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3-11-17 10:00:08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通用10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通用10篇)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1

  近年来,xx县把改造农村危房作为践行科学发展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抓到了农村环境改善的关键,抓到了点子上,抓到了农民的心坎上,非常切合县情实际。但随农村危改的深入推进,一些影响"危改"的难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最近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影响农村危改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一、勇于探索,迈出了农村"危改"的坚实一步

  一是下决心"拔穷根",研究小屯撤并。

  20xx年,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本着"撤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建设小城镇"的村镇建设工作思路,引导偏、小、穷30户以下的小屯向中心村和小城镇撤并,采取政府出资,农民出工出劳的方式,在凤山镇青山中心村新建了11栋22户924平方米的新型移民小区,对自然条件恶劣的下青山屯实施了整体搬迁,将其彻底"拔穷根"。

  二是立足节能环保,探索新型节能住宅建设。

  20xx年,从保护资源、节能环保、经济适用、适合寒地环境等多角度出发,着力研究红砖的替代材料。经多方考查,选择了兼具多种功能特点的稻草板作为新型节能住宅建筑材料。启动20栋40户新型节能稻草板房建设试点, 20xx年全县大面积铺开,共建节能稻草板房1035户。

  三是面向城镇化,引导农民"上楼"。

  按照城镇化方向,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要求,采取每户农户奖励5000元,免费设计,免收各种规费和建安税的政策,首先在浓河镇富强村引导和扶持有经济条件的农户建设了1栋50户、3750平方米农民集资楼。通过引导,又先后启动3个村4栋200余户农民集资楼建设,从上楼农户中整理出耕地、养殖用地6.5万亩。

  四是统筹兼顾,配套改造农村环境。

  在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的同时,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配套建设。几年来,先后实施农村改路368.4公里,全县已有80个村实施通村通畅公路建设,通村通畅率达到93.9%,82个行政村中有59个村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占行政村总数的74.3%;改水62个村屯;改厕1918户;改灶3268户;建水泥排水明沟89.7公里;亮化14个村,安装路灯610盏;建村内公园5处,绿化村屯69个,栽植绿化树340万株。通过泥草房改造及环境配套建设,使农村貌焕然一新。

  三年来,全县共投入危改资金2.3亿元,改造危房3867户,占总改造任务的35.8%。

  二、调查研究,正视农村"危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近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专题就农村"危改"情况成立调研组深入浓河、富林、祥顺三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并发放调查问卷560份,梳理出5个方面的共性问题。

  一是农村"危改"政策宣传还不到位,部分农民群众对政策还不了解或存在着模糊认识,特别是对推广的稻草板、免烧砖等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质量、性能认识不足,思想还很保守。

  二是由于贫富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的不同,形成农民在农房改造的标准、要求和认识上的不同。例如,贫困户因受统建或帮建等政策惠顾,对节能材料是由被动接受到实践认可这样一个过程。而东部祥顺、创业等区域却因收入高、建房标准要求高,反而习惯于传统的红砖建房,对新型节能材料很少认同和接受,甚至对免烧砖也很少尝试。

  三是农民的'主体意识和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部分农民还存在等帮建、靠政府、要支持的"等靠要"思想。

  四是农村"危改"政策还存在些不足,需要调整和完善,特别是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上,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作用。

  五是新型节能稻草板房的质量、技术指标、建筑工艺还需进一步调整和改进,使其更符合农民意愿和需要。

  三、深入实践,进一步推进农村"危改"的想法

  xx县是省级贫困县,也是省、市偏远落后县份的缩影,由于财力弱,在推动农房改造上势单力薄;泥草房改造量大、面广,是当前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目前,全县还有7100户农村泥草房有待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进一步坚定农村"危改"的信心和决心,力争三至五年切实抓出头、抓出成效。

  xx县在"危改"上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了省市的关注和认可,并把这一县级实践行为上升为省、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出台了意见、制定了规划,启动了改造攻坚战。国家建设部也先后两次派人员和专家来通调研,xx县已被列为国家"扩大危改"示试点县。我们的实践和在新型节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和示范,已赢得了绝佳的争取项目、资金的政策机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更应坚定信心和决心,一方面从扩大危改、新型节能材料推广等不同角度多争取项目,在扶贫开发、民政和残疾救助、建设的安居工程等多渠道争取资金,争取扶持;另一方面科学操作,加大力度,合力推进,力争用三至五年切实把农村"危改"工作抓出头、抓出成效。

  二是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扶持和财政补助、奖励政策。

  进一步研究在农行、发行、信用等金融部门建立农房改造建设专项扶持贷款资金,搭建农民建房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农村"危改"政策,对非贫困户的中低收入农民的危房改造,可研究实行按建红砖房、苯板和免烧砖类节能房、新型节能稻草板房等不同类型区别予以差额或全额贷款贴息,以此扩大扶助面,调动积极性,推进"危改"速度;在面上整体推进中适当提高对使用免烧砖、稻草板建房的奖励标准,以此推动新型节能材料应用。

  三是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向节能房发展。

  加大中心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力度,坚持"撤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发展小城镇"的村镇建设发展思路,实行集约建设和规模发展,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引导农民向中心村转移,腾挪原村庄占地用于复垦,通过二次开发推动扩大耕地面。

  四是进一步完善节能稻草板房的设计工艺、技术标准和质量,使其更人性化更适用。

  针对贫、富不同群体或老龄化独居、三口之家、三代同堂居住等不同群体的实际,研究20-42平方米的连体统建房,及60-80平方米的分散统建或自建房,在外在户型和室内格局设计上更为人性化、更为宜居、更为适用;在防潮、防寒上提高技术标准和建设质量。同时加强稻草板节能材料的技术质量、标准的认证,让老百姓认可、放心使用。

  五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借助"千名干部下农家,服务农村促发展"活动和全县帮扶帮建工程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加大农村"危改"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农民对"危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特别是增强广大农民对应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认可度。通过政策的引导效应,不断激发农民参与"危改"的主体作用,从而加快全县"危改"工作全面顺利推进。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2

  根据毕市危办〔20xx〕3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此次农村危房现状调查摸底工作,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成立了XX县农村危房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调查摸底工作方案,明确了调查的对象、调查范围及调查方法及步骤,并由县危改办牵头,组织培训了调查摸底工作骨干力量,确保调查摸底工作有序开展。调查摸底工作自2月7日开始,至2月13日结束,2月14日县危改办对各乡镇上报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现将我县农村危房现状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危房现状调查情况

