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新农村建设与水利基础设施完善调研报告

时间:2020-10-14 16:02:4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中心城区新农村建设与水利基础设施完善调研报告

  你们知道有关于中心城区新农村建设与水利基础设施完善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中心城区新农村建设与水利基础设施完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中心城区新农村建设与水利基础设施完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主席会议的统一安排,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提案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就“新农村建设与水利基础设施完善”课题于5月下旬到XX区、XX区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中心城区的人水和谐离不开两区农村的人水和谐。就当前两区农村而言,制约人水和谐的主要因素有:血吸虫病流行,人畜饮水不安全,农业不能旱涝保收,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要构建人水和谐城市,必须着力解决以上四个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血吸虫病防治问题

  我市血吸虫病疫情历来十分严重,素有“全国血防看两湖,两湖血防看四湖”之说,中心城区位于四湖流域中上区,现有农业人口46.3万人,2006年查出有螺村129个,查出钉螺面积1358万平方米,查出血吸虫病人10070人,其中晚血病人332人,查出病牛1418头,历史累计查出病人13万人,属于血吸虫病疫情尚未控制地区。

  (一)血吸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从切断传播途径看,主要是控制和消灭钉螺难。由于钉螺的繁殖力极强,要改变其孳生环境绝非易事,要消灭钉螺,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当前在控制钉螺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XX区万城闸将沮漳河水引入内垸的同时,也将沮漳河的血吸虫钉螺源源不断地引入。二是境内河、湖、渠相通,大小沟渠网络化,一遇洪涝灾害,钉螺随水系四处扩散。

  2、从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看,主要是人畜粪便的管理和查治病人、病牛工作需加强。在中心城区的农村,无公害化厕所普及率低,家畜散放很普遍,人畜粪便污染水源,加大了血吸虫病感染和传播的机率。部分农民对血吸虫病的危害认识不足,不注重自我保护,对查治病工作不配合,免费送药不服用。

  3、另外,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也影响到防治工作。虽然各级政府对血防工作的投入有所增加,便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加上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占相当的比例,致使综合治理措施难以落实。以XX区岑河镇为例,每年需要查、灭螺,查、治病经费260万元,而中省补助只有30万元,只是杯水车薪。

  (二)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建议

  1、充分认识中心城区血防工作的重要性,政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中心城区是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区,而且位于四湖流域血吸虫病传播蔓延的上游,按照血吸虫病防治先上游后下游的原则,宜将中心城区的血防治理作为四湖流域血吸虫病防治的源头治理示范区域,把血吸虫病控制在源头。政府相关部门在履行血防工作职责时,要对中心城区实行政策倾斜,对血防工作齐抓共管。血防部门要认真做好查治病、查灭螺工作、疫情监测工作,按血防条例要求,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血防职责。农业部门要狠抓动物血吸虫病查治工作,推行以机代牛,抓好改厕、改厨、改圈、建沼气池工作。水利部门要抓好万城闸阻螺工程的向上争取工作,搞好中心城区排涝体系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林业部门要积极开展兴林抑螺工作。教育部门要广泛开展血防知识教育,疫区中小学要设立血防课。发改部门要积极争取血防项目。

  2、增强紧迫感,努力把血防达标目标落到实处。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XX区2008年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XX区要达到疫情控制标准,任务相当艰巨。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将XX区纳入全省血防整县推进范围。要认真抓好血防综合治理工作。从XX区石马片血防综合治理点和XX区黄家豆刂村血防综合治理点的情况看,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建议市区两级政府扩大试点范围,让更多群众从综合治理中受益。

  3、加大血防经费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领导,充实提高血防工作队伍。切实加大血防经费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多渠道筹措血防经费的新机制,采取国家立项扶持,政府以奖代补,群众投工投劳,部门无偿支持,招商引资开发的投资机制,实行多方共治。

  二、关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一)农村饮水现状

  根据水利部门2005年初对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统计,XX区有农村人口32.35万人,饮水不安全人数为23.58万人,XX区有农村人口13.95万人,饮水不安全人数为10.93万人,均超过70%。农民大多仍依靠自建简易压把井等工具取用浅层水质不达标的地下水,有的甚至直接取用严重污染的地表水,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十分严重,水体中血吸虫等微生物、大肠杆菌之类的有害菌以及铁、锰等元素含量严重超标,长期饮用对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农村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一是工矿企业废水污染。如荆州城区一些印染、化工、电镀等企业的工业废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XX区鼓湖渠、西干渠,导致沿线水污染加剧;由于拍马工业园及周边小造纸厂的超标排放,造成XX区庙湖水质污染严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XX区镇村办的一大批化工及造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沟、农田、水库,使该区80%以上的地表水遭到了污染。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突出表现在由于化肥、农药不合理大量使用,畜禽粪便和作物桔杆综合化利用率低,导致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地表水。三是生活污水污染。城区和集镇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都直接汇入河流和湖泊,严重污染了中心城区内河水系。四是血吸虫污染。如XX区血吸虫疫区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7.18万人,占全区饮水不安全人数的70%以上。

