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的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20-07-20 13:33:15 读后感1500字 我要投稿

李鸿章传的读后感1500字

  读此书前,我只知李鸿章是晚清重臣,创办洋务运动,建立北洋水师。另者,其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以致被国人痛斥为“卖国贼”。但读此书后,我对李其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晚清风雨飘摇的境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梁启超先生所说的“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我深以为是。

李鸿章传的读后感1500字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距离第一次战争爆发还有17年,距离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还有30年。而他卒于1901年,距离中日甲午这战争已有6年,距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已有1年。李的一生,不算长,却见证了大清王朝的穷途末路,见证了中华泱泱大国饱受前所未有的欺凌;不算短,却经历了政治的风波中的大起大落,经历了至高的荣誉和至极的唾骂。

  李是安徽合肥人,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谥文忠。李氏其时是合肥东县东乡名门望族,其父李文安和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是同榜进士。也因此,李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和所有读书人一样,李也希望将来金榜题名,实现凌云之志,开府建制,光宗耀祖。事实也确如此,李二十多岁便高中,跻身翰林,并写下“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这般雄浑的诗句。而李少怀奇志,才华出众于此亦可见一斑。

  尽管一举高中,李的仕途并未如想象中的一帆风顺,他只是数不清的翰林中的一个而已。但随着道光帝的逝去,咸丰帝的年幼,晚清社会矛盾的加剧,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乱世出英雄,自古使然。李鸿章就是乱世所造就的英雄,这是他的运气,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源头。因为他只是时势造的.英雄,而非造时势的英雄。而后李师从曾国藩,居幕僚之位,虽然有点屈才,但这段时间让他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在对如何做官这方面长生了极大影响。再至李奉命组建淮军,费尽心血,招募并训练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李这时才真称得上有一展抱负的筹码。淮军进入上海时,竟被嘲笑为乞丐军,而李丝毫不气恼。因为他自信淮军的战斗力会让人们惊叹。果不其然,李带着他的淮军勇敢地抗击太平军,接着经过数年努力又打败了连他的老师曾国藩都打不败的捻军。循着人生轨迹,李不断加官进爵,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李的一生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佩三眼花翎,西方报端喻其为东方俾斯麦,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各国已争长短之人,这是李的独到和令人敬佩之处。李的一生,访问过西方列国,也意识到中西方国力之悬殊,武器之强弱,所以他至始至终都煞费苦心地经营着洋务运动。他最引以为傲也最倚重的是他的北洋海军,为创建北洋海军,李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至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李不可谓不对日军痛心疾首。但是若说北洋海军一点作用也没起到,那却是大大的错了。它起码对日产生了威慑作用,为清政府迎来了几十年海域的安宁。而训练数十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之责究竟在谁,我以为李必须承担部分责任。要不是他坚持认为不可战,想通过外交手段停止战争以致耽误战机,北洋海军不会那么快溃败。此外,清政府之责任当不可推卸,试想,以李一人之北洋海军如何能胜日本倾全国之力发动的蓄谋已久的战争。李一生的悲剧也始于此。他被迫派去和谈,签订马关条约。本已痛不欲生的老人更身背卖国的恶名,这是一种多么不堪的境地。书中所录的“赶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但话说回来,李秉着“笑骂由他,好官自为”的宗旨,倒也不那么心如死灰。这充分证明了曾国藩说他一心做官的正确性。

  李的一生,经历了太多,他似乎是做了一辈子的裱糊匠,终究还是没能修补好清王朝这摇摇欲坠的破楼房。但是他似乎尽力了,身处末世,做一落日孤臣何其难也。“牢牢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这是李的绝笔诗,其中,饱含着他对清朝的忠心,对国土沦丧的伤怀,对国民历尽苦难的不忍,对自己即将西去再也不能效劳的无奈,还有,对祖国未来的担忧。我觉得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也就这样被定格于历史之中。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鸿章传的读后感1500字】相关文章:

《陶渊明传》读后感05-09

《水浒传》的读后感03-22

《水浒传》读后感:我心中的水浒传04-08

关于《名人传》的读后感01-18

苏东坡传读后感03-17

贝多芬传读后感40010-24

名人传 读后感07-28

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03-18

水浒传的读后感想体会12-13

有关《水浒传》的读后感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