  按照市危改办通知要求,各乡镇高度重视,把开展农村危房现状调查作为当前重要工作抓好抓实,抽调了精兵强将,进村入户,实地开展调查工作,按时完成了调查任务,经对各乡镇上报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我县现有土坯房5090户,台账外危房8073户,自然新增危房3620户,分户新增危房1016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数据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核实。

  虽然我县在开展调查摸底前进行了培训,但是,由于此次调查农村危房范围大,时间紧,少数参与调查的人员对政策理解不透,在调查中,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难免存在一定误差,比如,容易将土坯房、台账外危房和新增危房三者混淆,重复统计。另外,由于时间紧,对台账外危房和分户新增危房核实登记难免有漏统现象存在。

  (二)危房等级及家庭贫困程度评定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确认。

  由于时间仓促有一些特殊原因,在此次调查摸底中,对危房等级评定可能与实际不相符,比如,有些危房危险程度达一级危房,但由于户主不是低保对象,在改造中要求拆除重建,由于补助标准低,农户不愿拆除旧房改造,调查人员根据户主要求评定为二级或者三级危房,造成部分危房等级评定不够准确。

  三、几点建议

  (一)此次统计上报的数据只作为外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参考依据,在实施改造过程,虽对农村危房数量及危房状况进行认真的核实确认,以求做到公平公证,确保国家资金全部用于困难群众危房改造。

  (二)对于农村危房改造低保对象确认适当放宽,以前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低保对象必须是20xx年4月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低保对象,建议将20xx年12月31日前已享受低保待遇的农户按农村危房改造低保户补助标准给予补助。

  (三)建议将土坯房全部评定为一级危房,因为农村大部分土坯户建造年代相对久远,其安全性较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若进行维修后,仍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四)适当提高一级危房困难户和一级危房一般户补助标准,以减轻农户匹配资金压力,确保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3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对于加快xxxx苏区振兴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现状,推进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笔者以XX为样本点,对该镇在农村土坯房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XX土坯房现状

  XX有3423户农村家庭居住在土坯房中,占全镇农村总户数的50.5%。许多房屋建筑年代久远(全镇的土坯房有40%建于建国前或建国初),且疏于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户的住房因选址不当,或环境变迁,易受滑坡、水灾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受到威胁。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广大干部创新措施、扎实推进,取得危旧土坯房改造初步成果,然而在推进过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并需要着力解决。

  1.群众改造危旧土坯房经济压力大。

  一是自筹困难。农村经济发展不足,收入来源单一,经济能力有限,xxxx年XX农村人均纯收入仅3388元,但现在建房成本高,在农村修建一套房屋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十万元以上,自筹资金有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镇住房困难、住房危旧的对象中,有86%是农村低保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要完全靠自身的能力解决住房问题更加力不从心。二是政府投资有限。此次用于危旧土坯房改造扶持资金,绝大部分群众只能享受1.5万的补助资金,与群众的期盼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造热情。三是社会筹资有限。即使采取社会募捐、企业援建、个人捐助等措施,也是杯水车薪、推进较慢。

  2.群众顾虑多。

  虽然绝大多数群众能够主动配合、积极支持,但部分群众仍在等待观望,心态较为复杂,顾虑较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争”,搬迁改造涉及土地置换,涉及村组之间利益,一些村组和群众争补偿、争利益,致使改造成本上升;二是“恋”,部分年长者依恋故土、依恋故业、不愿舍弃,导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即便新房入住,也不愿拆除旧屋,致使隐患仍存;三是“忧”,忧政策会变,忧先改造吃亏,忧经济发展无门,忧搬迁后生活不便,致使维持现状,速度放缓;四是“等”,一些群众虽急盼改造,但又等待观望、等优惠政策、等政府援助,不早作打算、早作准备、早日改造。

  三、对策建议

  加快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做好功夫,下大力气,创新举措,把群众所急、群众所盼的民心工程办好。

  1、统一思想,全面动员。

  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是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的民生德政。在改造过程中,要采取不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段的农户,要结合“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耐心细致,面对面地做好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自愿参与改造工作。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将危旧土坯房改造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日程,成立由各级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乡(镇)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广大群众全力支持的工作机制。按照职能分工,县国土部门依照向城镇、中心村、聚居点相对集中的要求,做好全县统一建房土地规划;县规划建设部门制定建房方案,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建房质量监督,并减免改造的相关规费;县民政部门对低保户的建房进行政策支持和指导;县残联对残疾户的改造工作进行政策支持和指导;县审计部门对改造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县纪检、县监察部门对改造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其余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加强对改造工作的支持和指导。

  3、合理规划,分步实施。

  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涉及面广,点多而分散,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在具体规划中,要注重四个结合: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民“洗脚”进城落户相结合,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同步实施改造区的教育、卫生、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要深入调研,认真摸底,征询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科学选择集中安置点,真正使安置点便民、利民、惠民,增强规划的实用性、可行性。以XX为例,地域辽阔、地貌复杂,考虑到群众生产生活,至少应选择来龙村、水口村、木金村等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房屋可参照县里关于新户型建设的办法,按照建房面积,由群众根据住房需求和个人资金能力进行选择。

  4、整合资金,项目捆绑。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需求量大,一要靠政策扶持;二要靠群众自筹;三要靠财政支持。一方面,在资金筹措上,可考虑采取“四个一块”的方式:即由扶贫、支农等资金捆绑集中一块;由财政资金预算一块;由驻村结对帮扶一块;由农户通过自我积累、小额借贷等途径自筹一块。另一方面,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涉及农户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等各个方面,建设任务重,资金缺口大,单靠一个乡(镇)或一个部门难以完成。必须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整合项目,捆绑资金。要充分发挥财政、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建、国土等职能部门作用,综合运用生态移民、扶贫搬迁等政策,统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缓解资金压力。对改造房屋,原则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建设,对集中安置点要按照“乡(镇)统一规划,村级组织实施,群众参与监督”的思路,并尽可能地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最大可能减轻农民负担。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抓好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教育公平、全民健康、群众安居、道路畅通、文体普及等“八大工程”。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扶贫开发政策,构筑专项、行业、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使更多的贫困人口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4

  xx市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坚持依法办事和以人为本,保护与改造并举,公平与效益并重的原则,通过“划零为整、组合成群、成片拆迁、市场运作”等方式实施危旧房改造,形成了“阳光拆迁”、“扶困救助”、“多轮驱动”为特点的旧城改造模式,取得明显效果。表现在:一是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目前xx市二环以内,