  XX市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农村改水,兴建了各种形式的改水工程。乡镇建集中供水厂,农村建深井高塔水厂,农户以自筹资金为主建造了简易改水设施如机井、大口井、手压井等。据市爱卫办2002年农村改水统计年报,全市累计改水受益人口达412.52万人,占当时农村总人口的87.76%,由于工程标准和技术等级低下,规模偏小,管理不善等原因,这些改水工程如今大部分已破败不堪及至报废。2003年底市水利局接受改水职能移交后,对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进行了摸底,结果全市只有156.44万农村人口饮用上了安全和基本安全的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只有30%。

  (二)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议

  2004年,国家正式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于农村安全供水工程,要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确保工程效益持久发挥。

  1、抓好城区供水管网向城郊乡村的定向延伸工作。对于城区近郊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可由两区政府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提供建设资金(包括中央、省投资和区政府配套资金)和协调服务,由城区供水公司承担城市供水管网定向延伸工程建设和后续管理工作。目前,XX区政府正在与城区供水公司协商,XX区亦可借鉴,建议市政府积极协调,促成此项合作。

  2、抓好边远乡村的农民安全饮水工作。要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安排布局,乡镇集中供水厂宜尽量向周边村庄进行管网延伸,巩固、完善现有村级水厂,使其发挥最佳效益。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村庄建设规划,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农户居住地适当集中。认真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精神,市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组织领导和项目资金的监管,完善建管机构,降低工程管理费用,建立权责明确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要从根本上保证农民饮水安全,必须对水污染进行治理。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坚决取缔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对乡镇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简易集中处理污水设施,对集镇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三、关于农业旱涝保收问题

  (一)农业旱涝保收面临的问题

  荆州中心城区地处江汉平原四湖中上区,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中游防汛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这里年平均降雨量1130毫米,雨量适中,但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因此,中心城区既有洪涝之患,又有干旱之忧,常常是洪涝与干旱交替成灾。经过多年的建设,城区已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抗旱三大水利工程体系。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洪水威胁依然存在。目前荆州长江大堤基本达标,随着荆州城市防洪工程的竣工,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发挥,荆江防洪安全有了更大的保障。但荆江大堤堤岸崩塌、堤基渗漏、堤身隐患仍然存在,长湖库堤防洪标准只有十年一遇,护坡毁损严重,崩岸频发,涵闸老化,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内垸堤防如鼓湖渠堤、西干渠堤、渡佛寺渠堤等堤身基础薄弱、险象环生。

  二是排灌设施薄弱。荆州、沙市两区的水利工程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备陈旧,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可是说是无涵闸不险,无泵站不病,无渠道不淤。两区农田排涝的平均标准仅达5—7年一遇水平,当总干渠、西干渠遇阻水不畅时,即使遭遇5年一遇的降水也会使局部成灾。由于灌区工程不配套,提灌能力不足,XX区部分丘陵岗地、XX区岑河镇等地都面临工程性缺水的困境,抗旱引水矛盾也不容忽视。

  三是内垸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开展。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前期,农村依靠组织以“两工”(劳动积累工、水利义务工)为主要投入方式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了大量的防洪、排涝、灌溉工程,构筑了今天荆州水利骨干框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两工”职能慢慢削弱。到90年代中后期,以资代劳已较普遍。对有些地方来说,所谓“工”只是计算“以资代劳”的一个量而已,成了解决乡镇村资金的一个渠道。2002年以后,国家政策规定逐步取消“两工”,向“一事一议”过渡。从近年实施“一事一议”情况看,已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方法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上农民负担卡,不因事而议。一事一议项目不民主,实施情况不张榜上墙。由于村级负担较重,存在挪用资金的现象。二是一事一议政策只强调筹资办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问题,而很多水利工程都是跨村镇、跨县市的,这些流域性公益工程没有正常的资金来源。一事一议按每个村民15元作为上限,筹资筹劳极为有限,无法满足建设需要。总之,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国家却没有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农村水利工程基本上吃的是改革开放前的老本。

  (二)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旱涝保收奠定基础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把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作为夯实农业基础,确保农民旱涝保收的头等大事来抓。

