允许加工企业对向其收购的农产品视同免税农产品开具收购凭证,进行抵扣。

  ㈥出台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性文件。

  明确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争取在财政、金融等政策方面对农民工返乡返乡创业给予一定支持。还要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好的政策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5

  近年来,崇信县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不断强化返乡创业就业服务,充分激发他们对建设家乡的热情,全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稳步推进。近期,结合全县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和对农民工的情况调查,总结出了一些促进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具体想法和建议。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特点

  (一)基本情况

  崇信县是一个农业县,辖2乡4镇2个工业园区,人口1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8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约5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3万人,全县累计返乡农民工近11000人,返乡农民工占常年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0%。其中,实现自主创业的农民工6000多人,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个体经营等形式实现创业就业。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分析

  1、返乡创业主体多为中青年群体。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工经过多年的打拼磨练,积累了相当的富余资金,且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工作技术上游刃有余,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上如鱼得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经过在外的历练不再保守落后,他们有勇立潮头自主创业的意向。当他们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有足够的创业条件,有完善的创业基础,有良好的创业环境时,返乡创业便顺然诞生。返乡创业人员中涌现出的创业明星如柏树镇的谢月林、铜城工业园区杜银祥、黄寨镇马寨村的高昕等人,在外打工一些年后,观念认识和经验、技术的积累都达到一定程度,同时有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因素,他们便回乡创业,投入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创办建材生产企业、种植养殖合作社、职业培训学校等,安置和带动县内富余农村劳动力就近创业,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返乡创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结构单一。从全县返乡创业者建办实体看,企业多是小规模企业,主要依靠自有结余资金,亲朋好友帮扶资金,投资10—50万元的较多。在县内建办的自己的企业及实体店2000多户,比如从事种植、养殖行业的返乡农民工在发展结构上相对比较单纯,所以创业成功率还有优势,真真在发展前途上下功夫,还能形成更多的规模。

  3、返乡创业经济效益明显,但稳定性差。大多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虽比一般农民高,但大多也都是初高中毕业的低学历,只有打工经历,掌握的多是生产技术,没有受过相应的专门创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存在一定盲目性,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以及防备风险的能力比较欠缺、在企业管理上更是缺乏,造成在自主创业初期虽然经济效益明显,但稳定性较差,坚持发展潜力不足。一些返乡自主创业的农民工,起初年均收入在5—10万之间,时间一般为2—3年,但也不乏成功创业者,收入能够达到20—30万左右,与外出务工收入和本地就业相比,收入偏高。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原因及近年来措施成效

  (一)原因分析。

  大部分农民工返乡,选择在家乡就业的原因大体分为四类:一是因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无人照料,放弃外出打工机会,以方便照顾家庭选择回乡就业;二是因为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用工需要,导致农民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批农民工因找不到岗位而返乡。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地方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提供了吸纳空间。四是有一批长久在外务工的农民工,通过打拼,掌握了一定技术,有着收入颇丰的资金积累。目前,本县务工工资水平虽比外面发达省市、地区平均低300—500元,但扣除外出就业的交通、房租等成本,当地务工的实际收入水平与外出就业基本相当。

  (二)近年来的'措施成效

  1、完善政策机制。近年来,崇信县委、政府坚持把加快推进全民创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事来抓,为返乡创业搭建平台,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各乡镇(区)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县妇联、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有关金融机构等部门整合资源抓好政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各部门结合实际,提供了共多项优先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各乡镇(区)结合项目实施作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规划,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人数占有劳动力的农民工人数的20%以上,全县已掀起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

  2、强化典型带动。各乡镇(区)结合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都培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示范户,示范户的种类主要是结合县扶贫办项目、县农牧局种养项目发展种养的大户;比如黄花乡凉水泉村的致富女能人袁占梅带动群众创办了凉水泉荣盛养殖园、高年养殖园,在她的带动下,近年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984元。她曾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甘肃省劳动模范”、全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女能手等多项荣誉。手工制造企业、服务业示范户以梁小红为代表成立了公刘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传播手工刺绣编织技艺、培养优秀文化传承人才为目的,着力于传统手工刺绣、编织等作品的研发与创新,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提高,打造突出崇信传统刺绣编织文化的精品力作,让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爱好者更多的了解崇信公刘农耕文化和民俗艺术,实现创业愿望和梦想, 这些典型示范户充分发挥了吸引和接纳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作用。