  低洼棚户区被拆迁居民户均住房面积由改造前的28平方米提高到80平方米,住房成套率由35.6%提高到100%,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二是城市建设进度加快。过去需要几年完成的拆迁项目,现在只要几个月时间。xx市纺专三瓦窑校区改造在58天内有267户签订补偿协议,签约率达96.74%。三是拆迁纠纷明显减少。xx市受理拆迁来信来访数量,2007年比2006年下降53%,20xx年比2007年又下降43%,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51.3%。

  一、增加公众参与,推行模拟拆迁。

  xx市推行“模拟拆迁”。即由实施单位在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之前,先对拟实施拆迁改造区域的住户进行拆迁意愿调查,当同意拆迁改造户数达该区域总户数90%以上的,实施单位与住户协商拆补偿安置事宜,签订模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如果签订模拟拆迁协议的住户在实施期限内达到该区域总户数85%以上,且拟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达总面积85%以上的,由实施单位依法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如果逾期签订模拟拆迁协议户数不足总户数85%的,终止模拟拆迁,不再对该片区实施拆迁。xx市锦江区龙舟路1号院南光厂宿舍区拆迁,作为模拟拆迁的'首个试点,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就全面完成了375户居民的搬迁工作。

  二、帮扶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经济与住房都困难的“双困户”,xx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其基本居住条件。一是保底安置,分段结算。对于私有住宅房屋建筑面积低于45平方米,他处无住房,并持有低保证的被拆迁人,按不低于45平方米产权建筑面积的标准户型进行安置。45平方米以内的差价款,被拆迁人不再支付;超过45平方米不足60平方米的,由被拆迂人按实际成本价结算;超过60平方米的,由被拆迁人按市场价结算。二是帮贫助弱,残疾人享“优惠”。被拆迁人为残疾人,在安置房楼层上给予适当照顾;持有低保证的残疾人,领取临时安置补助费和搬家费时,比照规定标准增加20%的奖励。三是廉租补贴,优先申请。对于符合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条件的被拆迁入,申请经xx市住房保障中心廉租房办公室审查批准后,一次性发放5年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四是引入银行按揭,增强房款支付力。对于欲购买的二手房或拆迁安置房的拆迁户,xx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可为其提供申请住房贷款抵押担保。五是入学、转学方便,免转校费。市教育局与市房管局联合出台政策,规定危旧房改造工程涉及的小学、初中生入(转)学问题,各城区各中小学一律不得拒绝,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三、关注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实惠。

  一是产权调换享面积补差优惠。对于被拆迁房屋的拆迁补偿,产权调换按套内建筑面积结算差价,免收被拆迁人应交公摊面积补差款。二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对于选择货币补偿安置的,一次性发放的临时安置补助费由1.5个月增至6个月,对50平方米以下的被拆迁房屋面积均按50平方米来计算;对一次性发放的停产停业经济损失补助费由1.5个月增至3个月。搬家补助费由原有的每户300元增至1200元。三是增设物管费补贴。针对拆迁安置房普遍是电梯公寓,被拆迁人因缴纳物管费而使生活成本增高的事实,要求对被拆迂人按90平方米计算,一次性给予5年、每平方米每月1元的物管费补贴。四是鼓励选择货币补偿安置,满足多元化居住需求。对于选择货币补偿的被拆迁户,住宅在被拆迁房屋评估价基础上给予30%的购房补贴,非住宅给予20%的购房补贴。

  四、完善拆迁法规,规范拆迁评估。

  为解决xx市中心城区各区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不统一、住户相互攀比等问题,xx市先后制定了《xx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操作规则》、《xx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机构备选库管理办法》、《xx市城市房屋拆迂估价机构抽签程序规定》、《xx市城市房屋拆迂阳光操作规程》等12个配套文件,从拆迁安置、评估异议处理、评估机构抽签、评标专家管理、阳光操作等方面,统一拆迁补偿相关政策,规范拆迁评估管理,从政策和制度层面,避免同一工程前后标准不一致,杜绝“前紧后松”现象,堵塞了拆迁补偿暗箱操作的漏洞,增加了工作透明度,遏制了少数钉子户“多闹多得”不良倾向的漫延。

  五、创新改造方式,坚持多轮驱动。

  xx市在危旧房改造中,坚持多措并举,多轮驱动。一是整体拆迁改造。对于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需要拆除改造,且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危旧房,由区政府通过市场化招商引资方式实施整体拆迁改造。二是原址改造重建。对于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房屋,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采取部分拆迁的方式,实施原地改造重建,打造具有xx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景观或街区景点,传承历史文化。三是自主搬迁。对于需要改造的企事业单位房屋及零星地块,由房屋产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自筹资金对其合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范围内及其整合相邻地块内危旧房一并实施拆迁改造,或由单位房屋产权人与开发企业联合投资实施原址重建。

  六、突出科学规划,坚持六个结合。

  xx市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促进城市土地科学利用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力于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六个结合”。即:与重要干道两侧及重要接点的功能提升相结合;与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与房地产开发及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政府组织成片企业生活区改造和单位自行实施改造相结合;与文化保护和街区特色景点打造相结合;与妥善处理危旧房改造遗留问题相结合。通过拆迁改造,xx市先后腾退出价值13.39亿元、近500亩土地用于城市公建配套设施建设,为城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了良好条件。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5

  近年来,甘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两不愁、三保障”和省、市、区关于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以提升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基础保障为目标,坚持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把做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放在危房改造的优先位置,政策上全力支持,资金上重点扶持,质量上严格把关,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落实。近日,民建甘州区委会组织相关人员,采取走访农村危房改造现场、收集基层人员反馈信息、与贫困户现场交谈等方式,就我区农村危房改造有关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一、危房改造工作基本情况

  甘州区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个镇、5个乡、245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51.29万,其中农村家庭101157户、农村人口31.02万。