  1、加大投入。一是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投入,尤其是太湖港灌区、长湖灌区建设项目,XX区中小水库整险项目、长湖库堤整治项目、四湖流域水利血防综合治理项目,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加大争取力度。二是市区财政也要适当投入,在区、镇财政预算中,要专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采取 “以奖代补”或“民办公助”,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三是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一部分经营性的水利工程,可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投入问题,采取拍卖、租赁、承包、收益权抵押等方式吸收民间资本,鼓励扶持大户兴办水利工程。

  2、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资金缺乏,另一方面又存在资金浪费现象。如有些工程管理单位人浮于事,部分工程建设维修资金不得不用来养人。每年中央、省下拨的小农水建设资金、应急资金、工程水毁资金等点多面广,资金挪用现象较为普遍。少数乡镇村以“一事一议”名义向农民收取资金,却未用于工程建设。有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没有配套进行,整体效益难以发挥等。市区政府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保证水利队伍精干高效。借鉴XX区太阳村的做法,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财政支持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强对水利建设资金的监管,区、镇(乡)、村收取的'排涝水费,以“一事一议”名义收取的资金,都应专款专用,水利工程建设不能打折扣(如XX市城市防洪项目长湖库堤整治工程未完成设计工程量)。

  3、完善“一事一议”政策。要严格执行省政府的规定,不断完善“一事一议”政策。“一事一议”不应上农民负担卡,而应由农民因事而议,宜工则工,宜资则资。 “一事一议”应坚持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要实行全过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强行以资代劳和挪用资金。同时也应认识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政策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只要是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工程建设惠及农民,就不是加重农民负担。

  四、关于发展生态农业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大量使用,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化利用率不高,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加重,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要建设人水和谐新农村,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一)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目前,荆州、沙市两区农业面源污染突出表现在由于化肥、农药大量不合理使用,畜禽粪便和作物秸杆综合化利用率低,严重污染地表水。

  一是化肥污染。据农业部门测算,两区农村1982年亩平使用化肥(纯量)12.5公斤,2005年达到49公斤,其中氮肥28.5公斤(据美国研究,氮肥亩平用量达到22.5—29.0千克时就会造成水源污染)。肥料品种结构也不合理。有机肥使用量少,无机肥使用过多;高含量优质肥料、复合肥料、控(缓)释肥料少,低品位、低浓度复混肥、碳铵、过磷酸钙比例较大。由于化肥的不合理大量使用,导致肥料利用率低,肥料挥发、流失比例较高,流入水体后,造成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渗漏地下,造成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由于偏施氮肥,还加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增加农药用量。

  二是农药污染。两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仍以化学农药为主,据全市37年以来农药用量分析,全市耕地每年亩平用药量188.2克(有效成份),为全国平均水平(90克/亩)的两倍多,荆州、沙市两区与此相当。随着农作物害虫抗药性的不断增强,用药量不断增加,大量农药的使用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种群之间的平衡,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大爆发。大量残留农药随降雨流失在土壤、水体中,造成水资源严重污染。

  三是畜禽粪便和作物秸杆污染。[htf]两区农村家庭畜禽粪便基本不做污染治理,就直接排入沟渠、湖泊、河流,污染地表水体,农作物秸杆利用率低,既浪费了资源,又成了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源。

  (二)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中心城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必然选择

  从建设人水和谐城市的要求出发,中心城区发展生态农业,当前要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目前,XX区已被纳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试点县。农业部门要抓住项目实施契机,在农村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品种结构、施用方法、施用量,增加农家肥、推广生物肥、降低化肥用量,增加高品位的复合肥、配方肥数量,减少低品位碳铵、过磷酸钙数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保肥能力,减少化肥流失和挥发。

  2、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指导农民综合防治,合理用药,积极推广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汞灯诱蛾与振频式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技术,限制有毒有害农药的使用,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3、推广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杆利用技术。要加大农村无公害厕所和沼气池建设力度,利用畜禽粪便制取沼气,沼气池的残渣经处理又可用作肥料。推广秸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堆沤还田技术,扶持以秸杆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发展。科学的城市建设,优良的水环境,是建设人水和谐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中心城区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调研组认为,要彻底治理好中心城区水环境,达到人水真正和谐,必须从长远着想,近期入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还水体以生命,赋城市以水韵。

