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小说《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时间:2021-02-22 19:34:37 读后感1000字 我要投稿

毛姆小说《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本书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毛姆的主要作品。下面yjbys为你们献上毛姆小说《人生的枷锁》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采纳。

毛姆小说《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毛姆小说《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一】

  2017年读的第一本书--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据说是毛姆的自传体小说。与昨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不同,昨天看的文章说毛姆是双性恋,为掩盖自己的双性恋事实而与富婆西莉结婚,更是把他说成自私蠢货。

  但从这本书里,我看到的菲利普(毛姆)是一位十足的绅士。虽然年轻追梦时几经波折辗转可能辜负了大伯母的爱,但从他与朋友克朗肖,恋人米尔德利德等人的交往中可以看出他很有我们中国文化提倡的君子之风,他在自己经济拮据的情况下,接济友人为克朗肖办葬礼,他在米尔德利德的几次背叛下仍然坚持以德报怨,第一次背叛是米尔德利德被一个德国人骗婚,菲利普绅士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为米尔德利德送上结婚礼物,但终究米尔德利德在身怀六甲的情况下被德国人抛弃了,菲利普又无怨无悔地帮助米尔德利德租房找医院陪她生产,甚至对出生的孩子也给予了亲生父亲一般的爱,但后来不幸的是米尔德利德又与菲利普的好友格里菲斯相爱,为此,菲利普忍受着生不如死的痛苦。

  但当得知米尔德利德与格里菲斯无钱私奔时菲利普又主动提出自己出钱让他们一起私奔,在他们走后,菲利普几乎想到要自杀,最终在朋友和恋人的双重背叛面前,菲利普还是极力克己,尽显绅士风骨。经历了生死考量的背叛,最后,在米尔德利德因生活穷苦潦倒来投奔他时,菲利普还是保持了友人的善意,出于对米尔德利德的尊重和慈悲,提供给她一份照料自己生活的工作,让她免遭流离失所,对她的孩子极尽父职,不是夫妻却给与米尔德利德比丈夫还要多的关爱,不是父女却给与孩子胜似父亲的宠爱。

  对米尔德利德的爱情,由于经历太多的煎熬而损耗殆尽,在最后这段与她相处的日子里,虽然同住一屋檐下,菲利普坚持了君子之道,未曾逾越半步男女禁忌(比关羽与刘备之妻长久独处而表现出君子之风更具风骨)。这就是菲利普(毛姆),一个十足的绅士,他所表现的绅士风度与我们祖先所提倡的君子之风不谋而合。

  毛姆小说《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二】

  这是本带着毛姆自传色彩的小说,也是我读的第三本毛姆的长篇。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是独树一帜的,无论是在文笔还是思想范畴上,都会有自己明显的风格。正如这个世上的人,会因以与他人的不同而区分开来。毛姆的故事总是这样,情节缓慢,语气温和,却娓娓动人。所以读毛姆好像是听一个长者正在跟你讲故事。

  主人公菲利普是个一条腿残疾的孤儿,由他的伯父伯母抚养长大,但属于中产有资阶级,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性格独立而敏感,并热爱阅读思考,因而对世俗的许多事情会加以审视并有自己的看法。这就和大部分人不一样——一概接受。故事里,他的人生称不上成功:上学时被同学嘲笑跛足,而后自己孤立起来。第一次恋爱,却发现是自己的虚荣心作祟。学习会计却与事务所的.人格格不入并且对会计毫无兴趣。转而去巴黎学习自己喜爱的绘画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少天赋,顶多当个二流画家——杰出的艺术家是需要大天赋的。在巴黎间,却陷入一位本质庸俗冷薄的女子恋情中,迷恋她的肉体而不能自制,她一次次伤害他却一次次求助他。于是,菲利普便又神魂颠倒,心灵因此而深深自责。去上医学院,渐渐发觉自己喜欢这职业却遇到了磨难——因股票是去了所有的财产,他只能停学。而后费劲艰辛寻找一个低级工作来填饱肚子,得出人生无意义的结论安慰自己。最后饱受生活磨难的他,才遇到了完美的情人,因此内心得到安顿与幸福。