  我区自20xx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以来,省住建厅共下达我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9300户,实际完成40293户。经过多年努力,至20xx年底,我区除去长期空置房、随子女到城区或区外生活的原有住房外,农村所有贫困人口住房均达到安全住房标准,12个精准扶贫村危房已全部改造完成,危房改造完成率达到100%。我区在全国农村住房信息系统中已标记的'“十三五”改造任务已经全部完成,我区农村危房改造完成率达到100%,符合《甘肃省贫困县退出农村危房改造验收办法》和《甘肃省贫困退出安全住房评定标准及办法》中住房相关指标退出要求。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危改重点,优先保证贫困村和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覆盖。我区按照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把精准扶贫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作为全区助推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将中央和省、市下达的农村危改计划优先安排到精准扶贫村和4类重点对象,确保精准扶贫村和4类重点对象应改尽改、应补尽补。根据贫困户不同类型,实施差异化补助,对精准扶贫村和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按资金管理规定和资金到位情况给予最高限补助,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贫困户危房改造的经济压力,提升了危旧房改造工作效率。

  (二)严格危改标准,坚持技术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管全过程。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我区建设、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和各乡镇坚持技术服务支持和质量监管相结合的方式,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经常性技术指导服务和质量安全巡查,免费为危房改造群众提供《甘肃省农村住宅建设图集》和《甘肃省村镇抗震农宅设计图集》,方便农民建房选用。同时建立乡镇选派村社义务监督员制度,对材料订购、施工队伍选择、工程质量、资金支付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并强化农村建筑工匠培训,面向农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技术咨询和纠纷调解等服务,确保改造后的住房在抗震安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等方面,全部达到《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标准。

  (三)狠抓政策执行,严把危改实施关键节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群众关注度高。为深入细致、扎实稳妥地抓好危改工作,我区严格按照程序实施危改,尤其是在对象确认、补助标准等敏感问题上,区住建、扶贫、民政、残联和各乡镇严格执行“一申二评三核四批”程序,集体评议,部门会审,张榜公示,严格杜绝优亲厚友及不符合条件对象纳入等问题发生,并及时安排区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审计、监督,确保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执行不走样、不打折。

  (四)倡导新技术运用,深化以改促能目标实现。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建设节能住房,大力推广太阳能、复合墙体、塑钢门窗、电炕、微生物菌种分解粪便的厕所等农村住房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科学合理划分院空间,满足农民对院落功能的物质化、便捷化需求。在完善农村“厕革”过程中,引入微生物菌种分解粪便的厕所,利用微生物生长繁殖活动进行生物降解,抑制并杀死病原性微生物,吸附、降解产生的臭味物质,实现了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为减少农村散煤和秸秆燃烧,改善空气质量,我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积极动员村民采用土炕改电炕这一采暖新清洁能源技术,以此来缓解农村居住环境等问题,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低碳环保的节能目的。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6

  为认真落实省、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安排部署,永善县委政府安排永善县政协、县委统战部抽调人员组成两个调研组,对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综合分析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重点和范围

  本次调研以确保如期实现“4类重点对象”危房清零,“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应改尽改、应建尽建,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和已建成住房真搬真住,实现“住有所居、居住安全”为重点;聚焦阶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房屋等级认定和实施对象精准情况、房屋建筑面积和建设质量达标情况、竣工验收及资金兑付情况、真搬真住情况等五个方面的情况。

  调研组实地调研了溪洛渡镇、团结乡、黄华镇、茂林镇等4个乡镇16个村47个村民小组255户农户的的农村危房改造情况,与乡镇、村(社区)及督导员、驻村工作队员座谈15场(次),深入了解建房及入住情况,广泛听取意见。

  (二)阶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建房启动情况。调研组共走访原锁定“4类重点对象”和建房能力不足“非4类重点对象”198户、动态新增“4类重点对象”和“非4类重点对象”57户。所调研的四个乡镇农危改建设未启动共11户(黄华2户、茂林3户、溪洛渡2户、团结4户),占调研走访户数的4.3%。其中原锁定对象未启动3户(1户拆除重建、2户修缮加固)、动态新增未启动8户(2户拆除重建,6户修缮加固),未能如期实现县委政府全部启动原锁定“4类重点对象”和建房能力不足“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动态新增“4类重点对象”和“非4类重点对象”的目标。

  2、竣工情况。四个乡镇未竣工房屋32户(未启动11户、场平8户、基础4户、砌墙9户),占调研走访户数的12.5%。其中原锁定对象有17户未竣工,未能实现7月底前全部清零的目标。

  (三)房屋等级认定和实施对象精准情况

  此次调研所走访农户中未发现房屋等级认定将应属C级、D级的危房错定为安全房屋。“4类重点对象”“非4类重点对象”中没有发现符合条件而未纳入的错评现象和把自建的安全房又纳入危房改造对象的情况。

  (四)房屋建筑面积和建设质量达标情况

  1、面积达标情况。此次调研走访拆除重建的218户(其中20xx年及以前建设的96户,20xx年建设122户),超面积房屋21户,占调研走访户数9.6%。其中20xx年及以前建房超面积现象有18户,如:黄华镇凤凰村、茂林镇冷米村、溪洛渡新拉村和新春村、团结乡双河村和向阳村等,均有建大房子情况。20xx年拆除重建房屋,大部分建设为一层楼住房,建筑面积控制较好。

  2、质量达标情况。拆除重建房中,特别是20xx年的拆除重建房,未组织验收,大部分未对外墙体进行粉糊,个别存在墙体渗水情况,有1户出现顶板漏水现象。修缮加固的房屋镇村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一户一方案”,基本能达到“遮风避雨”的基本要求,但部分房屋修缮加固过于简单,有的只对屋顶进行了处理;有的只对墙体抹面及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未进行钢结构加固。如:团结乡向阳村,黄华镇新坪村等。

  (五)竣工验收及资金兑付情况

  20xx年完工项目大部分未组织验收。各乡镇资金管理程序严格,补助或奖励资金均按要求分期兑付,调研组未发现故意不兑付资金或克扣资金的情况,但有农户反映存在资金兑付缓慢的情况。

  (六)搬迁入住情况

  拆除重建的218户房屋,主体完工194户(含打板未拆模),达到基本的入住条件(完成门窗安装、屋内简装修、通水、通电、屋内地面平整等)的101户,占46.3%。实现真搬真住的100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发现,农危改工作中总体来看存在慢、乱、未安居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关于慢的问题。