  一、从长远着想

  第一、科学规划,理顺水系,合力做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实现人水和谐相处,规划必须先行。要尽快健全城市水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体制,制定一个水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协调好水与经济、社会、城市化和环境发展的关系。编制规划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水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把城市水系纳入流域、区域水系和整个城市建设之中,统筹规划,统一治理,保证城市河湖与流域、区域河湖沟通,增强引排能力,建成城市水系网络,使水系保持良性循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并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法律效力和社会管理职能,将规划作为审批、核准城市水利建设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法定依据,防止侵占水域、破坏水系。

  第二、创新机制,吸引资金,努力解决资金短缺瓶颈

  水环境治理工程和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必须创新机制,采取有利于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经济政策,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 的方针,从单纯的政府建设管理向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行、企业开发转变,实现“资金投入→综合整治→创优环境→提升地位→开发经营→效益收益”的良性循环。可采用目前城市公益性事业建设公认的建设投资模式bot模式(即兴建→经营→移交)或tot模式(即移交→运营→经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以政府投入的有限资本金和预期的现金流入,撬动社会资金多渠道、低成本地进入到项目中来,为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积极探索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和管理的新途径,调动群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热情,将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要积极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的优惠贷款。

  第三、健全法规,严格执法,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一是贯彻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和上级政府有关水环境利用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和管理水设施、水环境。二是健全环境监测网络。[htf]在不同层次,如车间、工厂总排出口和受纳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增强事故排放的预测与预防能力。通过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强有力的执法,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使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强化企业防治污染意识,增强排污风险和成本,严格控制污染。三是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人水和谐关键在治理,治理关键在管理,管理主要在政府。要逐步实现城市涉水行政事务统一管理或者设立XX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在统一的体制机制下,按照“一龙管水,团结治水”的要求,从全局的高度,从政府的角度出发,部门之间加强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市长统一领导下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知水、懂水、爱水、护水、节水、管水、治水的良好氛围,对城市水环境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做好城市水环境治理和管理工作。

  第四、重视城市垃圾处理和绿化工作

  XX市中心城区现在日产700多吨垃圾,处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填埋。这样会缩小城区水域和生态面积,影响地下水。要积极探索垃圾处理新方法,改变简单的填埋方式,逐步实行垃圾收集容器化和密闭运输,近期以高温堆肥和卫生填埋等方式为主进行处理,积极推进垃圾发电项目。改善城郊环境卫生状况,鼓励垃圾综合利用,减少垃圾量。

  城市园林绿地可以有效地涵养水源,使降水渗入地面,避免因硬质铺装使降水部分全部变成径流排入下水道而流失;可以起到过滤作用,保护水质;同时城市及周边河流、湖泊一旦纳入城市园林绿地的范畴,便会实施有效保护,使人为的水质污染得到有效制止。荆州中心城区绿地率仅有31.14%,其它都是硬覆盖,这就意味着有70%以上的降水被白白浪费。因此,要加强以绿化为主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覆盖城市街道两旁的裸露地面,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二、从眼前入手

  第一、搞好四大片区城市管网配套,不断健全城市污水收集管网

  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必须拥有匹配一致的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系统。要将污水收集、输送、处理系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实施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一体化建设。对XX区与河、湖沿线截污管道系统优先安排建设,削减城市污水向护城河、西干渠等水体的排放总量。对荆州开发区、城南开发区、XX区等无排污管网或雨污合流排放的中小街道进行改造,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建立一套独立的排污系统,用来输送污水,让雨水直接流入河流。在雨水管道系统设计、用地规划和地面覆盖上考虑雨水渗透,合理利用雨水涵养地下水源。对新建城区、经济开发区和住宅小区建设,应与垃圾收集和处理、供排水系统、地面绿化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对XX区管网改造,应与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紧密结合,按规划要求同步实施道路改造、危旧房拆除、绿化景观等综合整治,防止对街道随时“破膛开肚”。管网配套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是治理的根本所在,“迟建不如早建,筹资加快建设”,更何况实施了污水治理费用收取,除了支付红光路污水治理的费用外,每年还可节约几千万元,同时还可加大对自备水源的征收力度等,使其早日形成完善的城市雨污分流排水系统,达到加快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第二、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监测数据表明我市内河水系主要表现为有机污染类型,富营养化态势明显,说明了我市生活污水的污染比重较大。目前,我市每天大约有30多万吨/天的生活污水产生,占全市污水的55—60%,而只有一处生活污水日处理10万吨的红光污水处理厂在试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于城市工业、生活用水的增长。每天有未经处理的20多万吨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河湖中,严重污染了内河水系。要尽快将城南、草市、雷家垱开发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立起来,将全市的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由现在的10万立方米提高到20万立方米,实现等高治理、达标排放,使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70%,不能仅仅停留在规划上。要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督,严格计量,按量计费,降低成本。