  3、部门协作推动。出台优先优惠政策的相关职能部门及负责项目审批的服务部门深入到各乡镇(区)主动对接,寻找工作的重点,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服务,县人社局、农牧局结合精准扶贫在各乡镇的协作支持下,大力抓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促增收,紧紧围绕果树工、电焊工、餐厅服务、牛肉拉面等多种农民实用工种集中培训,截至目前共有6624农民工参加了技能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扶持政策有待加快落实。优先优惠政策的对接难。已经出台的优先优惠政策,但真的要享受政策的优先优惠,在加强办事程序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民工在申请享受和办理落实上较难。

  (二)创业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和防备风险的能力。还因受限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持续发展的瓶颈。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6

  在外打拼多年学会了一技之长,增长了见识和才干,有了新思维和新理念,同时也攒集了一定的资金,又对家乡情深义重,这些打工者,一旦时机成熟有人提醒,他们一定会返乡创业。个人认为,返乡创业是利县利民的大好事。

  一、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下,由于他们的创业,为很多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了岗位,可以保稳定,保民生;

  二、为政府排忧解难,减少就业安置费用;

  三、扩大了县域经济总量,增加了财税收入,确保了经济增长。

  但是作为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太难太难。这是前段时间我走访调查两户返乡创业的企业得来的结论。下面我就他们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思考归集如下:

  一、困难

  1、资金的困难

  创业一个企业不是点滴资金能够解决的事。

  一是固定资金投入,包括建厂土地,建设厂房,购置机器设备等等。

  二是流动资金投入,大致包括:原材料采购、库存产品运输费用、日常周转资金、人工工资、水、电、煤等能源消耗等成本性开资

  三是广告、协调、新产品研发等费用资金紧缺成了所有企业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2、用地的困难

  创办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厂房,要建厂房必须得用地。土地资源是非常紧缺资源,城镇的土地显得更为紧张。

  一是可用土地少;

  二是用地报批难;

  三是土地价格高。

  所以企业建厂用地时,

  一是难有满意的可用之地;

  二是政府没有现成的可批之地,等手续办下来,至少一得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企业筹办期太长。

  3、人才的困难

  要办好一个企业,必须有支撑企业运转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除了有老板,还得有做事的员工,管事的管理人员和为生产经营服务的后勤人员。通过对两个企业的走访,我发现,现在的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企业,老公(或老婆)当老板,老婆(或老公)当技术负责人兼总经理,管生产,管营销,小叔、小姑或小舅、小姨当保管、会计或出纳、采购员等等,没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没有成套的系统的管理手续制度。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不难看出,业主不是不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企业缺职业经理,缺技术研发人员,缺市场营销人才,缺财务管理人才。

  4、环境艰难

  这些年,政府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力度大,效果好。但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还是有差距的。首先是硬环境无法比,如交通、能源、城市配套设施等无法比,其次是软环境,

  一是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官员的思想解放程序跟不上,他们往往只盯住企业的'产值和税收,忽略其他方面;

  二是很多优惠政策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无法落到实处,业主还不敢乱说,说不好得罪谁了自己吃了亏还不知道,只好不说,有人调查时,一概说好。

  二、解决这些困难的建议和想法

  1、资金困难的解决

  一是政府成立融资担保公司,为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担保融资,为守诚信的企业融资担保,为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担保融资,为企业季节性需求资金融资担保,保证融资渠道畅通。

  二是理顺银企关系,建立完善的银企借贷制度,确保企业资金困难时能及时从银行贷款,同时,也保证银行贷出去的款项能按时全额收回。

  三是引导建立和完善的股份制公司,让有资金有意愿的人到企业入股,增加企业资金,保证入股人的利益实现和到位。

  四是政府的闲置的资产和土地入股,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企业流动资金。

  2、解决用地困难的想法

  一是县里要为工业用地储备一定的土地,只要有合适的工业项目,就按程序审批适量的土地供应。

  二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成立土地储备中心和其他可流转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收归土地储备中心备用,凡有企业用地申请,根据企业特点和环保要求,批给其适用适量的土地。

  3、解决人才困难的想法

  一是县里为企业招聘急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聘用后企业认为他确实为企业发展壮大作出了特殊贡献或重大贡献的,经有权部门审核考察合格的可以由县委提拔为政策相关部门的管理型领导或者由政府重状。

  二是企业自己选拔优秀人才,由政府利用创业培训的平台,为企业免费培训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三是企业自己招聘急需的人才,聘用人才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到企业入股,让人才变为股本,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分红,让他们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去,死心踏地的去为企业做事。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返乡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10-15

农民工返乡创业事迹(精选7篇)09-25

返乡农民工创业事迹(精选13篇)10-16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难及对策建议03-18

农民工返乡创业事迹材料02-28

返乡创业农民工优秀事迹(精选5篇)09-25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相关政策03-21

返乡创业农民工优秀事迹(通用7篇)09-24

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通用5篇)09-24

返乡创业农民工优秀事迹材料(精选12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