  一是有的群众无建房意愿,迟迟不能动工;有的卡户外出务工不愿回家建房;有的“非4类对象”本身资金有限,主观上认为与“4类对象”的补助对比有差距,建房意愿不强。如:茂林镇永安村5户“非4类对象”劳动力外出务工,经镇村多次做思想工作,其告知村上返乡建房辞工会造成更多损失等各种原因,拒不返家建房;黄华镇新坪村4户“非4类对象”外出务工,怎么动员也不愿回家建房。二是无地基。像黄华社区立街2户需建房户因共用墙壁无法拆除重建,也找不到新的宅基地启动建设。三是缺资金。少部分建房对象自筹资金不足,建房进度迟缓;有的因不符合金融部门放贷条件,不能贷款,导致部分农户只完成房屋主体改造,不能按要求完成真搬真住。如:户主无配偶(离异或未结婚)金融部门不发放货款。四是缺劳力。主要包括农村在家劳力少,主要靠外请劳动力帮建,且建房工匠特别是技术工匠紧缺,导致出现多户建房户等待同一批建房工匠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房进度。五是缺保障。由于农危改工作量大,大部分农户房屋改造后,需要对水电进行重新安装,乡镇供电等部门人员明显不足,特别是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大量农户房屋主体完工,水电安装问题将更加突出。如:黄华镇米贴村,处于务基镇相邻边界,部分群众用电由务基供电所管理,务基供电所忙于本镇任务,不能及时办理。

  (二)关于乱的问题。

  一是面积管控不到位。走访中发现,大部分改造后的房屋符合“最基本居住条件”要求,但仍有少数危改户举债建房,房屋建筑面积远远超过规定的标准,无力装修入住,外出务工挣钱还债;有的仅对一楼进行简单装修、二楼无门窗便入住,房屋外观非常“特别”;有的修好主体后只安装门窗或只安一道入户门,屋内未抹面刮灰,便全部外出务工,无法验收和真搬真住。二是建设管理不精细。由于建房量大,镇村配备的技术员不能对农户自建房全程监管,仅仅局限在对建房地点、面积进行指导,对房屋建设结构、质量等监管不到位。农村危房拆除重建大部分以农户自建为主,建房过程中,有的农户不听监管人员意见,执意加大建材投入,造成不必要物资浪费,增加建房投入;有的危改房由民间施工队伍帮建,加之部分贫困户财力不足,给危改房增加质量安全隐患。特别是动态调整后,由于工期短,有的土木结构房屋修缮加固改造后无支撑柱;有的仅对房屋墙体进行抹面、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房梁裸露,甚至出现漏雨现象。

  (三)关于未安居的问题。

  一是存在未真搬真住的情况。本次调研发现15户存在主体完工安装门窗后,无资金装修入住,便外出务工,各乡镇均有此类现象。二是存在已建安全房但部分家庭成员仍住危房的情况。特别是新选地基建房的农危改户,建好安居房后,原住房未拆除,老人仍住在危房内。

  三、下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为了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为全县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建议下步工作要做到“抓好一个统筹、做到四个同步、紧盯三个控制、实现两个确保”。

  (一)抓好一个统筹。

  突出农危改工作在时间上的.优先级(尤其是高寒冷凉区域),统筹抓好月度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的落实。坚持压实干部责任和激励群众参与相结合,对于启动困难、进度缓慢和建房困难户,组建党员先锋队或攻坚帮扶队做好宣传动员、技术指导和集中帮建,营造上下一心、干群同心良好氛围,促进农危改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二)做到四个同步。

  一是统筹在建农危改项目与院坝、户间道同步规划实施,有条件的力争与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同步配套建设,尽量节省时间,兼顾规范美观。二是农危改项目实施与实现真搬真住同步要求,明确标准和时限要求,早准备、早入住。三是农危改项目实施与人居环境整治同步安排,合理规划配置相应设施,减少对房屋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四是农危改项目实施与拆除危旧房同步推进。

  (三)紧盯三个控制。

  一是控制时间节点。所有已安排的农危改工作任务,要坚持挂图作战、动态管理、限时销号。对于原锁定“4类重点对象”和建房能力不足“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在7月底前未清零的,由各乡镇主要领导牵头,逐户研究,制定帮建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力争8月底前实现真搬真住的目标。对于动态新增“4类重点对象”和“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要按照9月底前全部清零,10月底全部搬迁入住的目标要求,统筹好施工力量,解决好突出问题,倒排工期,逐日研判,定期销号。二是控制面积达标。坚决杜绝一旦启动就撒手不管的现象,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和过程监管,加强图集指导、技术指导和放线管理,既要解决好建房面积不足的问题,又要坚决防止修大房、欠大帐。对于既成事实超面积较大的问题,建议住建部门区别具体情况制定措施,指导乡村做好整改工作。比如对已竣工验收并兑现完补助款的,采取签订共建共享协议进行化解等。三是控制质量安全。建立技术人员、乡村干部、包保人员和一线人员齐抓共管的质量监管机制,实行严格的工匠管理,保障质量和安全达标。针对技术指导人员不足的问题,建议对农危改任务较重的乡镇增派1-2名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和安全监管,建立已聘技术人员分片负责制,强化工作督促与考核。

  (四)实现两个确保。

  一是确保如期实现真搬真住。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应高度重视,统筹各方力量,压实工作责任,区别不同情形(以前年度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已具备搬迁条件而未搬迁、以前年度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不具备搬迁条件而未搬迁和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房屋等),分别细化工作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解决好水、电入户等保障和特殊个案问题,尽快补齐短板,实现真搬真住。二是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加快推进已确定拆除重建和修缮加固任务的完成,促进“居有定所”;另一方面,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危旧房屋拆除工作,减少危旧房屋存量和促进“居住安全”。建议明确必拆和保留的原则,如:凡断垣残壁必拆、违法违章房屋必拆、已易迁入住的危旧房必拆、已建安全房且具备入住条件但仍整户或部分家庭成员居住危旧房的必拆等。对属于可不拆除的房屋,参照《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关于依法依规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工作的通知》规定,由有关单位出具证明并经公示后按照程序报审处置。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7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是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农村困难家庭住者有其居的德政措施,更是确保困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了解全县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3月份以来,黄平县审计局对11个乡镇政府开展了20xx年危房改造资金专项审计,通过实地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对农村危旧房改造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对此项工作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一、黄平县农村危房改造基本现状

  20xx年黔东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达我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4,500户,其中:五保户一级危房12户,低保户共900户(一级100户、二级420户、三级380户),困难户共3,564户(一级400户、二级796户、三级2,368户),一般户24户。

  由于黄平历史、地理等原因致使黄平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危房改造数量较多,且位置较为分散,危改对象经济实力薄弱,危房改造工作开展难度大。

