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22-05-31 18:09:48 读后感2000字 我要投稿

易经读后感2000字(通用6篇)

  易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到从小挺起,陌生到对其一点也不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易经读后感20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易经读后感2000字(通用6篇)

  易经读后感2000字 篇1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

  《易经》中有三易原则:变易、不易、简易。这三个原则对管理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应用意义。?变易:运动变化就是变易。变易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则。不易:变化不息的宇宙和社会,乃至人的生命运动,在变化中各自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些相对不变的规律性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这就是不易的法则。管理也是如此,要从纷繁的变易中找出不易的规律和原则。简易:由于熟悉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进一步探索出驾驭这些规律的智慧和要领,运用时能得心应手。这就是简易法则。

  一、变易是管理的应有之义

  管理组织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对组织的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当管理要素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组织目的四者任何之一发生变化时,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这就是变易原理。

  变易之“易”为“变化之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总是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永远最优的管理方法。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权未必比集权好;在此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业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在此部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门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在此时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来的时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同一时期在此国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国同样不一定最有效。任何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总是相应于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环境中,当组织和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方法也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任何管理都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灵活地选用管理方式,论文范文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实现组织的目标,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在通常的组织管理中,组织目的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都以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作为管理的目的,但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因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管理客体是动态系统,管理客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由人、物以及环境等基本因素组成的,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系统,管理客体是决定管理方法的关键。对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的人员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工业管理与商业管理不同,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在同一企业内对管理人员和车间工人不同,对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同。某一方法在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的手段也不同。同样,管理者不同,对相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执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组织环境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组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来处理日常事务。以固定的结构,明确规定的等级和给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出具体任务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活动,但是组织的这种机构章程都是仅适应组织所处的环境的,一旦组织环境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形式则必然行不通,如市场经济建立之后,许多国有组织由于没有随之变革,纷纷倒闭破产,相应于管理要素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地改变,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找出能够适应管理要素一切变化的固定的管理行为和职能,组织必须建立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动态管理系统。变易原理从整体上说明管理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反映出了管理的整体性质。变易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从思想上明确管理对象、环境都在发展、变化,因而管理不能一成不变。每个管理者必须重视收集信息,及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二、不易是管理的本质所在

  尽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行为,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行为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行为,但管理行为仍是可以把握和预测的,这是由管理的本质所决定的。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管理行为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着追求效率的,追求效率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的,管理的这一不易性反映出了管理的另一个原理――不易原理。不易原理反映了管理的根本属性问题,是对管理本质的认识。

  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使企业获得更高效益,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必须增强效率意识。每一项决策,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必须考虑它的结果,它所带来的效率。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效率上,并自始至终抓住提高效率这个中心,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展开的,科学地、高效地安排、调度和处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以期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本世纪,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管理的理论之多之复杂,在科学理论中是少有的,在管理学派中就有如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大小10多门学派,管理方法中有任务管理法、系统管理法、参与管理、例外管理法、走动管理、目标管理等,有关管理的组织理论有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组织行为学等,还有许多是其他管理学家早已得出来的,而管理学家加一个新的名词后又创新出来的。其实,当我们回顾过去的管理理论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管理学派是管理学家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所有的管理理论无一不是为了提高效率,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方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管理学家当时所处的环境与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就每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管理理论而言,无一不是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生产率,为当时的企业和社会获取了更多的效益。

  就组织而言,在影响管理行为的四个要素中,组织环境、管理客体、管理主体都是随着组织的不同而不同,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导致管理行为的变化,但另一个要素组织目的无论在任何组织中都是相同的,即组织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的,正是组织目的的不变,在任何组织中,管理目的也是不变的,即追求效率是管理的灵魂,它既是管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管理成败的最终标准,它还是管理的手段。管理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率,为了把管理工作搞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必须把一切工作转到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三、简易是管理的科学方法

  变易原理和不易原理说明,管理行为随着管理要素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管理行为无论如何变化,但管理行为的本质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条件,要根据管理要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但无论管理行为和方式如何不同、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管理行为实质都是追求效率,管理者都应当抓住管理的本质即追求效率不变,这就是简易原理的含义。“简易”意指“简单易行”。掌握简易原理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现代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追求简易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运用自如。这样,领导者就可从事务堆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对重要事项的管理。

  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力求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关键问题,着重从整体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追求事物整体的效率,而不要拘泥于具体的管理方法。用一个成语解释比较贴切,那就是“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在管理中,我们不可能事先设计好静态的管理职能、方法和过程,但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管理的目的追求效率不放,随时进行调节和反馈控制,最终是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