  第三、全面开展“四个专项治理”,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重要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环境质量改善,严格执行产业政策,责令应该淘汰的企业限期关闭。对现有的污染企业进行摸底排查,统一分类登记汇总,拿出详细的整改计划,并列出污染企业治理限时表,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力度,全面开展“四个专项治理”。重点整治造纸、化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对分布零散的企业,实行分散点源治理;对分布集中、水质相近的企业,实行集中处理。严格监控柏马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情况,早日建成荆州开发区印染污水处理厂。用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对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规划和生态功能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不得批准用地,不得供电等。对新上项目的环保评审,严格落实“三同时”(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

  四、对护城河、荆沙河、荆襄河等重点河流进行清淤疏浚

  水活,人活,经济活。欲使水活必使水流,现在各河流淤泥淤积,河流堵塞,治理非一日之寒,但清淤是重中之重,只有从根本上把淤泥清理,才能降低河床,扩大水容量,加快水流量,保证水流通畅。一是重点保护护城河。[htf]护城河是荆州的一块名片,是荆州的一块天然瑰宝,一定要保护好。要按照“截污、疏浚、引水、美化、管理”方针开展护城河综合整治,优化引配水方案,保持水流畅通,使之与古城墙相映成辉,给市民造就一种良好、自然、生态的人居环境和旅游圣地。二是治理好荆沙河与荆襄河。荆沙河、荆襄河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容易被破坏,一定要痛下决心进行治理。一方面要尽全力恢复保护原有水系,另一方面对河流进行全面清淤活水,并派专班常年维护。三是高度重视长湖管理和庙湖治理。长湖和庙湖在荆州水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整个水系和水环境的改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要把长湖管理和庙湖治理纳入城市规划总编,总体考虑。要严格控制长湖周边的规划用地,由政府统一对土地进行整理,实行公开土地招标投标,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要加大对长湖上游污染企业的取缔力度,妥善处理好长湖周边居民的生活废水,限制长湖养殖规模,控制养殖密度。充分发挥长湖和沮漳河“天然空调”和“活水化淤”的作用。庙湖、护城河生物治污在静态条件下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上游及周边排污来源未得到治理的情况下,应暂停此治理方案,以免造成更大的浪费。

  第五、通过引清水冲污和稀释循环,优化中心城区水生态环境

  从近期而言,可充分利用从万城闸或太湖港水库引水干渠南渠闸-港南渠-护城河进水闸,流入护城河、荆沙河,同时采用管网将江津湖、张李家渊的水体联络贯通,经荆襄内河排至西干渠。引入流量为5—10m?3/s的水,经考查,万城闸水位除了个别年份的时段无法自排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排。这一方案已经经过论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市水利部门正在着手进行,有望在今年实现引水,希望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从远期而言,可从引江济汉渠引水,经过引水闸—港南渠—护城河进水闸,流入护城河。并注重治理沿河、沿渠、沿湖的绿化、美化工作,使中心城区真正实现水动起来、活起来,周边的环境亮起来、美起来,为实现水乡园林城市、人水和谐的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六、做好荆州江滩防洪及环境整治工程,建成长江十里画廊

  通过对水体、水利设施的开发利用,激活经济要素,搭建发展平台,助推经济发展。世界闻名的荆江大堤址立在荆楚大地上,长江大堤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孙叔敖修筑的挡水堤垸,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长江风光,应该成为荆州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要通过整治观音矶至荆江分洪纪念碑亭段江滩,挖掘水文化,建设水景观,发展水经济,建成长江十里画廊,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在确保长江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规划,突出生态、景观、娱乐、休闲功能,以清新、优美的自然滨江景观带动周边旧城改造以及沿江旅游业的发展。将江滩工程与自然景观协调,让建筑的布局、风格、色彩调配、结构符合水乡园林城市的审美观念。将工程与旅游设施、人文景观相和谐配套,绿化美化周围环境,使工程周围环境更加秀丽,为XX市营造既有历史文化沉淀又具现代文化特征的城市生态景观走廊。?

  历史文化风貌是一座城市的厚重和韵味;优美的水环境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灵气。荆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有纵横交错的城市水体,可谓得天独厚。希望经过水环境治理后的荆州成为一座独具历史文化风貌和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园林城市。

【中心城区新农村建设与水利基础设施完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03-05

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报告01-21

完善农村水利建设论文09-28

市新农村水利建设论文09-25

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4篇02-14

最新农村调研报告08-25

关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思考的论文09-29

城区交通秩序管理调研报告07-24

析水利工程堤防建设与防洪建设11-11

谈水利工程堤防建设与防洪建设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