  二、黄平县农村危房改造成效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善了农村人居条件。农村危旧房数量逐步消减,困难群体人居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农村面貌有所改善。危旧房实施拆旧建新,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三是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让农村困难群体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增强了农村困难群体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危旧房改造是一项动态工程,通过长期的持续努力,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已初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期待、与生态宜居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危房改造资金支出进度不按危房改造工程完成进度发放(兑现),存在资金缺口。中央及州级财政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尚欠到位资金共计106.9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应为1,145.96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84.09万元,尚欠61.87万元(未兑现给危改户);州级补助资金应为45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04.96万元,尚欠45.04万元。

  2.县财政困难没有及时配套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截止20xx年12月31日,20xx年度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改造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全县11个乡镇仅发放(兑现)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311.52万元,截止20xx年3月25日发放(兑现)3,266.80万元, 为拨给全县11个乡镇危改资金3,334.09万元的97.98%。

  3.操作程序有待规范。操作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危房鉴定难以实施,危房鉴定由专业部门承担,鉴定费用较高,困难群众无力承担;二是危房改造名额多由各村根据本村实际上报,一些地方存在优亲厚友的现象。一些村干部工作程序不到位,公开性、民主性体现不够充分,甚至造成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三是农村危房统计普查过程中,深入程度不够,存在误报、漏报的情况,缺乏动态信息采集机制,使建设部门掌握的数据实际数有偏差。

  4.技术服务严重缺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尚未建立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管机制,仍处于群众自发和无序管理状态。一是改造户多为自主聘请社会工匠实施改造,改造过程中存在人工、建材等浪费现象,给困难群体造成损失。二是在危旧房改造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中缺乏技术指导,一些完成改造的新房存在技术缺陷和安全隐患。三是缺乏政策引导,群众对农村危房改造这项惠民政策知晓度不高,理解存在偏差。

  5.存在建房就补盲目攀比现象。在审计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对自家住宅大肆扩建、增建,意借危房改造的机会为自身谋利益,群众盲目攀比,建筑面积和总造价超出标准,易出现因建返贫的现象。如:重安镇有2户农户自身经济条件较好,而列入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分别按困难户一级、困难户二级补助标准进行补助,但其危房改建新房的'造价分别为40.00万元、60.00万元。

  四、关于对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政策调整、政策引导。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减少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的压力。县财政部门应严格执行《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及时拨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同时建议改变资金管理模式,明确责任,根据经济实力情况确定分担比例,拨付模式由分类分次拨付变更为验收合格后通过银行账户直接拨付救助对象。

  2.强化服务、分类指导。各乡镇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制定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指导及验收办法,按照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建房责任制、验收责任制及验房备案制度;推行全程质量监督管理,严把选址、施工等关键环节质量关。在旧危房改造过程中,应建立组织,落实专人,对所在的危旧房改造工作进行全程的巡查监督。规划建设部门应落实好项目实施监督、验收等工作,同时要强化对社会工匠使用技术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国土部门应做好土地巡查,督促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民政部门要做好对困难家庭、低保家庭的资格核查工作等。村两委干部要强化政策引导、宣传,帮助解决农民建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手段,建立起政府、企业、银行、社会多渠道融资的有效平台,为危房改造项目的启动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3.加强宣传、规范操作。注重多形式多渠道向群众讲政策、讲规划、算造价,做到政策规定、补助对象、补助标准三公开,让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基本政策,消除依赖心理。务求评审制度公开透明,采取农户申请、村级初审、乡级审查、县级核准、上级备案的程序,合理确定改造对象,保证评审过程公开透明,杜绝优亲厚友现象,使危改工作得到群众公认。对危改资金发现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做到宽严适度。对于在危改资金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财政、纪检等部门通报,并通过有关主管部门督促乡村两级迅速整改存在的问题。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侵吞和挪用危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8

  自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龙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省、市、县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切实实现危房改造解决困难人有所居的目标。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镇党委政府本着从根本上逐步消除困难群众住房破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决心,高度重视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努力把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成聚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民心工程。安排对全镇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情况进行了认真排查、摸底,有重点地列入改造计划,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村两委亲自抓的工作方法,主动协调,解决难题,督查进度,确保了农村困难群众危土房改造工作的有序推进。

  20xx年,我镇实施危房改造210户,其中已建成完工202户。

  二、具体工作举措

  1.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白龙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杨道菊同志任组长,镇宣传委员昂志春同志任副组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人员和各村(社区)行政干部以及村主干为成员,共同做好危房改造工作。镇里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村主干会、镇干部全体职工会议,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研究安排部署危房改造工作,按照《白龙镇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具体指导危改工作有序执行。

  2.科学规划。一是精心组织调查摸底。认真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状况调查摸底基础上,以户为单位,建立危房档案资料,家庭成员、居住情况、收入情况、贫困原因等情况做到清清楚楚。二是制定改造计划。危房改造工作与我镇五保集中供养、地质灾害、新农村建设、水库移民搬迁、火灾户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实行分批改造。三是坚持求实效。根据村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镇村干部积极主动,帮忙联系工程队、建筑材料、搞工程预算等。同时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动亲戚朋友出钱出力,亲帮亲、邻帮邻,共同帮扶,形成了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通过镇村的共同努力,为部分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无房户、特困户解决了住房困难,群众满意率达99%,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与拥护。

  3.强化措施,明确责任。一是核实到位。按照调查摸底情况,经过党政联席会议将危房改造工程任务进行细化,确定人员后,XX县民政局、危房改造办同志逐户走访,最后敲定危房改造对象。并将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在全镇各村进行公示,由于工作过细,公示结果均无异议。二是责任到位。危房改造对象确定之后,我们层层签定责任书,实行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建房户包落实。由镇政府与村签定责任状,明确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专门各村危房改造工作。与危房改造户签定《农村危房改造协议书》,明确改造、重建的标准,并要求按照标准建设。三是督促到位。镇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坚持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每周进行一次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向主要领导汇报,并督促各村抓紧抓落实。四是资金到位。为确保危改工作顺利进行,镇危改领导小组及时提#供各建房户粮补存折将上级补助资金及时足额补偿到位。

  4.严明制度,规范操作。农村危房改造是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操作实施必须合乎民意、取信于民,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为此,我们重点在改造对象上规范程序,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对象确定上,由村上报调查核实的情况,由镇下达改造计划,然后分村进行公示,公示7天后,群众无异议的,镇危改办在镇政务公开栏上再公示7天未收到任何反映后上报审批,确保了危房改造的对象真正落实到需要改造的群众身上。以政府补助为辅,农户自筹为主的方针,深入到各村,掌握实际,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改造工程任务。加强施工监督,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按照工期要求,组织人员进行验收,确保改造工程按质按期完成。