  其实,最卓越的管理应是最简单的管理。对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来说,他的管理水平体现在了解最基本的管理原理。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认为管理很简单,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基本的管理观点,他们在处理管理工作时都是按这个基本观点来判断,始终专注于这一点。世界第一流的管理专家都是采用简明的方法。美国股王巴菲特在阐述他的投资原则时说:在我看来,投资的决定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说它简单,你只要记住下面的法则就够了,那就是:第一条法则: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永远记住第一条。如果你能将这三种理念植根于你的思想框架中,你就不可能不在股票市场上理性地操作。本格雷厄姆在《精明投资者》一书的最后一章道出了投资中最重要的四个字:“保证安全”。我认为即使一百年之后,这些理念也是投资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扩大和加深,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矛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组织内部、组织与个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出现各种交织、渗透、转化的复杂关系,管理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化,需要设立越来越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协调。

  人们依靠过去的经验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管理,管理的各种职能内容越来越广泛、组织的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化、管理的方法技术日益复杂,这一切,最后又归结为对管理人员要求的复杂化。因此,许多新的管理职能被人们“创新”出来。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很简单,就是掌握正确的管理原理,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

  易经读后感2000字 篇2

  想必80后的人都对这种题材的文章有着充分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他们在小学和中学时代最常写,最头疼,最痛恨的一种文章。说实话,以前写读后感都是被逼的,但这次是自发的,由衷的想写点东西。

  为什么要写读后感呢?因为看了一本书,有些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对一本书的理解,或者对一些观点和事件的解读和看法。书是死的,要讲的事情都在里面,但读书的人各有不同,我认为世界上最难懂的书是《庄子》,只举例子,完全不讲道理,因此1000个人的脑子里有1000种解释。我想以后我的空间里多一些这样的文章比较好,一是支持独立思考;二来,你可以不同意我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个交流的平台;三是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人是有局限性的,多接触事物,去糟粕留精华是有好处的。我想,分享一些智慧,交流一些理念,达到明理的目的,不是比转载一些类似于“2009年十大最囧的事”,或者记流水帐的文章要好很多吗?总之一句话,各有所爱,各取所需,不喜慎入。

  废话说到这,先来谈谈读书,本来《易经的奥秘》央视10套“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某天“不慎”换台瞅了一眼,就这样一直看完了,没看的还要在网上补,后来又买了这本书。题目用了“浅谈”这两个字,实际上书已经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了,有时先翻翻目录,觉得哪一章有意思就翻出来看。为什么要反复看呢?首先是信息量比较多,有的内容看过就忘了;其次是作者在讲道理的时候有些推理过程由于时间的限制而省略掉了,因此需要反复推敲。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去网上下载视频,而要去买本书回来读的原因。说实话我痛恨读书,喜欢直观的东西,多省事啊,不费脑子,但哲学这玩意不“参”是不行的。视频固然好,一句话说完即逝,当你还在回味它的道理时,别人早都讲到下一个意思上去了。而书则不然,想停就停,想读就读,随心所欲,给你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这可能就是读书的乐趣所在。

  说说《易经》,作者认为《易经》揭开宇宙一切一切事物的密码,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它。不论你懂不懂易经,你都会不由自主的按照易经的道理去做,因为它是大自然的法则。因此,《易经》是真正的智慧,而不是一般的知识。我认为讲的确实有点悬,但可以接受,不至于是万事万物的密码,而起码是中国人行事的法则,是中国人的智慧。这里必须做下解释,知识和智慧的区别在于,知识是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而发生变化的,比如人们发现了中子,电子,质子,认为它们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能再分,这些都是知识。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又发现了夸克,那么这个知识就被更新了。但智慧是恒古不变的道理,是事物发展的本质,无论外部的现象怎么变,这个本质是不会变的。比如是人都会死亡,自从人类出现至今5000年无一例外,我想以后也不会例外。因此《易经》告诉人们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想在中国从好事,做好人,就必须学习《易经》。它是永不过时的,只不过不同时代的人们需要根据社会的现状去理解它,这个“时”是很重要的,这也正是《易经》的重要思想之一。

