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调研报告

时间:2020-10-15 12:27:5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调研报告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成为影响环境的一个重要污染因素。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调研报告

  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现状

  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了组织协调,广泛宣传固废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推进综合利用,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步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稳中有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得到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一)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一是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十一五”期间,我市相继建成了一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市城区、蓬溪县、射洪县和大英县共4个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600吨/天。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安居生活垃圾填埋场已开工建设,预计20**年5月底投入使用。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组织开展了“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和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绝大多数镇村建设了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对工业企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督促和引导企业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等措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污染防治水平。2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0.3992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为30.3961万吨,处置量为0.003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

  (三)危险废物综合处置的监管得到加强

  加大对危险废物处置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实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认真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措施。20**年,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0.52吨,其中综合利用量为14.06吨,处置量为36.46吨。危险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全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也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营,全市的医疗废物将得到规范化处理。

  (四)多措并举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督促和引导

  一是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大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开展世界环境日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二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把资源综合利用与结构调整、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从原料的选用、工艺的改进和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入手,尽量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做到标本兼治。引导畜禽养殖企业采取立体种养或零排放养殖技术,逐步解决畜禽养殖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三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加强对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的现场监察,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污染防治措施,市环保、建设部门严厉查处了涉及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违法行为,一些群众投诉反映的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处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国家制定的关于固体废物的法律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没有相关的实施细则和法律解释,缺乏实际操作性。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缺乏强有力的、长期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危险废物管理有一系列法律法规,覆盖面广,但可操作性较差。如《国家分类管理目录》对49大类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作出了规定,对不同行业不同生产工艺产生的危险废物作出了界定,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很难将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目录”相对应,界定是否产生危险废物存在一定困难。另外已经有明确规定的代为处置制度、处置场所退役预提留制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度等由于没有实施细则而实施困难。

  (二)技术滞后,难以落实固废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防治措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技术是处置固废的技术核心,我国对这方面技术研究较少,科研投入少,科技成果转化慢,应用推广网络不健全。废物减量化关键是改革产品生产工艺,但因工业化技术障碍,往往不能成功实施。有人说:危险废物和有毒有害废物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但因资源化技术缺乏,往往都丢弃在环境中,使得一些具有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和有毒有害废物成为危害环境的祸首。废物无害化是一种废物末端治理技术,但往往缺乏无害化技术,使大部分废物在环境中通过渗透、洗脱、分解、转移等途径造成二次污染,而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削减污染。

  (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覆盖面不全。目前,我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其处理工艺为高温蒸煮工艺,不能全面处置所有种类的医疗废物,仅能处置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均不能有效处置,这些废物如果委托处置,则不符合国家关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规范要求。此外,医废集中处置中心的收集路线规划不完善,仅覆盖了市城区、船山区和安居区,未形成覆盖全市的医疗废物收运网络,射洪、大英、蓬溪等三县的医疗废物仍未得到规范有效的处置。

  (四)固废防治的长效监管机制仍存在薄弱环节。很多企业对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性质、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危险废物混入一般固体废物处置的情况时有发生;固体废物种类复杂,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等环节太多,不同于水和大气污染物,有特征污染物作为监管重点,管理难度较大;环保部门固体废物管理的.机构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环保部门缺少有关管理办法与管理监督手段,管理网络不健全,地市以下基本无相应固废管理机构和人员,造成了管理不到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管要求。

  三、建议意见

  (一)完善制度,健全机构,进一步完善固废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要从机制、政策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为固体废物污染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危险废物的监管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固废管理网络体系,强化监管力度。生产和生活是产生固废的二大源头,要从点源和面源开展监管,建立健全固废管理网络体系是强化监管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强化环保系统对此的监管力度,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有机的管理网络,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将固废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范畴;二是建立健全多部门、全社会参与的管理网络体系,在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下,卫生部门强化医院垃圾的管理,工商部门强化对经营者的管理,工业部门强化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管,农业部门强化对农业上固废的管理;三是建立社区的社会监管网络,开展宣传教育,监督违法行为,协助固废的收集管理。

  (二)加强监管,进一步推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三化”目标,大力防治固体废物污染。要加强生活垃圾处置过程的监督管理,鼓励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加大对企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对医疗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推进固废防治法的贯彻实施。要加强执法能力特别是基层环境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三)加大宣传,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加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环境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要重视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领导层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贯彻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责任感,提高治理污染的自觉性,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抓好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要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采访,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四)建立和健全固废处置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广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高新技术。目前我国固废处置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远远落后于实际发展的需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急需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处置需要、管理需要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议:一是建立以环境监测站为主的固废(尤其是危废)鉴别技术中心体系,及时鉴别当地的固废类型、特性;二是建立固废处置技术服务体系,定期发布技术研究开发目录、技术信息,收集国际信息;三是联合科研院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对一些产生量大又急需处理的废物优先开展“三化”研究;四是建立固废“三化”高新技术推广体系,将信息、技术、资金和市场诸要素有机结合,加快“三化”科研成果转化速度。

【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污染防治专业论文提纲08-19

污染防治专业的论文提纲08-19

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方法11-13

关于污染防治专业的论文提纲10-05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文」08-18

市服务业调研报告02-14

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2-11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文」08-18

应当如何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10-06

市经委电子行业运行调研报告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