  截止20xx年12月10日,我镇分配的202户危房改造工程全部完工,预计春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下一步镇危房改造办将按照实施方案严格审核。截止目前统建户一卡通已将收集完毕,一户一档全部建立,现正在检查和完善中。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我镇是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农村危房改造数量较多,镇级财政配套压力大;

  2.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群众居住的危房虽然得到了改造或新建,但集中建房危改点的水、电、路、广播电视、群众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因投入不足而跟不上发展需要;

  3. 危改对象部分是低保、贫困、残疾户,经济实力薄弱,自筹资金困难很大,无能力建房。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少,项目投入单一。危改户自身积累较少,上级财力有限,危改资金不足,部分难以解决;

  四、建议和意见

  根据近几年危房改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结合我镇具体实际,现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危房改造建设,鼓励单位、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献爱心,积极向农村危房改造捐款、捐物,切实解决农村特困危房改造户因建房而返贫的不正常现象。加大农村危改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农民对危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政策的引导效应,不断激发农民参与危改的主体作用,从而加快危改工作全面顺利推进。

  2.建议下年度下达指标时下达危房改造资金总数额,不下达户数;上级部门多分配资金,让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无房户、特困户和残疾人等无能力建房的农户能够修建新房;

  3.建议把农村危房改造纳入村容村貌改造范畴,做好规划设计,逐步实现农村居住环境改善和村容村貌环境改造的协调发展。加大中心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力度,坚持实行集约建设和规模发展,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4.建议整合部门资金支持危房改造。凡涉及农村危房或其它危房改造的各类部门补助资金应进行捆绑使用,切实提高各相关部门补助资金的效益。进一步研究在农行、农金等金融部门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建设专项扶持贷款资金,搭建农民建房融资平台。进一步完善农村危改政策,对非贫困户的中低收入农民的危房改造,可研究实行差额或全额贷款贴息,以此扩大扶助面,调动积极性,帮助经济基层差,筹资能力弱的农户修建新房,推进危改速度。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9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存在一定问题,现将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情况的调查报告如下:

  一、 危房改造工作情况和进展

  全市现有农村中小学958所,在校学生人数27.6万人,其中:中学生9.8万人,小学生17.8万人,全市农村普通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65.6万平方米。

  危房改造情况。据20xx年危改初期统计,我市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9.7万平方米,占农村中小学校舍总面积6.0%;其中:D类危房 6.3万平方米(所谓“D类危房”是指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属危房中程度最重的一类,此类房屋必须立即拆除),C类危房2.9万平方米(C类危房指房屋局部出现险情,维修后尚可继续使用),B类危房0.5万平方米(B类危房指房屋个别构件出现险情,可继续使用,但需抓紧维修)。自20xx年实施“危改”工程以来,全市已改造或拆除农村中小学D类危房8.3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中小学校舍12.2万平方米;已改造C、B类危房4.5万平方米。基本消除了20xx年统计的D类中小学危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危房的产生。截止20xx年10月,我市农村中小学校舍剩余危房面积3.1万平方米,占农村中小学校舍总面积1.9%;其中:D类危房2.7万平方米;C、B类危房0.4万平方米。

  自危改工程实施以来,我市争取中央、省资金1148万元,国债资金621万元,市投入及配套资金2545万元,县(市)区以下自筹资金4575万元,其中县(市)区以下债务投资2194万元。

  二、中小学危房形成的原因

  20xx年国家实施危改工程以前,我市即实行危房改造资金各级财政调剂一点,群众献工献料捐一点,学校自筹一点,解决了一大批校舍危房;20xx年以后,国家、省重视危房改造工程,以及20xx年政策调整,原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民集资投入变为由政府投入,加大了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使我市危房改造工作取得成效。但是,由于我市农村中小学点多面广,中小学危房边改造边有新的不断产生,彻底消除中小学危房的任务还很艰巨。

  中小学危房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危房改造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一直没有走出低水平突击改造和重建,一段时期后又集中出现危房的恶性循环,缺乏良性运行机制。二是由于多年来中小学校舍紧缺,且没有稳定的建设及维护资金来源,致使部分校舍得不到正常维护,超期服役,客观上增加了中小学危房数量。三是中小学危房的定期普查、科学鉴定、动态预警和滚动解决措施不够得力,校舍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三无”(无勘察设计、无规范标准、无施工资质)工程不少,使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太低,建设过程中即存在质量隐患。四是由于地震、水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中小学校舍的损害程度比较严重,加上自然老化作用,使部分校舍未达到使用年限即成为危房。

  三、危房改造工作的几点做法

  根据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20xx年初对全国农村中小学危房的普查结果,截止2000年底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6省(直辖市)及大连等5个计划单列市之外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农村中小学各类危、破校舍8400万平方米,占农村中小学校舍总面积的9.6%;其中:D类危房5700万平方米,C类危房2000万平方米,B类危房700万平方米。

  大量危房的存在,不仅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安全,而且也制约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为保证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切实改善基础教育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国务院决定由教育部、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各安排10亿元,共30亿元,从20xx年起在全国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以基本消除现存中小学危房。20xx年8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方案》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的启动已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我市在危房改造工程中,与教育布局调整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做法如下:

  一是在危房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遵循四项原则

  (1)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合乡并镇相结合;

  (2)坚持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

  (3)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布局调整不搞“一刀切”,危房改造不搞“花架子”和“锦上添花”,坚持“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的原则,确保校舍建筑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

  (4)实行项目管理。中央和省“工程”专款优先用于解决现存农村中小学危房中最危险的D类危房。

  二是统筹规划,设立机构,明确责任。实事求是,普查摸底,根据省危改办的要求和安排,20xx年6月,我市自下而上对全市中小学危房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逐校填报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申请表》,逐级建立了危房改造项目数据库,作为实施危改工程主要依据。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和实施危改 工程项目。市政府成立了鞍山市中小学危房改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制定危改计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各县(市)区危改工作,并对中小学危改项目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市政府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意见》等文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健全,保证了危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省危改办要求,用三年时间基本消除现存D类危房,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新危房的产生,建立中小学危房改造有效机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具体在实施危房改造中,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计委等部门一方面已经建立并落实了以协调、交流、服务为内容的例会制度,各部门有分工、有合作,责任明确;另一方面实行责任管理,明确市、县(市)、区是危改的第一责任主体,市长、县长、区长是危改第一责任人,以确保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三是保证资金投入,确保危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市、县(市)区两级分级分担负责的原则,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千山区充分利用国家的专款,制定好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计划(配套资金要先到位)。建设规模超过现存D类危房面积的资金由当地政府自筹,重点改造县城以下农村中小学危房。市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允许农民用义务劳动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同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农村义务教育捐款,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