  《易经》本没有深浅之分,而是悟道之人各有高低罢了。古书都是这样,很难有准确的解释,而作者理解的《易经》的道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即不学术气(抠文字,多论证,脱离现实意义),水平又很高,把《易经》解释的通俗易懂,又内涵深刻,真是古为今用的好例子。为什么说作者的水平高呢?这得从作者曾仕强的背景说起。首先他是管理哲学专业毕业,而且有着丰富的留学背景(美国读的硕士,英国读的博士),可以说他了解中西方文化。这点在他的书中体现的很到位,一说中国人怎么怎么样就一针见血的切中要害。他经常拿中国人和西方人做比较,能够发现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差异,通过总结这些差异得出结论。可以说他比专门研究中国人的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经常照镜子的人看不出丑,经常看别人的人才明白什么叫美,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易经》的道理被他从观察中国人的行为当中描述的相当准确。其次,我推断他的《易经》启蒙受到了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影响。南老的《白话易经》我也瞅过两眼,比较学术化,但水平是相当高的。曾先生学得南老的精髓,就连行文用字都偶尔体现出南老的风格,也算是师出名门。最后,他是管理哲学科班出身,把《易经》赋予哲学化思想而为民所用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因此对于这项工作而言他是相当专业的。

  《易经的奥秘》这本书主要还是偏重于管理方面的思考,对《易经》的解读也侧重于功名利禄的仕途之道,而对家庭,子女教育等问题,只用了一个章节的篇幅去介绍,实在不能说的很全面。另外,有些解释其实很牵强附会,不过也无伤大雅,不至于威胁到他核心的思想。因此,我想读书的目的还是在抛砖引玉,通过这本书传达理解《易经》的一种思路,而最后悟道的工作还是要亲自去读《易经》原文,至于能有多少收获,全凭个人的慧根和修为了。

  易经读后感2000字 篇3

  《易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是万经之首。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许多人都对其充满了好奇心。种种感情,我阅读了。

  其实,我并非直接阅读的《易经》,我文言文水平较差,我阅读的是曾仕强教授对《易经》的解析,间接阅读了《易经》。曾仕强教授是著名学者,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学者。感触颇多,其中《胡雪岩的启示》尤甚。

  这次阅读曾教授的解析,认为观点都比较符合自然辩证法的!现在,许多人对易经有不少误解,当然,更多的人是对易经不了解,尽管他们血液中有着易经的基因!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书中提到,全世界中国人的脑筋最好,最活,因为中国人最懂得变通其实,自然辩证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讲变通。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好不坏,不坏不好,由坏变好,由好变坏,反反复复,无穷尽也。

  都说是外国人提出的自然辩证法,其实不是的,也有人觉得是近代我们中国处处落后,又不求进取造成的这种想法。其实,《易经》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好的辩证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国早了好几千年,并且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易经不光是辩证法,它是一个系统,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系统,比当今的网络系统还要大,网络的发明归根到底也是与《易经》有关系的。

  《易经》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亘古不变的。易经说宇宙万物归根到底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阴,阳。仔细想想,它的高明简直超出人类智慧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的证明这一点,从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开始,就已经往这个方向迈步了。因为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就是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生万物!

  什么叫知识?知识是会被时间否定的东西。

  什么叫智慧?智慧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

  外国人做的东西,从本质上说他们追求的是知识,所以,他们有那么多的专利知识产权。

  我们的祖先,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他们追求的是智慧,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祖先重视的智慧,他们不怎么重视知识。最开始说的读书,实际上指的是明理,读书读的是道理,道理是与智慧相关的东西。然而现在,读书是去学知识,学一些谁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对不对的东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读书早已经不再是它最初的含义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外国人提自然辩证法,其实在科学面前他们欠缺让自然引导他们的科学,我们讲师法自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要因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过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个人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数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错已铸成,且又无法弥补,要当机立断: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这种很干脆的自我警告,比放在心里悔恨更有用。

  古人的智慧结晶。只能用这些来表达;我把上天所赐予的沧桑和考验,都铭刻在这如石头般的坚硬。刻入我的追求,刻入我的所爱。它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所在,无所不在。以一个昏昏噩噩的身影和无灯无烛夜自明的无我境界。也许到你死时也不会明白这些文字所在的光芒。千百年后人们翻开这些曾经的思想,这些在漫漫长夜中并射出的火花还在我们面前,光芒万丈,人们无法解释这黑暗划过的每一道光闪,令这凿穿倍感光芒,而那些不朽的文字。才是无边的痛苦。

  来时欢乐去时悲,空往人间来一回。我生之前谁是我。我死之后我是谁,不如不来也不往,也无欢乐也无悲。

  易经读后感2000字 篇4

  《易经》,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到从小就有,陌生到对其一点也不了解,易经读书心得。现在突然发现一些最基本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事物物都与《易经》相关,而现在科技的发达也归于《易经》,真的感觉很奇妙。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易》事实上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