  可是他一直想从生活中追寻人生的真谛。

  主人公只是一个普通人,经历着很多普通人的事情,生命中的大事也不过为恋爱,求学,职业选择。然而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后,却越显得高贵敏锐。这些是由他的一些内在特质所决定的。他独立不羁,努力挣脱束缚头脑的宗教和小市民着两条锁链,来追求自由。他热爱思考,生平最大的嗜好便是读书,并对开启自己的心智充满热忱,读后感《《人生的枷锁》读后感600字》。因此他早熟,与同龄人相处时会厌烦无聊,宁可独自一人,这就促使他更为独立。独立思考后,决定放弃宗教信仰和绘画艺术。他充满仁爱待人厚道,因此看到同伴的云春肤浅后,仍然善待他们。在别人向他求助时,极力给予帮助并认为理所当然,却不愿求人,对别人对自己的少许恩惠便感激涕零。因此后来把救助并了解病人看做是一件乐事。然而菲利普身上最珍贵的东西应该是他的自省精神和本能般的对生活的热爱。因为这两个特质,菲利普一直向前,也在不断地去除自己的毛疵,成为心智和品格上的优秀者。好比是游戏中的人物,他喜欢关卡中的挑战,而生活中的苦与乐,就如关卡中的障碍与补血的红心。菲利普克服了障碍并从中得到经验,拿到了补血的红心,打穿了关,最后成为升到满级的英雄。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语:人就像未盛开的花苞,在世上所做的很多事情,对他是没有意义的。他读得书,做得事情很多都不会产生影响。可实际会有偶然的书籍或者事情会敲动他的心房,对他产生影响,让那花瓣一片片剥下,自己就绽放开来。

  我想菲利普是绽放开来的。

  菲利普从小便会从所经历的事情中剖析自己当时的心里情感,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于是他认识了自己由虚荣心引起的第一次爱情,意识到自己对会计的毫无兴趣,也撑死的面对自己在绘画上并无天赋这一尴尬,意识到自己引发的第二次爱情,意识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人和生活。因为自省,在生活的一连串阴霾中汲取到了阳光,从黑暗中思考着前行。而他前行的动力则是那颗对生活永远充满热情的心灵。

  自然菲利普也拥有很多人会有的缺点:虚荣,嫉妒心,心胸狭窄,不够坚强,对待心灵上的弱者的冷薄,自制力薄弱......可是他能不断地自剖自新,意识到这些不好的存在,然后在前进时慢慢地蜕掉这些坏死的部分。

  他一直在追寻人生的真谛,渴望去除枷锁来得到真正的自由。可是正真的自由又是怎么样的呢?是孑然一身不必为任何人负责担当,做任何想做的?毛姆认为不是的,所以他在最后让菲利普放弃了象征着绝对自由的西班牙旅行,选择了婚姻。或许人生的枷锁根本不可能完全地去除,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轻——它要有该要承受的重量。

  《人生的枷锁》并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情节,也许毛姆在写作时是带着诚实和欣慰来回忆他的青春岁月,并不想拔高到失去自己成长印记的程度。

  他娓娓道来,跟你讲他年少的故事,你听得入神,心情跟随者他的经历起起伏伏,然后他起身悠悠地告诉你讲完你,你不知觉中发现竟已掩卷。

  

  毛姆小说《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三】

  读了毛姆52万字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人生的枷锁》,并没有给我想要的答案,关于这样的问题:人生的枷锁是什么?如何摆脱人生的枷锁获得自由?

  毛姆只是用主人公菲利普斯的悲惨命运(只是在结尾才露出希望的光芒)告诉我:生活毫无意义,也不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只有摒弃人生的幻想,挣脱精神的枷锁,才能成为无所追求的人,无所迷恋的人。

  试问:何为精神枷锁?既然生活毫无意义又为何要活着,如果说活着只是等待生命体的死亡,那又为何要出生?难道所有的问题最后都要归结于最伟大的生命的缔造?如果人真的能够一无所求、无所迷恋,又怎能称之为人?我没有得到答案,只是看出了毛姆倡导的“清心寡欲”和“四大皆空”的人生哲理,与中国的佛教颇有几分神似!

  就算一个时代、我们所处的现实真的把人置于了一种虚无主义的无望桎梏中饱受煎熬和折磨,就算人们在种种不幸中无尽地挣扎,这种建立于扼杀人性基础之上的虚无主义说教也是无济于事的,只能是自欺欺人,自我逃避,暂时麻痹意志,等清醒之后仍然无路可逃!或许任何的不幸总有其必然的因果关系,前世种下的孽缘总要轮回到今世偿还,也不必愤恨埋怨,只有面对,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不要总是数落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和对你的不公,要知道,这个世界早已早于你而存在!

  小说在“一幅幅充满恐怖的现实世界”的晦涩画面上描募了十九世纪末的西方国家众生相,有学画画而忍冻挨饿最后炊断粮绝而悬梁自尽的普赖斯;有慨叹生不逢时并自诩看穿尘世的落魄文人克郎肖,常借杯中物和酒后的谈资消愁,最后病死在贫民窟;有爱慕虚荣、贪婪自私的售货员米尔德丽德,最后被玩弄抛弃沦为卖笑的女子,最后消失在巷子里;更有主人公菲利普斯拖着一只跛脚忍着幼年失去父母的痛辗转于英国、法国、德国,虽雄心勃勃但与画家、作家、医生擦肩而过,最终碌碌无为……这些人听凭“命运之神”的驱使,飘忽在“茫茫无尽的黑暗深渊”之中,“既不明其缘由”,也不知会被抛向何处。

  虽说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没有给人满意的答案,可文笔质朴、脉络清晰,人物性格鲜明,在简单的故事中仍可窥见人物全部的内心,更何况从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人物身上也能隐约捕捉到21世纪中国众生的影子,实属意外收获,或许这么说既显得无知也显得荒诞,因为人就是人,人性就是人性,根深蒂固,烙印永恒,从猿有了语言的那一刻,从猿直立行走开始,哪还有国界之分和时代之分呢?这众生相的背后,充满了悲惨与无奈的气息,可是我却丝毫升腾不起同情与怜悯,于是我觉得我也被这个冷漠的现实冷漠了!