  各县(市)区的危房改造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按工程进度实行危改项目直接拨款,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对挤占、挪用、截留危改资金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行为,市将在下批指标中收回专项资金,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是建章立制,实行目标管理。在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各县区能够抓好“工程”的立项、审核、建设、监理、评估验收等各个环节。首先是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对中小学危房进行全面、彻底地排查与核实,依照《危房房屋鉴定标准》进行坚定;其次是对存在危房的学校,由学校据实填报《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申请书》,并上报县区教育局,由县区教育局审核汇总后上报;再次是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对违反规定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是对工程实行质量管理与监督。首先是各县区能够通过招标或委托有资质等级、信誉良好的勘察、设计单位;其次是施工单位的选择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再次是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理(监督),项目竣工后,由城建、设计、勘察、监理及项目学校等部门共同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我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平稳安全,进展顺利,但因种种原因,“工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研究和改进。

  一是县以下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按省要求,市、县政府必须按省里规定数额落实配套资金,但从调查了解情况看,市级配套资金全额到位,县以下配套资金,县级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而是将配套责任落实到乡、村,引发了教育负债。

  二是撤并学校问题严重。由于关系布局调整和新校选址等问题,有些村与村之间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且无法筹措改建资金,处于建不成又撤不掉的困境。

  三是现有中小学危房难以同时改造,师生安全受到威胁。我市现有D级危房3.1万平方米,涉及中小学生1万人左右,对此市危改办多次召开会议和下发通知,禁止学生在D类危房上课,但调查发现,有的乡(镇)因危房面积较大,涉及学生多,无法妥善安排上课,部分学校仍在使用D类危房,师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五、今后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是各部门加大合作力度,确保项目专款专用,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同时,保证中小学校舍正常维修,保证当年出现危房当年消灭,现存危房逐步改造完成。

  二是与地方政府、人民群众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加强联系,争取支持,解决从D类危房中撤出的师生上课问题,确保危房改造期间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教学安全。

  三是搞好抽查、检查工作,特别是组织县与县之间互查,对有问题、有需求、有成绩的项目工程,既要找出不足,看到教训,又要善于总结经验,搞好典型示范,促进我市危改工程全面有效开展。

  四是依据中央、省有关政策和我市危房改造实践,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有关危改工程规章制度,用法律手段加强危改工程的全面实施,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确保危改目标顺利完成。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10

  为进一步管理和使用好财政资金,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为巩固脱贫成效,按照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总体要求,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对象和特殊贫困群体,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摆在突出位置,全面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统筹实施经济相对困难的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切实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现对我单位危房改造专项资金项目开展自评,现将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设立依据

  根据《湖南省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县财政安排危房改造专项资金1653.5万元、专项工作经费22.8万元。

  (二)设立目标

  20xx年,江华县级危房改造专项资金设立以下目标:

  1、数量指标:完成577户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项目。

  2、质量指标:改造后房屋满足基本居住功能需要;改造后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新建类建房面积控制标准为:1人户20-55平方米;2人户30-65平方米;3人户40-90平方米;3人以上户按人均13-18平方米每户增加30平方米辅助性用房标准控制建房总面积,现有安全住房面积不能满足基本住房保障的,建房面积按建房控制总面积核减原有安全住房面积计算。

  3、时效指标:当年开工率、完成率均达到100%。

  4、成本指标:

  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新建类: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4.5万元/户,低保户补助1.5万元/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补助1.3万元/户,贫困边缘户补助1.5万元/户,一般贫困户补助1万元/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集中统建老年公寓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在每户4万元以内。

  修缮加固类: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1.5万元/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贫困边缘户等补助0.8万元/户,一般贫困户补助0.5万元/户。

  5、社会效益指标(群众满意度):改造后房屋人畜分离、卫生厕所等基本卫生条件有基本保障,改造后房屋入住率、改造后房屋在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震中无严重毁损的比例均达到100%。

  6、可持续影响指标:改造后房屋保证安全期限20年。

  二、专项资金整体规划实施绩效情况

  根据中央、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从项目立项、资金落实、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标准对抽查项目实施评分。

  经评定20xx年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得分为满分100分。其中项目立项得分12分,资金落实得分8分,业务管理得分10分,财务管理得分20分,项目产出得分30分,项目效益得分20分,绩效级别评定为“优秀”。

  三、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一)资金落实及支出情况

  本次实际评价危房改造项目,截止20xx年12月31日,专项补助资金到位1653.5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到位22.8万元,通过惠农一卡通支付到人到户1653.5万元,支付专项差旅费、办公费、整改经费及其他支出22.8万元。

  (二)项目绩效评价总体情况

  1.专项资金的组织管理情况。

  在住房保障核查鉴定中,经鉴定唯一住房为C、D级危房且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纳入年度改造计划,按程序进行村级评议、乡镇审核、部门联审和三级公示,并签订危房改造协议及时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建房审批制度,拆除新建的要求先拆除危房再实施改造;实施修缮加固的,应及时组织修缮,尽快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危房改造工程进度,分批组织竣工验收并及时拨付资金到户,确保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并搬迁入住。

  2.取得的实效:

  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653.5万元全部通过预付乡财政所,发放到577户农村危房改造“一卡通”账户,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经费22.8万元按实施情况核拨使用,专项用于乡镇危房改造工作、存量危房核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以及县危改办日常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繁杂,需要下村逐户核查存量危房以及基本信息情况,现场监管、系统录入、档案资料审核整理等均需要大量人力与时间,根据县危改办及乡镇危改办现有人员配备情况,工作强度极大。

  五、改进措施和建议

  建议编办增加编制。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调研报告12-22

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报告09-22

深入农村调研报告10-22

企业农村调研报告11-04

农村贷款调研报告12-23

农村产权调研报告12-22

农村社区调研报告12-10

农村用水调研报告01-10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04-10

农村合作银行调研报告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