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0-07-21 14:59:59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

  “留守学生”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正常、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一)高度重视,积极面对留守学生教育新问题;认真探索,全面实施“幸福留守”关爱行动。

  XX县是人口、农业、丘陵大县,由于资源匮乏,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多达46万,占全县总人口141万的33%。“劳务经济”成了中江“特色农业立县”发展思路中“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大量人员的外出务工,出现了农村未成年人留守家庭的“空巢”现象,使相当多的中小学生成了缺乏父母有效监护、缺少家庭亲情温暖、得不到良好家庭教育。根据统计,全县留守学生数占全县学生数的45%左右,在一些偏远乡镇中小学,留守学生比例高达50%以上。

  如何解决当前农村家庭的后顾之忧,让留守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稳步推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也是教育的难点问题。庞大的留守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关注、关爱留守学生,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解忧、为民解难的“民心工程”,就是推进劳务经济发展的“富民工程”,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密切党干群关系的“德政工程”。

  XX县文明办高度重视,联合教育局认真研究这一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留守学生管理新机制,把对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工作纳入中江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幸福留守”关爱行动。联系教育局、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学校主阵地、教师主力军的“三主”作用,着力构建“子女一样的学生、父母一样的老师、家一样的学校”的和谐校园。用爱心点燃留守学生的希望,使他们能享受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温馨与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五措并举,扎实推进“幸福留守”关爱行动;突出创新,倾力打造留守学生教育新亮点。

  针对留守学生存在“家庭教育缺位”、“父爱母爱缺失”、“沟通交流缺少”、“有效监护缺乏”等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县教育局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小学寄宿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通过探索研究、抓点示范,创新了一系列“幸福留守”关爱行动的方法和举措,打造了留守学生教育新亮点,较好地解决了留守学生教育难的问题,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探索出了一些新做法和新经验。

  1、建立制度,构建机制,健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是做好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面对中江留守学生问题的严峻形势,XX县文明办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联合教育局始终把架构好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作为实施“幸福留守”关爱行动的首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

  (1)积极构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一是强化领导,健全运转有序的组织机构,在全县成立 “幸福留守”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在各级各类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育工会主席、政教室主任、教导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及相关部门单位人员为成员的“幸福留守”关爱行动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考核评比和经验推广工作。二是构建“双线三级”(“双线”即:行政线和教育线。 “三级”即:县—乡镇—村(居)委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级)工作体系,实行“双线”并行,“三级”合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是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区并驾齐驱,构建以父母为主体的家庭教育网络、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的村(居)管护网络、以教职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关爱网络等。通过层层抓落实,在全县迅速构建了上下互动、内外协调的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机制,创建了多部门、多层次、社会广泛参与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形成了各施其职,各尽其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

  (2)重点建立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十项制度”:一是建立留守学生情况登记制度,全面掌握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及时采集各类信息,准确统计相关数据。二是建立留守学生监护人联系制度,采取召开监护人会议、家访、通讯联系、书信联系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学生校外状况,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三是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头,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提出统一的工作要求。四是重视留守学生的安全管理、健康和心理状况,建立留守学生情况报告制度。五是建立留守学生沟通交流制度,采取对话谈心、沟通的多渠道交流形式,了解留守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学习,让留守学生告别孤独,感受亲情,引导其正确认识人生。六是建立留守学生帮扶制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实施结对帮学和强化辅导,对生活困难的学生优先纳入“两免一补”范畴,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立志成才。七是根据学生家长的愿望和实际情况,建立留守学生入学、升学指导制度。八是建立留守学生寄宿优先制度,优先满足留守学生寄宿需求。九是建立阵地建设制度,根据学校实际,要求建立“三室一机两箱”,即:留守学生工作室、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留守学生亲情活动室、亲情电话机、校长信箱、知心姐姐心理信箱。十是建立考核奖励制度,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作为德育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学年综合评估考核。每年教育局评选一定比例的留守学生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通过“十项制度”的建立和具体实施,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促进了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创新抓手,建立队伍,全面推行“代理家长”制,是做好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举措。