  主人公菲利普斯自幼跛足、失去双亲,被寄养在虚伪冷漠的伯父家里,没有温暖和呵护,没有父母之爱,再加上天生的残疾被人冷嘲热讽带来的自尊心的极大打击,一个自我封闭、对周围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孩子便被现实塑造而成!作为一个健全的人,虽然我没有这样的深切体会,但读到此仍有几分恻隐之心,尤其是看到他被从奄奄一息的母亲身边抱走时,忍不住为这对生离死别的母子落泪!如果说这一切是现实的残酷是父母的撒手离去带给他的伤害,那么之后的一切辛酸经历的始作俑者便是他自己!

  为了远离不喜欢的伯父和神学专业,选择离开坎特伯雷皇家公学无可厚非,之后远赴德国海德堡、到法国巴黎学画画、回到英国学医学,他在“现实的逼迫”这一借口下到处漂移,但没能将任何一行学的精通和彻底,几年的漂泊,只是给了他不一样的生活体验而已,也许这正践行了他给自己创立的处世哲学:尽可随心所欲,只是得适当留神街角的警察。然而他为了这随心所欲,付出的却是整个青春的代价,关于这一点我没有判断的标准了,就如克郎肖明知道酒精会加剧他的死亡但还是要畅饮不辍在快乐中死去一样!但我仍然不喜欢菲利普斯这样,因为他既无恒心也无毅力,随波逐流,从不检讨自己,无限地放大自己曾经的不幸,在对周围无休止地鞭打和诋毁中,竭力为自己的懦弱和无能寻找着堂而皇之的借口,当一切晚矣,才追悔莫及,这何尝不是现代人的通病,或许我的身上也附着着一个菲利普斯,难怪有时我那么讨厌自己!

  菲利普斯的爱情之路更是不堪回首!20岁出头,为了体验爱情的神秘和性的欢愉,他爱上了大自己很多的威尔金森小姐,一夜的偷情过后,第二天醒来便觉得这段风流韵事荒唐可笑,因为在他的眼里她突然变得形容憔悴,尽管涂脂抹粉仍掩饰不住满脸的皱纹,竟然对自己的所作感到骇然!没过多久,就将威尔金森抛之脑后,与画画的普赖斯暧昧不清,这个在他的眼里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的丑陋女子竟然爱他爱的那么壮烈和神圣,但他却装聋卖傻,漠然置之,直到看到她饱含感情的遗书和悬于梁上的尸体才悔恨交加!掩埋了普赖斯的尸体之后出于情感的空虚和寂寞,又邂逅了米尔德丽德,在这个虚荣做做的女人的诱惑下,他很快拜倒在她的膝下,甚至不惜道歉、认错、赔不是,更忍受着她与别的男人勾搭、对他的伤害、鄙夷、欺骗和利用,他就那么如痴如醉地迷恋着她,但心里却又无比的鄙视她,于是他被这既爱又嫌的感情折磨的食不甘味!读到此,我似乎突然发现自己离答案有些近了---人一旦屈从于感情,便犹如套上了枷锁,只有运用理智,人才自由;只有运用想象和理智,变经验为预见,才能掌握未来,才不致沦为“过去”的奴隶!

  小说中曾有一个叫海沃德的人,作者对其批判极其露骨,但我却觉得这海沃德就是一个一个的世人:他欺骗自己,达到了真心诚意的地步。他真诚地错把自己的当做浪漫的恋情,错把自己的优柔寡断视为艺术家的特有气质,还错把自己的无所事事看成是哲人的超然物外;他心智平庸,却孜孜追求高尚娴雅,因而从他的眼睛里望出去,所有的事物都蒙上了一层感伤的金色雾纱,轮廓模糊不清,结果就显得比实际的形象大些;他在撒谎,却不知道自己在撒谎,当别人点破时,他却说撒谎是美的!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毛姆小说《人生的枷锁》读后感】相关文章:

摆脱习惯的枷锁励志文章11-05

亮剑小说读后感11-22

小说圣诞毛衣读后感09-08

小说《狼图腾》读后感10-29

《狼图腾》小说读后感08-30

小说《简爱》的读后感200字12-28

鲁迅小说朝花夕拾的读后感12-19

小说《简爱》的读后感范文1000字12-03

小说《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01-10

小说《狼图腾》的读后感550字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