  我们知道《易经》里面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辞跟爻辞,所谓算命其实是《易经》将世间所有情况统一归纳到六十四卦中去,每一卦为一个情景,然后对号入座,将你对应到某一卦中,再去详细分析该卦的卦辞。这里先强调一下,六十四卦中除了谦卦之外,其他六十三卦都有阴阳两面,也就是无所谓好无所谓坏,因为物极必反,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去定。

  先看一下六十四卦的由来,古云,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两仪生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生八卦(天,风,火,泽,地,雷,水,山),八卦再演绎成六十四卦,其实就相当于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分析每一个卦都应该将它分为上卦跟下卦两部分来看,例如乾卦,上下皆为天,为纯阳之卦,坤卦则为纯阴,但谦卦却是上卦为地,下卦为山,这就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想象一下为什么了,可以任意发挥,但是要能自圆其说,所以说为什么找不同的人算命算出来可能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可能算命先生会根据你的表述来判别,然后强硬地塞入卦辞里面,以示这是古人说的,来增强说服力。很多卦其实都很有哲理,例如坤卦,未济卦,既济卦,咸卦,丰卦等等,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一阴一阳,亦阳亦阴,阳中含有阴,阴中亦含有阳,看着自己的手就想到了阴阳说,有时想想也不无道理,阴不能缺少阳,而阳亦不能缺少阴存在,就像大拇指与四个手指一样,一奇一偶,一阳一阴,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来其实就已经于已经相关。

  从《易经》里,我也学会了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顺应规律,一切不需要强求,也不必着急。该来的必然要来,该去的终究要去。比如生命,比如四季。斗转星移,周而复始,交替而已,变化而已,轮回而已,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易。

  知“易”不易,知易行难。天空之下,大地之上,众生之间,我们每个人既自身渺小又汇入茫茫,既生命有限又思绪无涯,如何把“易”中的道理融入生命的过程,真是一个需要代代人研究并传承的课题啊。

  今天春日融融。当春风轻轻吹拂着我的心,《易经》的真谛似乎就融化在我的胸怀里。眼望遥远的天边,在静静的冥想中,仿佛我已经化身为白云,飘在无界的天空。

  易经读后感2000字 篇5

  《易经》分上下两经,上经以乾、坤两卦为其总纲领,为天地万物之父母,定天道,辩阴阳,明次序,分四时;下经以咸、恒两卦开篇,为人类万事生衍之基,定人伦,调阴阳,修身,齐家,安天下。《易经》64卦相连相扣,相依相辅,每卦有名、有象、有辞,有阴阳、有上下、有内外、有时序,有相邻相对之卦、有互成之卦、有相近之卦。咸卦为全卦31卦,为下经首卦,为人类生衍之本,为人伦纲常之基,为天下安定之道,故不能不明,不能不知。为此,我在此就其对咸卦理解之浅显道理与诸位分享,诚然诚惶诚恐,所言有误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咸者,感也。所言不只男女感应,然在此我仅言男女。咸为山上有泽之象,阳刚处于阴柔之下,阳下就阴,柔上协刚,以孚天地氤氲之道。正如天下地上,天地交和,为泰卦,天上地下,天地相背为否卦,成语否极泰来即由此而来。此卦有物象寓人伦,即男下女上,男女相感相应相合。天地相合万物生,男女相合万事宁。山即艮,泽即兑。山上有泽,即兑上艮下,兑为悦,为说,艮为止,为定。下止上悦便不乖于情,不背于性。及男女交往过程中,女悦男止,止于性,悦于情;女动男定,动于感,定于礼,故而称为咸。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死亡贫疾,人之大恶所存,皆性情也。情出于性,发于心,心所思乃性所生,心所止乃性复归安宁,性情乃一动一定之间而已。咸,为无心之感,即你情我愿,无心即无私心奸心,感为互感互通互应。此为男女相合之根由也,亦为咸之德——发乎情而止于礼也。

  咸卦,乃男下求女之象,夫子据下经首卦——咸卦之意,将其《诗经·关雎》置其首篇,即为此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男求女之亟。《诗经·摽有梅》篇中“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言女求男之殷。所谓感,及同类相求,同声相应也。花之荣荣,鸟之啁啾,虫之唧唧,燕语呢喃,即各求其类,各求同声也。正如诗所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男女因相互吸引而交往,然如何交往,如何相处,易家在其咸卦中有详尽的描述,对其始终末都有详尽的交代。下面我将就我之理解与见解和大家一同分享,仅供参考。