  建立一支素质高、有爱心的“代理家长”队伍,全面推行“代理家长”制,是实施好“幸福留守”关爱行动的重要“抓手”。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和举措规范建立“代理家长”队伍,要求“代理家长”做到“四管”(即: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当好“五员”(即:情感沟通员、日常行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健康成长指导员)。并对“代理家长” 职责从五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一是掌握思想动态,关怀留守学生的精神成长,与他们沟通情感,及时矫正不良行为习惯。二是关心留守学生生活,了解他们一日三餐及生活开支情况。三是了解学生生活情况,保障其正常作息生活。四是培养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留守学生健康程度。五是了解留守学生身体状况,保证每日营养,使其健康成长。

  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期开展一次留守学生调研活动,结对帮扶一名留守学生,撰写一篇留守学生方面的教育论文,参与一个留守学生教育科研课题,读一本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书籍),普遍推行“代理家长”制,班主任、课任老师等主动当起了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目前,全县共有1000余名教职工承担了2万余名留守学生的监护任务,认真履行着“代理家长”的职责,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位”、“有效监护缺乏”的问题。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成了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一股真情关爱温暖留守学生的激情正在山村校园涌动,一种为留守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在每一个教育岗位上闪光。

  3、开展义务托管,营造温馨氛围,多形式组建“临时家庭”,是做好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使长期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留守学生能得到家的温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组建“临时家庭”活动。全县广大教职员工自觉当起留守学生临时的“爸爸”和“妈妈”,使留守学生虽然远离父母和家庭,却没有孤独与失落感,和谐校园成了温馨快乐的家园。

  (1)以教职工的家为主体组建留守学生“临时小家庭”。

  县教育局要求凡是住在学校和距离场镇近的教师都要将自己负责的留守学生每周带回家共同生活一天,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活动,一起休息,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有的教职员工一次认领几个留守学生,在 “六•一”、中秋、元旦、学生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通过买生日蛋糕、开生日晚会等活动,让留守学生深切感受到胜似“父母”的亲情关爱。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学生“父爱母爱缺失”的问题。

  (2)以学校为主体组建留守学生“周末大家庭”。

  在留守学生较多的学校,从周五下午放学到星期天下午的两天时间里,由学校组织开展留守学生“周末大家庭”活动,让留守学生过上了愉快而充实的周末。我县龙台镇中心学校组建“周末大家庭”很有特色,它既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又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安排。在上午进行生活能力训练,老师和食堂师傅一起手把手地教学生煮饭、炒菜,与学生一道洗衣服、上街购物;在下午开展棋类、球类以及美术、书法等比赛活动;在晚上开展学习辅导,集体收看电视,播放经典影片,做好下一周学习准备等活动。“周末大家庭” 在思想教育、学习辅导、洗衣购物、文体活动等方面,做到指导到位、关心到位,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学生“沟通交流缺少”的问题,让留守学生体验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4、个案分析,区别施教,创新开展“五心”育人,是做好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方略。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深和教之深。” 针对留守学生群体特点,我们要求全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收集掌握留守学生个案材料,对留守学生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要进行全面研究,对留守学生独特情感世界要进行深入剖析,并不断创新育人的方式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五心”育人:以“爱心”温暖学生,以“细心”研究学生,以“匠心”教育学生,以“耐心”转化学生,以“恒心”守望学生。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留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施教:对幼儿园的留守学生侧重进行身体素质培养,关注其身体健康;对小学、初中的留守学生侧重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注重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普通高中的留守学生侧重进行学业指导,为其提供升学指导和帮助;对职业高中的留守学生侧重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注重其专业技能的培养。

  我县南渡镇中心学校在实施以“个案分析、区别施教、‘五心’育人”为主要教育方式的“幸福留守”关爱行动中,特色鲜明,成效明显,成功转化了一批留守学生。该学校一是建立留守学生人头档案,通过对留守学生的观察、交谈、家访、问卷调查、教育有效性鉴定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等情况,做好个案分析。二是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袋,翔实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全面实施 “五心”育人,并在留守学生中广泛开展 “我独立、我成功、我成材”和“五个一”(即:制订一个计划、给父母写一封信、交一个朋友、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留守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关爱他人,感受幸福。该校的留守学生余佳是从外县中途转入的“问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转化,现在该生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均发生了明显改变,成为了学校的优秀学生。

