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0-07-21 10:39:54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隐忧工程。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效果明显。教育部门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抓实丰富德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县妇联、妇儿工委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县关工委每年组织开展了“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深受青少年喜爱。全县涌现出了感动中国的方招、王盼两位见义勇为英雄,培养产生了“全国道德模范”、湖北省和XX市“美德少年”、“黄冈十佳小孝星”、“XX市十佳自强女孩”等一批典型,一些学校还荣获了“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XX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通过社会共同努力,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思维敏捷、视野开阔、个性鲜明成为全县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流。但由于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观念思潮同时并存,一些不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不良的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在人生理想、价值观念、道德情操以及社会公德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信念模糊。

  部分青少年缺乏远大的理想,对未来发展缺乏规划;有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存在厌学逃学现象;有的精神空虚,盲目崇拜歌星影星,沉湎于网络游戏;还有的功利思想和实用主义思想较为严重,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升官发财。在对全县青少年思想道德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在回答“你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什么”时,55%的青少年选择了“出人头地,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有36%的选择了“挣大钱,过好日子”,有3%的是“为父母学习”,只有6%的青少年回答“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在问到“你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时,58%的青少年选择了“金钱的多少”、“权力的大小”或“社会名望的高低”,42%的选择了“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或“人格是否高尚”;在问到“业余时间自己的喜好”时,有63%的青少年回答是“上网玩游戏”。

  (二)法制观念淡薄。

  少数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遇事往往采取忍让、逃避或顺从,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个别青少年受到不良风气侵蚀、腐化,滋生了不良行为,个人主义严重,有的打架斗殴、违法乱纪,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据政法部门统计,我县2009年至今共发生青少年犯罪案件23件,涉案人数达38人,犯罪的“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模仿性、偶发性”突出,侵财犯罪案件居多,故意伤害犯罪案件逐年增加,低龄化、团伙化特点明显。

  (三)自我意识较浓。

  现在大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缺乏良好的文明修养和行为习惯,缺少关爱和奉献,对他人、对社会不热心。在学校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每周在校5天,受到教师严格的教育管理。但学生周末两天离校后,由于受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致使学校养成教育失败。教师们反映学校教育中的这种 “5+2=0”现象致使部分青少年不讲文明、不讲卫生、不讲诚信,考试作弊、顶撞师长、违规违纪;消费大手大脚,讲排场、比阔气;自私狭隘,斤斤计较;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对学校、班级的建设与发展漠不关心。如在回答“你同意继续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吗?”时,有52%的青少年选择了“不同意”,有13%的青少年选择了“不清楚”,只有35%的选择了“同意”;在选择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时,有55%的青少年明确表示自己在“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合作”“诚实守信”“遵纪守规”等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

  (四)心理素质欠佳。

  由于青少年课业负担普遍较重,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较大,致使他们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便无所适从,大多表现出焦虑、烦躁、胆小、恐慌、易怒等种种不良情绪,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自暴自弃、混日子;还有一部分青少年逆反心理较强,与家长、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倾诉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因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从而导致心理障碍。通过调查有近60%的学生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在回答“你最烦恼的问题是什么”时,68%的青少年选择“学习紧张,压力大”或“父母对我期望值高”;在回答“你如果有心理、生理上的困惑,你选择给什么人说”时,有52%的青少年选择“谁都不说,自己解决”,有35%选择“好朋友”,只有5%选择“父母”或“老师”。

  二、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少青少年崇拜金钱物质,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造成理想信念有些缺失,出项消极的人生观,颠倒的荣誉观。同时,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措施还不到位,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文化馆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滞后,相反,一些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和图书馆音像充斥市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开展。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上的“黄色、灰色、黑色”等有害信息又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与教师和家长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执法部门对网络安全监管不到位,导致有的青少年行为失控,终日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家庭因素的制约。

  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高分低能、适应能力差、道德品质不佳、心理素质差等局限无不与家长对家庭教育内容定位的偏差相关。调查发现,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家长未能充分认识到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不够。受家长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制约,有的家长的一些不文明的言行和陋习、甚至不良风气和腐朽现象,对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造成了较大影响。此外,我县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增多(农村留守学生70%,单亲家庭学生10%),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鞭长莫及。接受托管重任的祖辈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重养轻教,留守儿童所受的家庭教育要么纵容溺爱,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放任自流。

  (三)学校教育的误区。

  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影响,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重智育轻德育、重说教轻实践、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没有真正重视起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未纳入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评比范围;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课课时少而且经常被占用;学校的德育教育方法陈旧,德育工作不能满足也不能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加强。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少数教师师德师风不正、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学生中引起了不良的示范作用,加之学校与家庭脱节,没有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

  (四)教育主体的局限。

  青少年作为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反应敏感,对新生事物缺乏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能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致使消极反面因素影响其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

  三.对策

  针对当前我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整合社会资源,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在宏观上重视、在微观上引导、在实践中落实,真正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

  (一)夯实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天然老师,家庭教育是“百年树人”的起点,必须夯实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这个基础。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广大家长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和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教育青少年要以国为重、以德为荣、以孝为先、以诚为信、以才为富、以礼待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二)筑牢阵地。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摆在第一位,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处理好德育与考试、与知识、与活动的关系,实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一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将教师师德考核与评优、评模以及奖金待遇挂钩。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检查评估工作。广大教师要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能把教师这一崇高而神圣的职业仅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重品行、作表率,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二是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要将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掌握他们的思想活动规律,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改变“我说你听”的说教僵硬形式,学校要创造条件,营造校园绿色网站,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学校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举办校园展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要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综合考核制度。要建设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管理模式。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建立家长--老师--学生三位一体的互相沟通、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的德育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社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体验教育,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文明、书香、生态的高雅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学习和生活,怡情养性、净化心灵。四是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学校要保质保量完成法制课程,扎实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社会联动。

  宣传部门要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加大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导向;工商、文化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市场和网吧的监管,开展“扫黄打非”和网吧综合整治行动;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部门严禁播放和出售渲染凶杀、暴力和不健康内容的文化产品;公安、司法机关要加大对法律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危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工商、文化、公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净化学校育人环境和学生学习环境;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共同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隐忧工程建成放心工程。

  (四)建立机制。

  一是要建立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组织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理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二是要建立考核机制。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考核目标体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解决留守儿童留守状态,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提供制度上的空间和保障;四是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要通过大力实施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计划,建设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测机制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警机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协调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配合,构建立体型、整体化的教育网络,形成学校有人教,家庭有人管,社会有人抓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机制。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7-23

浅析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因素08-13

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07-30

学校建设的调研报告06-20

乡村建设调研报告12-06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调研报告11-20

全县农田建设调研报告10-23

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7-23

关于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2-04

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