  首先,我想问诸位一个问题,在恋爱中,到底是不是一定得男求女呢?在如今,女求男之现象俯拾即是,然而咸卦卦象为山上有泽,山为阳,为男,泽为阴,为女,此寓意为阳下求阴,也可以说是男下求女,而且还是“下”求,此处之“下”我觉得可解释为放下面子、低下身子、隐起阳刚、显出温柔、献殷勤示好,那这样到底有没有道理,对于今天的男女交往有没有参考价值呢?我说两点:其一,男女天性相异,男天性阳刚、好动、感之速、情之切、欲之重,女天性阴柔、处静、感之慢、情之缓、欲之轻。故男求女,是天性,下求,是情之真切使然,正如“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所寓。其二,男求女,成之缓,缓则相感深,感深则情深,情深则亨顺,亨顺则宜,则久远;女求男,成之速,速则相感浅,浅则情少欲多,欲多则速成速离,故无果而有悔。此处有必要说明,我所言之男女并非仅指性别之男女,应当理解为具有男性特质的人和具有女性特质的人,有些男性天生阴柔处静,而有些女性天生阳刚好动,若如此,女求男亦不背于男女天性。故准确的回答应该是阳求阴也,即具有阳性特质的人求具有阴性特质的人。

  易经读后感2000字 篇6

  《易经》,始终是我头脑中的一个不曾解开的问号,记得在上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同桌的父亲,一个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对《易经》痴迷不已,而《易经》,印象中只是求卜问卦的的书,一个理性的人怎么会对此“执迷不悟”呢?再一次,就是两年前到哈出差,途经学府书店,看到花花绿绿的《易经图解》,买毕,回来研究又研究,终为其中艰涩的符号及繁杂的文字所迷惑,对《易经》的了解只能忘而却步了。

  直到有一天,我翻开了曾仕强教授所著的《易经的奥秘》,随着书页的翻飞,书中内容深入浅出,妙语莲花,《易经》的奥秘逐步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

  《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这样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把《易经》摆在最前面,“实际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为群经之始”,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这几句话首先让人震撼。

  《易经》的完成,叫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三圣即上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下古的孔子。《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样的注解,又有哪本书敢如此这般夸下海口。

  那么,这么广大精微的一本书,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伏羲的八卦告诉我们一个宇宙最基本的秘密,叫做“阴阳”这是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文王的六十四卦,告诉我们,宇宙只有六十四个密码,数不等于数字,数是有生命的,是活的,不是死的。孔子给我们的《十翼》。孔子希望《周易》能够“飞起来”,飞起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世界大同,实际上,地球村就是世界大同。整部《易经》也不过四千多字。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讲一句现代的话:0和1构成了浩瀚无穷的互联网络,《易经》指出一阴一阳产生了宇宙万象。通过读《易经的奥秘》,我了解到《易经》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向自然,以自然为师,从自然中开发出来的。孔子之后,这部书除了自然科学的部分,又另外加了一部分,叫人伦道德。对现代人具有实际的意义。

  一是《易经》可以纠正我们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如人应不应该自信,这个问题不应用应该或不应该来回答。《易经》里讲“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现在人太自我、太自信,一生都不会幸福,因为人有可控制的部分,也有不可控制的部分。

  二是《易经》有神秘性,也有道德性。它的神秘性可用现代科学来解释,它的道德性,是没有办法取代的,二十一世纪还会得到很大的发扬。

  三是《易经》求同存异的思想是实现全球化的必然之路,只有像《易经》这么广大包容的思想体系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易经》来源于自然,应用于生活,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伦理,是人与自己和谐相处的修养。一部《易经》四千言,一部《易经的奥秘》启开了通往中华文明的源头之门,从这里我看见了智慧的光芒穿越几千年历史让我心豁然开朗,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变得理所应当。然而,这只是思想深处的星星之火罢了,如果想读懂《易经》这本书,更重要的是用它的精髓来品味生活,化解人生矛盾,明白事态人性,体味成长的各种滋味,成就孟子所言的“吾养吾浩然之气”。读罢合书,吾为中华文明的深邃而叹为观止,不禁心生向往,《易经的奥秘》以智慧点亮人生,其中的丰富和韵味不是我几句浅薄的文字可以述尽的,我想我还有很长的路要思索,去实践,感受书香润心香。

【易经读后感2000字(通用6篇)】相关文章:

易经读后感600字(通用5篇)09-10

贸易经济专业实习报告(通用6篇)05-26

浅谈易经与管理的关系10-30

贸易经济专业自荐书05-15

从《易经》的角度考察分析MBA04-30

贸易经济英文简历模板下载11-20

英语专业贸易经理简历范文10-04

贸易经济专业毕业实习工作报告11-08

贸易经济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范文02-08