  5、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积极推行寄宿制,是做好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必要平台。

  为实施好“幸福留守”关爱行动,满足留守学生的寄宿需要,近年来,我们深化学校后勤服务改革,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后勤服务条件,通过新建、改扩建生活用房、增设住宿床位等措施,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留守学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住所,为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工作平台。

  在“幸福留守”关爱行动中,我们将寄宿工作的重点放在小学寄宿制的研究和实施上,积极探索“传授知识、共同生活、健康成长”的.“保、教、育”一体化的留守学生寄宿管理新机制和实行生活、教育 “双线同步管理”新模式,坚持正确引导,规范运作,建章立制,加强督查,并将留守学生寄宿工作作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纳入考核。

  我们经过探索、实践、总结,取得了寄宿制“服务、育人”的双重功效,积累了寄宿制办学经验,初步构建了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寄宿制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既使留守学生的衣食住行有了妥当的安排,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生活,留守而幸福地成长,又填补了家教的真空,弥补了家教的不足。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1、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

  全县留守学生面广、人多,学校老师工作压力较大,加之农村学校大多数缺编,教师超负荷劳动现象普遍存在,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都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额外的劳动,按理应给予一定的报酬,但现在学校办公经费有限,既无专项资金,又无资金来源渠道,教师工资福利等待遇不高,我县财力有限,仅靠每年财政拨付的数量有限的经费难以解决问题。留守学生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广大教师长期不懈地坚持和付出,如果没有一个长效机制,没有必要的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极大地影响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缺乏必要的队伍保障机制。

  寄宿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一个有效办法,但要做好全县住宿的留守学生的管理工作,尚差生活老师320名,现有老师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原本依靠家长“化整为零”的最有效教育方式,取代为一、两个教师帮助几十个“留守学生”的无奈局面。在生活教师的配备及管理经费上需要政府解决。

  3、留守学生假期管理问题突出。

  学校放寒暑假到开校,时间近3个月,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监护。为了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假期管理,使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留空挡。

  4、家校联系制度的实施艰难。

  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几年难见一次面,教师向家长通报学业成绩与表现情况时,只能电话联系,一些班主任老师一个月就得开支电话费二、三百元;再加之一些家长打工地点经常变更,遇事联系不上家长的时候很多,造成学校、学生与他们沟通交流非常困难。

  5、安全责任制度不健全,加大了学校管理难度。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弱,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安全衔接上存在“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给学校教育带来更大的负担,这就更需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共同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1.加大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留守学生宿制制度。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设立托管中心,对留守学生实行寄宿制管理模式,是解决留守学生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中、省、市财政要把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留守学生寄宿的需要。

  2.建立农村学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保障制度。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不足,因此,必须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心理咨询教师、生活保健人员、校外活动辅导员等,系统地解决留守学生吃、住、管、教等一系列问题。

  3.建立留守学生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由于农村中小学公业务费在现行体制下存在较大缺口,缺乏留守学生工作经费来源,各级财政在预算中单列留守学生工作经费项目,用于学校完善必要的设备设施,以及解决教职工付出的额外劳动需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等问题。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推动留守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4.进一步完善县--镇(乡)--村及各职能部门的考核制度。

  督促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确保“人员、责任、措施、经费”等四到位。充分发挥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公安、司法、财政、广电、文体、卫生、劳动、建设、发改、宣传等党政职能部门的优势,构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体现政府作为、社会作用、全民关注的工作效应,实现留守学生幸福留守,健康成长的目标。各级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学期对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行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表彰奖励。

  5.建立代理监护人培训制度。

  由于代理监护人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帮助代理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与育人”观念。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村社家庭教育机构”定期对代理监护人举办培训班,进行专题讲座,使他们明确代理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了解留守学生的特点,懂得留守学生的心理,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留守儿童调研报告12-25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12-22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08-16

县全年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7-23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2000字11-11

浅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11-06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通用6篇)10-28

乡镇干部管理教育的调研报告03-10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论文10-05

教育调研报告的范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